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城十大名人王乘箓原来是王家大村的

 陈维津 2024-03-26 发布于山东

清光绪《诸城县志》载:王乘箓(?一1633)字钟仙,明诸生,律诗名家,诸城十大名人之一。箓性豪迈不拘细节、诗清健。平生与丁耀亢、孙江符相友善。

王乘箓出生于与九仙山一河之隔的王家大村,现属于五莲县户部乡。他从小就读私塾,课余时间随家人和师父到野外观赏大山的四季风光。山上的名胜古迹、山峦叠嶂、溪水渊潭和奇石异景,在他幼年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乘箓二十多岁成名,在外地做一小官,清廉勤政,体察民情,众口皆碑。但到中年看不惯当时朝廷的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和民不聊生的现状,便弃官还乡,隐居在九仙山扶云峡的山房中,与丁耀亢、孙江符等文朋诗友结庐,不再面世。

在这期间,他在九仙山中以诗会友、迎来送往,畅游五莲山和九仙山,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格言律诗,留传至今。如《登五垛山》《夜宿五垛》《蚤春游五莲寄丁野鹤》《五莲醉笔》《霁雪过长城岭》《同丁野鹤夜入五莲》《山斋夜雨》《梦入留仙榻》《登排鼓城》等。

其中,他创作的《霁雪过长城岭》一诗这样写道:

山路古长城,骅骝破雪行。
天青寒野远,日白大河明。
一剑三生恨,高歌十载情。
乾坤未可老,华发漫多生。

五莲山护国万寿光明寺重修后,王乘箓入寺拜禅,酒醉后已暮色沉沉,乃就岩壁泼墨《夜宿五垛》——

古寺先秋树,山僧入夜钟。
怪添诗思冷,门有白云封。
客去僧无定,云来门不开。
狂吟书未了,留壁待重来。

明崇祯六年(1633)春,母妻俱丧,贫穷而孝道的乘箓,失去亲人,痛苦不己,并作诗自挽。由于恸哭过度,深伤内脾,二日后即与世长辞。

噩耗传来,好友丁耀亢痛不欲生,随作诗悼之,赞扬诗人贫而孝、傲骨铮铮、正直为人的气魄。丁耀亢在乘箓去世后,经常翻阅其遗稿,并赋诗赞许:“真堪传不朽,贫贱果声名。”乘箓淡泊仕途,大半生虽过着茅屋、冷衾、布袍、草履、粗食、山菜的隐逸日子,却忧国忧民,并给后人留下了大量诗篇。

王乘箓在世时,曾将自己的诗作整理抄录了两大本,分别给了丁耀亢和孙江符,他在临终时,嘱托两人能够操心将自己的诗作刻印,以留存后世。可由于各种原因,王乘箓的愿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实现。

或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王乘箓去世后第八年的一天晚上,孙江符在梦中梦见了王乘箓,但见王乘箓一脸怒容,责怪自己,并吟出了两句诗:“早知死后能相负,悔向生前识故人。”

孙江符梦醒后,梦里的情景历历在目,只是深深地叹息了一番。可能是由于受经济条件或时间、精力等因素的影响,丁耀亢和孙江符在生前并没有完成王乘箓的遗愿,他的诗作并没有刻版刊印。

之后又过了许多年,当地名人李澄中、张衍准备将王乘箓的遗作刻版刊印,但由于已过去了多年,诗作散失了不少,两人四处寻觅、查找,终于找到了几十篇,但不足100篇。两人经过编纂,又花钱找人予以刻版刊印,书名为《钟仙遗稿》,终于完成了王乘箓的遗愿。清代王庚言编辑的《东武诗存》一书,收录了王乘箓创作的诗歌56首。

王乘箓卒后葬于现在的五莲县户部乡王家大村东北山坡上,并立“王钟仙之墓石碑,面向南方,后人让其永远凝望着一生眷恋的风景秀丽的九仙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