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文化视觉传播的守正与创新

 恶猪王520 2024-03-25 发布于新疆

茶叶在世界文明史中,是被使用最广泛的第二大饮料。茶的种种可能性,超乎于人类的想象,有待深度开发和研究。茶的文化传播,便是引导人们从视觉的角度去了解茶叶的形成、种植、冲泡,从茶的知识入手,到茶的人文历史及各领域的拓展,在对茶文化有个全面的理解与认知之后,从现代设计的视角去寻找一个新的茶文化研究体系以及现代传播语境,在保留本体精神的同时,传播茶生活美学和茶文化情境。好的原叶茶,不会增加任何添加剂,一杯好茶叶饱含了天地精粹,是巨大的营养宝库。茶在日常生活中已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人类在这自然物种中所积累的真实能量。去饮用原汁原味的茶,就是用心地去体会茶带给人们味蕾与五感灵敏度的最佳感受。然而基于茶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科学属性,让普通老百姓吃透茶的种植、培育及采摘过程,了解茶的分类以及烘焙冲泡工序等等,信息量还是过于繁杂。这时候,以视觉的方式来进行传达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图标化、图表化的设计手段,将繁复的茶叶知识数据转化成视觉信息的形式,让它变得好玩有趣、充满活力,更有效地传递给信息受众。将图标符号和信息图表充分融合,形成了非常丰富的视觉语言,并可扩展到所有电子媒介平台和设备。信息可视化设计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更好地提升了信息传播效率,使茶的学科知识能够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图1)。

图片

《茶经》一书就是在这华丽鼎盛时代里,孕育出了流传千年仍适用的茶知识图谱。古时候没有准确的化学术语,但是当时《茶经》中描述茶的来源、原料、冲泡、工具、水质等,现在听起来仍然是样样精准,陆羽被称为“茶圣”实至名归。他用时二十六年撰写的这部巨著,是古今中外第一部有体系地从茶树栽培到文化仪式给予标准规范的记述。陆羽完整规定了唐代茶叶的等级和命名方式,把茶从料理的范畴中抽离出来,不再是众多植物杂食中的一种,而是有自己的用途、目的性和精神维度。

到了南宋年间,点茶法逐渐流行,和插花、品香、挂画等一起构成了宋代文化中的四艺,被称为“四般闲事”,它也标志了宋代极致荟萃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历史背景。当时出现了《品茶要录》《大观茶录》等一系列极具经典的茶书著作,融合了制茶工艺、饮茶器具等知识和定义加以详细阐述。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图2),这是一本我国古代的茶器教科书,他将宋代之前已有的通用茶器都描绘了下来,并运用皇家官职为代号有趣地介绍了每种茶器的具体用途,所见人名代号即可知其功能。这就如同治理国家一样,各种茶具也要各司其职才能泡好一杯茶,从当代的视角来分析,这真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文创作品!

图片

茶叶外形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器具的形态,因此茶叶的存储容器也经历了一个从造型简单到多样化的过程。唐宋时期陶瓷业兴盛,以陶瓷为材料制作茶具较为普遍,造型以茶叶瓶、茶叶罐较多。元明清时期,除陶瓷外,其他材质逐渐发展,如竹木、丝麻、银制、锡制盖罐等,取材丰富,造型也各异。紫砂材质在明代中期开始流行,这不仅使紫砂壶成为当时的主流茶具,紫砂罐也成为储存茶叶的最佳选择。纵观茶叶器具的历史,不难看出这也与各个时代传统手工艺的兴盛息息相关、完美结合。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我国茶叶出口至日本和印度,欧洲乃至世界各国对茶叶的需要有增无减。为了满足茶叶外销的需求,除去陶瓷、金属等常规材料之外,漆盒包装成为中国外销茶叶包装材料的首选。漆盒上往往刻画着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画面,并且装饰成大大小小的套盒形状,看起来金碧辉煌。为了促进和扩大茶叶销路,各茶庄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除了茶叶包装以外,对于茶的对外宣传,如广告、品牌等整体视觉设计,从那时起就成了促进销售推广的主要手段(图3、图4)。

图片

纽约装置艺术家汤姆·萨科斯为了表现他眼中的传统茶道文化,从2016年开始在纽约野口博物馆举办TeaCeremony”展览,汤姆·萨科斯以他独特的视角诠释传统的茶道文化,在展览中呈现具有浓厚日和风格的装置作品。之后他在东京歌剧画廊举办的“TeaCeremony”系列展览中,甚至还在东京开设Pop-up店,以配合展览的宣传。他认为人们做任何事情无非三种原因,那就是灵性、情感和硬件装备,关乎灵性的问题一直是科学和艺术在研究的问题,而茶道亦是如此。灵性是禅宗,感性是榻榻米的味道、和服的剪裁、抹茶的味道,而硬件便是茶道仪式的这一方天地,有茶馆、茶碗、搅拌器,还有雕塑装置。这个展览的主题正是为了表达如果没有仪式感、没有灵性和背后诞生的灵感,硬件设备便没有存在的意义(图5)。

图片

整个展览是以一个沉浸式环境展示了汤姆·萨科斯对传统茶道的独特见解,现场除了搭建在户外的茶园、茶室外,同时也有汤姆·萨科斯作为跨文化、跨领域的装置艺术。配合此展览,汤姆·萨科斯更与博物馆联名推出了以日式纸灯笼为原型所设计出的“和风纸灯具”。这只灯全球限量一百一十个,售价一千两百美金,每只皆由艺术家亲手绘制,都是独一无二的。茶道仪式不仅是为了喝茶而提供场所及道具,而是其背后的生活美学和艺术哲学,它们一起营造了属于茶文化所特有的仪式感。

在我国饮茶文化教育中,就蕴含着相当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喝茶既是我国的传统文化风俗,也是文人雅士所喜爱的生活艺术。在我国的古代美术中,有部分艺术作品是以茶事活动为主要创作题材,又或者在艺术作品的局部出现了与茶事活动相关的画面,这种艺术都属于茶事美术的范畴,所以被称作“茶画”或“茶挂”。“茶画”从实质上来讲是古代文人雅士对茶事活动的美术表达,它的形成也离不开中国古代的茶宴、茶会等各种与饮茶相关的社会活动。因此,茶不仅有其社会文化属性,也能为艺术家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源泉,成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图6)。

图片

画家们是一群敏锐的艺术创作者,他们有着善于发现的眼光和勤于创造的双手。例如,在普通人眼中最不起眼的茶水印迹,却能成为画家们的灵感来源,将茶渍变为充满趣味的艺术作品。英国的插画艺术家达拉·戈尔德和卡恩·格里菲斯,都将红茶渍作为颜料,再加墨水进行创作。拿茶渍当颜料,不仅有创意而且还非常环保,可以创作出和传统颜料所截然不同的作品风格和视觉感受。

中国艺术家梁铨,他的创作即是日常生活的某种缘起。梁铨喜茶,因为意外发现了茶渍在纸巾上的有趣痕迹,从而联想到吉卜赛人会根据咖啡杯里喝剩的咖啡印迹来算命,于

是他受到启发,以茶水当墨晕染形成丰富的色块。后来梁铨用这种方式有意识地把染料和茶混合在一起,在宣纸上点了一些茶迹,然后把它收集起来做成绘画作品。《茶点》系列作品即是运用这种喝茶后形成的意外现象,最终通过视觉艺术形成一定的趣味和思考。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们都认为,中国式的茶文化和汉字历来境界一致、交融相合,它既代表了中国式的价值观念,也代表着从中国人文化传统而来的喜怒哀乐、对生活方式的看法,具有比较深刻的精神境界。唐代中期以后,由于喝茶之风在全国范围内的盛行大量诗人参与茶事活动,给茶事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审美趣味。文人墨客纷纷以茶入诗,借以表怀,因而出现了一大批与茶相关的茶诗,使茶逐渐上升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

茶文化的创新发展途径,不但要利用原有的参与体验方式,而且还必须拓展推广渠道与媒介手段。通过对茶文化的色、香、味、形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共同影响,对茶文化的进行创新的发展与改进,推出符合中国风格、中国韵味的创新茶产品。使世人在认知与理解我国茶文化的同时,也吸收我国的茶文化底蕴,建立全新的茶文化印象。

来源:《新美术》2022年第4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