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社会面目全非,当梦想失去平衡,我们还能认识自己吗?

 大侃说 2024-03-23 发布于山东
记得余华在《我们生活在巨大差距里》写到:当社会面目全非,当梦想失去平衡,我们还能认识自己吗?

喜欢余华的文字。却写不出他写的故事,只能写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阅历不同,家庭教育不同,读的书不同。所以人生也就不同。

我们可以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会少走一些弯路。但有的弯路必须走,我们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没有所谓的对与错。只有从中学到了什么。

回到自己的写作中来,喜欢禅修,喜欢克里希拉穆提的智慧,喜欢萨古鲁的瑜伽,喜欢岸见一郎的被讨厌的勇气,喜欢老子的道德经。一切都为了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内在的感受如何通过外在表现。它们什么时候统一,又什么时候分歧。为什么我的喜欢变成了别人的讨厌。又为什么别人的喜欢变成了我的讨厌。

不断地阅读,不断地书写。就会明白所有的外在都与自己有关,爱自己,才会爱世界。如果总是抱怨自己,那么也会抱怨世界。圣经上说:要爱上你的邻居。但有个前提,先爱上自己。

有人说:我怎能不爱自己?买漂亮的衣服,名贵的包。这不一定是爱。爱的本身是接纳。对自己身上的发生如其所是。

阿德勒说:溺爱,被忽视,身体的不完美造成了我们错误的看待人生的意义。溺爱,被忽视的本身就是和爱背离。溺爱并不是真实的爱,把孩子不需要的给了他们,并没有满足孩子的真正需求;被忽视,最简单的表现,是否做到倾听,当孩子诉说自己的时候,是不是经常被打断。

倾听需要练习,能听但不见得会倾听。倾听更需要耐心,耐心需要爱来支持,爱从内在散发。

认识自己从过去开始,了解过去并不是为现在的自己找到不改变的借口。而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余华说:世界最初的图像就是童年里来到我们的印象里,就像现在的复印机一样,闪亮一道光线就把世界的基本图像复印在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里。当我们长大成人以后所做的一切,其实不过是对这个童年时期时就拥有的基本图像做一些局部的修改。

这和阿德勒的理念是等同的。一个从文学的角度,一个从心理学的角度。本质上并无差别。

认识自己并不复杂,只要勇敢的让自己开放,观察每个情绪后面小我的反应,当不再为它所控,就有了平静。我们不是只求因,更重要的是改变果。

我要一直写下去,写内在声音,外在的世界。写内在和外在的关系。写出心灵的狂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