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亚兰:天水地域文化资源渗入式七年级历史教学研究

 毕之航作品 2024-03-19 发布于甘肃

天水地域文化资源渗入式七年级历史教学研究

    作者:曹亚兰  工作单位:天水市麦积区龙园中学  

摘要  通过对七年级历史教材编撰脉络的梳理,编制了天水地方文化资源历史序列,提出了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地方文化资源作为教材内容补充材料的思路,并指出把地方文化资源渗入历史教学中,对历史教学来说是知行并举的治学思想的体现,对地方文化资源的领悟来说,是依据整个国家的历史脉络来把握地方文化资源的定位。把地方文化资源渗入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见识水平,更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七年级历史教材 教学脉络  教学资源 地方文化资源  天水

Research On The Tnfiltration Of Tianshui Reg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Into The  History Teaching Of  Grade Seven

Abstract:By combing the compilation of history textbooks for Grade Seven, the paper compiles the historical sequence of Tianshui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using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as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for teaching materials in history teaching,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infiltration of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into history teaching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academic thought of promoting knowledge and practice as well as the understanding of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It is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whole country to grasp the positioning of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The infiltration of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into history teaching can enhanc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history courses,and improve their knowledge level of learning history,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Key words: The  History Teaching Of  Grade Seven; compilation of history textbooks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tianshui

一   引言

   天水市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是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秦岭山地交汇区域,多样的地理条件和适宜人居的气候,使这一片地方孕育了人类文明的最初曙光,历代部族在这里的繁衍、成长出发、壮大角力,给这里留下了源远流长的文化资源,其涵盖内容之丰富、地域分布之密集,历史序列之完整,在中国国内陆方文化资源中是首屈一指的。在七年级中国古代历史课程的教学中,能够掌握这些地域文化资源,并恰当地渗透在各相关课程的教学中,会大大增强学生对中国历史的感性认知,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历史各知识节点的理解,从而让较为抽象历史课程教学生动起来,鲜活起来。这对培养学生的历史识见、家国情怀,文化自信,乃至塑造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地域文化资源是课程资源的拓展和延伸

毫无疑义,在七年级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严格按照课纲设置,在充分掌握各章节内容标准、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在给学生讲授历史概念、专用名词等知识的同时,积极归纳各章节的教学要点,把每一堂可做为一个专题讲座,来引导学生向更广阔的领域探求和思考。在历史的资料片段组成中,归纳长时间尺度内的规律性,启迪学生的想象,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讲授好每一个历史节点,给出概括性的历史断语,需要恰当应用课程资源。教材中已经用概括的解说、相关史事、图片、知识拓展、课后活动等方式列出了教材的组成形式,也给出了课程资源的表达方式。利用这个方式,并在适当的地方补充这些内容是丰富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有限的教材篇幅中,教材只能以点带面,高度概括地点出一些重大题材的要点,给学生形成一个感性的历史认知。而支撑认知的资源也并不是详细的,也仅仅是点到为止,因此如何应用课程资源,就给教师留下巨大的操作空间。

让课程内容和目标统摄资源的选材,从身边找寻表达观点的资源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最切近的方法,也是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这就是从地方文化资源中搜集课程资源,提高对历史知识认知和理解的基础。课程资源当然是形式多样的,可以是名胜古迹、古器文物、传说故事。

地方文化资源对学生而言具有切近的现实感,是学生从自小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氛围中伴随成长的获得的知识的一部分,是塑造学生地方认知和桑梓身份认同的文化基因。在教学中有天然的代入感。在学生的感性认识中,课本所介绍的历史断语和概述是对地方文化资源的提升和深化,是把地方局部的零散的知识在整个国家历史中的重新梳理和审视。而从课程教学的角度,加入地方文化资源则是对课程内容的进一步充实和延伸,把原本概略的历史常识让日常身边的资源在教学利用中和素材充盈中变的饱满,变得有血有肉,从而让教学概念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更深入的理解力。因而恰当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是历史教学尤其是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历史的七年级历史教学中完全可以很好应用的重要方面。

三  七年级历史教材章节的历史脉络

如何恰当应用地方文化资源来充实七年级的历史教学,首要的问题是,必须清晰这本教材展示的历史脉络,只有清晰贯穿教材的编撰脉络,明白教学主线以及各个历史节点的重要事件的意蕴,才能在广泛的的地方文化资源有的放矢,甄选用以更加适宜、精准阐明历史事件主题的素材。

那么教材的编撰脉络是什么呢?

七年级历史教材的脉络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就是按照历史时序从远古(史前文明)、到有文字记录的历代王朝、直到晚清的各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串缀成一部中国古代的朝代史。暗线是中国境内人类文明、中国古代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演变、组织起来的中国古代的文明进步史。由这两条线索统摄,分别从社会组织构成形式、生产力发展水平、文化状况、民族交流和演变等方式展示各个历史节点的成就、特点,蕴含在其中的是中国大一统的思想,中国人民不断奋斗取得各种进步的自强不息的精神,而这,也是通过历史教学要达到的塑造国民历史认识和国民精神的一部分。

只有清楚明了教材的编撰脉络,我们在选取地方文化资源作为教学鲜活素材的时候,才能不致偏离历史教学的主导思路和教书育人的最终导向。因而符合历史脉,能够增强历史课程学习的认知深度,能够增强自豪感的地方文化资源都应该加以选取利用,兼顾二者的统一,达到通过地方资源加深历史知识理解的初衷,也达到通过把地方文化放进大中国历史环境下重新认识的辩证史观的培养。

四  基于中国历史脉络的天水地域文化资源

在利用地方资源补充七年级历史教学的前提之下,作为笔者教学所在地和家乡所在地的天水,自然是笔者选取地方文化资源的应有行政区域。

天水,在今天自然是一个地级市的行政域名,但历史的看,天水作为行政区域名称在不同是历史阶段有不同涵盖范围,自汉武帝元鼎三年置天水郡两千多年以来,作为行政中心驻地的天水不断变化。在先秦,就有天水家马鼎的出土,而汉武帝所置天水郡治在今天的通渭县平襄镇,两宋时期的天水在今天的秦州区的天水镇,民国时期的天水县大致相当于今天秦州、麦积区辖域。现今天水所指行政区域实际上多是历史上曾沿袭自曹魏时期分陇右而置、一直到民国初期废止的大秦州区域。尽管这期间或天水或秦州有所变更,但总体上秦州作为州府一级行政单位名称时间长度上更长一些。因而本文所指天水地域文化资源是基本涵盖今天天水市所辖区域以及相连紧密的毗邻区域。

历史上的天水郡、秦州或天水市所辖区域是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大影响力的陇右地区或者关陇地域的核心区域,在唐朝以前曾涌现了大量的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人物。所有这些影响力都是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山水气候基础上形成的适宜于人类生存繁衍必然的结果。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在这里长期彼此消长,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对推动中国古代文明进步作出了很大贡献。因此把天水地方文化资源(历史文献、文化传承、以及现存名胜古迹等)方面按照中国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整理出天水地方文化资源的历史序列,对以时间为纲的七年级历史教学是有很好的补充效果和让教材历史生动起来的现实意义。下表是按照历史课纲单元设置,对天水地方文化资源整理出来的和七年级历史教材课程章节对照表。  

七年级历史教材章节和天水地方文化资源对照表

七年级历史教材章节

天水地方文化资源

章节

目录

名称

年代约数

第一单元

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天水狼叫屲武山人头骨化石

距今3.8万年

原始农耕生活

大地湾遗址

距今8000

远古传说

伏羲、女娲文化

距今10000

第二单元

夏商周

导流山 大禹治水故事

距今5000年左右

青铜器与甲骨文

天水市博物馆 秦公簋

距今3000年左右

动荡的春秋

最早的县(冀县、邽县)

距今2800

社棠绵诸村沿革

距今2700

南郭寺的春秋柏

距今2500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放马滩木板地图、最早的纸张

距今2300

百家争鸣

老子、尹喜、伯阳、柏林观

距今2600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秦统一中国

礼县大堡子山、清水秦亭、张家川牧场

(秦国统一天下的奋斗史)

距今2200-3000

秦末农民大起义

秦州区城隍庙

(纪信祠  纪信故事)

距今2200

两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天水置郡(天水之名的由来)

距今2134

汉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皇城堡 隗嚣故事

距今2000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

礼县祁山堡、木门道、马谡失街亭、天水关、姜维

距今1800

两晋及南北朝

麦积山石窟、拉梢寺石窟、苻坚、天水织锦台

距今1600

第五单元

隋唐

李姓

贞观之治

李姓的天水渊源、成纪故里

距今1300

盛唐气象

麦积山石窟造像

安史之乱

杜甫“秦州杂诗”

距今1261

第六单元

辽宋金夏

北宋政治

赵氏祠堂 及天水一朝

距今1060

辽夏金与北宋的并立

曹玮 堡砦 三都谷之战

距今1004

金与南宋的对峙

吴砦城、吴阶抗金、秦州分治、十二连城、地网、皂郊堡之战

距今880-900

宋代的经济发展

秦州榷场

距今1000

蒙古族统治

卦台山伏羲庙的修建

距今700

新寺镇的汪氏大墓

(汪世显家族故事)

距今770

玉泉观的建设

距今727

第七单元

明清时期

明初的统治

天水地域的旗寨

距今376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伏羲庙的修建、胡氏民居的修建、胡缵宗的书法和方志

距今537

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发展

宋琬在秦州救灾(公元1654年)

距今366

表中所列天水地方文化资源课题,每一个都是有需要收集整理的重大题材,这些资源在天水地域有广泛的共识,大多都在省市相关乡土教材中有所体现,有较为详细的文字、图片等材料和实物。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相关专著、乡土教材以及网络等公共资源获取详尽内容。限于篇幅,本文不再一一列举其中所含丰富的内容。

五  史识和资源知行并举的渗透式教学方法

   我国自古以来重视研究历史,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今天我们的历史教学,不仅是给青年一代传授源远流长的历史知识,熟知数千年以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还要通过学习历史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而其中文化自信首先就是历史自信,我们不能看到历史上存在的奋斗历程的负面影响就否定历史和那些为民族作出过贡献的历史人物。

在有限的历史教材篇幅之中,作为一个从小学毕业正在各方面形成人格判断的青少年有着渴望了解一切的热情和活力,在历史教学中,限于学识和眼界限制,我们不可能像大学那样对每一个历史问题进行学术性探究,以便更深入的分析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而只能立足他们的知识实际,按照教材的纲要脉络,让他们首先明晰中国古代历史的大致脉络和走势,并通过生产力发展、科技水平,文明程度、民族融合、大一统总体趋势等方面塑造他们对历史的认知。然而教材选取资源是从浩如烟海的历史素材中按照以上方面甄别遴选,用以佐证历史节点结论的,这些材料有一些具有通用性,有一些具有独特性,因此把教学内容局限在教材所选材料资源中对阐述历史常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寻找相近或近似的地方资源来充实,就是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应用地方文化资源材料。从治学角度来说,这是知行并举的方法。知就是教材给出的概念理论,行就是身体力行,从身边的资源找寻历史的印痕和脉络,不仅增加学生的历史知识,还给学生树立正确应用身边历史资源进行判断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也为历史教学提供一种实践和实证的思路。

把地方资源渗透在课程教学资源中就是这种思路的体现。

六  天水地域文化资源在历史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天水地方文化资源的丰富性不仅体现在按照历史脉络都能找到适合的教学资源,更在于他在深度和广度中让高度概括的中国历史的教学得到地方历史各种实证的补充滋养。让历史课程在教学中不再是空洞概念和抽象的历史演进逻辑,以及仅存在史册中的各种人物。能够让学生在身边家乡文化的叙事中、地方文化的定位中充分理解历史知识,塑造热爱历史热爱家乡的知性有为的高尚志趣。

伏羲文化和大地湾文化,把上古传说和考古实物相得益彰,让学生在伏羲庙庄严的祖先崇拜中树立慎终追远,不畏天灾,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创新意识。

先秦文化和秦国奋斗史,从西垂牧马开始,经历数十代人的努力奋斗从获得封地到入主关中,最后统一天下,这一跨越将近六百多年的奋斗史,给人们的启迪是为了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需要数代人乃至几十代人的不断的接续奋斗。如何在这么漫长历史时段能不忘初心,这是一场世界历史中再无第二的故事,对我们今天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不断推进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是最好的老师。

三国文化和石窟文化,反应了在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时段给天水地域留下的人物故事和文化艺术。保护先贤文明痕迹和创造自己时代的文化是每一个历史时段人民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

【2】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

【2】   贾赞绪 《天水县志》  兰州石印局  1939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