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宗南当上军长,父亲前去看望,胡宗南却对手下说:我不认识他!

 历来现实 2024-03-26 发布于北京

中国人是最讲究孝道的,尤其是那些功成名就的人。

身居高位之后,哪怕是父子、母子关系不睦,也要掩饰自己,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孝子。可是有这样一位军长,却对前来看望自己的父亲冷若冰霜,要赶他走。

这位军长如果是孙殿英、张宗昌那样土匪出身的将军也就罢了,这些人没有什么底线,可以六亲不认。

然而,这位军长偏偏是人称民国“天子第一门生”的胡宗南。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胡宗南跟自己的父亲究竟有多大恩怨,以至于他不介意外人对他的评价,要赶父亲离开?

胡宗南来自浙江镇海,矮个子,小眼睛,其貌不扬。

以至于在黄埔军校报名的时候,因为身高被拒之门外,差点没有被录取。

胡宗南现场闹起了情绪,引起了一个军官的注意。那人仔细端详胡宗南,发现这个年轻人非等闲之辈。

他个头虽然有点矮,但是目光如炬,浑身上下透着精明,是块好料,已经三十岁的胡宗南被破格录取,成为黄埔军校一期学员。没想到,因此成就一个名将。

胡宗南是浙江人,被同是浙江人的蒋介石看做是亲信,成为其得意门生。

在民国历史上,胡宗南创造了多个第一。

他是黄埔军校学生中第一个成为军长的人,而且还是“天下第一军”的军长。

也是黄埔生中第一个成为上将的人;第一位集团军司令官,第一个战区司令官,第一个省主席。

在胡宗南的人生巅峰时期,指挥40多个师,兵力45万人,势力涵盖遍布陕、甘、宁、青、新五省,成为西北地区的无冕之王,是名副其实的“西北王”。

1947年,他更是指挥部队攻占共产党的红色根据地延安,风光无限。

对于胡宗南的军事能力,众说纷纭。有人说他全靠吹牛拍马,赢得了蒋介石的信任,军事才能平平。在实战中,胡宗南是屡战屡败,是我军手下败将。

我军一位将领给胡宗南八个字的评价:志大才疏,德不配位。

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说胡宗南能力不俗。

根据是在北伐中,他曾带着一个团,击溃了孙传芳一个师。

中原大战时,胡宗南也有不俗表现。

淞沪抗战中,第一军作战神勇,阵亡人数过半,胡宗南还亲自到前线指挥作战。

胡宗南人品如何?

抛开政治立场不说,在国民党将领中,胡宗南的个人操守还是不错的,他比较爱惜羽毛,在乎自己的名声。

具体地说,就是既不贪财,也不好色。

他是“封疆大吏”,时间长达十年之久。在别人看来,他肯定家财万贯,富可敌国。要知道新疆王盛世才卸任的时候,光是金银珠宝装了一汽车。然而胡宗南却没有积蓄,到台湾后,甚至一度靠妻子工资维持生活。

民国将领张宗昌、张作霖、杨森等好色如命,妻妾成群;即使是张少帅,也曾经同时拥有两个女人,闹出绯闻。

胡宗南却很注意名声,他从未纳妾,身边只有一个女人。

他的第一个妻子被日军飞机炸死之后,才在1947年娶了在大学教书的叶霞翟。

胡宗南是战犯不假,是反共先锋也不假,一生干了不少坏事也是事实,但是有一说一,他的个人操守还是经得起推敲的。

既然如此,胡宗南为何跟父亲关系搞得那么紧张?

胡宗南的父亲名叫胡镜清,是浙江镇海陈家埔朱家塘楼人。他文化程度不高,没有能通过科举考取功名,自然也没有当官。

好在清末民初,商人的地位已经很高,位于沿海地区的人视野开阔,脑子活泛。胡镜清也没有沉沦,而是选择了做生意。

当时族兄胡俊清在几百里外的孝丰发展,做得很成功,就对他说,来这里发展吧老弟。胡镜清因此离开家乡,到了孝丰。

万事开头难,在没有着落之前,胡镜清独自到孝丰闯荡,把妻子和爱子丢在家乡。到了孝丰之后,胡镜清从事药材经营。由于他兢兢业业,生意很快做大,混得还算不错。站稳脚跟之后,胡老先生把自己的宝贝儿子胡宗南接到了身边。

胡老先生虽然做生意赚了点钱,也算成功人士了,但他却不希望儿子走自己的老路。

在民国时期,只有当官才算成功,用今天的话说,那叫官本位。所以,中国的父母无不望子成龙,希望儿子能在官场有所作为,光宗耀祖。因此,胡老先生就不惜血本供儿子读书,给他请最好的老师,让他上最好的学校。

对于父亲的良苦用心,胡宗南也表示理解,他学习的时候十分努力。1912年,胡宗南从孝丰县城高等小学毕业,成绩名列前茅。1915年从湖州公立吴兴中学毕业,各科成绩同样是优秀。

可是,中学毕业后,胡宗南死活不再深造了,而是到孝丰县立小学当了教员。这一来,父子之间产生了裂痕,父亲骂他不争气,没出息。

父亲说,既然你没有上进心,那就早点结婚,让我抱孙子吧。

在旧中国,人们很重视传宗接代,胡老先生这样想也无可厚非。他说干就干,托人给儿子说媒,找了一个温柔娴淑的女子,给儿子当老婆。

可胡宗南一听连连摇头,对父亲说:“我年龄还小呢,着急什么?”

胡老先生火了,怒气冲冲地说:“你都二十大几了,这时候不成家,难道等到我入土才结婚?”

“结婚不结婚是我的事,您老就别操心了。”胡宗南顶撞道。

其实胡宗南也不是不想结婚,当时他心情不好。在1925年,他跟同校教员竞争校长职位,结果被对方击败,心情很糟。

胡老先生对此并不知情,他发作了,指着儿子说道:“你要是这样,我就只当没有你这个儿子,以后别管我喊爸。”

胡宗南也是年轻气盛,一赌气一跺脚,摔门而去,一去不回。

这一走,就是20多年。离开家乡之后,胡宗南投笔从戎,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到1936年,胡宗南已经是第一军军长,风光无限。

儿子出走之后,胡老先生也追悔莫及,觉得自己说话太重了,开始反思自己。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一天天老去,更加思念儿子。

1936年2月,他得知儿子人在徐州,便买了一张车票,登上列车,从老家孝丰出发,风尘仆仆地直奔儿子驻地。

这时候跟儿子已经分别十来年,他的心情非常激动,无数次幻想见面后的情景。当他来到第一军司令部,向卫兵通报之后,却迟迟不见儿子出来。

等了很久,卫兵才出来,支支吾吾半天没说话。胡老先生急了,问道:“你们军长怎么还不出来?”

“他说……”哨兵欲言又止,“还是不说了吧。”

“你这后生,他到底说了什么,你倒是说啊。”胡老先生更急了。

“军长说……说他不认识你。”哨兵吞吞吐吐地说。

胡镜清听了之后,只觉得难以置信,他以为哨兵把关键信息传错了,就又说了一遍,让哨兵再次通报。又等了很久,哨兵才出来,他还是那套话:“老先生,你回去吧,我们军长没时间见你。”

胡老先生一听就彻底蒙了,他一把屎一把尿把儿子拉扯大,节衣缩食供他上学。如今,儿子有出息了,倒好,不认爹了。自己一大把年纪,千里迢迢来找儿子,却吃了闭门羹。

一瞬间他只觉得头晕眼花,天旋地转,摇摇晃晃,差点跌倒。停了好一会,他的身体才恢复正常。

一气之下,胡老先生转身回到旅店,动手收拾行李准备返乡。没想到,到了晚上,忽然有人敲门。

他开门一看,正是儿子胡宗南。“你来干什么?不是不认我这个爹吗?”胡老先生没好气地说。

“儿子白天是有军务在身,在司令部人多,不方便跟父亲大人叙谈,望父亲谅解儿子的苦衷。”胡宗南低着头,一脸歉意解释道。

胡老先生仍然怒气未消,板着脸不放声,也不认自己的儿子。见父亲不肯原谅自己,胡宗南只好难过地转身离开,临走时丢下了300元钱。

胡老先生却说:“把你的钱拿走,我一分不要。”胡老先生说到做到,第二天找一位生意场上的熟人借了点路费,就回到了老家。

胡宗南本身军务繁忙倒也不假,毕竟他重任在肩,是军队高级将领,从此之后,父子俩再也没有机会见过面。

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让胡宗南不认父亲,除了当事人,恐怕谁也无法还原个中情由。

参考资料:《胡宗南全传》 经盛鸿 著 / 团结出版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