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晨练时意外发现窖藏 出土数百尊精美佛像

 泽霖文史 2024-03-24 发布于北京

在历史的长河中,佛教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和艺术。

1996年,位于山东青州的龙兴寺遗址,出土了一批令人震撼的佛教造像,这些造像数量众多,艺术价值极高,被誉为“青州风格”。

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青州龙兴寺的辉煌历史,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一次晨练中的偶然发现,让青州市博物馆馆长王华庆和考古专家夏名采揭开了这段尘封的历史。

在益都师范学校新操场扩建工地的施工过程中,王华庆注意到了与周围土质截然不同的土壤和一个暴露的洞口。

职业的敏感性使他立即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考古发现,于是迅速制止了施工,并请来了考古专家夏名采进行勘探。

经过一番挖掘,一个呈三层堆放的佛像窖藏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这个窖藏坑位于寺院遗址的最北部,南北长8.7米、东西宽6.8米。

坑内有规律地埋藏有北魏、东魏、北齐至隋、唐、北宋时期的石灰石、汉白玉、花岗岩、陶、铁、木及泥塑等各类佛教造像数百尊。

这些佛像造型独特,神态逼真,身上的彩绘鲜艳如新,展现出了高超的雕刻技艺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青州龙兴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是一座延续800多年的著名佛教寺院。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龙兴寺逐渐衰落。

明初,为了修建齐王府,龙兴寺的地面建筑被拆毁,寺庙遗址被埋入地下,从此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

数百年来,无人知其踪迹,直到这次考古发现,才让人们重新认识到这座古老寺院的辉煌历史。

考古人员经过勘探测量发现,龙兴寺遗址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50米,结构和布局都还保留着唐代以前寺院的原始风貌。

整个遗址呈南北三条轴线,东、中的两条轴线由三进大殿组成,已探出的大殿基础规模宏大;西轴线由僧舍及藏经楼组成,建筑面积近1万平方米。

这一发现填补了我国佛教寺院遗址研究的空白,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唐代以前寺院布局和建筑风格的重要实物资料。

那么,这些精美的佛像为何会被毁坏并掩埋起来呢?有专家推测,这可能与战乱或“灭佛”运动有关。

作为古时的战略要地,青州曾经多次经历战火洗劫。宋金时期,龙兴寺及其佛像在战争中可能遭受了破坏。

同时,北宋宋徽宗笃信道教,可能也导致了“灭佛”运动的发生。这些信仰冲突和社会动荡使得佛教信徒们担心佛像会受到进一步破坏,于是秘密地将它们掩埋起来。

然而,尽管经历了破坏和掩埋,这些佛像依然展现出了高超的雕刻技艺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从保存下来的佛像来看,雕刻技术精湛,集圆雕、浮雕、高浮雕、透雕、线刻、贴金、彩绘等多种技法于一身。佛像的表情手势各异,显示出雍容华贵的艺术效果。

特别是单体菩萨像,更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一件东魏贴金彩绘菩萨像,通高200厘米,石灰石质。

菩萨头戴宝冠,黑发顺肩部下垂。面相丰满圆润,柳眉高鼻,杏眼长目,嘴唇上翘呈微笑状,神态庄重宁静。这尊菩萨像被誉为“东方维纳斯”,展现出了东方艺术的独特魅力。

这批佛教造像的出土不仅数量众多、艺术价值极高而且意义重大。

首先,它们弥补了中国佛教艺术研究中对北魏和隋唐之间,特别是东魏和北齐佛教艺术研究实物资料的不足。这些佛像大多保留着鲜艳的彩绘和贴金,改变了过去几十年对于佛教造像都是素面无色的认识,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其次,这些佛像的出土也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提供了重要线索。它们揭示了青州龙兴寺的辉煌历史,也反映了当时佛教文化的盛行和人们对佛教的信仰与崇拜。

如今青州龙兴寺文化公园已经建立,发掘现场作为遗址得以保留。公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溢人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古老寺院的宁静与庄严。

同时青州博物馆也展示了这批出土的佛像,供游人参观。站在这些佛像面前,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它们那荡涤人心的微笑和那份宁静与安详。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更是艺术的瑰宝,令人神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