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渡舟先生:寒热错杂剂临床应用(二),内附医案2则

 新用户98909029 2024-03-20 发布于吉林
刘渡舟先生:寒热错杂剂临床应用(二),内附医案2则

导读

《伤寒论》所载寒热之药并用剂,包括:柴胡桂枝干姜汤、栀子干姜汤、半夏泻心汤、附子泻心汤、黄连汤、乌梅丸、麻黄生麻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八个方剂。

本文为大家总结了刘渡舟老先生应用黄连汤和乌梅丸治疗疾病的临床经验。

3分钟读完,你就能学会半夏泻心汤和附子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刘渡舟先生:寒热错杂剂临床应用(二),内附医案2则

黄连汤证实属于“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的病理变化。

胸中有热则呕吐,胃中有邪气则腹痛或下利。

治以黄连汤,寒温并用,甘苦互施,以调理上下之阴阳,和解其邪。

黄连汤,由黄连、炙甘草、干姜、桂枝、人参、半夏、大枣所组成。

方中用黄连以清胸中之热,干姜温脾胃之寒,桂枝宣通上下之阳气,半夏降逆止呕,人参、甘草、大枣益胃安中,使之有利于斡旋上下,而调理寒热阴阳。

乌梅丸是治疗厥阴病的主方。

病至厥阴,则阴阳互相进退,以寒热错杂之证为其特点,如“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等证。

又因寒热错杂、上热下寒,则可表现为吐蛔、手足厥冷,叫做“蛔厥”证,都可用乌梅丸进行治疗。

乌梅丸由鸟梅、细辛、干姜、黄连、附子、当归、蜀椒、桂枝、人参、黄柏组成。

本方为治厥阴寒热错杂以及蛔厥证的主方。

方用乌梅醋浸以益其阴,以和其阳,有和肝安胃,敛阴止渴,安蛔的作用。

附子、干姜、桂枝温经扶阳以胜寒。

川椒、细辛味辣性温,能通阳破阴,且能杀蛔虫。

黄连、黄柏苦寒以清热烦,并伏蛔虫而治吐。人参补气以健脾;当归补血以养肝。

诸药配合,使寒热邪去,阴阳协调,柔肝温脾,安蛔敛冲,是为制方之旨。

方中虽寒热并用,但以温药偏多,又得鸟梅酸收敛固,因而可治疗寒热滑脱之久利。

用米与蜜甘甜之品为辅料作丸,不但能养胃气之虚,且可投蛔所好而作为驱蛔之诱饵。

医案例举

一,黄连汤医案

徐州李某

病呕吐而大便下痢,日三四行,里急后重,有红白黏液。病经一载,各处就医不愈。因事来京,经友人介绍,为其诊治。脉弦而滑,按之无力,舌红而苔白。

辨证:此乃寒热错杂之邪,分据脾胃上下,若只治其一,或以寒治热,皆不能奏效。当寒热并用,应仿黄连汤法。

处方:黄连9克 干姜9克 桂枝9克 人参6克

炙甘草6克 大枣7枚

前后共服六剂,一载之疾从此而愈。

二,乌梅丸医案

周某,女,36岁

突然发生右上腹部阵发性急剧疼痛,四肢发凉,冷汗津津,而又作呕。既往有蛔虫史。

检查:面有“虫斑”,脉弦而劲,舌绛而苔褐。辨为厥阴病的“蛔厥”之证。

乃按乌梅丸的方药改为汤剂,一剂分三次服。共服两剂,则痛止人安。

然因口苦甚,仍有呕吐,问其大便已数日未行。转用大柴胡汤一贴,服后泻下大便剂蛔虫多条,从此而得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