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福春 :苏州的小巷

 大河文学 2024-03-22 发布于河南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顶端新闻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从报恩寺出来,下一站是苏州博物馆,自然还有拙政园。看了一下“高德”,距离不远,顺着眼前的西北街,也就1000多米的路程。于是放弃“滴滴”,决定步行。

西北街西连人民路,东接东北街。朋友说许多游客对姑苏的第一印象,便是从这里开始。初不甚了了,后若有所悟——地铁至北寺塔站,出站后沿着西北街一路东行,既可领略街貌街景,又可畅游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

西北街上有不少扇子店铺,也有咖啡、绣品等小店,当然还有苏式汤面、汤包、酒酿饼等美食。路边那棵歪着身子生长的梧桐树,难得一见,它不影响一旁的店堂生意,也不妨碍行人车辆通行,可谓马路一景。我尤为感兴趣的是一条条小巷:海狮弄、坛家弄、公管弄……新鲜又亲切。走着走着,不觉心生疑团——这一条条小巷为何被冠之以弄?一直以为这样的里弄北京称胡同,上海为弄堂,苏州应该是小巷才对。

第一次走进苏州的小巷,是40年前。其时,我们几个文学爱好者坐着火车来到朋友亲戚的家中。小巷深深,宁静平和。那几天里,除了去了次天平山,我们几乎不出大门,激情澎湃,夜以继日谈文学、谈创作。我于1983年发表的第一篇散文诗,就是在那里写就的。标题为小弄堂的断想,总共7个小节,这里摘录几句:   

一条狭长的小弄堂,曲曲弯弯地伸向城市的深处,伸向最后一个欢乐的永不寂寞的门牌……

这条弄堂很窄,很窄,甚至容不得一辆自行车拐弯。

欢快的笑声,却照样在这里自由地徜徉。

岁月的杠杆,扭弯了小弄堂,人们那纯净的心,却是笔直的。

……

那是一段愉快的时光,更是一个美好的回忆。说来也是有缘,这篇小文创作于苏州的某个小巷,背景是上海的小弄堂,刊登在当年极为火爆的浙江《三月》杂志上。

上海的小弄堂已经不多见了,苏州的小巷时而邂逅。不过也有例外。这次来到苏州,在观前街松鹤面馆品尝完苏州面点,随即赶往七里山塘。古街人如潮涌,一路走马观花,出了白公祠,我急切地寻找着几年前走过的那条小巷。印象中小巷狭窄,曲曲弯弯,清静幽深,和景区熙熙攘攘、喧嚣纷杂相比,恍如世外……可惜心心念念的小巷杳然无踪,但见人头攒动,游人排着长队,眼前已然是个游船码头。

我的记忆出现了偏差?不由一声轻叹。

苏州有许多网红街巷,比如吴衙场。这条小巷长不足400米,却是内有乾坤。又如带城桥下塘,《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和舅祖李煦曾先后担任过苏州织造一职,当时的苏州织造署位于带城桥下塘这条巷子里。与带城桥下塘隔街相望的滚绣坊,巷内有太平天国梁王府、“亦园”、顾宅、吴氏继志义庄……

平江路打过卡,小桥流水,白墙青瓦,木栅花窗,有着一大片老式民宅。平江路周边的小巷也是风情别具——悬桥巷﹑狮林寺巷、钮家巷、大儒巷……可以说每一条小巷都有故事。就说丁香巷,令人联想起戴望舒那首著名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寞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当然,此丁香非彼丁香。

扯远了。苏州的小巷数不胜数,与西北街只是一次不期而遇。不过这样的相遇,使我产生了个想法,有机会的话约上几位朋友,来一次苏州小巷游!


作者简介

魏福春(凡生),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上海微型小说学会理事。1983年起先后在《萌芽》《电视电影文学》《小说界》《作家天地》《当代人》《小说月刊》《短篇小说》《检察日报》《金山》《红豆》《揶城》《今日中国》《解放日报》《文学报》《羊城晚报》《新民晚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小说、小小说、散文随笔等数千篇。40余篇小小说分别被《高中语文读写指津(小说卷)》、中国微型小说精选集《如有来生》(中文版英文版)《微型小说月报》《微型小说选刊》《语文教学与研究》《青年博览》《新读写》《新智慧文集》《民间故事选刊》《喜剧世界》等转载、收录。著有小说、散文集:《梦开始的地方》《飘逝的夏日》《书房里的香水百合》《办公室里的男孩与女孩》《门口有只小白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