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玄隐遗密》试译(化要精微5)

 孙撄宁 2024-03-24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化要精微5

图片

微精一

原文:

道生一,一生神,神生气,气生常,常生用。用生二,二生微,微生化,化生物,物生精,精生命。命生三,三生变,变生果,果生动,动生静,静生长,长生久。

大意:

道是一个完整的宇宙整体意识,由它自己产生了觉性,这个觉性化生出无穷的能量,能量的运行缔造出恒常的规律,规律又衍生出在此之下的各种应用。

应用产生此和彼的区分,这就是二,不同部分结合在一起,就是微,微小的能量团相互作用而生出变化,从而产生新的能量结构,当能量结构的频率发生变化,就产生了精,精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

前文提到过,精的运动是随机的,因此,孕育出形态各异的生命体,这就是三,表达含义是多样性。形态多样的生命体又发展出更为复杂相互影响的变化,每一种变化自身又必然产生相应的结果,不同结果又发展出各自不同的趋势与走向,也因此开始进一步的运动。

由于二元性的存在,所有事物一定朝向它的反方向发展,这就是动极一定生静,相对静止的状态显然可以延长事物的存在状态和时间。

原文:

曰直生于树,树生于一,一生高,生养于同,同生敦,敦生敏。道生纪,纪生程,程生理,理生则,则生法,法生治,治生方。

大意:

举例来说,在自然界中,直的概念来源于树木,而树木来源于源头能量的化生。当然,这个源头能量不仅造就了树木的直,也造就了树木的高大。因此,所谓的生,就是不断强化其相同的部分,使之敦厚笃实,显然,最强的部分,功能也最灵敏。

道产生了时间,时间又产生了空间,时空的交织生成了各种规律,规律之下有具体的原则,原则促使相应的方法诞生,方法则必须由具体的步骤去实施,这就是治,而治的内容称为方。

原文:

道圜而有象,象生纪,纪行而有易,易生程,程生理,理知而有见,见生则,则用而损益明,明生法,法形而应感附,附生治,治同而径知若,若生方,方标也,示也,验也。物华,核而生实,径其历而生果,经其用而知验,用其法而生道。

大意:

道运行不息,周而复始,从而产生各种现象,现象与现象之间的间隔,产生了时间,时间的延续产生了变化,变化的事物构成了空间,空间产生规律。当规律被认知,就产生了见解,也就产生了相应的原则,原则在运用的过程中,损和益就明确了,这就生成了应对的方法。

其实,方法还是表面的,本质是和对象的内在连接和认知,认知产生相应的治疗策略,这就如同确认了路径,路径明确,具体的方案也就生成了。这个最后实施的方案犹如一个路标,一个指示,也是一种验证。

举例来说,植物开花,就意味着结出果实,探索这个过程,就会看到果实结出来,认知得到了验证,因此,想法和做法的根本源于对事物本质的认知。

原文:

丕然而化,不形形之,以无有物,其微乎。窈窈者,曰微,渺渺以精鼓吹万物之以生息,质其妙于辟阖,生成者曰精。其在也,物生之;其无也,气绝而物死。其能生,能化,能病,能腐,益则为用,害则生祸。

大意:

宇宙生化万物,让无形的能量变成有形的物质,这种变化极其精微。深邃而不见,称为微,正是这些能量通过类似开与合的运动产生出“精”这种物质,成就了万物的生命。

能量在生物体内,这个生物就是活的;反之,能量没有了,生物就死了。能量有创生的能力,也有变化的能力,能让生物体生病和感染,对人有利的方面可以利用,如果产生危害,对人就是祸患。

图片
图片

原文:

圜初不易,因其生而有,地极如圆,形曱鳞而坎埕,天穷之,地极之,醇化之,昭变之。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穷取不方,极咸不类。化同不为变,运不赢,生物不殛。畜应不已,形式不一,成生不居,以此,治之道生。故生有常,生之,畜之,长之,成之,生之有序,常之若圆,畜之有纪,长之有机,成之有继。

大意:

地球形成之初,能量循环不已,因此而生有形的物质,大地呈现出蓬勃生机,天地似乎都在尽一切力量孕育万物。道是创生的源头,大地赋予万物成形的力量,能量聚集到一定程度,形成趋势,生物就长成了。所有过度的索取都不是正确的方法,走极端也是行不通的。

相同的运化就不会产生变化,运化不过度,就会帮助生物成长而不会死亡。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积蓄能量,完成生命的成长也没有固定的方式,这样,就可以在生命过程中领悟道。

所以,生命有规律可循:凡事不过度,注重积蓄生命所需的能量,以各种方式帮助生命成长,生长过程是有次序的,不能违背,但是也不能僵化地遵循规律,要灵活运用。积蓄能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成长中的关键节点要把握住,这样,生命才能可持续发展。

原文:

常之有用,辟之,阖之,若之,载之,用之有经,辟之有纲,阖之有领,若之有引,载之有域。善其生者,不啖失时之物,不为无则之事,不用无常之力,不狎无类之怜,远牲肉而食诸果若,容其心志而衡周动静。

大意:

规律的作用体现在用、辟、阖、若、载这五个字上。规律是实践的导航,是发展的纲要,是结束的引领,是追赶的方向,是承载的范围指示。

善于保持生命活力的人,不吃不符合节令的食物,不做没有原则的事情,不用蛮力,不欺负没有依靠的可怜人,远离牲畜的肉而以果实一类的东西为食物,心怀包容并且做到动静兼顾平衡。

原文:

葆其生而弗实其中,处自然而不欲欲。故其气微,其心清,其神怡,其精盈,其形乃真,矫捷而身轻。夫重治者下,重养者上,怜生者上,婪食者下。病而用治,莫若顺常而摄,治非恒,恒者,宴气而守心也。治非道,道者,不失,不继,不欲,不妄也。

大意:

长久保持生命活力的人不会让自己处于饱足状态,为人处世顺其自然而不被欲望控制。所以,这样的人呼吸很轻微,内心干净,精神愉悦,构成身体的精微物质非常充盈,外形体现出真正的人该有的样子,身手矫健而敏捷,体态轻盈。

重视治疗的人,更在乎形而下的物质层面的东西。重视长养生命力的人,更在意形而上的心性的修持,心怀慈悲者,修心;贪婪好吃的人更关心物质。

与其生病后倚重治疗,不如好好按着规律生活。治疗不是长久之法,食气守心才是永恒的方法。

治疗也不是终极的道。所谓的道,是本来没有失去,没有得到,没有欲念,没有妄想。

图片
图片

原文:

若夫治,疏也,衡也,升也,降也。疏者,宣而散之;衡者,同而匀之;升者,扶而明之;降者,抑而清之。其用也,砭之,刺之,燔之,汤之,醴之。砭者,伐也,祛污瘀而清者散也;刺者,匀也,疏导陈滞而宣化致平也;燔者,昭也,消积拔瘀,温散澑气也;汤者,荡也,清升浊降,益损之流也;醴者,利也,温中暖骨,舒筋血也。

大意:

如果说到治疗的原则,四个字:疏、衡、升、降。疏,就是把固结散开并且宣发出去;衡,就是平衡均匀;升,有扶助和明确的含义;降则有抑制和清理的意思。

治疗的措施有砭、刺、燔、汤和醴。所谓砭,是去除,把体内的脏东西和瘀堵的地方散开,重新恢复身体的洁净;刺的作用是让身体的能量获得均衡,用疏导的方式把陈旧的东西泻掉,把阻塞打开;燔,就是用炙烤的方式把长期积累在体内的垃圾和瘀堵散到体外,用提高温度的方式耗散体内流窜的能量;汤有涤荡的含义,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让有余者损,不足者获得加强;醴,有利于流动的意思,起到温暖体内脏腑,舒筋活血的功效。

原文:

故砭能出其浊而致和;刺能抑实而同虚;燔能暖寒滞而散郁热;醴能升阳温血;汤唯能全其功者,物之会也。汤之治,味而已。味者,质之所度,量也。故苦者,清下利浊;咸者,益水矫形;甘者,补中利下;酸者,收敛化消;辛者,发越扬表。一味二物,因质之虚实而异,同物伍适,因其化而果歧也。

物因器而异,味因法而则。故药之用则而见歧,华而后果,方之异而气异,故药有不益之方,味有虽时之变。凡吾后者,谨而慎之,衷而勉之,勿酏贪天而遗其害焉,勤之,任之,神自得矣。

大意:

用砭的方式能够把污浊的东西排出体外而让内在能量和谐;针刺能够让脏腑增加动力,更容易受纳;燔能够祛寒气,增强体内能量的流动,并且可以驱散热的郁积;醴能够让阳气升发温暖血液;只有汤药具有以上全部的功效,因为汤药里汇集了各种功能不同的药材。

汤药用于治疗,主要依赖药材的味道。药味的本质体现了对病情的判断以及治疗的尺度。苦味的药,有利于把污浊的东西排出体外;咸味的药,有助于强肾水,矫正人的形体;甘甜的药物,有利于补中气,和脾胃,并且排掉多余的水分;酸味的药,能够起到收敛和化消郁结的作用;辛味的药,有宣发的作用。

如果不同的药物呈现同一个味道,那么,药性不同就会呈现不同的效果。另外,同一种药物,在不同的药物配伍中,作用也会不同。

这就如同一样的东西,放在不同的器皿中呈现出不同的样子,药材的味因为不同的配伍而呈现不同的规律。

所以,同一种药物,用法不同,它的效果也不一样。药方不一样,药物整体呈现出来的能量也不一样。不能随意在药方中添加药物,同时,药材的味道即使在同一个时令,也会有不同。

后辈用药者,需非常谨慎,发心努力学习,否则会留下大祸患。要勤奋,有担当,那么自然就可以得到中医的精髓。

(本节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