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40322教学手记——老师,你偏了…偏了……偏远了

 晋诺工作室 2024-03-23 发布于江苏

前天,我分析了苏锡常镇一模作文题的立意,认为,这道作文命题,立意范围较狭窄,简单地说就是生命是多维的,其价值是暗合了当下内卷式的生存状态,因此,可以引起考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今天有网友推给我一篇老师下水文,问这篇作文写得如何,我看了几篇,给出了我的评价:偏题加逻辑混乱!
为了阅读的方便,我把作文题再次贴在下面: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作家余华在接受《巴黎评论》采访时说:“文学不是我生命中的唯一。最近一次,我跟学生说,今天下午我们见个面,聊聊你写的小说。他说,老师,我今晚要去跳舞。我说,好吧,玩得开心点。”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位老师的下水文如下:
 

 
先来说偏题。
从本文的写作来看,其立意为要爱文学,更要注重现实。
命题的旨意并不在此。
首先,从命题的规则来说,并不是要求考生就余华的这句话的本义来写作,而要从这句话里领悟到其包含的道理。余华是个作家,他说文学不是他生命的唯一,这是必然的,如果命题者也要求考生都来谈文学,则是把这个命题的题意压缩到了极为逼仄的境地,这不符合面向全体考生的命题要求。举个例子来说,把这个材料置换一下,一个心脏病专家说,给病人做心脏搭桥绝不是我生命的唯一,难道考生也必须写心脏搭桥手术吗?因此,把握余华这句话包含的生命观才是审题的根本。
即使退一步,认为写文学也算合题意,那么“爱文学更爱现实”的立意也没有准确解读余华的观点。余华明明说,文学不是我生命中的唯一,意思是我的生命成分还包含其他像文学一样让他热爱的元素,比如跳舞、唱歌、喝酒、吸烟、钓鱼等等,强调的是生命成分是丰富的,生命方式是多样的,生命价值是多元的,生命状态是五彩斑斓的。这才是余华要表达的本意。
这一本意与下水文的“吾爱文学,吾更爱现实”的立意完全不同,“吾爱文学,吾更爱现实”表达的是我与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与生命是多维的判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论断。因此,严格地讲,下水文不是偏题,而是跑题。
这一现象恰恰表明了下水作者阅读思维的欠缺,根本没读准余华的表达意图!
抛开偏题或跑题不谈,仅遵从下水文自己的的立意来看,其思维、语言能力如何呢!
为文而文,强加逻辑。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把本没有逻辑关系的材料硬性的扭结在一起;这样扭结在一起,当然是没有论证力量的。比如下水文的“因为生活太苦”一段,为了得出人们不关注现实的结论,生生地把板子打在文学的屁股上,有几人因为读了《红楼梦》而不愿与自己长辈交流的,有几人因为是看了《西厢记》而不愿接触异性的,恰恰相反,正是这些文学作品丰富了人们的情感、启悟了人们的情怀,在文学作品中学会了“谈情说爱”!
自相矛盾,语理不通。论证首先要自洽,论点与材料的指向一致,互相匹配,不能打着论证的旗子却干着最不讲理的事情。比如,文中提出“文学如一面镜,而可改变的现实更关键”,前后两句有关系吗,文学如一面镜子,怎么就转到改变现实更关键上去了呢,思维断裂!接着说,文学让我们“置身事外地遍览生活的真相”,既然是“置身事外”,那就是一种事不关己的姿态,可后文接着说,读《1984》如“芒刺在背”,读《狂人日记》则“咬牙切齿”,这哪里是置身事外,分明是完全置身事里。
再从全篇的逻辑来看,题目是“吾爱文学,吾更爱现实”,文学与现实对于写作者来说不是隔离而是递进关系,从逻辑上来讲,不适合为了强调更爱现实而否定文学的价值,那样就不是“吾爱文学,吾更爱现实”了,也就是说,这两者不能构成转折关系,而是一致、递进关系。比如,我热爱文学的什么什么特点,我更爱现实的哪些好处,表达的是我对文学的与现实的同方向不同层次的态度。
可是文章开篇即用一个转折关系的句子来表达论点:虽然文学可爱,但现实更值得拥抱。随后的思维方式一以贯之,皆以“文学”与“现实”割裂形态来强调现实的更加值得拥抱,显然,“吾爱文学”完全成了套话!题目所构成的逻辑判断与全文的逻辑思路相抵触!
作者读了不少书,在考场上能随手引用如此多的材料,确实让人佩服;但遗憾的是,当阅读思维能力不足以支撑这些材料的时候,这些材料便增生了掉书袋之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