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读红楼:太虚幻境里的“迷津”是怎么回事?

 少读红楼 2024-03-25 发布于上海

红楼梦第五回,应该是整部红楼之中信息含量最大的一回,因为这一回,不仅写到了十二钗判词、曲词,还交代了整部书最终的大结局,是研读红楼最不能错过的章节。

这一回的回末,曹公在宝玉出梦之前,又有一段别出心裁的文字,很值得品味,其实也是大有深意的,这里提到了一处“迷津”。

原文说,这迷津“荆榛遍地,狼虎同群,迎面一道黑溪阻路,并无桥梁可通。”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个画面,这迷津不就如同深渊一般吗? 

读到这,不由得想起贾雨村偶入智通寺的那副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脂砚斋批语也说,若又桥梁可通,则世路人情犹不算艰难。

说明这迷津,是有深刻寓意的。贾宝玉之所以能做这场梦,缘起还是因为宁荣二公,正是他们求了警幻仙子,要警宝玉痴顽,让他入正途。

什么是正途?就是要跳出迷人圈子,致力于仕途经济,将来好建功立业,功名加身,光耀门面,将家族百年富贵继续传承下去,说白了也就是世路人情。 

但我们知道,收效甚微。贾宝玉即便是喝了仙酒,品了仙茗,听了妙曲,甚至警幻仙子秘授云雨之事,让其领略了仙闺幻境风光,但贾宝玉却一直没有顿悟,甚至有沉迷之兆。 

不仅如此,宝玉在梦里与警幻之妹可卿有了肌肤之亲后,警柔情缱绻,难解难分,其实这里曹公就已经暗示了,宝玉已经堕入迷津了。 

什么是迷津?就是红尘富贵,雪月风花等事,就如一僧一道曾说的,那红尘中虽有些乐事,却不能永远依恃宠,最终依然会是黄粱一梦,万境归空。 

但此时的贾宝玉,还只是个孩子,他尚未经历真正的男女情缘、家族兴衰,甚至风月之事,所以很难顿悟,也不可能顿悟,否则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故事了。

细读我们还会发现,宝黛钗等下世遭劫之人,都曾被僧道或警幻度化警醒,但他们不亲自经历一番,是很难翻过来的。 

因此,曹公在这里安排了一个情节,虽然警幻仙子及时制止了宝玉,不让他入迷津,但依然被迷津之中的夜叉、海鬼给拖了下去。 

这也暗示,贾宝玉的红尘之路即将正式开始,而他一番红尘富贵,在警幻眼中,自然是造劫的开始。

什么是造劫?就是堕入迷津之中,有一番世路人情的挣扎,就是敷演出一段段生离死别,悲欢离合,炎凉世态,荡气回肠的故事。 

这迷津“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说的不正是万般皆苦唯有自渡的万丈红尘吗?没有舟楫可通,也是在暗示,红尘富贵是不能持久的。

贾宝玉堕入迷津后,很快就醒了。从表面来看,这是梦醒了。而实际上,按照曹公真事隐的写作手法,这是说宝玉恰恰在迷津中了,因为红尘就是迷津啊。作为读者,我们也都跟着贾宝玉,堕入了迷津之中。

反过来说,梦境才是真实的,所以他在梦境里看到的迷津,是十分惊悚恐怖的,就像风月宝鉴的反面,是骷髅。而醒来后的现实,其实是迷津,迷津迷津,迷惑以使沉迷,就像风月宝鉴的正面,是美人招手。 

贾宝玉刚醒,袭人等丫鬟赶紧围上来搂住,说“宝玉别怕,我们在这里。”贾宝玉终究还是忘记了此前警幻仙子的谆谆警戒,转身沉浸在自己的温柔乡里。

换句话说,不只是贾宝玉这样的少年,太多人沉迷红尘富贵,男女风月,酒色财气,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可他们哪里知道,这迷津既令人着迷上瘾,却也充满凶险危机,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这就是迷津的深意啊。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