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单篇”到“单元”,语文教学如何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新用户79795753 2024-03-24 发布于贵州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成为教学变革的主流。这一教学理念,将学生置于学习过程的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强调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的认知结构下,对知识和经验的自我建构。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时,要遵循学习的规律,设计合理的实践活动,以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学习。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有意义的学习”理论,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已有观念发生作用,从而达到新旧知识有意义的同化。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其三种不同的同化模式。

“有意义的学习”的发生,依赖于具有逻辑意义的学习材料。统编教材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认知结构,结构化地编排单元内容,将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各个因素作为训练的“点”,由浅入深地落实到各个单元;每个单元中的各个板块又承载着各自的训练任务,使每个单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教师要对统编教材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然而,目前的“大单元教学”虽轰轰烈烈但并不理想,教师为设计“大情境”“大任务”绞尽脑汁,学生疲于在“大情境”下完成“大任务”,单篇教学的作用没有很好地体现,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够清晰,学习经验也不明朗。于是,单篇教学的重要性又被重新呼吁。然而,单篇的碎片化教学弊端依然存在,难以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认知,也很难有效落实全部学科核心素养。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曾说:“教育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过程。”语文学科要使学生通过“树木”见到“森林”,就要厘清单篇教学与单元整体教学的关系。统编教材的“单元”,既是结构化的学习内容,更是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单位。教师要充分认识统编教材的单元特点,进行单元整体教学,以单元编排为抓手,指导学生以单元为学习单位。同时,重视单篇教学在整个单元学习中的地位,从而达到“夯实单篇,建构单元”的目的,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和学习经验的建构。由强调夯实单篇教学到建构单元整体教学,存在着知识同化过程中的学习规律,这正是统编教材单篇教学与单元教学的有机联系,也与学习者学习经验的结构化相契合。通过分析“单篇”与“单元”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出统编教材主要有如下三种编排方式。第一种,单篇是一个完整的例子,可以统领整个单元的学习;第二种,每个单篇分别是一种类型的例子,与其他各篇并列学习,建构单元知识;第三种,每个单篇分别是一个角度的例子,在单元最后一篇文章中总结提升。由此,从学习者的角度,对应着由“单篇”到“单元”的三类典型学习。

图片

祁明艳,高级教师,全国语文名师发展联盟成员,苏州市姑苏教育青年拔尖人才,苏州市学科带头人。曾获李吉林语文教学奖、江苏省教育研究成果奖、江苏省优课评比特等奖、江苏省“教海探航”杰出水手奖等,主持和参与省级课题多项,多篇文章在核心期刊发表。

图片

夯实“统领篇”

在单元的“下位学习”中迁移运用

统编教材五上第八单元围绕“读书明智”这一主题编排了《古人谈读书》《忆读书》《我的“长生果”》三篇课文。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就是要将语文要素转化为可供学习的目标,并利用一定的学习支架达成这一目标。《古人谈读书》意在让学生了解古人读书的态度和方法,也是对本单元人文主题的渲染。《忆读书》则通过课后习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冰心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她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来提示本篇课文的学习目标与单元语文要素相关联。这道题也可以表述为:快速默读,按要求抓住关键词句,梳理冰心的读书经历和她对书进行评价的信息,把握冰心心目中好书的标准。《我的“长生果”》是一篇略读课文,是对从《忆读书》一文学到的阅读方法和技能的迁移运用。从单元整体来看,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可概括为:梳理每篇文章中有关读书方法、读书心得等方面的信息,学会梳理信息的方法,并与自己的阅读实践建立联系,涵养读书乐趣。

《忆读书》作为“上位”学习材料,是达成单元学习目标的一个完整的例子,是“统领篇”,必须读好,更要用好。也就是说,要发挥好“统领篇”的例子功能,在单元的其他篇目学习中,迁移运用所学的梳理信息、把握要点的方法,乃至将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关于读书的启示串联、融合起来,建构素养本位的儿童学习。例如,在梳理冰心的读书经历时,教师可让学生快速阅读,圈画表示“时间”“书目”“方法”等的词句,引导学生回忆梳理的方法,如鱼骨图、图表、分条列举、流程图、时间轴等,学生通过自学、互学,选用喜欢的可视化梳理工具,对提取的零散信息进行有序梳理。接着,再启发学生梳理冰心的“读书经验”和“好书标准”。三次梳理,以积极的语言实践为载体,逐步提升学生对梳理方法的运用能力,促使单元语文要素“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得以落实。学生在形成一定的梳理能力后,再学习《我的“长生果”》一课,就可以将所学的梳理方法进行迁移运用,如抓住关键词句,采用表格等形式梳理出作者所读的书目,以及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这是在进一步的实践中对学生梳理能力的又一次锻炼与提升。此时,再引导学生去读《古人谈读书》,以及“日积月累”中的《观书有感(其一)》,联系《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感悟多读书多思考的价值,与自己的读书生活建立联系,启发学生如何读书、选书、用书,如此,便能让单元文本的阅读融会贯通、增加价值,养成学生的核心素养。

图片

夯实“并列篇”

在单元的“同位学习”中建构经验

六上第二单元围绕“革命岁月”这一人文主题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五篇课文。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点面结合”是文章写作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内涵丰富,类型众多。编者将体现不同类型的“点面结合”的文章集中在一个单元,以期学生通过五篇课文的学习,建构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形成一定的写作能力。

《七律·长征》通过整体描写与典型事例相结合,描写红军的艰难历程。《狼牙山五壮士》描写五位壮士痛击敌人的场面时,既有对群体形象的描写,又有对每个人物的细节刻画。《开国大典》对阅兵式的描写是把整体场面和每个方阵的不同特点相结合。《灯光》通过主题(意象),以线连点带面,写出革命战士的牺牲精神。《我的战友邱少云》描写战士们潜伏时,既有整体描写,又有对邱少云的具体描写。单元的“交流平台”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五篇课文的不同侧重点,对“点面结合”进行结构化的认知。单元习作,则旨在让学生实践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活动。

由此可见,这一单元在进行编排时,注意到了学习内容的结构化,单元中每篇课文分别是“点面结合”的一个类型,需要与其他各篇进行并列、结合学习,即进行“同位学习”,从而建构知识经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夯实每一单篇的教学,尤其是在针对“让学生体会每篇课文中体现的'点面结合’这一要素”的教学目标时,应认真设计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中,每课一得。另外,在开展这些“并列篇”的同位学习时,要注意这其实也是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要做到瞻前顾后、前后勾连,最后总结提升。既要让学生在革命文化的滋养下,感受“文化自信”;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分清不同的“点”和“面”,体会点面结合写法的作用,实现学生对“点面结合”知识的综合建构,以及“知道自己是怎么学习的,为什么这样学”的学习经验的结构化建构。

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将结构化学习内容转换为结构化的内在认知和学习经验,学科核心素养就能得到提升。甚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将建构起结构化的经验,灵活调动。如,学生在描写运动会场面时,可仿照《开国大典》中的整体场面描写和不同方阵描写的“点面结合”方法;描写几个同学在同一个项目中的比赛,可选用《狼牙山五壮士》群体形象描写和个人细节刻画的“点面结合”方法;描写生活中经历的同一主题(意象)的事情,可采用《灯光》以线连点带面的方法;等等。

图片

夯实“总结篇”

在单元的“上位学习”中提升素养

五上第七单元围绕“自然之趣”这一主题编排了《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具体生动地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体现了“四时景物皆成趣”的人文主题。其中,《月迹》一课中的“月亮是每个人的”,是全篇的中心所在,意为:月亮在每个人的心里,只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发现美,就能让心中常怀美好。这其实也是本单元人文主题的整合与提升。对这句话的理解与品味,属于“上位学习”,由此来理解全篇,再串起单元中前面几篇文章,实现互补与整合。在此过程中,教师得以带领学生回顾整个单元,进行总括学习,发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自然景物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体会字里行间流淌的自然之美,感受世界的奇妙和美好,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涵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再如,六上第八单元围绕“鲁迅精神”这一主题编排了《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呈现了鲁迅的人生经历、形象特点、伟大思想和不朽精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单元整体教学时,笔者设计了“初识鲁迅”“走近鲁迅”“纪念鲁迅”“致敬鲁迅”四个任务。其中,“初识鲁迅”这一任务的学习包含借助相关资料对鲁迅进行初步了解,以及诵读积累《语文园地》中鲁迅的名言。“走近鲁迅”这一任务安排了三大学习活动,分别对应前三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借助资料,分别感受童年鲁迅、中年鲁迅、晚年鲁迅的形象特点、人格魅力和伟大精神。最后一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的学习,对应“纪念鲁迅”这一任务,是对鲁迅伟大精神的赞颂,是在前三篇的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上位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朗诵诗歌、讨论等活动理解诗歌含义,还可以借助资料,补充阅读郁达夫的《怀鲁迅》、周海婴的《我的父亲鲁迅》、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等资料,深入感受鲁迅的精神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致敬鲁迅”这一任务,让学生将对鲁迅的崇敬之情融于具体的“做事”之中。学生通过搜集、整理鲁迅相关资料,整合信息,分组完成鲁迅墙、鲁迅相册、鲁迅书法集、鲁迅故事汇,并撰写以鲁迅为题材的作文,进一步体会鲁迅精神,表达对鲁迅的敬意。在“做事”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了真正的落实和提升。

综上所述,“夯实单篇,建构单元”的教学,需要教师深度研读统编教材,分析教材中单元的内容结构,根据不同的单元结构或者编排特点,开展不同类型的学习,由“篇”到“元”,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架构学生结构化的学习经验,从而建构语文核心素养。


—  END  —


来源 | 本文刊于《教育家》2024年3月刊第1期,原文标题《夯实单篇,建构单元——试论统编教材中的三类典型学习》
作者|祁明艳(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学校)
统筹 | 周彩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