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故典: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凤凰山居士 2024-03-26 发布于江西

来自: 遇冬i > 《待分类》

1.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典故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典故有:

历史故事:

孔子的弟子子路要去卫国做大司马,孔子不赞成子路去,就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入,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子路说他有信心治理好卫国。

孔子就说:“防祸于先而不致于后伤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焉可等闲视之。”

君子是智力上、经济上、道德水准上、社会地位上的都高人一等的高端人口,是鲁迅笔下穿皮袍坐洋车的那些人。由于是精英,若是万一不慎有什么损伤,对自己、对家庭、乃至于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于是乎要特别小心规避可能的风险。

扩展资料:

出处:

1.《孟子·尽心》上,第二句中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梏桎死者,非正命也。」

孟子说:“没有一样不是天命(决定),顺从天命,接受的是正常的命运;因此懂天命的人不会站立在危墙下面。尽力行道而死的,是正常的命运;犯罪受刑而死的,不是正常的命运。”

2.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何解

此“君子”是指聪明又斯文之人!“危墙之下”是指即将要崩塌的墙,可解释为:危险的地方!

整句话的意思是:聪明人是不会将自己常置于危险的地方。

3.“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此话出处何处本意是什么呢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这句话还是比较好理解的,是孟子讲做人的道理:做为君子,一定要远离危险的地方。这句话出自哪里?真正的意思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就与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一下。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出自:《孟子·尽心》:“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孟子说:“世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天命决定,能顺从天命,这才是正常的命运;所以,懂得天命的人是不会站立在危墙下面的。如果你是顺应自然而死的,那就是正常的命运;而违反天命犯罪受刑而死的,就不是正常的命运。”

从这段内容讲的来看,孟子所说的是作为君子就一定要顺应天命,不能违背天命的决定。就是说,顺应自然,遵重客观规律是天命,是正道。虽然也有人认为,孟子的说有悲观情绪,就是在困难面前,逆来顺受,不敢做出改变命运的事来,但我想孟子的本意也并非如此。

反观孟子说君子一旦发现自己处于危险境地,就要及时离开。我认为这句话本身是没什么毛病的,明明看见有危险还要站于危墙之下才是有毛病的,因此,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那么我们左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其实从孟子的“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来看,这句话应该包含两层意思的。一是君子自己要有一种高度的防患意识,要居安思危,时刻提高警惕,避免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同时还要未雨绸缪,作好应对危险的措施和手段。二是君子除了提高防范意识外,还要遵循自然规律,如果一旦发现自己处于危险境地时,不能犹豫,赶紧离开,避开危险。决不能违反规律,仍立危墙之下,就会被危险伤害。

所以,我说孟子这句话就是用来教人们如何做人或做人道理的,是非常有哲理的。

试想一下,作为一个正常的人,谁会站在一面摇摇欲坠墙的下面的而不避开?明知有危险,而不主动避开,就会被伤害,这就是违背天命。

在这里,孟子就是要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经过认真思考,反复观察,审时度势。顺应规律,不能做出违反规律、违反人之道义的事情。

吾子在这里讲的危墙是表示内容很丰富的,可以把它看成是自然规律,社会制度,法律法规,人心道义,甚至是人们公认的道德规范等。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的。孟子把这些称为天命,顺应天命,就是要尊重,遵守。

如果大家都不遵守,明知不遵守会带来危险,可还要做,非要站在危墙下面,那么危险就会真的要降临到自己头上。到头来,社会秩序就会乱,国家就会陷入崩溃之中,所以,作为君子要带头遵守规矩,顺天命。

这样看来,孟子的“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其实有着很深刻的哲学思想在里面。孟子通过用站危墙下,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每个人既是自然人,同时也是社会人,摆在人面前的命运要靠自己来选择。

是顺应天命,遵守自然规矩,社会制度,法律法规,不立于危墙之下呢?还是不顾一切,违反自然规律,不顺应天命,胡作非为,非要站在危墙之下,最后定会落个粉身碎骨,那就得不偿失了。

4.怎样理解“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句话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句话很有道理,但是没找到原句的出处。网上有说是孔子讲的,还说孔子的原话是“防祸于先而不致于后伤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焉可等闲视之。”貌似很可信。但我翻遍了《论语》也没找到这句话。

也有的说是孟子说的,但孟子的原话是:“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注意这里孟子说的是“知命者”!

何谓知命?孟子讲了两层意思——其一是“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意思是:尽自己的善心,就是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就是懂得了天命。保存自己的善心,养护自己的本性,以此来对待天命。不论寿命是长是短都不改变态度,只是修身养性等待天命,这就是确立正常命运的方法。其二是“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意思是:寻求就能得到它,舍弃就会失掉它;这样寻求就有益于得到,因为所寻求的存在于我本身之内的缘故。寻求它有方法,得到它靠命运,这样寻求无益于得到,因为所寻求的在我本身之外的缘故。所以,孟子在这里强调的是“知命者”,是指明白人,懂得守正道而行的人。至于是不是“君子”,孟子没讲,我觉得也不必非要附会成君子。本来孟子在这是强调的是处世之道,如果再叠加君子之志,可能会牵扯太多了。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句话本身很有道理,但是古圣先贤们没这么明说,我认为是有其内在道理的。孔子讲仁孟子重义。孟子认为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孟子把人类的命运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正命,一个非正命。正命就是按照道义的原则,去探索人生的道路实现人生的理想。即使失败,那也是正命,因为我们已经努力了,可以无怨无悔了。非正命就是明知道这件事不对,明知道你做的事情违反了法律和道德规范,最后被法律制裁弄死,违反了自然的发展规律,最后失败而徒劳无功。

所以说我个认为“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句如果给它正解应该是先持君子之心,君子之志,君子之行,也就是说要“曰仁曰义“的前提下,然后再做“趋吉避凶”之事。切不可泛化为以“不立危墙之下“来掩盖胆怯之实!不然怎么理解孔子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