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澄甫宗师编年行述

 草灰CHLH 2024-03-26 发布于四川

图片




李秀:海南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师承杨振铎。

按:马伟焕、路迪民两位先生为研究杨澄甫先生,曾先后撰写《杨澄甫年表初探》、《杨澄甫先师年表》。随着媒体网络系统的更新与完善,许多有关杨澄甫先生的新资料被陆续发现收集公开,尤其是其南下期间,不少报刊媒体均有详细的报道记录。今将收集到的杨澄甫先生的文献资料进行相应考析论证,重修补缮,并按编年体例整理出此文,以飨读者,供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研究。同时,期待随着新资料的不断充实,补苴罅漏,使杨澄甫宗师的面貌,得以更加完整、鲜活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图片

1883年7月11日(光绪9年,农历六月初八)    1岁

杨兆清(字澄甫)出生于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其父杨健侯,长兄杨兆熊(字梦祥,号少侯),次兄杨兆元。

1884年-1901年

祖父杨露禅、伯父杨班侯、父亲杨健侯所传的太极拳见重于晚清皇室、王公贵胄、旗营护卫,多有从者。
杨澄甫幼时心气甚高,不喜“一人敌”的家传拳艺,要学“万人敌”的兵家军事。9岁时,始从父学,“依依膝下,耳提面命,口授心传,故所得更祥,所习尤专”。
1900年,庚子事变,累及国术,京城几不敢复言拳术,杨家幸得溥伦等清廷官贵庇护,躲过一劫,杨健侯被荐至京师警察厅消防音乐队教授拳术。
1902年 光绪28年   20岁
晚清时的京城,但凡习太极拳者,皆为杨家传授。杨澄甫随父杨健侯在北京教拳,“澄师父兄在堂,百无牵挂,专心致志,收揽群彦为传薪地,是以门墙桃李,南北遍栽”,随后经年间将武汇川、陈月坡、阎月川、尤志学、褚桂亭、牛春明、田兆麟等人纳为弟子。
1909年 宣统元年    27岁
杨澄甫纳崔毅士为弟子。
1910年 宣统2年 28岁
2月22日(农历正月十三),长子杨振铭诞生。
1911年 宣统3年 29岁   
经孙培基介绍,许禹生拜入杨健侯门下,“公余之暇”,常到消防队“受教”,杨健侯命“其子梦祥(少侯)、澄甫陪同研习”。
1912年 民国元年    30岁
政局更迭,世道纷争混乱,到杨少侯、杨澄甫此辈,太极拳的传播已逐渐开始走向社会。
12月,许禹生成立“北京体育研究社”,“社址则借西四牌楼公立第一公众补习学校余屋数楹”。
1913年 民国2年 31岁
北京体育研究会聘杨少侯、杨澄甫入会担任教师,公开教授太极拳、剑、刀、枪。
1914年 民国3年 32岁   
杨澄甫在北京纳李雅轩为弟子。
北京体育研究社年会,杨澄甫、吴鉴泉等表演太极拳。
1915年 民国4年 33岁   
11月起,杨澄甫兼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课外运动教员。
1917年 民国6年 35岁   
秋,田兆麟受杨健侯所托,南下杭州授拳。
秋,杨澄甫时居宗帽四条,陈微明“不介而往见”,被杨澄甫纳为弟子。经陈举荐,杨澄甫继任警察厅消防队授拳教习。
1918年 民国7年 36岁   
应濮秋丞之邀,杨澄甫与杨少侯、武汇川第一次南下到安徽芜湖短期授拳(口述)。
父亲杨健侯、第一位夫人徐氏(振铭之母)相继去世。
杨澄甫在“父逝后,顿起觉悟,日夜苦练,终负盛誉”。
1919年 民国8年 37岁   
北京体育研究社迁至西单牌楼北西斜街,杨少侯、杨澄甫仍任教员。
杨澄甫回永年与侯助清(原名侯曲璋)(1899-1984)结婚。

杨澄甫拍摄第一套拳照、推手照等。

图片

图片

1921年 民国10年    39岁
许禹生著《太极拳势图解》出版,书中拳势图片采用杨澄甫拳照摹图绘描而成,是杨家太极拳第一本正式出版的图书。
7月24日(农历六月二十日),次子杨振基诞生。
1925年 民国14年   43岁   
5月,弟子陈微明在上海成立致柔拳社,所著的《太极拳术》出版,该书实由杨澄甫口述,陈微明笔录,书中使用杨澄甫拍摄的第一套拳照。
张钦霖拜杨澄甫为师。
1926年 民国15年   44岁   
7月29日(农历六月二十日),三子杨振铎诞生。
董英杰进京拜入门下。
11月,师承田兆麟的叶大密在上海创设武当太极拳社。
1927年 民国16年   45岁
8月至9月间,杨澄甫被邀入中央公园行健会授拳,弟子阎月川为助教。
1928年 民国17年   46岁   
2月25日(农历二月初五),四子杨振国诞生。
杨澄甫长子杨振铭“年19只身赴皖,应芜湖电灯厂厂长之聘,授拳年余
5月6日,《申报》自由谈栏,刊登作者“碧梧”的《记北京武术家万籁声》一文,文字述及“万杨较拳”一事,引发在上海的陈微明的重视。陈微明让致柔拳社教练陈志进给杨澄甫写信,收到杨澄甫6月9日的回函后,亲撰《较拳反响》一文,6月27日登载于《申报》。文中引述杨澄甫回函原文,对此“去岁十月间”发生的整个事件过程,针对“碧梧”文章所涉“较拳”一节,进行辩驳。7月2日,万之兄长万籁天在《申报》刊文《对<较拳反响>说几句话》,认可杨澄甫所陈述的事情描述并致道歉。7月6日,陈微明在《申报》再发文《敬告海内拳术家》,文中记载:“各报登载万杨在中央公园较拳一事,鄙人函询杨君澄甫,得其复函,己登《申报》自由谈内。顷读万籁天君《对<较拳反响>说几句话》一则,尤证明各报所载,必系传闻失实。鄙人与杨澄甫相交有年,深知杨君为人和平忠厚,决无与人寻仇之事”。
9月,应张之江邀请,杨澄甫携武汇川、董英杰二人从前门火车站乘车到天津,随后乘船至上海,转赴南京。出席中央国术馆第一届国考,任南京中央国术馆太极拳教授(杨澄甫南下后,徐岱山、王旭东、尤志学、闫月川、汪永泉等杨家弟子未能前往,皆长期留在北平)。
9月22日,杨澄甫等人途径上海,陈微明携致柔拳社全体400余人下午二时在宁波同乡会欢迎,“济济一堂,颇极一时之盛”,六时在功德林聚餐。
10月15日,杨澄甫参加第一届国考的预试表演,张钦霖报名参加国考。
10月22日,杨澄甫离开南京,与武汇川、褚桂亭、董英杰等到江苏省国术馆考察、表演,被聘为江苏省国术馆名誉顾问。
10月23日,随杨澄甫南下的武汇川、董英杰、张玉等人,都由叶大密安排来了上海,住在武当太极拳社里
10月27日上午,杨澄甫携武汇川、褚桂亭、董英杰参加上海市第一届国术运动大会开幕式。28日上午,杨与武演示对杆,中午,“在四马路致美斋欢迎中央及各省来沪莅会参加表演国术大家……”。
11月6日,杨澄甫到上海中法工专学校参加中华国术会筹备会。
12月9日,杨澄甫与田兆麟担任江苏省国术馆一等教习。
12月底,武汇川、褚桂亭以杨澄甫为社长,在上海创办“中华武当太极拳研究社”,实由武汇川、褚桂亭承担日常教务,设址在大世界西首爱多亚路恒源里930号,“创社之后,场地很快即不敷用,只能另谋新址”。
1929年 民国18年   47岁   
2月28日,杨澄甫、田兆麟辞去江苏省国术馆职务。
杨澄甫携家眷与董英杰等弟子到上海定居,先住在三马路福建路的惠中旅馆,在濮秋丞的安排下,居圣母院路巨籁达路(今瑞金一路巨鹿路)圣达里,来访宾朋、门生弟子,络绎不绝。
春,因交通部部长王伯群“屡次见邀”,南下的杨少侯也受聘为南京“国民政府行政交通部太极拳主任”,客居王伯群家中。
少侯、澄甫先后南下后,叶大密常往返于沪宁,向杨少侯、杨澄甫学拳。
杨班侯之子杨兆鹏从永年抵达上海随杨澄甫学拳。
4月27日,上海特别市第二次国术考试在南市大吉路第一公共体育场举行,杨澄甫受聘为评判员。
5月19日,致柔拳社召开成立四周年纪念暨祝张三丰圣诞,陈微明邀请杨少侯、孙禄堂、杨澄甫参加大会,杨澄甫与陈微明示范推手大捋,“步法迅速,手段敏捷”。
6月7日,浙江国术馆在“顺兴记”举办答谢宴。8日,在西湖博览会大礼堂补办成立典礼,“孙禄堂、褚民谊、杨澄甫辈,皆大试其好身手……”,杨澄甫的门生弟子于化行、董英杰、褚桂亭、叶大密、滕南璇、奚诚甫、濮冰如、濮伟、苏景由等均登台表演,黄元秀见猎心喜,决定“乃从杨澄甫重习太极拳”,并向浙江省国术馆馆长张静江举荐。
7月,张静江聘杨澄甫任杭州浙江国术馆教务长,田兆麟、牛春明、李雅轩任教习,上任伊始,杨澄甫发表署名的简短讲话稿《对于国术之一得》。
10月10日,国术游艺大会筹委会成立,杨澄甫为筹委会委员,与郑佐平一道接受委派赴北平,“延请北平国术家前往赛会”,邀请张秀林、邓云峰南下担任评判委员。
11月9日,国术游艺大会举办,杨澄甫、许禹生等人担任评判委员,田兆麟、褚桂亭、武汇川、叶大密等任纠察委员,弟子李雅轩报名参赛比试。
11月11日,黄元秀将参加大会的刘百川、孙禄堂、杨澄甫、李景林、杜心五、苏景由、田兆麟、褚桂亭、高振东、郑佐平等请进杭州西湖边的放庐别墅餐会合影。
《浙江国术游艺大会汇刊》出版,登载杨澄甫署名文章《国术关系民族之强弱,国势之盛衰》。
李景林、褚民谊、孙禄堂、杨澄甫、杨少侯、吴鉴泉、田兆麟、武汇川、陈微明、陈志进受邀,参加叶大密的武当太极拳社的三周年庆典。
在馆期间,张静江赠送杨澄甫四把龙泉剑。
在杭州,杨澄甫因“翻阅十数年前之功架,又不及今日……”,聘请郎静山拍摄第二套太极拳照及对敌图、推手等。

图片

图片

1930年 民国19年   48岁   
年初,杨少侯在南京鼓楼医院三等病房去世,杨澄甫赴南京处理丧事。
侄外孙赵斌因与杨澄甫的关系,得以在浙江省政府谋职,与侯夫人舅家侄子张庆麟朝夕从学于杨澄甫。
4月8日,第四届全国运动大会上,杨澄甫与国术馆教师杨达在田径场中表演推手。
12月8日,在山东国术馆任教务长的武汇川受杨澄甫之招,离开济南,赴杭抵沪,受上海拳友的盛情挽留,留居贝谛鏖路东蒲石路174号,后创设“汇川太极拳社”。
1931年 民国20年   49岁   
1月,杨澄甫延用杭州拳照,由董英杰等协助整理,著《太极拳使用法》,由文光印务馆出版,内部发行,以此书作为同门之证物。不久,杨澄甫又命印务馆毁去原版,发行社将书收回。
春,杨澄甫离开杭州返沪。
4月24日,时任广东省主席陈铭枢邀请杨澄甫、董英杰到粤,以“技术之礼相款待”,居东山退思园,并在园内表演。
1932年 民国21年   50岁   
2月10日(正月初五),杨澄甫在叶大密来拜年之时,送给叶大密一张署有上下款署名的本人照片。
正月,在上海濮秋丞家中,永嘉郑曼青“得唔”杨澄甫,经濮介绍,拜入杨门下,杨指定由郑曼青修订《太极拳使用法》书稿。

图片

5月,北京白云观丰真殿重修,杨澄甫携弟子门生及北平太极拳研究社学员捐款并立碑为记。
农历6月初八,杨澄甫五十大寿,沪上诸多弟子及各界名流为其祝寿,陈微明此时南下在广州授拳,为师寿诞作《杨澄甫先生五十寿序》。
1933年 民国22年   51岁   
10月10日,南京举行第五届全运会及第二届国术国考,杨澄甫担任拳术及器械比赛及表演项目裁判员。大会期间,由粤返沪的陈微明与广东学生梁劲予陪同杨澄甫游莫愁湖。
12月25日,孙禄堂在完县原籍去世。“孙之故旧门生”28日在功德林举行公祭,到场有“中央国术馆、上海市国术馆、精武体育会、中华体育会、上海武学会太极拳社、致柔拳社各代表,褚民谊、杨澄甫等百余人……”。
1934年 民国23年   52岁   
2月,杨澄甫仍延用杭州拳照,著作经郑曼青修订,“将体用之妙法,尽启其橐钥,摄图列说,缕析条分”,更书名为《太极拳体用全书第一集》,由大东书局出版公开发行,遂成经典。

图片

侯助清夫人染重病,经郑曼青医治痊愈,杨澄甫颇为感激,对郑“悉以口诀相授”。
5月20日,致柔拳社举行成立9周年纪念会,陈微明邀请杨澄甫到会,杨抱恙未到,“由其夫人暨公子到会”。
11月1日,杨澄甫、佟忠义等出席董英杰的新太极拳社开馆仪式,杨演示太极枪。
12月,由于之前陈微明南下广东时曾举荐杨澄甫,“广东陈济棠,近鉴于太极拳之重要,亦努力提倡”,曾就学致柔拳社广州分社的国立广东法科学院院长曾如柏“与第一集团军、第四集团军、省公安厅要人商议”,由陈微明“代为敦聘”,力邀杨澄甫赴粤。杨澄甫携侄外孙女婿傅钟文先行由上海坐意大利游轮“康特鲁索”号,经香港抵达广州。
3个月后,杨振铭及家眷、董英杰抵粤,傅钟文返沪。
杨澄甫在粤先后授拳于陈济棠第一集团军、广西李宗仁与白崇禧驻粤办事处、第四集团军总部、广州公安局、国立中山大学、国立广东法学院等处。曾如柏、胡云绰、蔡鹤朋等人也从学于杨澄甫。
曾如柏担心杨澄甫“只被私人团体所聘,担心为期难久,生活无由安定,拟半年后北返”,遂向陈济棠推荐杨澄甫“于其总部任谘议”。薪酬居所安排妥当,杨澄甫携家眷居于东昌大街18号,“乃决定长住粤垣”。
1935年 民国24年   53岁   
3月16日,杨澄甫与长子杨振铭一同在广州授拳并与学员合影。
12月9日,杨澄甫、杨守中、董英杰与学员金承珍、邓伯诚、潘德生等人合影时,杨澄甫神态憔悴,已显病态。
杨澄甫“时心病已渐深”,由广州市警察医院院长池正主治,但未见起色。池正对曾如柏谈及杨澄甫的病情,“其病已无痊愈之望”。杨澄甫住院期间,曾如柏“日夜有暇,辄往求教”。杨特嘱曾如柏“缮具门生帖,遵旧规矩正式拜师”,列入门墙。
年底,经上海弟子们的提议,杨澄甫北返上海就医,居福煦路(今延安中路)安乐村。“夫人侯助清等陪伴在旁,精心护理,昼夜不眠”。
1936年 民国25年   54岁
3月18日(农历二月初十),杨澄甫在上海病逝。
家眷起柩北上,将其灵柩先护运至南京浦口,与少侯灵柩会合,一同运回河北,安葬于永年县阎门寨附近的杨氏祖墓。
5月17日,沪上国术团体,在功德林,为杨澄甫召开追悼会,褚民谊、徐致一、章启东、吴鉴泉、姜廷选、吕殿臣、叶大密、孙存周、武汇川、陈微明、黃元秀、胡朴安等百余人参加。
5月20日,杨澄甫四位哲嗣杨振铭、杨振基、杨振铎、杨振国联名在《申报》登载:“承各界惠临吊唁,铭感之忱,莫可言喻,特登报致谢伏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