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不过中企,多方开始“结盟”!

 慧然 2024-03-19 发布于广东
据《日本经济新闻》3月16日报道,作为日本排名靠前车企的日产和本田,开始考虑在电动汽车(EV)和车载软件领域开展合作。在逐渐加剧的EV竞争中,中国企业席卷全球市场,将日本制造商甩在身后。尽管长期以来一直是竞争对手,但考虑到凭借单打独斗难以在EV市场立足,日产和本田将联手谋求实际利益以重新占据优势。
“被传统观念束缚就无法竞争。”15日,日产首席执行官内田诚在一场记者会上如此强调。他关注的是那些以惊人研发速度对传统汽车制造商构成威胁的新兴车企。
未来,日产和本田将考虑互通EV核心部件,共同采购零部件,联合开发车载软件等。双方将首先成立工作小组,让研发人员充分讨论,确定并细化合作范围。
具体而言,双方除了开发EV驱动装置eAxle、EV电池、软件平台以外,还将推进在新车供应方面实现互补。
日产还会考虑与其结盟公司三菱汽车开展合作。内田诚在记者会上透露了这么做的可能性。
图片料图片:在日产公司位于日本栃木县上三川的工厂,工人正在工作。(法新社)
令两家车企危机感渐增的是,全球在EV和车载软件等新领域展开竞争。在全球汽车市场上,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车企正在迅速提升存在感。包括新兴企业在内,中国企业不断扩大业务规模。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
日产和本田计划将其在主要市场中国的产能最多削减三成,被迫在其此前的增长战略主轴市场调整业务。
在日本国内,丰田与马自达、斯巴鲁、铃木结成资本联盟,一直在深化技术合作。在EV领域,丰田和斯巴鲁正在联合开发运动型多用途车(SUV),通过互通底盘、电机等多种零部件提高了生产效率。丰田与马自达则在合作开发相当于汽车“大脑”的车载系统。
日产尽管早在2010年就推出了全球首款量产电动汽车LEAF,却在全球市场上落后。
本田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联合开发了一款价格亲民的EV,原定于2027年发布,但在2023年突然暂停开发计划。
向EV转型和发展新一代技术需要巨额投资,这导致电池和零部件成本持续上涨。由于中国企业发动攻势,EV的降价速度超过预期。企业除非利用规模优势,否则无法赢得竞争。内田诚直言:“公司自己包揽电动化、智能化所需的技术研发工作越来越困难。”在此种背景下,日产从今年1月中旬开始考虑与其他公司合作。
日产和本田的全球销量加起来约为每年800万辆,可在全球市场排进前三。本田社长三部敏宏认可规模优势的重要性。他表示,借助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控制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效率。

微信审核 | 陈向阳
内容编审 | 张滨阳 曹磊
微信编辑 | 许海婷 田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