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新识新用 | 大承气汤 ’急腹症经方,治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肝硬化腹水、急性心肌梗塞、重症肺炎等

 并不hy 2024-03-22 发布于黑龙江


图片

图片

 大承气汤,中医方剂名。为泻下剂,寒下,具有峻下热结之功效,主治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热结旁流证,下利清谷,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本方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呼吸窘迫综合症、挤压综合征、急性阑尾炎等。

图片

【出处》《伤寒论·阳明病》篇;《伤寒论·少阴病》篇;《金匮要略·痉湿喝病)篇。

【组成】 大黄12g,厚朴15g,枳实5枚(10g),芒硝9g。原方剂量: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二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理外火微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止服。)

【功效】下热结。

【主治】阳阴实重证:病腑实证。

【用法】水煎服、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冲服芒硝。

【用方指征】潮热,手足汗出,口渴,腹胀满痛,绕脐痛,疼痛拒按,心烦,小便黄短赤,大便秘结,或不大便,或自利清水,色纯青。或口噤,角弓反张,脚挛急,(齿介)齿。舌红,苔黄燥灰黑或焦裂起刺,脉沉数。或沉实有力,或沉迟。严重则神昏谱语,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目中不了了,睛不和。

【传统方义】大黄荡涤实热,芒硝软坚润燥,枳实、厚朴行气消痞除满,增强泻下之力。

图片
【现代新识】

①大承气汤是承气汤类的代表。大承气汤是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常用方。建国以来,此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可喜进展。

②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大承气汤能够增加肠蠕动,增加肠胃内容积。改善肠管内血液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兴奋肠管作用快,不受阿托品类药物抑制,且对肠管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③应用大承气汤攻下治疗急腹证,大大提高了非手术率,从而突破了旧医学认为急腹证禁止攻下,以免扰动肠管使炎证扩散的理论。

④大承气汤能促进肠蠕动,增强推进功能,增加肠道容积。其中,芒硝主要对小肠起作用,大黄、厚朴、枳实主要对大肠起兴奋作用。近年来又发现,大承气汤能使家兔胃壁平滑肌慢波幅度明显增加,能提高胃紧强度,增加胃重量,从面对大承气治疗阳明腑实提供有意义的实验依据。

⑤大承气汤在临床应用广泛,如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胆结石、乙脑、癫痫、精神分裂、皮质醇增多症、黑毛舌、中风、头痛、高血压、牙痛、口臭、黄疸、渗出性胸膜炎、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脱肛、肠粘连、前列腺肥大、虫积、高热、抽搐、肝昏迷、胆总管囊肿、急性心肌梗塞、产后恶露不尽、疝气、重症肺炎、黄疸性肝炎、中毒性菌痢等。

图片

图片
【新用案例】
①胆石症:


郑某,女,45岁,右胸胁及小腹部疼痛拒按,大便未通6日。刻诊:小便黄赤,口苦。查:面色㿠白,巩膜黄染、舌苔黄厚腻、微焦黑、脉弦数。B超提示;胆囊颈部及胆总管分别可见0.4x0.7cm结石。素有胆石症史。证属湿热蕴中,肝胆郁滞,形成结石,兼食滞气闭,以致腑实。治宜通船排石。

处方:

大黄、枳壳、厚扑、木香各15g,元明粉(冲)、海金砂(包)、延胡索、郁金各12g,鸡内金10g,金钱草40g,茵陈30g,虎杖30g,甘草5g。

服后泻下5~6次,3 剂后去芒硝(元明粉)、大黄。继以原方加减服4 剂痊愈[郑桂明·大承气汤治疗肝胆疾病经验。浙江中医杂志 1991;(9):397]。

图片
【用方奥妙】

应用大承气汤加味。一方面由于本案病机为湿热实邪阻滞于中,另一方面因为结石为有形之邪,必待攻下之品方易于化开排出。大承气汤泻热荡实,给邪气以出路;茵陈、金钱草、海金砂化石消积。中病后,不宜再用攻下类,故去芒硝、大黄,以清利湿热愈。

②发热便秘病危:


某女,87岁,未大便17日。刻诊:心烦气急,腹胀恶心,不思饮食,后重不安,几欲急解大便而不下,辗转反侧,坐卧不能。查:舌红、苔黄燥,脉细弱。体温38.5℃,腹稍满,左腹内结块,指诊肛门洞开,干结便块之间隙并有粘液浸出,证属燥屎热结旁流。

处方:

大承气汤1剂。

忍痛排出硬粪块和血性稀便,乏力、汗出、肢冷、呼吸表浅,急以增液汤加人参、黄芪、桂枝、五味子等,2剂后幸愈[宋国璋·论承气、中医杂志1995:(9):567]。

承气法主要适用于非绞窄性、非肿痛性、非麻痹性肠梗阻.本案实为大承气汤急下存阴之妙用。其肢冷汗出,呼吸浅表,均为燥热充盛至极,阴液将竭,阴阳行将离决之势、此时用大承气汤峻下热结、相当于釜底抽薪,邪势得抑,正气有恢复之机,加以益气增液扶正,故病有转机至愈。

③头痛


孙某,男,30岁,头痛时作4年、每于食辛辣肥甘之品而发。刻诊:头痛以前额为甚,面红汗出,口干舌燥,便秘。查:舌质老,苔黄而燥,脉大。证属阳明实热,腑气不通,循经上冲头部,治以通腑泻热。

处方:

酒大黄12g,川厚朴15g,枳壳12g。元明粉10g(后下)。

2 剂后症减。改用调胃承气汤,服5剂而愈[王和天·经方治疗头痛验案举隅,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1:(3):52]。

本案病位在头而治肠,病头痛4年而方药无一味治头痛之品,是求本论治,整体观念之妙用。其头痛每因食肥甘辛辣而发,说明体内素有蕴热,头痛以前额为甚,前额为阳明统管,阳明主燥易致燥热亢盛.又症见面红、口干、便秘。更属一派阳明腑实征象,故用大承气汤泻下腑实,阳明燥热得除,头痛自然获愈。

 ④肝硬化腹水


赵某,男,23 岁,素有乙肝病史。刻诊:腹满,胸闷气急,大腹硬痛,小便少,大便已5日来行。查:腹围110cm。青筋暴露,舌红、苔燥、脉弦紧。肝功能:黄疸指数 8u.SGPT 76u.HBsAg(+),B超:大量腹水。证属温热凝聚,肝郁气滞,水湿潴留。治宜逐水泻实。

处方:

生大黄、白术各15g,元明粉(冲)9g,厚补、积壳各 12g,黑丑、白丑、石斛各 30g、汉防已 20g,炎甘草 5g。

3 剂后腹围减至 90cm,改用益气软坚,化瘀利水继服 3日,腹水消退痊愈[郑桂明·大承气汤治疗肝胆疾病经验、浙江中医杂志1991;(9);397]。

肝硬化腹水,本虚而标实之病,本案腹水势重,二便不通。既有水阻,又有肠实,此时治标祛邪当为要务,故用大承气汤泻实以挫水势,加黑丑、白丑、防已逐水消肿,石斛、甘草护正。

⑤感染性休克:


李某,男,69岁,宿患慢支炎,逢冬即咳。2天前开始发病,咳吐加剧。入院时神志淡漠,呼之不应。查:T39.6℃、嗜睡,两目时而上视。右下肺可闻细湿罗音。腹胀满,左下腹可触及粪块。舌质红、苔焦黄,脉沉迟。入院诊断:感染性休克.右下肺炎。予抗感染、纠正酸中毒、抗休克治疗,病情未能控制。证属风温费肺,邪毒内侵,大肠传导失司。治宜急下存阴,通腑导滞,清热泄毒。

处方:

生大黄 8g(后下),厚朴10g,枳实8g,元明粉6g(冲),元参、生地各 30g,野百合 20g,喂服。

4小时后泻下黑色秽臭大便,又1 剂后体温下降至37.8℃,呼之能答。改为清肺养阴之剂调治痊愈[沈桂英·急症运用经方治案,江苏中医1991;(10):26]

此急下存阴法抢救急危病证案例,邪不去则生命危在旦夕,此时祛邪,即是扶正。因燥屎坚结,纵泻下有力,而肠道失润,邪亦难出,故用生地、玄参,此增水行舟之妙法。

 来源 | 《经方新识新用》



小编提示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