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案探讨:读一则上热下寒医案有感

 罾事物语 2024-03-24 发布于湖南

编者:我们都知道,同一个病人,十个医生可能开出十个不同的方子。这一方面是辨证不同,另一方面医生的用药习惯不一样。用药习惯无碍,条条大路通罗马,但若是辨证错了,问题就大了。出于这个原因,也由于经常看到各个中医群有医案讨论,故一直想开辟一个医案探讨的栏目,却担心参与讨论者寥寥,加之自己亦不懂,加之无法有标准答案等等,就一直没有开这个头。今天正好有位朋友给了我这篇文章,就姑且发一期试试。欢迎老师们赐教,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读一则上热下寒医案有感

中医师邹伟

前段时间在经方群里探讨了一个医案如下:

今日练习
李某,男,43岁。
患者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自觉两下肢寒冷,并逐渐向上发展至腰部,向下至足心,寒冷透骨,伴有下肢麻木,如虫行皮中。
后寒冷进一步发展至两胁之间。伴有阳痿不举,小便淋漓。多方治疗无效,故来就诊。
刻诊:上半身汗出,下肢厥冷麻木,阳痿,小便淋沥,心烦失眠,多梦,双目有神,面色红润,舌质红绛,脉弱略数。
处方:__汤。(请将答案留言在下方哦)
服药3剂后,下肢寒冷麻木明显减缓,心烦汗出等证也大有好转。再以上方加味而愈。
此则医案标准答案为黄连阿胶汤。

先且不论方剂的是否真的有效。单从病案来看,这个病人是上热下寒证,有人说这个病人是真寒假热,假令是真寒,何来双目有神,面色红润,舌质红绛呢?

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中焦痞塞不通导致的上热下寒,气血充于上,而虚于下,气血不至,故下肢厥冷。下肢麻木、虫行皮中乃是血痹所致,从脉象上亦可知,脉弱提示气血不足,微数有热。从整体病案来看,当处大黄黄连泻心汤合肾着汤。

为啥选这两个方剂合方呢,首先大黄黄连泻心汤治上焦热中焦痞塞、肾着汤治下焦寒湿。我记得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大黄黄连泻心汤不光治心下痞,还可以治因为心下痞塞导致的血充于上而虚于下的症状,有医家用来治疗由于这种病机导致的下肢知觉麻痹证。

至于肾着汤,金匮要略明言: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编者:即肾着汤)主之。

从此条文可以看出,肾着汤治下焦寒湿,小便自利,从病案中的小便淋漓亦可验证此点,肾着汤中含有甘草干姜汤,甘草干姜汤在伤寒论原文中提到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已故伤寒名家胡希恕老先生认为复其阳者其实就是回复津液,另外从甘草干姜汤的别称复阴汤亦可知。

此外该方中还含有黄连桂枝,有合交泰丸之方,当然寒冷入骨可以逐加附子,所以整体方案应该是清上热温下寒兼治中焦痞塞,痞塞一去上下交通,气血自活也。

编者附:

黄连阿胶汤

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组成】黄连四两(12克)、黄芩二两(6克)、芍药二两(6克)、鸡子黄两枚、阿胶三两(9克)。

【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先煎前三味,去渣取汁,阿胶烊化,待稍冷,再入鸡子黄搅匀,分2次服。

【功效】滋阴降火,除烦安神。

【主治】主治阴虚火旺、心肾不交之失眠症,症见心烦失眠、口燥咽干、腰膝酸软或遗精,舌尖红,脉细数。

泻心汤

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二两(6克)、黄连一两(3克)、黄芩一两(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泻火解毒,清化湿热。

【主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症见吐血衄血等;或湿热内蕴而成黄疸,见有胸痞烦热;或积热上冲而致目赤且肿,口舌生疮;或外科疮疡,见有心胸烦热,大便干结等。

肾着汤

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本方又名“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甘姜苓术汤”。

组成】甘草二钱(6克)、白术二钱(6克)、干姜四钱(12克)、茯苓四钱(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脾渗湿。

主治】主治肾着病,腰及腰以下重坠冷痛,口不渴,小便自利,苔白,脉沉细。

声明:本公众号不推荐任何医生,所有调病方法、方子和观点仅供有缘者参考,如果调治过程中出现偏差,概不负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