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南通谱】石门仙阳文氏编辑委员会《写在前面的话》

 昵称2433919 2024-03-21 发布于湖南

天下文氏一家亲  wsyjq8

亲们,无论您身在世界哪个位置,您只要点击上面蓝色字体 “天下文氏一家亲” 关注,即能加入咱们这个大家庭。让我们一起分享最新资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文氏优良家风!


《写在前面的话》

导读:本文字数11000+,预计阅读时长20分钟,阅读完成后请在文章末尾点上一个“在看”,后台会留下您的大名,创作不易,感恩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如在所有标注【湖南通谱】的文章全部点了“在看”,并指出字误,我们将在纸质《湖南文氏通谱》编辑部校对组留下您的大名,并可在通谱四卷里任选一本作为奖励。注:人口统计、世系、迁徙、字辈见文末附表。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血肉之躯,必有其脉。
元朝末期,吴元甲辰年,公元一三六四年。朱元璋时在元朝官封吴王,故称“吴元甲辰年”。四年后即公元一三六八年,朱元璋起兵造反,推翻了本就摇摇欲坠的元朝,建立了大明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仅次于大唐王朝而执政二百七十六年之久。朱元璋即位为始皇太祖皇帝。元明两朝交替,改朝换代,时值国家动乱,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江淮境内人口繁密,土地资源贫乏,人民生活处于饥寒交迫水深火热之中。
太祖皇帝朱元璋审时度势,采取各种高压政策和手段,大量强制迁移民众。也就是中国历史上记载的“江淮填两湖,两广填云贵。”“两湖即为湖南、湖北;云贵即为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民国三十六年公元一九四七年仙阳文氏二修族谱第一卷第三十二页记载:
我族以子孙繁多,遂徙出湖南、湖北、广西、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甘肃。江西与江苏各省在湖南内陆又徙衡山、耒阳、长沙、石门、桃源、常德、武陵、澧县、南县、攸县、临澧、安乡、益阳、宁乡、汉寿、慈利、湘潭、郴县、永顺、醴陵、桑植各县。则各地文氏祠均称“正气堂”,显明是文信国之后裔其来也。
明洪武年间,朝庭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朱元璋实施强制性移民政策。按照“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迁移。
基于上述迁徙移民高压政策,当时的官府还是考虑了那些年老多病的人民,让这些老人没有参与移民。江西文氏天祥公后裔第十七世念大公、念二公、念三公三兄弟,江西江右文氏族谱记载,美化公生有三子,长子彦德、次子彦节、三子彦太。含泪跪拜父亲美化公及母亲易氏。背井离乡,携妻带子跟着大批迁徙大军向全国各地东西南北奔波。
树有根,水有源,人有来处和去处。中华文氏广布全国各地,甚至还有部分文氏流落海外。寻根究源必须要有一个范围限制。由于时代变迁,加之天灾人祸,战争频繁。自古以来时代跨度极大极广,中华文氏数千年来,谱牒史志资料浩如烟海,翻阅查找,对此考究,工作量巨大。同时由于时代久远,有些资料未必能保证其真实可信;只能通过多方调研对比来探寻历史真相。若执意违背规律和历史真相去盲目追溯,以致会以讹传讹。纵然勉强成书成文,也失去了编修宗谱的意义。
很多家族分支迁徙到一个新的地方之后,可能要经过几代人的奋斗,才能有财力物力,才能有能人才子可以编辑成谱牒。迁徙之前,也可能还没有家谱记载,也可能有的家族会有记载。由于迁徙途中,道路艰险,加之国家连年战乱,距离太远,时代太久,联系淡漠或联系中断。平民百姓迁徙外地谋求生存,往往不会做出书面记载,多依靠口口相传。传播过程之中往往出现杜撰,添油加醋等失真失实的情况。所以盲目上溯和胡乱探考,并不可取。
念三公迁徙到石门北乡河口南汊,据始修谱及二修谱记载,带来了江西文氏族谱。光绪二十三年公元一八九七年始修族谱第一卷第十六页记载:我石门仙阳、阳泉、马鞍村类多迁移地方不一,先世原有旧谱,厄闯贼之变,未免残缺。后各地各叙支谱;皆自信国始非略也。亦以子孙星散,断简残编未及谱耳。第二十三页又记载:
厄因闯贼兵焚,曹贼破寨,家谱皆为灰烬不数传。宗上所述,念三公迁徙到石门河口南汊时,还是带来了江西老家族谱。由于战乱匪患,寨破兵焚,所有财产连带家谱都付之一炬。悲乎!惜乎!
吴元甲辰,公元一三六四年,念三公迁徙对石门河口南汊到清光绪丁酉年二十三年,公元一八九七年,时光已过去了五百三十三年。弹指一挥间,仙阳文氏宗亲们始修族谱;五十年之后即民国三十六年,公元一九四七年又续修文氏族谱。始修谱及二修谱,均追本溯源,尽可能理清了仙阳文氏的来龙去脉及其迁徙轨迹,和人口发展考究探源。
念三公从江西老家带过来的谱书简牒,由于李自成农民起义引发的战乱匪患,寨破兵焚,所带谱牒被毁于战火之中。始修谱及二修谱记载的所有人口的生卒年月均为空白,只有天祥公及其在朝庭的重要官员,可能因为官府有存档,还可以查到其生平及生卒年月。仙阳文氏始迁祖念三公的生平及出生年月日,也因战火毁灭了谱牒而无法查证。
笔者向大家展示的念三公及大秀公的生卒年月,也是根据念三公吴元甲辰迁徙河口南汊的时间;特别是始修谱第六卷第一百五十一页清楚记载,所以笔者根据这一记载,即可以大胆推测还原念三公的生卒年月。
如果按照十八岁或二十岁两个年龄段来计算的话,念三公应该是分别出生于公元一三四四年或公元一三四六年。也就是说念三公当时从江西出发,迁徙到石门河口南汊时才十八岁或二十岁。上述虽然为推测,笔者以为基本上符合当时的历史局限。但并不影响历史的真实,阅者应该可以理解并谅解。
笔者遍阅了始修谱二十六卷及二修谱二十一卷;参考了三修谱;边看边做了大量的文字摘录笔记;始才动笔编辑撰述下面的文字。这是初步根据老谱的有关记载和宗亲们的口口传说,在不违背历史的真实情况下,笔者还热忱期待有更多仙阳文氏宗亲去挖掘寻源,彻底厘清仙阳文氏的迁徙轨迹,展现仙阳文氏的本来面目。
一、探究念三公江西文氏轨迹
念三公祖籍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人。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血肉之躯必有脉。文氏子孙不断其根,不断其源,不断其脉。据《资治通鉴》、《郑樵通志》及光绪始修谱的记载:目前比较认可的说法,还是文氏之祖本姓姬,乃阅文王庶子“文祈”之支裔,封于越,以谥为姓,遂为文姓之始。传至春秋越王勾践时,大夫“文种”是其裔孙。文种遭勾践诛杀,其子孙隐名四散。至汉景帝时,江西庐州舒城(今安徽舒城县)文天璧公(文天祥弟)草创族谱。
谱上记载有文丕公其人。丕生二子,长子曰“翁”。翁钦授四川成都太守,次子曰“教”河东太守,后为江北始祖。二公治蜀成绩卓著,并均卒于蜀。其子孙繁衍传至“球公”,因当时尚无族谱问世不易考证。天璧公在编修族谱时,权将球公作为中华文氏第一世祖。传至“时公”授官镇守江西,居于吉州永新。遂将时公作为江西文氏第一世祖。文念三公于元末明初(约为公元一三六四年)迁徙石门,遂为石门渫水流域文氏第一始迁祖。
中华文氏在中国大地上繁衍生息,不断进行着迁徙发展。春秋时主要活动于河南、山东、湖北一带。战国时迁徙至江淮地区。西汉时,部分文氏宗族西徙四川,北上山西,南跨长江。唐朝时,文姓开始出现两广;但聚集地仍以江西、安徽为盛。宋朝时,全国有文姓人口大约十八万余众,占当朝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十三,在姓氏榜上排列为七十九位。
文氏主要分布在晋、豫、冀、赣。明朝时,文姓人口大约十六万余众,出现了负增长的态势,仅占全朝总人口百分之零点十七左右,在姓氏榜上排列为一百位。其中江西文氏为文姓主要聚集地,约占全国文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三。从明朝到如今约七百年中,文姓人口又增至二百零四万。湖南是当代文姓人口第一大省,占全国文姓总人数的百分之十四。湖南所有各县市均有文姓人口分布。
文氏宗族有许多堂号,主要有六义堂、雁门堂、信国堂、正气堂、化蜀堂、在兹堂、蔚起堂、瞻麓堂、敦本堂、奉思堂、三山堂、嘉会堂、孝友堂、崇本堂、敦睦堂、绳武堂、明德堂、西草堂、大有堂、敦伦堂、道古堂、庆余堂等堂号。湖南、江西文氏多围绕文天祥这个民族英雄取号,如信国堂、正气堂。仙阳文氏均以正气堂为堂号。
二、仙阳文氏瓜瓞绵延,支脉发达,源远流长。
编修仙阳文氏“源流篇”旨在联宗全族各支,从而知源流,明世系,列字派,且科学精准统计人口,彰显仙阳文氏子孙繁荣昌盛。追溯我仙阳文氏之源,可以知晓我们氏族系江西吉安市吉安县鹅公桥发脉,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嫡亲后裔。现在我们详细分析于后。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一八九五年始修谱第一卷第二十一页记载于下:吾族系由出雁门,本于周文王支孙以谥为姓。秦汉以前,遂绪茫茫,书缺有间,荐绅先生难言之。昔孔子删书,断自唐虞,今我文姓谱谨从孔子删书例断。自汉文翁始,翁公起舒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景帝末为蜀郡守。学校化蜀称循良,最为发基之鼻祖。数传至球公。球历十四世至时公。官唐镇江西留家永新钱市,遂为江西始祖,又历十四世,至天祥公。以对策占宋宝鼇,官至丞相枢密。忠肝坚胆,铁石丹心照汗青。属国步艰危视死如归,从容就义,正气一歌壮河岳,炳日星千载下读之,犹足动天地而泣鬼神,我族因奉为家风焉。
越三传,长念一,徙楚北荆州;次念二,徙夷陵;季念三,落马石邑北乡南汊。未几,又徙文家岗,是为吾乡之基祖。子文大秀公领职守关,落居马鞍村荒田溶。洪武年间,以征寇功,给袭百户。自时厥后,世荷宠命,代立战功,官拜昭信校尉职,赠武略将军。有时二百余年,皆以武烈奋扬,簪缨不绝。厄因闯党兵焚,遭贼破寨,家谱皆为灰烬不数传。嘉庆年间,我曾祖忠华公,以先人遗命,叙有官房支谱于合族有志焉。所以我文氏在蜀则翁公发其源,在吴则时公开其始,历三十余代。至我念公以世逢乱离不得己为亚饭,适楚之行,择地而蹈,爰落藉石邑北乡南汊于今五百有余岁。
光绪始修谱第五卷第八十一页,又详细记载了我们仙阳文氏,世居渫水流域的概况及族亲居住迁徙。粤自天开子地劈,丑人生寅至今日而上下数千年。民物辐辏,伦类繁衍,盈天地皆人也。即盈天地向皆族姓之所散布也。
我文氏自念公隶藉以来,人丁蔚起,瓜绵葛累,迄于今有居沿公渡、官庄坪者,有居夜响庙、白羊山者,有居张家坪杨戴桥者、有居阳泉马鞍村者、有居樟树阁任家峪者、有居汇窝青鱼脑者、有居沙滩油榨滩者。他如慈利坪溪,渫阳古城堤、文家岗、葛家峪、崔家井、蕨湾、南汊等处。千枝百叶,星散延蔓或数家、或数十家、或数百家,井里共庐舍连。莫不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喁喁然自成村落外,此若世寿公徙四川大足县,显潮公徙陕西平定县,显盘公徙湖北枝江,显谟公、显训公、显浩公徙四川大林、盐井,显祚公徙陕西汉中府、洋县,忠仁公、忠礼公、忠信公徙湖北长乐,忠孝公、忠敬公、忠虔公、忠秀公徙陕西桐油坝,显绩公徙四川交鹤峰界邑,名木龙木府。人事变迁,萍踪靡定,我不敢知曰。始居于此而具终,仍居此也。
仙阳文氏自文念三公从江西迁徙石门北乡南汊七百年来,除了前面记载的文氏居住村落外,还有皂市、新关、泥市、南镇、东山峰、磨市,还有石门子良、太平、川山、所市,外县有湖北松滋、恩施等地;本省有澧县、津市等地。仙阳文氏念三公发脉有必字辈七十七支,目前还存世二十二支,其余五十五支均无传,他们分别是必江公、必栋公、必楚公、必鹤公、必然公、必从公、必德公、必相公、必嘉公、必骞公、必献公、必泽公、必职公、必圭公、必焕公、必笙公、必篪公、必雷公、必连公、必华公、必诵公、必洋公等二十二支。
官庄坪衙门口,马鞍磨石岭,施家山及鱼儿溪,樟树阁等为必嘉支系;翻山垭二八桥,马鞍上湾,官庄坪,黄支岭等为必从支系;严家山水田坪,向阳凸蔡家湾,月光坪杨子桥等为必骞公支系;夜响庙白洋山,道人峪八斗坵等为必连公支系;汇窝坪向家堰,国太桥古城堤,文家岗崔家井,野猫垭大同山,郭家峪南汊河,阳泉滩骡子坝,青鱼垴天门垭,白林桥陈家湾,南北镇壶瓶山,所市街文家湾,川山河太平街,磨岗隘清泥溪,望羊桥苏家坡,檀木白云皂市,松滋恩施五峰,铁炉大足长乐,鹤峰名木龙木,澧县盐井枝江,陕西平定汉中等等均为必栋、必楚、必献、必泽、必职、必圭、必焕、必笙、必篪、必需、必华、必诵、必洋、必然、必德、必相、必江、必鹤等必字辈居住地区。
由于年代久远,人力物力有限,且路途遥远,迁徙到外省的仙阳文氏宗族,根本无法调查理清,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希望后代去完善。
三、念三公一脉江西十七世简述
笔者在前述文章中探寻了中华文氏的源流,下面的文章就简述一下念三公一脉江西十七世的人口生平历史,这都是摘自始修谱第二卷(衣冠录)记载:
第一世:时公,字春元,四川成都人。五代唐庄宗朝官帐前指使,轻车都尉,后镇江西为江西文氏始建。
第二世:环公,字仁至。时公之子。后唐上舍十一府,未仕早世,生子光大,光祖。
第三世:光大公,字正源。宋开宝初由国子上舍,赋魁授承事郎,柳州判官。生子彦纯、彦本、彦彬、彦华。
第四世:彦纯公,避居钱市里首固塘夏山,为国塘祖。雍熙间中漕元任蜀主薄,授本省迪公郎桂阳令。生子二卿、原。
第五世:卿公,字春阳。戌成都得省祖基后父改任桂阳,过吉洲爱庐陵永和镇山青水秀,留寓永和凤岗,为永和派祖。官至吉洲刺史。生子一蒙。
第六世:蒙公,字养正。博学为世师表。无仕。生子:炳然、焕然。
第七世:炳然公,为人师表,馆于顺化乡富田,无仕,生子正中。
第八世:正中公,富国祖有学不仕,生子一:利民。无出。
第九世:安世公,字显德。赠太保邢国公。生子二:习用,无出。
第十世:利民公,习先世儒业。生子二:圭、玉。
第十一世:时用公,字仲和。封太傅国永公。过继义为子。
第二十世:道义公,字士表,号革斋又号竹成。生子五:天祥、天璧、天璋、天霆、天孙。
第十三世:天祥公,字云孙,又履善、宋瑞。生平见始修谱。过继陞子为嗣。
第十四世:陞子公,字叔子,又逊志,号学山。生平见始修谱。生子三:富、实、宏。
第十五世:富公,字益谦。生平见始修谱。生子二:美韶、美化。
第十六世:美化公,字公循,身入黉门迁至临江。生子三:彦德、彦节、彦太。
第十七世:乳名念大郎,于吴元甲辰年迁徙至湖北荆州,后又徙楚南澧洲慈利县岩巴渡。生子二:大才、大业。
乳名念二郎。迁徙湖北荆州府夷陵州。生子大季。
乳名念三郎,未婚。于吴元甲辰年,与其大哥念大、二哥念二从江西迁徙至石门北乡河口南汊安家娶妻生子。未几,似土又迁至仙阳文家岗,其子文大秀佐覃添顺平乱战功赫赫,并领靖苗司职后落居荒田溶天门关(沿公渡),念三公为渫水流域文氏始迁祖。
四、仙阳文氏始迁祖念三公寻源
笔者在前文(写在前面的话)之中,已基本上较详细的查究了念三公为什么从江西迁徙到石门河口南汊的历史背景和迁徙原因。现在可以就念三公的迁徙轨迹,如实探查考究还原。
元朝末期,大明王朝建立前四年,吴元甲辰年,公元一三六四年。念三公与其大哥念大公一家人、二哥念二公一家人,一起含泪跪拜父母,依依离别,踏上了不知向何方的迁徙之路。一路艰辛,跋山涉水,披星戴月奔波数千公里。在那远古年代,没有公路,没有汽车飞机,没有轮船等交通工具。全靠人力肩挑背扛,徒步远涉。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盲目朝着前方所谓的终点,一步一个脚印进发。
念三公三兄弟迁徙沿途,要经过数省和数十个县镇。翻过高山峻岭,涉过浊水恶浪,风吹雨打,烈日头晒,寒雪冷霜。还要沿途乞讨风餐露宿。他们的迁徙之路可想而知是现在的人不可想像。江西的父老乡亲遥祝祈祷,迁徙路上的三个儿子们也同样朝着江西遥望。
念三公三兄弟终于落在了石门北乡河口南汊。三兄弟以为可以松了一口气,打算长期定居南汊。念大念二面对巍巍大山,穷山恶水,满目荒凉,心里蹒躇不决。三个兄弟协商另迁地方。念三公不愿再去奔波继续留在南汊。念大念二去意已决,竟丢下还未完婚成家的单身小弟念三公。
念大念二俩兄弟共同迁徙到了石门交界的湖北荆州夷陵州。念大公仍不满意,又从湖北荆州复徙楚南澧州慈利县岩巴渡定居。念二公则仍定居在原地未动。三个兄弟天各一方,但相距不太遥远,三个兄弟要想见面,只要走路一至二天就能相逢相叙分离之情。
始修谱及二修谱分别详细记载了念三公迁徙到河口南汊的基本概况。民国二修族谱第一卷第八十五页这样记载:
念三公至南汊,尔时人烟落落,草树荒凉。公悉力披荆斩业百余亩,相传有九岭十三岗之说。念三公可谓意志坚强,勤劳勇敢,成家立业。念三公只身一人,与天斗,与地斗,还要与山中野兽斗;劈山改田终成基业。念三公在当地先后娶了欧氏、伍氏、王氏为妻。欧氏与王氏均无生育,只有伍氏生有一子一女。
子名大秀,乳名童保;女名月英。大秀公与小妹月英,让念三公宠如掌上明珠,爱不释手。兄弟少时多病,念三公特意修建了一座寺庙,家中常供三佛牌位,早晚祷祝,以期成年。民国二修谱第八十三页记载:念公自豫章来石相宅,于斯生有二世祖大秀公,只身挺立,乳名童保,生祖姑秉性不字,厥名月英。是宝月之宝讳,传至今而勿替也。念三公将寺庙取为“宝月寺”,就是将儿子童保的“保”字,与小女月英的“月”字,俩字相连就成了“保月寺”的最美最佳的寺号。念三公真可谓用心良苦!
念三公的出生年月和卒丧年月,由于从江西带来的谱牒被叛匪焚烧,在始修谱、二修谱均无记载,成了一个未解之谜。始修族谱讹传记载了美化公及易氏生子三个:长子彦德、次子彦节、三子彦太。长子与次子均已完婚生子,唯有三子彦太未完婚。据此可以推测念三公当时的年龄应该是十八岁或二十岁两个年龄段。那么就可以推算:念三公是吴元甲辰年,公元一三六四年从江西迁徙到石门河口南汊,按十八岁往前推,念三公的出生年月应该是元朝至正丙戌年,公元一三四六年出生。
如果按二十岁计算,则是在元朝至正甲申年,公元一三四四年出生。这种推测计算应基本准确。那念三公去世时间又如何来判断呢?始修族谱第一卷第二十二页记载:长子念一徙楚北荆门,次子念二徙夷陵,落马石邑北乡南汊。
未几,又徙文家岗,是为吾乡之基祖。根据这个记载分析,念三公应该是在河口南汊居住了数十年之后,因为两个原因,被迫另迁新址。
一是宝月寺被奸人告官,官司缠身;
二是小女月英原许配覃家,因其嫂易夫人(文大秀之妻搭奶夫人),被所街添坪所覃天顺霸占,月英忌恨覃家,悔婚不愿再嫁。
民国二修族谱第一卷第八十五页记载:念三公生一子名大秀乳名童保,生一女名月英。其妹幼曾许覃人未婚,而寡厥后誓不再字。同生母带发修行,于其家二十四年。念三公遂改住宅为宝月寺。概自五世单传,父子祖孙相继从戎。而渫阳离南汊又三十里,遗产先后丧失,乃至暹道二公所余,仅寺前后一隅尔。
综上述记载考证,念三公由于各种原因,在其女月英二十四岁那几年,又从河口南汊迁往仙阳文家岗(原为雷家岗)居住。念三公可能在花甲之年年老多病,也可能是古稀之年前后,不久之后撒手人环。生前念三公在文家岗左侧约一公里处的丁家岗,是一块月形地,自己寻觅了一处墓地。未去世之前,挖好了数十米的墓穴。
据当地群众广传,大跃进年代开山挖成梯地,墓穴洞口被打开。有些胆大的人打着火把进入洞里观瞻,还有人曾经光顾盗墓,因洞深无果而终。墓穴四壁全部用桐油石灰沙浆浇筑,坚硬如铁,俗称“生祭孔”。念三公去世后,二世祖大秀公隆重安葬了念三公。不几年又陆续安葬了欧氏、伍氏两位夫人。
二世祖大秀公,当时已是战功赫赫的武略将军和百户官。大秀公请能工巧匠打好墓碑,还雕刻了四根龙凤柱。柱身大理石,苍龙缠绕,凤舞飞翔。经过明朝、清朝、民国三朝的风雨洗刷,仍然栩栩如生。大跃进年代,墓碑被附近建修水库拆走不知下落。四根龙凤柱被湖南省博物馆的某人获悉趁着文革动乱,也没有让文氏宗亲知道,他们连夜将四根龙凤柱挖走运往长沙。
公元二〇一五年,部分宗亲曾赴长沙某博物馆要索回此柱,被告知未见此柱;当时盗挖者也拒不见面。念三公上天有灵,一定会惩罚这个盗柱者,让他全家人都不得好死!永不安生!
念三公到河口南汊后,又发展二十九代并还主持编辑了仙阳文氏辈份排行。(见文氏辈份排行表,及念三公文氏移民迁徙居住图)念三公迁徙到仙阳后,又有部分文氏宗亲陆续迁徙全国各地,主要是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桑植、大庸等地区。(见仙阳文氏迁徙表)。
五、大秀公及其宗族发展探考
大秀公系石门渫水流域文氏始迁祖念三公之子。根据谱牒记载分析,大约出生于元朝末期至正丙午年公元一三六六年前后时期。出生在河口南汊,成年后,酷爱舞枪弄棒,练习武艺,好打抱不平,杀恶济贫。与所街添平所的千户官覃天顺共同剿匪平叛。大秀公夫人武艺超群,巾帼英雄女中豪杰。
民国二修谱第一卷第八十五页记载:洪武二十三年公元一六五四年,大秀公应东川侯胡募,同覃天顺攻打安福叛贼夏德中,斩将夺旗。赏银三十锭,赐封正百户,昭信校尉,赠武略将军。屯仙阳镇天门关后落居荒田溶,公坟因古沧桑无迹,1988年由岳顺领首集资重建坟墓。
光绪始修谱第二卷第二十九页又记载: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昔者圣武之治天下也,必资威武,以安黎庶未尝专修文而不复武。朕特效古设武备,以卫治动,受斯住者必忠,福延后嗣,而身家世袭永昌矣。朱元璋太祖皇帝又御批大秀公领衍挂冠始修建了文氏百户衙门;时隔八年,又新增建了文氏百户衙门(见图文)又于清道光壬寅年公元一八四二年,和清同治癸酉年十二年公元一八七三年分别在沿公渡渫水河畔,修建了规模浩大的文氏正气祠,文氏五魁支祠。大秀公功绩彪炳,世人敬仰。
在他治理下是人口发展速度颇快,仙阳文氏遍布石门县各个乡镇,有的还迁徙到了外省,如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甘肃等地发展。前面文章里叙述了大秀公的夫人。在覃天顺的族谱中是名为易淑珍。而始修谱却没有记载易淑珍,只记载了大秀娶了两房夫人,一名廖夫人,未生育无出;一名李夫人,生子名再寿。可以说大秀公应该娶了三房夫人。由于某些原因不齿于人,始修谱及二修谱不愿记载。下述文字就解开这个谜团给大家分析。
六、文大秀之妻搭奶夫人疑踪寻究
大秀公系始祖念三公之子,乳名童保。为仙阳文氏第二世祖。大秀公年少聪慧灵敏,喜好结交英杰好汉,尤爱舞枪弄剑,骑马驰骋,专打抱不平劫富济贫,深得当地民众尊敬。大秀公青年英俊,颇为多少少女爱慕追崇,后与常德府易江坪千户官之女易淑珍联姻,成就了一对俊男靓女的美好佳缘。
易淑珍生于元朝至顺壬申年公元一三三二年五月十五日。娴韬略,喜剑术,善骑射,武功高强。明朝洪武四年公元一三七一年,随夫大秀公奉旨征剿叛军。先后参与了征剿安福(临澧)叛贼夏德中和征剿贵州、永定的叛军。斩获匪首,破袭匪寨。夫人骑战马使双剑,携子征战。小孩在身背后饿得哭喊,夫人一边杀敌,一边将奶送给背负的小孩让他自吮。成了战场杀敌的一大奇观,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后世始称夫人为搭奶夫人。数百年来,仙阳文氏为之传颂为之自豪,成为永古佳话。
搭奶夫人由于战功显赫,被朝庭嘉奖,敕封为“一品助国夫人”。其夫大秀公也敕为“武略将军”,并升任为“百户官”。与夫大秀公生子名再寿,其子日后袭其父功名,成了仙阳文氏第三世祖。
据代代相传,时所街添坪的“千户官”“武德将军”覃添顺,曾带兵攻打永州铜锣寨的叛匪夏氏七兄弟,久攻不下大败而归。覃添顺亲赴沿公渡天门关百户衙门,恳请文大秀出兵救援。大秀公手下战将均已安排各关巡守,无战将可派。其时搭奶夫人自报奋勇愿带兵助战。大秀准允。
夫人纵马驰骋,英勇善战,七进七出大败夏氏七兄弟,取其匪首,破劫匪寨,彻底剿灭叛乱。覃添顺大喜,遂将夫人与其军兵留在他的府中,大摆宴席殷勤款待。大秀公在家静候夫人凯旋回归。时有官员在家作客,遂问起为何未见夫人?大秀公将祥情告知。他们哄声大笑,讥讽大秀公猪脑壳:“田地不失春,妻子不失夜,日后回来不会是真概货吧?”大秀公闻言心惊。早间传闻覃添顺久有觊觎之心,窥其搭奶夫人容颜美貌且武功高超,很早就想霸占之。覃添顺已取妻两个还不满足。酒足饭饱之后,夫人及军兵皆大醉不醒,覃添顺趁机强行奸污了夫人。夫人醒后方觉已失身于覃。在当时覃的威权之下,夫人不得已委身于覃府。
大秀公闻讯气愤之极,为掩人耳目,顺坡下驴,遂起休妻念头将夫人驱除。当时夫人已怀有大秀公骨血,在覃家不久即产下一子。夫人还是怀念家乡,怀念大秀公,遂将这个孩子取名“马天覃”。其意思为:马即马湾,天即天门关,大秀公当时居住马湾荒田溶,沿公渡古称天门关(东至阳泉,西至夜响庙,南至黄厂,北至仙阳河),相传仙阳文氏每年的清明祭祖会,覃氏都要来沿公渡参与清明会,这与搭奶夫人的关照有一定的渊源。
另一个版本是:文大秀战死,可怜夫人孤儿寡母,覃添顺出于友情,遂收留了夫人,添为覃氏季夫人(即三夫人),覃氏并不认可是霸占了夫人这个说辞。仙阳文氏“光绪始修谱”及“民国二修谱”分明记载了有关念三公之女文月英及“保月寺”的详细信息。
民国二修谱第一卷第八十五页记载:念三公生一子名大秀“乳名童保”,生一女名有英。其妹幼曾许配覃人未婚,而寡厥后誓不再字。同生母带发修行,于其家二十四年。念三公遂改住宅为“宝月寺”。而渫阳离南汊三十里,遗产先后丧失,乃至逻道,二公所余,仅寺前后一隅尔。根据上述记载考证,说明文月英先是许配了覃家,后因其嫂被覃家霸占,心中愤恨不服,遂悔婚誓不再嫁。
我们仙阳文氏的宗亲总的认为,搭奶夫人是我们第二世祖的原配夫人。她还是为仙阳文氏作出了巨大的奉献,立下了战功,是一个女中豪杰和巾帼英雄。我们会代代传颂夫人的业绩,仍然怀念仙阳文氏的传奇“搭奶夫人”。
七、念三公一家英烈录
光绪始修谱第二卷第四十五页专门记载了念三公一家直系亲人,为当朝官府所作出的奉献和功德。
靖苗荫袭记
大秀公:洪武二十三年剿匪平叛有功,被封为“百户官”,又授昭信校尉武略将军。
再寿公:大秀公之子。以世袭替理司事,正统十四年同细沙隘随征洪江等处,攻打苗匪金龙寨,调赴沅洲,克桥岗,岩村,香炉山,大败苗匪。
继祖公:再寿公长子。以世袭荫掌印务都督。陈调征铜鼓,至靖州截杀苗贼七年。总兵官调至平溪,卫同克上下鬼壁,上中木孔十五寨,下木孔十七寨。追至洪江黑苗界,攻克横岭三十九寨。
嗣宾公:继祖公长子。天顺年间同克栏牛等寨,成化元年调征两广,弘治十六年,荫理司事,嘉靖十二年授都御史。
安道公:嗣宾公次子。同本所覃守备,攻破腊惹等寨,获苗龙术儿母龙需,下苗首吴老贵计四百名,赏银牌花红,袭百户职,授昭信校尉武略将军,十七年巡抚都御史。
彦明公:安道公之子。挂先锋印,带领士兵五十人步战黄昏,劫寨奋斩苗首吴老贵,擒苗匪数十名解交,苗匪悉平。钦赐靖苗司守备之职,升任千户官,敕封武德将军。后阵亡众将兵扶灵归乡。
昂宗公:彦明公次子。以诸兄老迈季子入继,护理印务。
文锦公:昂宗公之子。督兵守边,兵败阵亡,其子仲显公奋勇夺尸而还。
必遷公:文锦公之子。同子应璧率领马步亲丁堵御,王、马、袁、郝、姚、黄,缠头十三家寇贼,遭贼破寨焚毁敕剑号纸,仅存佩章,家谱被毁。八年奉旨缴销明印,康熙五年颁给新笺,十八年天兵恢复。
应璧公:必遷公之子。遂同两所题疏咨部,仰荷国恩,夜袭原职三十四年。
世昌公:应璧公之子。奉命住事补左营总兵至雍正七年。
国学公:世昌公之子。袭职守边十二年,诸司向化改土归流,以苗猺沐洽同本所恳辞原职。众阁部院咨题,官不支俸,军不请饷,自备鞍马器械,有事荷戈而守。
宗上参阅,念三公后辈英才辈出,业绩伟大,世人称羡。笔者将还会在下卷《人物功德卷》中,将念三公迁徙石门河口南汊以来的功德人物,不论古代,还是现代,都要为他们请上仙阳文氏的平台上记录宣扬学习。
念三公自迁徙石门仙阳地区,独成文氏大家。经历了元、明、清、民国、新中国成立五个时代,仙阳文氏人口发展繁衍,据初步统计有一万八千人左右,文氏人口开枝散叶,遍布石门县域,还有部分外县。二〇〇四年,皂市水库移民搬迁,大部分的仙阳文氏乡亲父老,分别迁移到石门、澧县、临澧、津市、常德、慈利等各区县。他们也走着当年念三公的迁徙之路,在各地安居生活,生根发芽。
笔者编辑这本“石门仙阳文氏源流卷”,旨在让广大的宗族父老乡亲知道:念三公才是仙阳文氏真正的第一始迁祖。我们都是念三公的真正子孙。为我们是念三公的子孙而自豪!我们要永远缅怀他老人家,念三公将世世代代活在大家心中。愿仙阳文氏的子孙,不离其根,不忘其源,不断其脉,让文氏家族永久昌盛,让正气之风永远传承。
仙阳文氏始迁祖念三公永垂不朽!
附件:
1、石门文氏念三后裔原住地人口分布表


2、石门文氏念三后裔原住地移民地分布图


3、念三公第一世到第十一世系表


4、念三公世系后裔迁徙表
5、仙阳文氏字辈表
编撰:明凡
编辑:文湘



热门

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