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金良:涵养立身立德立业的学问

 庸庸学馆 2024-03-24 发布于河南
发表时间:2019-03-29 来源:学习时报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有一段探春与宝钗“对讲学问”的情节。探春讲,赖大家花园子让“人包了去”,一年下来“足有二百两银子剩”。“从那里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接着,探春引用《姬子》里的话说,“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左窃尧舜之词,右背孔孟之道”。宝钗说,“天下没有不可用的东西,既可用,便值钱”。李纨笑道,“叫了人家来,不说正事,且你们对讲学问”。宝钗道,“学问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了”。这一段“老婆舌头”,道出了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一个人要不想在立身、立德、立业上“流入市俗”,就须“拿学问提着”。

  从三人对话看,宝钗说的“市俗”,当是“稀松平常”之意,“流入市俗”,意即一个人或物品身价缩水、贬值,落得稀松平常。“学问”,指的是知识、学识或道理、水平。但不管是知识、学识也好,还是道理、水平也罢,“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则是千真万确、毋庸置疑的。

  对这个问题,学有所成者都体会深切。胡适先生曾赠言其学生“不要抛弃学问”,因为“学问便是铸造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自己”。这就告诉我们,立身做人、干事创业,都离不开“拿学问提着”,否则“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

  常修立身“学问”,提高人生境界。哲学家冯友兰将人生境界由低到高划分成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旨在启迪人们,立身在世,要为人榜样、受人敬仰,就须努力追求人生的高层次、高境界,从低层次向高层次攀登,使人生更有意义和价值。而要抵达人生的更高境界,需要不断涵养立身学问。立身学问就像梯子,能够助你步步登高,到达人生新的高度。涵养立身学问的过程,就是升华对人生意义理解的过程,就是摆脱功名利禄纠缠的过程,就是超越“小我”、成就“大我”的过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立身学问修好了到家了,“为谁活着、如何活着”这一根本问题弄明白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了,就能不断到达人生新高度新天地。

  涵养立德“学问”,提高道德境界。人无德不立。我国自古就有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追求,立德居于首位,因为“德者,本也”。而要提高道德境界、修炼脱俗人品,需要不断涵养立德学问。立德学问是抬高道德境界、锻造高尚人格的源头活水,可以使人明礼义廉耻,提升品德操守等级;可以使人识美丑善恶,增强守正守真定力;可以使人知责任义务,强化社会担当。涵养立德学问,就要明大德,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就要守公德,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维护公序良俗;就要严私德,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砥砺立业“学问”,提高干事境界。现实中,人们对待本职工作的态度,可分成三个等级:一是把本职工作当成副业,工作仅仅是一个招牌、一个幌子,用心不专、精力外移,甚至利用公职、公权揽私活、捞外快;二是把本职工作当成一份职业,上班为了稻粱谋,工作只是谋生之道、安身之术、立命之所;三是把本职工作当成一种事业,不是为工作而工作,而是通过努力工作实现为国分忧、为民谋利的理想抱负。而要提高工作境界,需要不断涵养立业学问。一方面,当端正工作态度,把工作当事业,对职责始终保持热情、充满感情、怀有激情,让工作成为割舍不下的一份牵挂,让事业成为人生旅途中最绚丽多彩的风景。另一方面,坚持干什么学什么、干什么钻什么、干什么精什么,不断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专业思维,努力使自己成为履职尽责的行家里手。

  毛泽东曾说:“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身处新时代,自问目前的学问,究竟怎么样?应该怎么样?值得每个人深切思之、好自为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