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中华文学•散文】二莽子/双眼井畔沁墨香

 曾令琪西南文学 2024-03-24 发布于四川

大中华文学·散文随笔展台



——微刊总第2356——

   

  作家简介

  二莽子:四川南充人,本名张忠辉,高级工程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协会员,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副会长。2021年出版《树下读叶集》。

  双 眼 井 畔 沁 墨 香
 

PART-01
  我叫二莽子,住在文殊坊边边上,长期忙碌工业管理,一副传说中“理科直男”的瓜样子。
  一次,听同事在聊巴金的“家”,我插嘴:他家在哪个国家?同事笑得“哎哟哎哟”地揉肚皮,骂我是只会干活的机器,浑身上下没有一个文艺细胞。骂就骂吧,本来“巴金”就像个外国人名字,他家住哪和我没一毛钱关系。
  几年前,我所在的社区并入双眼井,工作人员说:双眼井是人民作家巴金的故居,《家》是他的成名作。我才明白当年同事为啥笑我骂我。
  巴金和我住同一社区?我找到双眼井,到卫民巷、正通顺街周边看个究竟,第一次对巴金的生平、作品、家庭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历史文化等有了认识,知道了《家》《春》《秋》《雾》《雨》《电》《寒夜》《随想录》《团圆》(电影《英雄儿女》)……我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邻居,成了这个勇敢讲真话老人的粉丝。
  我周末节假日就去那转悠,在双眼井边徘徊,读巴金的文字,听他的声音,接受巴金文化熏陶。当年巴金说,看到双眼井,就找到了家。而今我想说,看到双眼井,就看到了巴金。
  在双眼井,我看到了巴金的脚印从小到大,看到了他从双眼井走向世界,又从世界走回双眼井的足迹,看到了一个善良而真实的巴金,看到一个终生追求完美的巴金。他是世界知名作家、翻译家和社会活动家,被誉为当代中国文化人的良心!但成名成家并不是他写作的初衷,他说,当初之所以写,是因为心中有话想说,不吐不快。
  巴金这话如醍醐灌顶,猛然点醒了我,多年来,我心里也有很多话像芒刺在喉,不吐不快。我开始试着写了点方言小故事,投到《华西都市报》,居然在“四川方言茶”“时光故事”等专栏上发了。亢奋过后,我冷静地想:我是个一根筋的二莽子,写的小稿还能上报纸?莫非是巴金神助,是双眼井显灵!
  此后不久,我因写了一篇军工抗战的稿子《嘉阳穿越》,偶然结识了万郁文老师,她是一个当了十年知青,历尽磨难的好大姐,是巴金的亲戚,还是青羊区作协副主席。她给我讲了好多巴金的作品和作品内外的人和事。她说百花潭公园里也有一个巴金的“家”,那是按《家》中描写打造的“慧园”。我跑去看后,恨不得把慧园搬回咱双眼井。
  她还带我到龙泉驿巴金文学院参加一些文学社团活动,学习写作招术,结识了众多文友,朋友们怂恿我继续写下去。
  我从万老师那里还知道,省作协名誉主席李致先生是著名作家、出版家,也是巴金最喜欢的亲侄,李致的儿子是颇有成就的旅美学者,业余也爱好国学和文学,更巧的是他与我一个大学同学同名。经微信相互确认眼神,他还真是当年班上那个学风严谨,成绩超级好的师兄。呵呵,我真是个莽子,几十年前就与巴金家人结了缘,却一直浑然不觉!
  最令我刻骨铭心的还是巴金给小爱侄李致题的字:“读书的时候用功读书,玩耍的时候放心玩耍。说话要说真话,做人要做好人。”以及后来李致老人谆谆教诲年轻作者:“散文内容要真实、语言要幽默、感情要自然,写文章一定要有感而发,写作时要先感动自己,才能下笔如神。而且文章要主题明确,不能杂论漫谈。”我把这两段话当成了座右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