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文本探寻之葫芦案2:葫芦案中的通奸与敲诈

 燕山茶社 2024-03-25 发布于河北

葫芦案是一系列相关的通奸,敲诈,拐卖,纵火,冤案和命案的总称。

葫芦案中的通奸与敲诈

作者是这样介绍贾雨村的: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原系胡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

可以这样念:假话自是非,好假语村言,胡诌人事。也可以这样念:假话,表自实非,别好假语存,胡诌人是。还可以有很多念法,随你怎么念,都很妥当。艺术没有一定之规,这样读书才有乐趣,读《红楼》才有味道。

早在贾雨村进京会试这一年的元宵节前,英莲出生了。最晚在当年的九月,贾雨村乡试中举。不过,我更倾向于认为以雨村的才干,两年前,甚至更早他就通过乡试,中了举人。明清科举考试三年一科,转年就是会试之年,所以贾雨村要等到这一年才进京会试。(同好可以参考上一篇《红楼梦》文本探寻之葫芦案1:葫芦案的年表和英莲的生日)

这就涉及到了贾雨村的年龄问题。因为在十一年后,贾雨村入林府教林黛玉读书时林如海年已四十。转年,都中奏准起复旧员,为了复职,面谋之如海。林如海自称为弟,对雨村一口一个尊兄,可见雨村的年龄要大于林如海。

“......但请放心,弟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全协佐,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书烦托。否则不但有污尊兄之清操,即弟亦不屑为矣。

《红楼梦》文本探寻之葫芦案2:葫芦案中的通奸与敲诈

所以,贾雨村在英莲出生的这一年,年龄应在三十出头。在这个年龄已是举人,四年之后又中进士,不到四十升任大如州知府,对于科举制度下的读书人来说,雨村的成绩非常出色了,前途似锦。有关雨村的家庭背景作者说得也明白: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

贾雨村谈吐不凡,极具文采,知识广博,颇有悟性。大观园提额,贾政需邀雨村把关,见了智通寺门联即能感悟,他与冷子兴一番大仁大恶,正邪之气的议论和见识绝非常人所能言,由此可见,雨村必然受过名师的教导。其门也是诗书仕宦之族,能请得起名师教育子弟,显然不是穷困潦倒之家,虽然只剩一身一口,但雨村已经是举人,又即将进京赶考,总还不至于连进京的路费都筹不到。他又善于钻营,是个凡事都要谋划一番的人,即便典当家资也要筹足了银两进京运作的。况且明清之时,凡举子进京会试,本地官府都会拨出相应的银两以资路费。所以,贾雨村从家乡动身进京赶考时是一个带足了盘费银两的举人,绝对不是什么穷儒。

江南举子进京会试多在夏末入秋之际动身,或水路,或陆路,于入冬前后到京,住宿,备考,走动,运作,等待二月会试。雨村想必就是这个打算。后来他得了甄士隐的资助于八月十六,五鼓进京,也是这个安排。那么,好好的,他又是怎么在姑苏被淹蹇住了,不仅耽误了转年的会试,还穷得寄宿葫芦庙每日卖字作文为生,一住又是两年多?若无甄士隐资助恐怕永无进京会试的机会了,用他自己的话说: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者。

历来能让举子耽误会试的,除了生死意外只有风月情事。而《红楼梦》又名《风月宝鉴》,在表面上讲的就是风月情事。

《红楼梦》文本探寻之葫芦案2:葫芦案中的通奸与敲诈

雨村之形貌以娇杏之眼看去: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甲戌眉批:最可笑世之小说中,凡写奸人则用“鼠耳鹰腮”等语。]以贾政之眼看去:相貌魁伟,言语不俗。是正人君子之度,绝非鼠目尖腮小人之相。

雨村动身之后,行路不计其日,行至骨酥城,娼门内,势利街,人情巷,在葫芦庙内进行修整,准备买舟西上,进京赶考。不想,与隔壁的甄家娘子有了瓜葛,又不想,竟被庙内一个小沙弥撞见,这个小沙弥本是个“生意人”岂能便宜了雨村,雨村遭小沙弥敲诈,弄得身无分文,所以被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故士隐常与他交接。

雨村与甄家娘子通奸遭葫芦庙的沙弥敲诈作者在书中并没有写,但有此一说绝不是无中生有,请看这段描写:

这士隐正痴想,忽见隔壁[甲戌侧批:“隔壁”二字极细极险,记清。]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别号雨村者走了出来。

脂砚斋是《红楼梦》的权威批注者,他的提示必须加以重视。贾雨村住在葫芦庙,隔壁就是甄士隐家,若是风月情事绊住了雨村的手脚,从脂批[“隔壁”二字极细极险,记清。]便可猜出一二了。

然而,就算贾雨村与甄家娘子有私情,雨村又怎么会为此而误了自己的功名前途?孰轻孰重他分不清吗?雨村是个带足了盘费,进京会试的举人,抬脚就走是了,怎么会弄到穷得身无分文,每日卖字作文为生呢?作者没有写,脂砚没有批,最合理的推论就是他因此破财。

贾雨村寄居葫芦庙与甄士隐家一壁之隔,士隐常与他交接。这日,士隐邀雨村家中一叙,不期有客来访,雨村打听得前面留饭,不可久待,遂从夹道中自便出门去了。看来,甄家的这个夹道很隐蔽,从这里出入甄家,里面的人察觉不到。

《红楼梦》文本探寻之葫芦案2:葫芦案中的通奸与敲诈

在等候甄士隐的时候,贾雨村还意外的遇见了甄家的大丫鬟娇杏。雨村得娇杏再顾心中骤起波澜,疑窦顿生。显然,寄居葫芦庙二年多来,雨村娇杏二人从未谋面。若是雨村来甄家与甄家娘子偷欢,大丫鬟娇杏岂能不知。如此想来,封氏夫人应该是自己一个人到葫芦庙找雨村去行疯事的。二人在葫芦庙中被小沙弥撞见,小沙弥便以此为柄对雨村进行敲诈,弄得雨村身无分文,终于在葫芦庙淹蹇住了,误了会试,不得已,每日卖字作文为生。这个在葫芦庙敲诈贾雨村的小沙弥就是后来的那个门子。

也是天无绝人之路,八月十五,雨村意外得了甄士隐五十两银子和两套冬衣的资助,二人对饮至三更方散。甄士隐已经为雨村算好十九日乃黄道之期,但是雨村回去后收拾行囊略作休息五鼓就起身进京去了。只给同住的和尚留了话: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请注意:雨村说的是黄道黑道,可能有意义,也可能没意义,但为什么不说黄道白道呢?同好自己去品吧。

贾雨村不辞而别,走得仓仓惶惶,被后人一致诟病为薄情寡义。他也确实是个薄情寡义之人,但不是表现在这件事上。读不出葫芦庙里之事的读者绝然想不到,贾雨村是再也不敢来甄家辞行的,他怕又被淹蹇住,那就不是走得了走不了的事儿了。正因为雨村明决的出走,才有了日后葫芦案时,门子说的那几句不阴不阳的话。

《红楼梦》文本探寻之葫芦案2:葫芦案中的通奸与敲诈

门子笑道:“老爷真是贵人多忘事,把出身之地竟忘了,不记当年葫芦庙里之事?”雨村听了,如雷震一惊,方想起往事。

葫芦庙里之事。什么事呢?什么事能让雨村听了门子的话如雷震一惊呢?反正不是在葫芦庙里卖字作文的事。

门子笑道:“老爷当年何其明决,今日何反成了个没主意的人了!……”

当年雨村明决的出走不仅闪了封氏,也使小沙弥措手不及。这两句话门子都是笑着说的,这笑怎能不令雨村心惊肉跳。所以在了结葫芦案之后

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的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业。后来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他才罢。

门子所谓葫芦庙里之事就是指贾雨村和封氏通奸被他敲诈。这件事始终是雨村的一块心病。是他为沽清正之名处心积虑要抹去的道德污点。也是葫芦案中贾雨村构陷封氏父女,最后充发了门子的动机。

葫芦庙之事起于通奸和敲诈。接下来就是拐卖与纵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