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岩投资实证笔记 · 语雀

 小藏身馆 2024-03-20 发布于上海
1~10
我的实盘投资 - 20170924
Eat your own dog food.
我希望用 5年 的时间证明,公募基金是真正的普惠金融。普通人可以通过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顾问),然后把自己的宝贵时间专注于工作和生活,同时达到 15% 的年化收益率。
孟岩的第一篇投资实证,这是他的初心。现在虽然孟岩5年多的投资实证已经完成,之后没再写投资实证了,但是有知有行团队在长钱账户中的持有金额,是在有知有行app中公开的。这也是Eat your own dog food 的同源做法。
IMG_6495.jpg

我的实盘投资 - 20170929
我的实盘投资 #3 - 20171013
高概率的小亏损,等的就是内心深处坚信的低概率的巨大盈利的到来。
我的实盘投资 #4 - 20171020
我的实盘投资 #5 - 20171027
我的实盘投资 #6 - 20171103
不预测,根据概率去应对。一笔好的投资,在买入的时候就锁定了收益率。
我的实盘投资 #7 - 20171110
投资实证 #8 - 聊聊且慢为什么没有排行榜
投资应该哲学先行。“均值回归”是投资金律,只是大部分人会先遭遇负向回归。
投资实证 #9 - 市场下跌的时候怎么办?
波动不是风险,在市场底部卖出才是真正的风险。要像农夫一样坚信四季轮回,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身处资本市场的冬天,你需要坚信,冬天过去就是春天。
从熊市开始投资,是幸运的。最重要的经验教训都是在熊市中明白的:做好资金规划、控制风险的重要性,认识到熊市底部不应该割肉。
这篇文章发表于2017年11月25号,当时“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引起广泛关注。孟岩在文章中也讨论了这件事,从投资角度来看,“红黄蓝”股票是否能抄底,是否存在短期交易性机会。孟岩给出的观点蛮触动我的,他从根本上质疑K12教育这个行业,并且表示“红黄蓝”公司出现恶性事件后,不反思、不改进,而是拿出5000万美元回购股份。
根儿歪了,一切都会歪。我不会与这样的公司为伍,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
投资实证 #10 - 写公众号是为了什么?
传统观念认为应该高估卖出,这本质上还是赚市场的钱,而不是赚公司的钱。如果赚公司的钱,就不应该介意高估。那什么时候卖出呢?应该是公司基本面发生致命变化的时候。最致命的变化就是行业需求消失。《您厉害,您赚得多》,方三文。
11~20
投资实证 #11 - 聊聊长赢和U定投
投资实证 #12 - 20年平均年化 40% 的神奇公式神在哪里?
投资实证 #13 - 开始投资,越早越好
开始投资,越早越好。复利是特别神奇的事情,只有信仰复利、懂得延迟享受的人,才能享受到他。
投资实证 #14 - 什么是投资中确定性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2017年南方周末新年献词
投资实证 #15 - 悉达多的追寻
投资实证 #16 - 为什么且慢竟然推荐了单只基金 2018.1.13
当前的市场,处于全市场估值中等偏下的时点,熊市也已经进入了第三个年头。未来2年大概率会落在以下三种情况中:
2年后全市场估值不变。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大概率会带来年化 10% 左右(累计 20%)的净值增长。兴全的主动管理型基金在长周期超过指数的概率较大,可期待获得 15% 的目标年化收益率。
2年内有牛市(全市场估值大幅提升):不用说了。
如果 2年内碰到了10年一遇的金融危机(98年,08年,18年),并且2年后还未爬出大坑,那2年后也许会是更好的投资时点。因此需要留好后手,永远保留子弹
投资实证 #17 - 集中投资比分散投资哪个更好?
集中投资和分散投资都是对的,前提是,你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自知之明,很重要。
巴菲特说的集中投资,是指要分析这个公司的发展前景,投入那些能够带来好的收益、并且回撤概率小的公司。巴菲特的集中投资,是跟无脑的分散投资对立的。
另一个投资大佬沃尔特·施洛斯采用的是不同的投资方法,他的持有非常分散,经常持有超过100支股票。施洛斯在被问到关于“分散”还是“集中”的问题时,回答非常简单:“沃伦(巴菲特)这么做可以,他判断人很准确,判断公司也很准确。我不行,因此我用另外的投资方法”。
投资实证 #18 - 为什么看盘越频繁亏的越多?
投资实证 #19 - 学会真实
投资实证 #20 - 把你现在的想法写下来 2018.2.11
股市是典型的边际定价体系,少数人的交易价格会决定所有持有人的市值。股市的顶是最贪婪、最疯狂的人买出来的,而股市的底是最傻的人卖出来的。
当时这周股市暴跌,本周孟岩的投资实证跌幅-5.4%,我自己开始投资之前,看到收益率数字是没有切身感受的。直到我持有长钱账户14个月了,像孟岩这样一周内跌5%,真的是暴跌,这是我无法想象的波动幅度。
21~30
投资实证 #21 - 投资的风控应该做在事前还是事后?
投资实证 #22 - 孙子兵法中让我受益无穷的一句话
孙子说,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巴菲特不断强调,不要亏损。
先保证不亏钱、立于不败之地,再耐心地等待投资机会。
投资实证 #23 - 好公司和好价格,哪个更重要
我们做价值投资,把时间拉长,总是赚两方面的钱。一方面赚的是企业低估的钱,这个是市场过度悲观、市场情绪化定价所带来的机会。另一方面赚的是企业成长的钱,是管理团队不断地为股东创造价值、创造新的收益的来源。高毅资产,邱国鹭。
投资实证 #24 - 如何找到好公司? |《投资中不简单的事》读后感 #1
投资实证 #25 - 可以先卖掉再买回来吗?
投资实证 #26 - 投资中,卖的人更聪明?
如果你读过《大而不倒》,就会想起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巴菲特怀揣现金,在电话旁拒绝了雷曼、选择了高盛,成就了一笔极好的投资。
他们可以错过无数机会,直到一个极好的机会出现在眼前。
2016年1月,A股连续熔断,香港市场也弥漫在一片恐慌之中:索罗斯做空香港、人民币贬值要崩溃、香港将长期边缘化……在这样的气氛中,很多卖家尽管对公司和股价做了极多的研究,也在当时以不可思议的价格把股票卖掉了,也给了当时的买家巨大的优势。
投资实证 #27 - 坚守“能力圈”还是拓展“边界”
投资实证 #28 - 为什么很多人买基金会赔钱?
投资实证 #29 - 他们不一样
投资实证 #30 - 封闭式基金的折价交易是怎么回事儿?
31~40
投资实证 #31 - 7个月收益为0,还不如余额宝
未来无人知晓。
投资实证 #32 - 十年前地震中的那些情绪
投资实证 #33 - 那两个始终未能赢得最后一场比赛的男人
投资实证 #34 - 投资中的大数定律和小数定律
投资实证 #35 - 赢了会所嫩模,输了正常生活
投资最重要的是学习、等待、识别、参与那些“风险收益不对称”的机会。
这个标题好玩。
投资实证 #36 - 找到一个怎样掷都赢的骰子
投资实证 #37 - 人和人是怎么变的不一样的?
终身成长。
5月19日是经纬中国10周年的庆典,在庆典上,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与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展开了深度讨论,其中有一个问答我印象很深。
张鹏问:“这么多年积累下来,这些优秀的创业者最后被你们印证,不管你看对、看错,然后最终成功了。如果你现在复盘,他们身上核心的那一点点气质会是什么东西?”
张颖的回答是:“如果你去发现那些顶级的创始人,试图总结一些共性的话,首先我觉得就是心胸,渴望去赢的决心,固执但是又变通的思考。其次,要有人格魅力,能够让自己的团队持续提升。最后一点,我比较有信心,我们每次见他们频率如果是一两个月,你会发现他们持续在提升。举个例子,杨浩涌、何小鹏、米雯娟等这些人,当你以一定频率跟他们接触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变成了完全不一样的人。他们在吸收资本、业绩的支持,整个市场给他们带来正面的影响,让他自己快速提升,这个非常非常明显。”
不由想起了小米刚创业几年的时候业界对雷军的评价,关键字也是“成长”,同样是“几个月不见,雷军就迭代成了完全不同的人”。
投资实证 #38 - 股市真的有底吗?
顶是买力的衰竭,底是卖力的衰竭。
股市的底部是被投资价值托住的,盈利收益率也好、股息率也好、估值也好,都是这个投资价值的外在量化方式。
不过,比起判断底部,更重要的事情是:
1)你需要在股市的底部区域(注意,我说的不是最低点),买到足够的仓位,这个足够的仓位应该是对你的生活的改善有影响的;
2)在这个或许漫长的底部区域内,不要因为恐惧、急用钱、意外而倒在黎明前的黑暗。
投资实证 #39 - 微软是怎么重生的?
2014年上任微软CEO的萨提亚·纳德拉:我们必须理解并拥抱只有微软才能带给世界的东西。纳德拉的新书《刷新》。
文化和战略,我们通常会认为虚的多、实的少。但最近几年,我愈发深刻地感受到治理结构和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
是什么让一家公司的 ROE 能够长期超过市场的平均水平?治理结构和企业文化,在其中有无比重要的作用。因为价值,归根结底是由人来创造的。
投资实证 #40 - 长赢、且慢、信任、情怀、钱
41~50
投资实证 #41 - 且慢的秘密武器是什么?
我们坚信一些东西:
价值观有复利效应
文化和底层结构会涌现正确的东西
找到并解决最根本的(不论有多难)问题
始终给用户创造价值
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想问题
投资实证 #42 - 投资高手的思维模式 之 概率思维
本篇讲了概率思维是投资中的基础认知,我也是投资之后慢慢开始以“概率”去评估我的操作和期待,概率妙就妙在,它让我考虑到足够宽的范围、可能性,让我更从容,更有耐性。
投资实证 #43 - 一分耕耘就会一分收获吗?
这篇文章写的有点长,内容特别特别好。真的可惜我没有更早的理解“非线性”的概念,但是可以从现在开始,做正确的事情。在一份耕耘到一份收获之间,还有一个积累期。
image.png

牛市是一个经济、情绪、资金面等因素共振的结果。
经济长期在向上发展,群众情绪周期性会有贪婪和恐惧,资金面根据信贷周期也会周而复始。所以由这些因素的共振而产生的牛市会平均 5 - 7 年发生一次。
非线性思维的人,不会自作聪明的去猜测牛市什么时候来,也无法人为的缩短积累期的时间。但他们可以做的,是在熊市以较低的成本买入到足够多的仓位,这样可以在牛市到来的质变期获取足够高的收益。
个人成长方面也是如此:
与这个世界一样,我们能赚多少钱,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系统。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赚钱是我们的内在价值的外部定价,我们应该专注在内在价值的提升上,外部定价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内在价值是我们的能力、认知、格局等。我们应该放弃短期利益,专注在长期可以提升这些内在价值因素的地方。然后静待 “质变点” 或 “临界点” 的来临。
投资实证 #44 - 少有人走的路
投资实证 #45 - 从投资到保险
投资实证 #46 - 我们为什么要做逆向投资?
投资实证 #47 - 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
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主义。
《助推》里面提出了一个“选择设计者”的概念,无论你是政治家、企业家、创业者、产品经理、建筑师、公众号作者,你都是“选择设计者”,选择设计者的职责就是为人们缔造出一种决策环境。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你做出的每一个政治决策、提出的每一个产品功能、写的每一篇公号文章,都会影响众多“社会人”的实际选择,从而深刻的影响到他们的生活。
桑斯坦和泰勒认为,产品的使用者是每天被大量选择和提示所淹没的“社会人”。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如果你能够间接影响到其他人的选择行为,那么你就是一名“选择设计者”。因为你所影响的选择将由“社会人”做出,所以你所设计的选择体系应当能够体现出你对用户行为的深刻理解
投资实证 #48 - 买股还是买房?2018.9.1
房地产牛熊周期的时间远远超过股票市场。我们还没有经历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房地产熊市,有兴趣可以看看香港92年以后10余年的情况。如果房价掉头朝下,刚才说的“流动性”、“本金”、“杠杆”都会变成反向的杀手。
我不是说房价一定会跌,但我认为房价可能是处在高估区间的。站在今天这个时点,投资股市的收益率大概率会超过投资房地产。
投资实证 #49 - 贝索斯为什么做 Kindle?
投资实证 #50 - 1/5,50篇,亏50万,以及其它
2017年9月22日,上证指数收于 3352.53 点,沪深300指数收于 3837.73 点,中证 500指数收于 6572.01 点,实证的初始净值为 1 。
1年后的今天,上证指数收于 2681.64 点,沪深300指数收于 3242.09 点,中证 500指数收于 4670.08 点,实证的初始净值为 0.8815 。
基金投资,尤其是指数化投资,根本还是“赌国运”,国家的 Beta 是根本的利润来源。这个时候,尤其应该不停的问自己,这个国家的核心竞争优势,驱动着这个国家增长的核心要素究竟是什么,还在不在?
我想,中国的核心竞争优势是无比勤奋的人民、每个人对成功(和金钱)的企图心、对下一代教育的无比重视、庞大的消费市场以及全产业链的优势。
51~60
投资实证 #51 - 投资者的盈利是如何被吃掉的?
投资实证 #52 - 巴菲特最幸运的时刻
10多年前我从一篇文章里看到一张图,第一次理解了股市上涨的根本原因,从此我对投资的看法完全不同。那天也是我生命中最幸运的时刻之一。
image.png

投资实证 #53 - Buy China. I am.
这篇重读了巴菲特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时发在纽约时报上的文章,并截取了部分段落原文和翻译。
从2008年的1月到2008年的10月份,道琼斯指数下跌了40%左右,自2004年以后首次跌破10000点,巴菲特的文章发表后,道琼斯继续跌了6个月左右,当时的中文媒体世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文章,标题无外乎“巴菲特老了”,“巴菲特也被套”。是的,在短视的人眼中,巴菲特被套了。在他发文后美国股市继续下跌,直到2009年3月份,创下6600点的最低点。时隔10年,截至昨天(2018.10.12)收盘,道琼斯指数收在25000点。
巴菲特文章截取:
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
尽管短期这些公司可能会暂时陷入困难,但如果把眼光拉长到5年、10年、20年,这些公司一定会创造非常棒的营收记录。
在情绪或经济的基本面好转之前,股市一定已经开始上涨,甚至大幅上涨了。如果等待知更鸟的叫声,你将错过整个春天。
坏消息是投资者的好朋友,它让你有机会以打折价买一份美国的未来。
现在,许多人持有现金感到安心。他们错了。长期来看,现金不能创造利润,只会贬值,是一种不值得长期持有的资产。而且,政府为缓解危机所制定的一些政策很可能导致通胀加剧,从而加快现金的真实价值贬损的速度。
投资实证 #54 - 和 Ray Dalio 的近距离接触
投资实证 #55 - 在熊市里寻求安放
梁宁在演讲中说:如果一个人只关注“长期”,拒绝融入“当下”,充满“临时感”,这样的状态是万万找不到长期主义的。
她对“临时感”有一段精彩的定义:
临时感,首先有种“先凑合着”的意味,其次是“等到怎样或者什么时候,我再怎么着”。这背后代表着一种“不融合”的观点和态度。不对居住空间进行投入,因为这是房东的,不是我的;不对工作投入过多,因为公司是老板的,不是我的。但事实上,生活空间、职场空间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产生的真实的感受,都属于你自己。它们长在你的身体上、灵魂上,深刻地影响着你。
所以,“凑合着”的临时感貌似是一种节省能量的行为,自以为可以少付出,该投入的时候再投入,但却很难从任何一个环境中获得营养。所有临时感的事情,看似是节省,实则在消耗。没有对空间、公司、身边人的投入,就无法从任何地方获得成长的养分。
投资实证 #56 - 用多久的时间才可以评价一个人的投资能力?
至少10年,经历2轮牛熊。
投资实证 #57 - 几样东西,推荐给买买买的你
投资实证 #58 - 那些被历史选中的群星
投资实证 #59 -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投资实证 #60 - 假如来日不再方长,你会做什么?
这篇文章发于2018.12.1,有个置顶留言发于2020.1.16,今天2024.1.27号,算上我,这条留言有10个赞了,也就是说,在2020.1.16~2024.1.27这4年之间,还有人像我一样读这篇文章,读到最后,并且看到了置顶评论、点赞。
image.png

61~70
投资实证 #61 - 空仓也是一种赌
投资实证 #62 - 世界很吵,愿你心安
投资实证 #63 - 现在是底吗?
价格=公司价值 情绪
投资实证 #64 - 还会有牛市吗?
投资实证 #65 - A股的波动能降低吗?
投资实证 #66 - 谁买基金重要吗?
投资实证 #67 - 寻找且慢的同路人
投资实证 #68 - 写出我心
我想我找到了更好的“写出我心”的方法。
勇敢的踢开那个喋喋不休的“评论者”,让“创作者”直抵内心深处、一气呵成。最后请“编辑”出场,检查语句、错字,最终成文。
当我今天坐下来写这篇周报,我知道这是一次全新的探险,是又一次拨开迷雾找到内心最想表达东西的过程。在这个当下,我不再去想“两个月前我曾写过一篇好文章”,不再羡慕“那次我只花了一个小时”,也没有不断的回看文字是否通顺。
当然,我们一定会希望自己能越写越好。但这并无速成之法。归根结底,写作是内心深处的表达。
投资实证 #69 - 发了一大笔年终奖,该怎么分配?
投资实证 #70 - 反弹什么时候结束?
71~80
投资实证 #71 - 忘记树木,专注于森林
投资实证 #72 - 选择焦虑,是因为不知道去哪儿
以终为始。
孟岩的理想国:我们憧憬这样一个世界,在那里,人们可以不因理财而焦虑,可以更好的专注当下、安心工作、享受生活。
第一,你的理想国是不是符合大道,是不是符合投资的大道,是不是符合万物的大道;第二,既然是商业公司,你需要想清楚这件事情的商业价值有多大。你是否能很好的匹配股东、员工以及用户的关系。是否能和他们一起搭建一个长期稳定的价值体系。
如果这些答案都是肯定的,你就可以很坚定的去追求你想要的东西。就可以在每天的工作中,在纷繁复杂的各种选择中,做出决定。
什么时候可以止盈 ?这个问题很简单,你想要什么?你投资的目标是什么?
如果反弹结束跌下去,我们可以买到更多的资产;
如果牛市来了,资产的价格大大超越了本身的价值,那就在高估阶段卖出,提前兑现收益;
如果牛市不来,资产的价格会按照上市公司资产回报率来增长,大概是年化 8% - 12% 的样子。那还卖什么呢?这不就是我们希望获得的吗?
投资实证 #73 - 你会用 6年 的时间尺度吗?
写到最后,想起日本画家葛饰北斋的一句话:
我6岁临摹,50岁作品出版,但到70岁还没画出值得一提的画;73岁约略掌握草木虫鱼的结构,希望到80岁我有长足的进步,90岁时更能参透万物,100岁时达到炉火纯青境界,110岁时就能信手拈来画出栩栩如生的事物。若够长寿,可证此言不虚。
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拥有这样的时间尺度。
投资实证 #74 - 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那里
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那里。
当你写的公众号文章或者做的产品被别人夸奖,你的内心充满了被认可的喜悦。这时,你可以应激反应(Reactive),一遍一遍的查看、回忆那些赞扬的细节;你也可以在觉知后给自己一段距离(Space),你知道被认可是追寻内心的结果,但如果一味期待、甚至迎合别人的夸奖有可能丧失继续追求自我的勇气,也有可能故步自封不再敢挑战,于是你选择忘记这些赞扬、继续寻找内心来回应(Responseive)。
这段话真是写我,每当我公开发表了文章、观点、朋友圈、即刻,我在一两天时间内都会反复看我发出来的内容、别人的赞。下次发表内容的时候,就会背负上次发表的压力,慢慢就固步自封了。这段话真的不错,默念,解开我心结。
投资实证 #75 - Inside Out,由内向外
投资是你对世界的认识在二级市场的变现。
前天(2024.2.2)跟同事们吃饭,聊到近期A股市场的表现,他们说早劝我割肉离场,我不听,现在越套越深了吧。还举了例子,说我的领导和客户,都在2023年把国内指数清仓了,还帮老婆也清仓了,小亏几万,如果拿到现在,肯定亏的更多,还好走的早。我说,每个人都是(同事接话:凭自己本事亏钱的),我笑了,我说我得撞了南墙才能知道回头,我期待拿到收益的时间是五年,最长放到八年,如果这个时间还不行,那我可能就跟这个市场没有缘份吧。
本来“投资是你对世界的认识在二级市场的表现”这句话我一直不明白,觉得太抽象。同事们知道我投了不少钱在A股,比我还关注A股的波动,只要大跌就喊我。这段时间跟同事们聊,才发现原来每个人对市场、对政治经济、对国际形势,或者说对基础哲学的认识都很不一样。我很高兴他们没尝试一定要说服我,我也从没想过说服他们,只是我对这句话稍微有了一些理解。我持续投入、下跌也投,代表我对国内经济是乐观的,我相信经济会涨回来的。如果事情的发展不符合我的预期,我也只好承担后果(控制安全边际很重要,不让后果难以承受)。如果事情的发展符合我的预期,那市场给我的回报,也是我应得的。
投资实证 #76 - Inside Out & Be aware,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认知
投资实证 #77 - 放下焦虑,全情生活,且慢 4.0
在《功夫熊猫》中,乌龟大师对徒弟说:
“你的思绪就像这池水,朋友,稍有外界触动就很难清澈透明,可如果让它静下来,答案顿时变得清晰了 。”
我想起来我高中毕业时,我的班主任(我的贵人)跟我说,等我们大学毕业以后,会面临纷杂的社会,但是人的心就像一池水,世界是心的映照,当心不静、泛起涟漪时,我们看到的世界就会失真。班主任告诫我们,要保持赤子心。
投资实证 #78 - “不盲目”的信任
投资实证 #79 - 你赎回了吗?
image.png

2014年11月牛市初期净赎回的基民,和2015年5月牛市顶点天量净申购的基民,背后的行为,是因为没有锚。
来说说我的“锚”:
1)投资股市获利的根源是位于国民经济头部的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长,这个值大概是年化 8% - 12%;
2)买的太贵是亏损最大的根源。一笔好的投资,在买的时候已经锁定了收益率;
3)除非市场估值太高、或者有更好的投资标的,不轻易卖出,做时间和好企业的朋友。
我从2022年12月开始理财,到现在(2024.2.4)一年时间了,最近上证指数跌到2680 ,我问群友经历过的更低的指数是多少、以及是什么时候,群友回答,好像是2014年的1974、2020年的2646、2018年的2445,相信经历过这些底部的群友,比我对“周期”、“锚”的认识更深刻,在逐渐下跌的过程中,也比我的情绪更稳定、操作更稳定。我现在对“锚”的认识,也比刚开始投资时更深刻了,在心里有一个安全的边界,把市场的暴风雪关在门外,门内还是温馨幸福的生活。
投资实证 #80 - 什么时候卖出?
81~90
投资实证 #81 - 足球比赛的一半是运气,你相信吗?
投资实证 #82 - 增强长板,还是弥补短板?
克里斯和戴维根据严密的推理和数据,证明了足球比赛是一个“O型环的生产过程”。他们认为足球终究是一个集体运动,比赛结果往往由发挥最差的那个人来决定
投资实证 #83 - 一个巴菲特信徒的8个投资原则
投资实证 #84 - 那些看不见的东西
最好的后卫不铲球,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上工治未病,大棋士通盘无妙手...说的都是这个道理,那些看不见的东西,更重要。
投资实证 #85 - 股市就像一个来回摆动的钟摆
image.png

霍华德·马克斯,橡树资本的创始人,他有一个钟摆理论,投资市场就像挂钟的钟摆一样,始终围绕中心点左右摆动。钟摆的中心点就像市场估值的均衡点一样,它代表了市场的最佳估值,但实际上,钟摆在这个均衡位置上停留的时间非常短暂。
钟摆待在这个弧线的中心点位置的时间极短,一晃而过。相反,钟摆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在走极端,弧线两端各有一个极端点,钟摆不是在摆向极端点,就是在摆离极端点。但是每当钟摆接近极端点的时候,不可避免的结果是,钟摆会反转方向摆向弧线的中心点,或早或晚,反正肯定会反转。
投资实证 #86 - 一份很主观的投资书单
投资实证 #87 - 为什么市场的波动会远远大于经济的波动?
股票市场的周期长度相对还是比较短的,每个人的一生中,总会经历几次大的牛熊,抓住一两次就会不同。而有的周期更长,长到可能你的整个生命都活在周期的一个趋势之中。
中国的商品房市场大概有 20 多年历史,这 20 年的房价一直在涨,我们一直在一个趋势里面
在如此长的趋势里面,去预测拐点,太难了。过去 20 年的预测史也说明了这一点。
你需要根据自己是自住还是投资,结合你认为我们在房地产周期中的大概位置,去选择合适的行为。
这篇文章写于2019.6.16,我差不多是在这篇文章写后一个月买了郑州的房子,当时还没有了解投资、也没有看过孟岩的投资实证,当时以为肯定会涨,无非是涨多涨少,还觉得利息肯定能涨回来的。当时谁也没想到,拐点这就到了。
霍华德·马克斯认为“周期定位”是橡树资本投资成功的根本原因:发现市场走到极端,并且能利用走到极端的市场,真的是我们能找到的最好的办法了。
每天市场短线的涨跌,是如芝麻一般小的事情;而当周期走到极端的情况,则是如西瓜一般的大事。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应对方式:
感受我们在周期大致的位置,根据这个位置判断未来市场走势的概率区间,根据这个概率区间调整投资的仓位和布局。在极端的情况下重注,最后耐心的等待市场回归均值
投资实证 #88 - 对号入座,10张图找到你是什么样的投资者?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好的投资方式是持有低成本的指数基金。
反直觉,牛市,虽然市场一片欢呼,但却面临大幅下跌的风险;熊市,虽然市场一片哀嚎,但却酝酿较大的上涨概率。
投资实证 #89 - 分清“事实”和“观点”
投资实证 #90 - 怎样才能成功?
相信相信的力量。“我 tmd 一定要把这件事儿搞定,不管碰到什么困难,我都可以解决他,然后等着遇到下一个困难。”就是这样的人,他们不断坚持,坚持的太久了,以至于运气最终降临到他们的头上。奇迹就发生了。来自 Sam Altman。
91~100
投资实证 #91 - 超越胜负的成功
专注 正直 挑战 随缘
当我在任何时刻从我所做的任何事情中抽身出来,我可以说,我极其专注并且倾尽全力。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专注了、我学习了、我尽了最大努力。
投资实证 #92 - 你知道找到一个好企业有多难吗?
ROE是什么
ROE,Return on Equity,净资产收益率。代表了股东的回报率,也就是说当股东把钱投资到企业中,企业运用这部分资金给股东带来回报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赚钱能力。
image.png

净利率,企业的盈利水平。
周转率,企业的资产利用水平和效率。
杠杆率,企业借助其他社会资源帮助自己的能力。预付卡对于企业来说,是杠杆。
ROE背后是什么
ROE是一个财务指标,是一个结果。ROE的背后,是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它的竞争对手做不到的事情。拿奶茶店来举例,第一家奶茶店投入资金是100万,第一年赚了20万(净利),ROE为20%;同样的投入,第二家奶茶店只能赚8万,ROE为8%。
第二家奶茶店也想每杯奶茶卖18元,也想每天多卖出一倍,也想自己的客户都能购买预付卡,从而获得更多的资金用于发展。但它做不到。
“做不到”。这简单的三个字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找到了这些东西,你才抓住了ROE背后的本质。
为什么用户愿意为一杯奶茶多花3元?为什么同样一个小店,每天卖出的奶茶相差这么多?为什么客户愿意承受风险,提前把钱充入预付卡?
当你看到一个高ROE的企业时,你首先应该告诉自己,ROE只是结果,是竞争优势表现在财务指标的表象。然后再问问自己:ROE背后的竞争优势是什么?这些竞争优势能维持吗?容易被抄袭和颠覆吗?
可以 All in 持续高ROE的企业吗?
All in 一个公司,说明缺乏基本的概率和统计学思维。站在10年前,你能确信微信的诞生吗?再来一次的话,腾讯依然能做到吗?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也许小米凭借米聊成功地颠覆了QQ...
投资要经过“未然历史的测试”,投资是对未来各种概率区间的一个综合下注。
如果你10年前All in的不是腾讯,而是百度、搜狐或者人人网呢?
投资实证 #93 - 用 “直觉” 还是 “数据” 去决策?
投资实证 #94 - 被讨厌的勇气
Life is too short to be someone else.
投资实证 #95 - 别慌
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决策因子就是——“别人不做”
无论是“不屑于做”、“不愿意做”、“不想做”、“不能做”、“不敢做”、“做不到”,总之,只要“不做”,这个决策的权重在我们的计算中就会急剧的提高。
“如果一个事情重要且不容易,那么不自信的人根本不会开始做,能力不行的人做一两年就做不下去了,聪明人第三四年通常会放弃因为选择太多,五六年要没起色很多任劳任怨的人也会坚持不下去。所以如果真的能把一件事持续地做个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你就会环顾四周发现自己怎么突然就赢了。如果恰好这件事你还挺喜欢,连过程都享受的话,那简直相当于作弊了。”——张潇雨的微博
虽然满眼是坏消息,但穿过这些坏消息,看到商场中攒动的人头,看到每天辛苦工作的人们,看到那些曾经你不敢相信我们能拥有的产品和品牌,我相信你能和我一样感受到未来经济的勃勃生机。
投资实证 #96 - “寻找同路人”和“极度开放”矛盾吗?
投资实证 #97 - 一张包含 90 个问题的企业问题分析清单
投资实证 #98 - 情况好,赚很多;情况不好,输的少
投资实证 #99 - 股价上涨的背后是什么?
投资实证 #100 - 两年,陪你度过跌跌跌跌涨跌跌的岁月
101~110
投资实证 #101 - 当他们说长期的时候,他们是认真的
一个公司的使命,是把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带给用户。绝大多数公司也会把“客户第一”放在价值观的第一条。但真的言行一致认为“客户”、“产品”重要的人,可能没有那么多。
“如果你的眼光放到未来三年,与你同场竞技的人会有很多;如果你的眼光能够放长到七年,你的竞争对手就少了一批。仅仅是延长了你的时间尺度,你就获得了无以伦比的竞争优势。在亚马逊,我们习惯以5~7年的尺度来思考。我们愿意种下种子,并耐心的等待它生长。”——贝索斯,2011年,《连线》采访。
长期视角还可以用来看待亲密关系,当两人因为某件事情出现分歧时,把眼光放远,想想“明年我还会在乎这个问题吗?”、“到我老时我还会在乎这个问题吗?”,很多矛盾就不会产生,最起码不会激化。于是日子就一天天温馨地过着了。
投资实证 #102 - 散户买平安长期持有与买公募基金,哪个更好?
选到好公司没有那么容易。如果你在2015年选择了当时的“好公司”乐视,持有到现在,你的亏损是96%。
对大多数人来说,长期持有指数基金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孟岩在本篇文章中详细展开了他持有中国平安股票11年的经历,我想要重仓个股的时候,可以回来看看这篇文章,是否能坚定地判断某个公司是好公司、坚定地判断现在是好价格、并且坚定地度过长期低估的阶段,最终获得收益。我认为太难做到了。
投资实证 #103 - 用历史故事讲投资
投资实证 #104 - 且慢为什么不做“目标投”?
投资实证 #105 - 那些涨幅远超过大盘的公司长啥样?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身份,其中一个身份是COO,负责业务的运营(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另一个身份是CEO,负责把业务产生的现金流配置到有价值的资产上去,长期增值。
投资实证 #106 - 用投资的视角经营自己的生活
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公司,用投资的视角来生活和工作,用CEO来做“选择”,COO来做“经营”。
把我们自己的“内在价值”想象成公司的净资产,通过“选择”和“经营”,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和时间做朋友,不断提高自己。
长期来看,你的“内在价值”终会通过工资、奖金、股权、创业、别人的爱等各种方式表现出来~
投资实证 #107 - 指数基金大发展会引发市场崩盘吗?
眼前那些看似跨不过去的难关 - 投资实证 #108
生活中有意外,也总有一些痛苦时刻,在那些时刻,这些痛苦仿佛大极了,以至于充满了双眼。如果你曾经、正在或者未来可能会经历这样的艰难时刻,也许可以回看一下这篇文章,希望能帮助到你。
Hope is a good thing.
孟岩这篇文章写于2019.11.10,一个多月后2019.12.28,孟岩发表文章《再见了,且慢》,宣布跟且慢未来发展的理念不合,协议离开。三年多后2023.4.26,文章《且慢,重新说再见》中,孟岩才写出了当时离开且慢的细节,原来2019.11.8,孟岩就被通知单方面剥夺了在且慢的工作,这第108篇投资实证的主题,原来是孟岩送给自己的话。这是我回过头来从上帝视角看到的,当时又有多少人知道呢?在离开且慢,重新收拾心情,创办有知有行这些日子里,孟岩的投资实证一直没有停止。我对孟岩的心胸和人格,十分佩服。
image.png

——孟岩投资实证第151篇《投资实证3周年总结》的文章截图
如何让你读完我的文章?- 投资实证 #109
关于比尔·盖茨的 6 个关键词 - 投资实证 #110
111~120
我需要换一只基金或组合吗?111
用“清单”提高自己的投资业绩112
未来 10 年公募基金会大发展吗?113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114
世界上至少有两种游戏。一种可称为有限游戏,另一种为无限游戏。有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而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
由于有限游戏旨在达成一个结果,由于它的角色已经写好,并且是在为观众表演,因此我们应该把有限看作演戏。虽然剧本和情节似乎并非事先写好,但我们总能回首成功路,发现胜利者显然知道如何行动以及说些什么。由于无限游戏参与者会避开任何结果,向未来保持开放,令所有剧本作废,我们应该称无限游戏为传奇性的。——詹姆斯·卡斯《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公司是人类最神奇的发明之一,公司的架构非常强大。但即便如此,我创建公司的目的只是为了产品,而不是为了钱,我想和真正有意思、有智慧、有创造力的人才共同合作打造产品。创建公司不仅仅是为了打造一个产品,公司是才华的汇聚,是能力的 体现,是文化的侵染,是观点的碰撞,是大家共同合作源源不断地打造出一个又一个伟大的产品。——《成为乔布斯》
再见了,且慢
将心注入115
如何建立一套自己的投资系统?(一)116
如何建立一套自己的投资系统?(二)117
我的文章是否会开启付费阅读?118
放回一臂的距离119
每个人都有相对层面的问题,没有任何一个人有究竟层面的问题。有时相对的问题显得那么大,就像将拇指放在眼前一毫米处,就显得比整个宇宙还大。无论好的坏的,都放回一臂的距离,就刚好了。——azure
无论多大的困难当前,都记得要保持如常的自省与内观。面对无常之苦而起心动念之际,正是观心观己的最好契机。——张潇雨
疫情下关于投资的三个建议120
121~130
疫情下,股市该跌多少?121
知而不行,是为不知。
投资、理财是一辈子的事情,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重要的不是一笔、一时的交易,而是用这些极端时刻去打磨自己的投资系统。
如何选择主动型基金?122
image.png

这篇文章下的评论区,发现了这一条“目前没有能配置在3年的资金了”,我自己猜想,孟岩是在这个时候就想好未来三年不准备赚钱了嘛?
如何建立一套自己的投资系统?(三)123
这股有业绩,不能买124
如何阅读一本书?125
孟岩在文中提到自己看书有两个陋习,1是匀速阅读,2是不能弃书。我也是完全一样。我总觉得弃书会遗漏我不知道的重要内容,或许从这篇文章中我可以改变自己的认知角度。我可以从“这本书和我有什么关系”这个角度,去阅读一本书。先看目录,读一下跟我最有关系的章节,读一下全书的最后几页,很少有作者能够抵抗在结尾将自己观点重新整理一遍的欲望。这个方式就能完成一本书的略读。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书之后要沉淀下来内容,需要做读书笔记。读书要留痕,看的过程中,记录自己的问题疑惑,记录自己跟作者一样或相左的观点,最后总结一下本书的大致思想。
从 2008 年穿越而来的 4 个建议126
1)别用短期要用的钱抄底
2)别用杠杆
3)照顾好自己的现金流
4)别把市场波动引发的情绪带到工作和生活
我从大跌中学到了什么?127
为什么我们喜欢「贴标签」?128
怎样加「杠杆」?129
头衔让你成为管理者,追随者让你成为领导者130
131~140
聊聊我的近况和成长131
珍惜现在的机会,记住危机发生时候的感觉。——张潇雨
原油132
我和查理·芒格相信,保持充足的流动性是必要的。而且,我们一直避免任何可能让我们的流动性忽然干涸的动作。这种保持充足流动性的做法,让我们在100年里的99年中,收益都变得更少。但是,在最极端的第100年里,我们会活下来。更重要的是,我们会在这整整100年里,都过得很踏实、睡得很安稳。——巴菲特
倾听你们的声音133
134
「空」意味着事物具有不同的可能性。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事情,从他们本身而言,无所谓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些好、坏的评价,取决于我们的「感受」,而这些「感受」,是由我们过去在意识中种下的那些东西决定的。
事物本身是没有本质的,这些「好」、「坏」的「意义」是被我们的「感受」赋予的。而事物本身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只是习惯了线性思维的我们无法看到。
这篇文章里孟岩分享了三本书和三个人,《三双鞋》、《鞋狗》、《成为乔布斯》,分别对应着谢家华、菲尔·奈特、乔布斯。文中特别写了他们在面对危机时的经历、感受、决策。
我学习投资的一些心得135
大道相通。这些「道」层面的东西,除了投资之外,最终也能在工作和生活上帮助到我们。让我们「由内向外」,更好地把这些「认知」投射到代码、文字、产品上,最终也会收获外在的「薪水」、「股权」等副产品。
不预测,只应对136
我与冥想(一):为什么冥想?137
当你意识到你在走神的那一刹那,这个重新回来的过程,就是冥想。
我与冥想(二):冥想带给我的变化138
首先是杂念变少,其次,当杂念产生的时候,我也会更快地「觉知」,而不是跟着「看下微信」的念头就「拿起手机」。我拥有了选择权。
我与冥想(三):冥想的科学原理139
觉察是被动地活着和主动地活着之间的开关。——留言
我与冥想(四):一份实践清单140
我也想今天出门不要遇上堵车,我也想每篇文章都拥有十万加的阅读量,我也想重新出发创业一路顺利、不走弯路,我也想在投资中的每一笔操作都能赚钱。
但是,本质上,我们对这些事物的掌控力是非常有限的。既全情投入地去奋斗和生活,又可以洒脱的面对结果。
对待亲密关系,我是这样做的。不去焦虑未来他变了怎么办,不去怀疑他对我不是真心的怎么办,在事实未发生之前,不做预设。其实就是要明白,我们对伴侣的掌控力是非常有限的。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未来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无法掌控。但这些不影响我们现在全情相爱。
141~150
西班牙股神的投资系统141
帕拉梅斯的一句话总结:“最理想的股票是具有家族控股公司结构、在“错误”的交易市场上市、具有周期性成分与长期投资性质的中型公司的优先股。”
帕拉梅斯认为家族控股公司结构才能杜绝大多数公司的短视行为,才能用长期视角做决策。家族企业占了帕拉梅斯投资组合资产的70%以上。
家族控股公司,有点意思。
如果牛市来了142
投资像种地,春天播种,秋天收获。很多时候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不要猜顶。人没办法精准地猜测牛市的顶点,但可以模糊地感受牛市的顶部区域。
虽然在谈论牛市,但我并不喜欢这样的牛市。这样的牛市,并没有创造价值,而是在进行巨大的财富转移。巨幅的波动给国家以及大多数人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我还有机会吗?」143
慢牛一定是靠基本面推动的,靠企业盈利推动的,靠经济发展推动的。但A股的牛市是靠情绪、资金带来的估值上涨推动的。A股的牛市更像是一场储蓄搬家的运动。
钱不够了,牛市就结束了。
「错过了熊市的播种时机,我还有机会吗?」
如果一定要爬山,一定要在山脚、甚至半山腰多买一些,再往上爬就不要再买了,一定不要爬的越高买的越多,不管你买的是什么。
我该买什么基金?144
如果你热爱商业,对研究公司感兴趣。你可以沿着这个方向拓展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当有一天你确认自己可以挑选到超越指数平均收益的公司,你就可以自己来买股票了。
公司选择只是投资系统中的一部分。再看一下上面那张图。你还需要学习「何时买」、「买价」、「仓位控制」、「退出策略」等等。
我之前写过西班牙股神帕梅拉斯的投资系统,在决定自己做之前你可以看一下,确保这真的在你的能力圈范围之内
这里说的「能力圈」一定是你真正懂的东西。这个来不得半点虚假和自欺欺人。
不懂装懂、不懂就做的后果是,最终你连最基本的、躺着就能拿到的收益都拿不到。
我前段时间学习投资知识,了解到了要把现金投入到能产生钱的资产里去,于是我认为应该把年终奖兑换成公司的股权。我的潜意识是,股权的收益更高。当时我请教了毛老师,他说,你还要看这笔钱在家庭整体财务的占比,以及相对应的风险。我刚开始只看到了「收益」,毛老师让我看到了「风险」。今天从孟岩这篇文章中,我理解了,把年终奖兑换成公司的股权,本身就是在「择股」,而我却没有择股的知识框架和能力,这令我猛然产生一种踏空感。我买的到底是什么,这个公司我看懂了吗,这公司的未来怎么样呢,现在的股权价格如何,我要买多少呢。这些问题都未曾浮现在我的脑中,我被潜在的收益一叶障目了。因为公司股权这个选择直接放在我面前,我只关注了yes/no,但没有给自己一定的时间去思考what、why、how、when。
从「四笔钱」说起145
我们究竟为什么做产品?
企业的使命,是将你对未来的远见融入产品,并在现实中实现。——比尔·坎贝尔,CEO教练
产品是一个企业最为重要的东西,你应该把你对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看法注入到产品中,带给用户,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改变。
产品人像城市的建造师,他们的每一个功能设计就像是城市里的高楼和道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所有人的生活。
我相信,如果你要创新,你必须愿意长时间被误解。你必须采取一个非共识但正确的观点,才能打败竞争对手。——贝索斯
你应该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边界,但待在边界内(能力圈内)做决策。
一生的旅程146
你好,有知有行147
冲浪板上的公司148
主动基金和指数基金149
哪根金条是高尚的?150
在《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和中国》书中,李录讲述了自己在2008年与CDS擦肩而过的经历。
金融危机之前,李录也发现了CDS(信用违约掉期)的机会,准备大举做空。他和自己的老师查理·芒格讨论了几次,逐渐打消了这个念头。
芒格反对的理由很简单,也很有意思。
第一,如果李录的分析正确,结局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这些大的金融公司会破产,从而无法兑付这些产品;另一种可能是,这些公司大而不能倒,最终被征服用纳税人的钱就活了。这样,你最终赚的钱是那些没有过错的纳税人的钱,这些钱不会让你踏实。
要么赚不到钱,要么赚了不该赚的钱,丢失了内心的宁静。芒格选择放弃。后来的结果也证明了他的预见性,那些大赚一票的大空头们赚的钱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纳税人。
另一个原因更深刻,芒格认为一旦你通过做空赚了大钱,你就会形成一定的思维惯性,会不停地去寻找下一个这样的大机会。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芒格看来,不止是赚钱的方法很重要,这些钱的来源也很重要。这不止是「高尚」或「龌龊」的抉择,更是基于对人性的深刻认识,从而主动做出的取舍。
李录是芒格的传人,他在书中也给出了自己对于搭建这样一个长期共赢的商业模式的思考:投资好的公司,长期投资,随着这些公司的内在价值不断增长,分得公司价值的部分增长,同时也为客户提供安心、可靠的回报。
在这个过程中,你帮助了经济、帮助了公司、帮助了客户、帮助了个人、最终也帮助了自己,在所有人共赢的情况下,收取一部分小小的费用,大家都觉得你得到的东西是你应得的。
在这样的结构下,你不但赚到了钱,更可以享受内心的平静。
这篇文章可能会给我带来长期的影响,虽然我还没有从市场中赚到钱,但是我可以开始思考,我想要赚到的是什么钱呢。
151~160
投资实证 3 周年总结151
If you're brave enough to say goodbye, life will reward you with a new hello.
这个投资实证,我选择真实、真诚地将投资以及我们的创业历程写下来,没有裁剪和保留。我不知道结果怎样,但期待、享受这一路的旅程。
恒生指数调整会让百分位估值失效吗?152
为什么说「投资是认知的变现」?153
换一个视角154
如何看待抄袭。
吃亏更大的是抄袭的一方,而不是被抄袭的人。当有人抄袭时,他们抄到的只是那一刻的成果,他们不知道那个成果背后的思路,而且他们也不会知道能帮你日后做出无数新成果的思路。他们被困在你的过往里了。——《重来3》,Basecamp创始人Jason和DHH的书。
没有任何必要去纠结别人「抄袭」你的产品和文字,第一你控制不了,第二他们也过得挺纠结的,被困住了。
做好自己的事更重要。
真正的平静,来自于认识到世界并非你想象的那样。——《Why Buddhism is true》
「黑客帝国」和「楚门的世界」155
内在游戏156
聊聊这两个月的进展和思考157
一个突出青年的康复之路158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偶尔治愈,经常帮助,始终关怀。
选择好投资背后的钱159
一个简单的资产配置方案160
161~170
简单聊聊估值161
重新理解写作162
「有知」在做投资者教育,但什么是教育呢?文字就是教育吗?看文章就是教育吗?做作业是教育吗?我觉得都不是。
我认为的教育是唤醒,是点燃,是陪伴,是顿悟。
找到那些同路人,提供一个环境,陪着他们一起成长,期待我们共同的顿悟。
传递快乐163
「Delivering Happiness」(国内翻译为《三双鞋》)是谢家华的自传,Delivering Happiness是谢家华的Mantra(咒语、准则),也是他一生坚信的东西。他认为分享、传递快乐,企业可以赚更多钱,员工可以充满激情和快乐,大家也能寻找到人生的意义。
Zappos 做到回头客的原因,是传递快乐,通过充满人性和情感的沟通,与客户之间建立很深的情感交流,这是Why,是「因」,是一切的原点。
公司衡量什么,用户就得到什么。
谢家华认为他只是把本应投到广告上的资金运用到提高客户服务和顾客体验上,这不但让已有的客户更满意,还能让他们的口碑为Zappos做宣传。
我非常、非常、非常同意他对客户关系的定义。
回到有知有行,我多次写过我们的目标——和用户建立并保持长期深度的联系。
我也是我们提供一切产品和服务的目标,我想我们如果真的做到了这一点,合理的商业利润是自然而然的事。
如何更好地「抄作业」?164
前两天,我和南添老师聊天,他说了一段话,我非常认同。
他认为投资其实是一个非常强的知行合一的过程,投资不止是认知的变现,还是信仰的变现
投资和创业165
答案可能在中间166
有关产品的一些瞎想167
平静是认识到世界并非我们想的那样168
没有什么把我们的人生分为两段169
当你买入时,收益率其实已经锁定了170
171~180
一个亏了 70 万的投资建议171
我想推荐一门投资课给你172
过去的1年,有知有行花掉了超过八位数的资金,没有收入。
创业的过程,是组织社会资源、满足需求的过程,而不是满足自己的虚荣、或是感动自己的过程。
一个负责任的创业者,有责任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员工获得应得的收入,同时为股东创造价值。
我们只是有信心,能在未来通过比起付费课程更好的商业模式,来获得合理的商业回报。
这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吗?
我很难给出充满逻辑性的推演过程,但我坚信这是一件正确的事
我知道只有我能写出这些文字,而这些打着「孟岩」标记的文字,也会成为有知有行护城河重要的一部分。
我坚信,文字和内容具有巨大的网络效应和复利效应。事实上,有知有行现在能获得这么多朋友的帮助,很大程度上也和我在过去3年写下的那些文字有关。
作为CEO来说,我认为更好的战略是「打造让事情发生的环境(Make things happen)」,而不是「让事情发生(Make things)」。
如果我们写下的这些内容、打造的这门课程,真的可以穿越时间,这些静静躺在那里的东西,就是打造了一套可以让事情发生的环境。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去找到志同道合的同路人,同时,也可能因为机缘让某些特殊的人看到,给有知有行带来更新的视野和完全意想不到的机会。
投资,其实是在处理「我与金钱」的关系。
把一件事情做三遍173
如何获得反馈174
奈飞认为好的反馈应该符合4A原则:
Aim to assist
Actionable
Appreciate
Accept or discard
第二是打造一个能让大家说出心里话的环境。
奈飞的做法是要求直属领导和下属之间,有定期(比如一月一次)的1on1(一对一面谈),并且在每次面谈过程中,有一个不少于10分钟的反馈环节,更进一步,这个反馈环节要包括「开始」、「继续」、「停止」三个规定动作。
比如说:「你应该开始更关注公司的业务,而不是只做好手头的事情」,「你应该停止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做出武断的判断」……
这篇文章,很贵175
上热搜的基金176
我投资收获的第一桶金177
什么才能叫「懂」呢?
我的标准是:
1)如果你持仓标的下跌40%,你不慌,不影响睡眠,不怀疑自己;
2)敢于把自己的持仓逻辑找其他人来进行压力测试,并且能回答他们提出的任何问题。
如果这两条都满足,就可以算懂。
也许你会问,等弄懂了,是不是会错过一些投资机会?
当然可能。但你以为错过的机会,可能并不属于你。
Beginner's Mind178
收益与体验179
有知有行背后的含义180
181~190
回顾一个8年的投资账户181
长赢 & E大干货合集182
找到最重要的事183
透过屏幕的焦虑184
我很喜欢的冥想导师 Joseph Goldstein,曾经这样形容一个人的情绪:
It's just like the storm, never last, enjoy it.
他告诉我们可以选择换一个视角:这些坏心情,或者焦虑的情绪,就像一场暴风雨一样,短的话半小时,长的话一两周,但它们总会过去。与其陷入其中外之对抗,不如观察它们,甚至享受它们。
我的应对方式是,找到具体的事情去解决,让自己沉浸其中。大到公司决策,小到一篇周报,都是如此。
回到现实中做点儿什么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价值和成长185
截止到2021年3月底的全球最大市值的20家公司,包括:苹果、沙特阿美、微软、亚马逊、谷歌、Facebook、腾讯、特斯拉、阿里巴巴和伯克希尔·哈撒韦。
1989年全球最大市值的20家公司,其中6家为美国公司,13家为日本公司,剩余1家来自荷兰。这些公司包括:日本兴业银行、日本住友银行、美国通用电气、IBM等。
没有一家公司的名字是重合的。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186
我一直很喜欢读苏轼的诗。
兴奋的时候去读,他会平静地告诉你:「人间有味是清欢」;
颓废的时候去读,他会大声叫醒你:「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焦虑的时候去读,他会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老友分别难过时去读,他会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陷入往事难以自拔时去读,他会说:「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经历风雨有所动摇时去读,他会激励你:「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历经千帆内心淡然时去读,他会安慰你:「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经历的足够多,活得异常精彩。在那些被定格的瞬间,月夜、离别、风雨、贬谪、泛舟江上……这些瞬间,穿过他的身体,变成了一篇篇流传千古的文字。
当下187
我们会觉得某个结果的发生是因为自己特别重要,但其实,只是当时我们恰好在那里;
我们会懊悔如果过去怎样怎样,事情就会有所改观,但其实,这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
我们会忧虑未来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但其实,无数的因缘条件,根本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
我们会纠结身边的朋友为什么要做某些事情,但其实,人是环境的反应物,我们根本不知道他当时所处的情境,以及他想表达的情感……
我们能控制的事情,真的很少。
数字的背后188
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决定了自己的投资体系189
我的播客初体验190
对于播客和文章,我也有了更多的感受:
1)相对于文章,播客的信息密度确实是低的;
2)文字是可以脱离人存在的,而播客则不同,它是和人联系在一起的,也更能感受到人;
3)声音本身富含了一些文字本身无法传递的信息,或是你的情感,或是你想表达的其它东西;
4)很多播客是偏陪伴性的,很多时候并不是用于传递知识的,不要总用「信息密度」来衡量;
5)相比文字,声音更加无法伪装,更能「暴露」一个创作者。
191~200
回答几个问题191
保护好你的注意力192
怎样衡量指数的内在收益率?193
一次失败的出售194
不占便宜195
运气196
这并不是一个因果关系主导的世界,偶然性,或者说运气,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我们依然可以找到方式与运气相处:
1)不下牌桌,长期坚持做一件事;
2)提升自己做这件事的数学期望,或者说成功的概率。
与运气共舞197
我曾经翻译过 YC 的前总裁 Sam Altman 的文章——《How to be successful》,比如寻找自己的复利,善于「推销自己」,建立人际网络等等。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他所说的,其实是做一些短期看不到效果,但长期会有巨大收益的事情。
坚持写作,毫无所求地帮助别人,大量阅读,多和有趣的人交流……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短期也没有什么用的事情,就像一颗颗小的种子,被播撒了下去。不知不觉中,这增加了你的整个人生系统的「数学期望」。
聊聊最近的大跌198
伟大的叙事通常都很有说服力,但我们应该警惕的是,不要让这些故事,代替了我们的思考。
这一年199
投资实证 4 周年:收益、收获、捐赠200
用真实穿越时间。
201~210
虚荣201
股民的贡献202
二级市场的股民,通过「接盘」提供了社会需要的流动性,创造了价值。他们获得的,则是企业上市后,风险大幅降低后依然不错的长期收益。
在企业缺乏流动性的时候提供流动性,在企业大幅偏离内在价值的时候帮助定价(买入、卖出甚至做空),就是在帮助企业和市场提供巨大的「流动性」和「定价」价值,而你也会在企业自身的增长之外,获得丰厚的收益。
失败203
失败,确实会带来痛苦。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把它当作,在探索人生这个复杂系统的过程中,必要的收集反馈和积累知识的方式,当作把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人的机会。
怎么说都对204
205
不要评判206
每个人都在经历一场别人一无所知的战争。
Don't judge.
无人知晓207
欢迎来到荷兰208
我们总是在期待要是怎么样就好了,但是,这个世界并不是围绕着我们运转。
大部分人的生活,和我们现在的样子,都不是按照自己原先的计划展开的。
生活总是落地在「荷兰」。
欢迎来到荷兰。
效率与体验209
怎样让基民也赚钱?210
211~220
播客211
几句咒语212
It's OK.
Is it useful?
此时此刻
场上没有别人
欢迎来到荷兰
止盈213
人天生是害怕不确定性的动物,止盈正是我们追求确定性,避免后悔、让自己舒服的举动。止盈,会让我踏实,因为我真的有800万了。
可是,之后呢?止盈的真正问题在于,这只是我们的想法,市场会按照它自己的规律运行。
市场自己的规律是什么?
1)好公司会不断创造更大的价值,而这很有可能是你无法想象的;
2)短期看,股票价格无序波动,但长期来看,它总会回归公司的内在价值。
我从不认为账户显示的800万也好,770万也好,真的属于我。这个看似「确定」的数字,只是我持有的代表中国经济资产包的一个「模糊」的值。这个数字每年都在变化,而你每次从实证上看到的,只是这个区间内,一个随机的值而已。
巴菲特 和 2007 214
我今年写下的很多文章,都和「不确定性」、「随机性」、「运气」、「未知」有关。
我越来越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自己获得的那些收益和成绩,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坐在了一艘巨大的船上而已。
未来这个世界会怎样,无人知晓。
比预测更重要的,是登上那艘开往未来的大船。
细节上雕花215
如愿216
资产配置是胡扯吗?217
写出你心218
创作者只是灵感的载体,是作品诞生的工具。
你需要变得足够丰盈,
然后放手,
让那些灵感穿过你。
时间219
自己220
人是环境的反应器。
我们面对每天各种各样的信息,根据自己的认知和情绪,做出各种各样的反应,做出相同或者不同的选择,而正是这一连串的选择,把我们变成了每一个不同的自己。
这些自己,又把我们带向命运迥异的未来。
唯一的旅程,是向内之路。
旅程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励。
221~230
钱、工作、投资221
无论是 Make Money 还是「搞钱」,「钱」本身都变成了似乎可以直接做出来、搞出来的东西。整天把这些词挂在嘴边,并不利于你真正理解钱是怎样产生、流动和分配的。
我们想赚的不是钱本身,而是钱背后的东西——资源、产品和服务。
钱并不是我们追逐的目标,财富才是。
想搞钱,请先创造财富,创造出一些人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我们每天把「工作」挂在嘴边,甚至会笑称自己是「打工人」。和「钱」一样,这也会模糊工作背后的本质。
钱的背后是财富,工作的背后是什么?是创造。
公司就是一群人在一起工作,共同创造出人类需要的东西。工作,就是我们在公司这个实体里所做的事情。
你的贡献也许并不直接,但把公司的所有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他们的工作必须提供了某种人们想要的东西,否则就不会获得商业收入。因此,无论是个体还是公司,工作背后的东西,或者说工作的本质是创造,创造出某种人们需要的东西。
公司也好,老板也好,只是背后的用户的代理人。
都有哪些因素参与了价值的创造呢?简单说,股东提供资本,员工提供知识和劳动。
上面说的工资,更多是匹配员工在这个价值创造过程中所付出的劳动。分配之后的利润,归属于资本和它们背后的股东。
欺骗222
《别找替罪羊》这本小书只有不到200页,对话体让整个阅读体验非常轻松有趣。
可是一口气读完,我越来越觉得可怕。
我觉得大部分时间,我都身处在自己建造的各种盒子里。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候你会觉得某个人特别好,而有时候又会觉得他特别糟糕。
其实他始终是那个人,真正变化的是你自己。
无论是什么原因,当你把自己塞进了那个自我欺骗的盒子,你就不再能以客观的视角来看待他,和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
为了让自己舒服和自洽,你甚至会自己寻找理由来证明自己。你甚至期待对方做那些你讨厌的事情。
因为相比那些事情,你更不能接受的事情,是自己错了。
选择你的游戏223
让万物穿过自己224
image.png

再拉法一点225
勇气226
我总在想,这些认清概率,却又忽略概率行为的背后,可能就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勇气。
真相227
叨叨228
我们可以把那个总在和自己对话的,让自己做这做那、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或者不停地责怪咒骂自己的声音,想象成自己的室友。——《清醒地活》,迈克尔·辛格
我给我的室友起了个名字:叨叨。
每当我能觉知到他又来了的时候,我都会告诉自己,这很正常。
不妨听听他说什么,但也别太在意,毕竟,历史上他给出的建议都不怎么样。
大多数时候,每当我真的静下来倾听叨叨说话的时候,他就慢慢住嘴,不见了。
我想和你聊聊,大跌时的那些感受229
image.png

(美国:1925 - 2020)
image.png

(中国:2004 - 2021)
这两张图再一次告诉我们,无论是两百年的美股,还是不到20年的A股,故事都精确地反映了以GDP为代表的国家经济的增长。
投资中,我相信的事230
231~240
7% 231
有知有行现在成立了两年多,我们有 30 多位伙伴,服务了几十万用户,迄今还未获得商业收入。(文章写于2022.03.27)
回答几个问题232
也许,我们可以试着放下自己给别人贴的标签,试着放下心里已经形成的思维定势,试着放下一定要去争论什么、反驳什么、证明什么的欲望,试着去看看他在说什么,也许会有一些新的收获。
毕竟我们只经历了这个世界的 0.00000001%。
坏消息233
理性234
一旦我的大象不需要证明「我是对的」,我就从偏颇的愤怒中解放出来。
信任235
3000 点 236
这篇文章回答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整整14年,上证指数点位都没有变化。不是特别懂,还需要再看几遍。
把自己当做资产(一)237
把自己当做资产(二)238
极度开放和求真,不断更新/否定自己。
不断更新/否定自己,原来可以被称为是极度开放和求真,我原来以为这样也可以被称为没有坚定的观点。
最好的工作,是终身学习者在自由市场的创造性表达。
创造性表达,表达也是一种创造,有启发。
群体智慧239
隐性知识是个人根据直觉所获得的知识,是我们每个人通过读书、经历等获得的。因为它带有明显的直觉性,所以我们很难对其进行总结,用来交流,甚至具有这些知识的人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掌握了哪些隐性知识。
过程240
241~250
感受241
说出来的,都是第二义。
很多道理,需要我们自己在与真实世界的摩擦中,体验、感悟。
你不理解242
在《金钱心理学》中,摩根·侯塞尔统计了出生在不同年代的人,在他们10岁到20岁时美国故事的表现:
image.png

对于1950年出生的那一代人来说,他们的目睹的是,股市十年不涨;
而对于1970年出生的那一代人来说,他们眼中的市场收益是15年10倍。
这样的目睹、这样的感受、这样的经历,自然就会形成内心深处对股票市场完全不同的认知,而这种认知,自然也会影响他们在日后人生中的投资以及其他行为。
无题243
还能买吗?244
多面245
对手246
最后四篇247
无忌248
一只投资锦囊249
五年的实证,告诉了我们什么250
做对了什么25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