体育明星刘翔大家都不陌生,他是中国体育田径史上、也是亚洲田径史上第一个集奥运会、室内室外世锦赛、国际田联大奖赛总决赛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多项荣誉于一身的运动员。 我们在体育赛场上见到他风驰电掣,一骑绝尘,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刘翔从7岁就开始练习跑步,取得这么好的成绩都是通过年复一年的训练,流了大量的汗水,才取得的这样的好成绩。 所以,不管是体育、艺术、学习,你想在任何一个领域获得成功,都离不开勤奋刻苦,反复练习。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中说过一句话:“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锻炼是任何人从平凡人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一万小时定律。 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成功的人并非都是天才,而练习得足够久、练习的次数足够多。 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学习的本质就是极致重复,但这句话并不完全正确。 比如有同学就说:我把一本书倒背如流,这样的重复次数足够多了吧?对于一个知识点做了几百道题,这也算不断重复了吧?其实这种仅仅只能叫低水平的重复。 很多同学在学习的时候,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会了的知识一直学,不会的知识点却总不会。 所谓一万小时成天才的定律,指的并不是仅仅是时间长度,更多的是要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避免低水平的重复。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体育训练的时候,普通运动员更喜欢重复锻炼自己已经掌握的动作,而顶尖的运动员则会更多地练习各种高难度的进阶动作。 对于学习也一样,平庸的学生喜欢做已经会的题型,而真正的超级学霸更喜欢研究自己的错题,自己还不会掌握的题型。 学习时,最关键的是找到自己的“学习区”,有一个著名的“三区理论”,分别是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 舒适区:指的就是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住的技能,比如自己已经掌握住的题型,你刷再多次,也只是低水平的重复。 恐慌区:指的就是远超自己能力水平的区域,比如刷题的时候,一些水平不高的学生,总想攻克最难的压轴题,它们难度就特别大,经常去做这些题型,你的信心就会被挫败,自己的能力其实也很难提升。 学习区:就是位于“舒适区”和“恐慌区”中间的区域,我们称之为学习区,比如我们读一本书,但这本书的内容与我们的原来的认识不符,而我们思考之后,仍然能够理解、接受,那么这本书就在我们的“学习区”之内。 只有经常身处“学习区”,然后开展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重复去学习、练习,才是真正高效的学习,你的进步才会更快。 小编总结:学习本质上就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只有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有过挣扎和斗争,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我们虽然说学习有捷径可走,捷径指的是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不是说学习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没有更多的付出,你不可能超过其他更多的学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