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张志远化裁活用古方治疗妇科病

 北美可阅 2024-03-26 发布于江苏

『一个有使命的头条号』

国医大师张志远化裁活用古方治疗妇科病

国医大师张志远化裁活用古方治疗妇科病

对古方和重点药物,先生依徐灵胎之言“倘或不验,必求所以不验之故,更必效之法;或所期之效不应,反有他效,必求其所以治他效之故;或病反重,则必求其所以致害之故,而自痛愆。”

先生不仅在理论上别树一帜,而且在临床实践中匠心独运,特别于妇科病证方药的遣用,尤有慧心巧手,善化古为新用,且药随心出,卓有效验。

1.《傅青主女科》两地汤

两地汤药味有六,计有生地黄(酒炒)、地骨皮、元参、白芍(酒炒)、麦冬、阿胶,是为治疗肾脏水亏火旺而致月经先期量少而设。经后世应用,其治病证渐多,并成为妇科疾病常用效方。

先生以之验诸临床,详究细审,识见日深。提出本方适应的病因病机是,素有内热,或过食辛辣,或久处高温环境而感受热邪,或大怒伤肝、郁而化火,或突由寒冷地区新迁炎热地区,或误服温补肾阳、暖宫种子或辛香走窜之药,损伤冲任二脉,导致血热妄行。与之相应的病证,则有月经周期超前、经量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子宫感染、恶露不绝等。若加贯众、鸡冠花、地榆、黄芩等味,则效果尤佳,以其具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特别适于下焦血热之疾患;若加青蒿、丹皮,以其清热退蒸之功,适于骨蒸潮热者。此确为经验之谈。

早在清代末年,以两地汤治疗血热崩漏(主要指功能性子宫出血)曾风行一时,被誉为良方。时医曾编歌诀云“两地参芍麦阿胶,妇人血崩啖后消”,足见其疗效之高。先生指出,日本人常用之温清饮(四物加黄连解毒汤)滋阴功效则大不如两地汤,虽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之力,然治疗血崩之效则不及两地汤,故两地汤加味为先生所喜用。在妇科临证中,凡遇到火热为患、伤阴耗液之血证,均可以本方加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品而收捷效,较单用苦寒、忽视正气者,更具巧思。

2.《傅青主女科》生化汤

生化汤有二方,一为《景岳全书·妇人规》所引钱氏方,方由当归、川芎、炙甘草、炮姜、桃仁、熟地黄(一方无熟地黄)、大枣组成;一方是《傅青主女科》方,由全当归、川芎、桃仁、干姜(炮黑)、炙甘草组成,用黄酒、童便各半煎服。二方药味基本相同,功效亦近,惟傅氏方活血化瘀、温通经脉之力更强。先生正是抓住这一特点,灵活运用,屡建奇功,故而推之为妇产科专方。

据先生研究,本方自面世即成为祖国医学妇产科之专方,与其他所谓四大名方之三的四物汤、逍遥散、越鞠丸不同。后三方除在妇科应用较多外,在内科亦普遍用之,且疗效显著,故此三方不能称为妇产科专方。先生运用生化汤的经验是,本方适于分娩后瘀血不下,或冲任二脉功能失调、月经周期紊乱以及血量改变等。其治疗病证为,一则能消除产后瘀血,治恶露不行;二则对月经来潮行经时间过长,或已断数日而复来的“回头血”,有促进子宫内膜脱落和修复的作用;三则为河北、山西一带民间所习用,认为胎儿降生后产妇服3剂生化汤,能调节子宫回缩,减轻子宫收缩引起的腹痛,易于康复,且能预防产褥感染。所以,将生化汤视为妇产科专方,并非过誉之辞。

3.《傅青主女科》完带汤

《傅青主女科》完带汤由党参、白术、山药、白芍、车前子、苍术、陈皮、柴胡、甘草、黑芥穗等药组成,主治脾虚肝郁、湿浊下流所致之带下白或淡黄、清稀无臭、面色苍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

先生既师其法,又不囿于其方,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先生经研究认为,凡因嗜食生冷、活动过度、生育太多,脾阳损伤、气虚下陷、水液失于运化、不能敷布四旁或下输膀胱,使湿邪为患、流于下焦,致使子宫、宫颈、阴道分泌渗出之物增多、溢出白带,均可以本方治之。其具体病证为功能性白带、子宫颈糜烂之白带、青春期雌激素水平过高,或口服避孕药等所致之大量水样白带。

先生不仅善于化古方为新用,而且更精于“药理”。其对方剂中药物功效的认识,可谓入木三分。如本方中之白芍就有二用,一则滋阴以泻肝阳,二则柔肝以防侮脾;柴胡亦具二用,一为疏肝解郁以制肝郁化火之变,二为发湿邪以振脾气;荆芥穗炒黑炭更有深意,一即祛风散湿而不助肝火,二能升举下坠之脾阳,三可预防邪入血分而溢出赤带之变。此实乃真知灼见。先生于方药研究至深至透,得前人不传之秘。其所以能手到病除,迭起沉疴,理固宜然。

4.《医林改错》少腹逐瘀汤

组成:当归、川芎、小茴香、炮姜、元胡、肉桂、赤芍、蒲黄、五灵脂。

方义:川芎、当归、蒲黄、五灵脂活血祛瘀止痛,小茴香、官桂、干姜温通下焦。

适应病机:行经、流产、分娩、余血与恶露未尽;外邪侵袭胞宫;遭受恐惧、精神创伤,长期忧虑;过食酸涩之味或炭类止血药物;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等,影响血行,产生瘀血,积聚日久结为癥瘕,或使“新血不得归经”。

治疗对象:慢性盆腔炎、痛经(子宫体后倾后屈、内膜脱落、成块状排出、颈管狭窄、子宫间质性和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异位);陈旧性宫外孕;不超过3个月妊娠子宫肌瘤;漏下淋漓型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宫缩腹痛、恶露不绝(胎盘残留、蜕膜剥脱不全、子宫肌肉内神经分布异常)。王清任经验可预防习惯性流产,为治疗女子不孕证的第一方。

5.《产科发蒙》八仙汤

组成:土茯苓、茯苓、木通、大黄、陈皮、银花、当归、川芎。

适应病机:风、热、湿邪侵入胞宫。

治疗对象:人称此方为八味带下方,可用于急性盆腔炎,产褥感染的发热、腰痛、腹痛、黄赤溢液阶段。若与《医宗金鉴》五味消毒饮(地丁、公英、银花、野菊花、紫背天葵)配合应用,或加入青黛、蕺菜、红花、败酱草、墓头回、丹皮、元胡、丹参、赤芍、川楝子,以增强清热解毒、活血散瘀作用,则收效更好。对感染性宫颈糜烂,脓性黄带淋漓不止也适用;另外尚可缓解滴虫、霉菌、老年性阴道炎、外阴白斑初期症状,结合外用薰洗药,如苦参、蛇床子、白蒺藜、百部、川椒、雄黄、硼砂、五倍子等,有明显疗效。

6.《沈氏尊生》温肾丸

组成:熟地黄、山萸、生地黄、巴戟、当归、菟丝子、鹿茸、益智仁、杜仲、茯神、山药、川断、蛇床子。

适应病机:肾阳虚弱,天癸迟至,月经晚潮,子宫发育不良,早婚干扰;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卵巢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生育受到影响。

治疗对象:原发性或继发性不孕症,与鼓舞肾阳,强壮肾精,温补冲任二脉的机制相关。在补虚的同时,应考虑调经行气活血的基本治法,可依照定坤丹(人参、鹿茸、藏红花、鸡血藤、肉桂、熟地黄、白术、当归、白芍、茯苓、炙甘草、川芎、鹿角霜、乌药、鹿胶、香附、牛膝、枸杞、砂仁、益母草、细辛、黄芩、杜仲炭、元胡、姜炭、柴胡、五灵脂、三七参,炼蜜为丸)的组方法度。

7.《医学衷中参西录》寿胎丸

组成:菟丝子、川断、桑寄生、阿胶。

适应病机:先天不足,年幼多病,肾阳虚弱,卵巢功能低下,内膜发育不良,孕激素分泌过少,叶酸及维生素E缺乏,或久病之后及外伤损害冲任二脉,不能固摄胎元。

治疗对象:凡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除母子血型不合外,从怀孕始就可服用。肾阳虚明显者,加黄芪、党参、白术、灸甘草。配合单方苎麻根、南瓜蒂效果尤佳。

8.经验方苏连止呕饮

组成:苏梗、黄连、竹茹、半夏、陈皮、黄芩、麦冬。

适应病机:肝阳偏亢或抑郁伤肝,怀孕后肝血下行冲任二脉,注于胞宫养胎,阴液不足,藏血减少,肝火上逆犯胃,发生恶心呕吐。

治疗对象:早期妊娠中毒,恶阻。

可先以海蟹、地栗、芦根、萝卜、灶心土水煎液煎服。

9.《景岳全书》举元煎

组成:党参、黄芪、白术、升麻、甘草。

适应病机:此方短小精悍,单刀直入,比补中益气汤有过之而无不及。气虚之体,过度疲劳,早婚多育,一孕多胎,或年老气衰,久病未复,大量失血气随血脱,产后过劳,长期推、挑、抬、蹲等姿势作业,发生气虚中气下陷,失去固摄能力。

治疗对象:功能性子宫出血日久不愈,产后子宫胎盘附着处复旧不全、恶露不绝、子宫位置下移脱垂。处理出血疾患,为了加强疗效可增加仙鹤草、龙眼肉、阿胶等,或配合归脾丸、止血灵。

国医大师张志远化裁活用古方治疗妇科病

END

温馨提示:本文旨在传播中医诊治思路,不作为用药指导。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具体用药请在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传播中医文化,感受中医力量,感谢您的关注,收藏再看,让更多的人受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