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琴罢倚松玩鹤”邮票原地封

 QIANSHI 2024-03-27 发布于浙江

“琴罢倚松玩鹤”邮票原地封

卢  云

中国邮政于2024年3月20日发行《中国篆刻(二)》特种邮票1套4枚。早在邮票发行前,3月13日发表《邮票:琴罢倚松玩鹤·文彭》一文,我曾对邮票背景都作了一些叙说。

在原地集邮溯源中,古画、文物的原地是创作地、出土地,收藏地其次。那为什么许多集邮者喜欢选择收藏地,主要考证不需要动脑筋去。当然也有许多古画、文物年代已久,“原来之地”已经无法得知,那只能无奈选择收藏地。

从邮票内容的挖掘来说,一般创作地故事要比收藏地更精彩。

文本, 信件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琴罢倚松玩鹤·文彭”邮票创作地原地封

图片包含 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琴罢倚松玩鹤·文彭”邮票收藏地原地封

那《中国篆刻(二)》邮票第1枚“琴罢倚松玩鹤·文彭”创作地在哪里?其实这枚“闲章”的边款已经告诉了我们。

文本

描述已自动生成

边款原文:

余与荆川先生善,先生别业有古松一株,蓄二鹤于内。公余之暇,每与余啸傲其间,抚琴玩鹤,洵可乐也。余既感先生之意,因捡匣中旧石,篆其事于上,以赠先生,庶境与石而俱传也。时嘉靖丁未秋,三桥彭识于松鹤斋中。

男子的脸部特写黑白照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荆川先生(唐顺之)

下面根据边款文字和参考有关资料,来说这段故事。

唐顺之(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也就是边款上的“荆川先生”)。汉族,武进(今江苏省常州市)人。明代大臣、军事家、散文家、数学家,抗倭英雄。唐顺之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数学、历法、兵法及乐律皆有研究。

明正德二年(1507年),唐顺之出生在常州青果巷的一个名门望族,其祖父唐贵是进士出身,任户部给事中,其父唐宝也是进士出身,任河南信阳与湖南永州府知府。

在他的幼年时代,父亲对他管教甚严,写字如不端正就会挨打。如果出去游玩回家晚了,母亲也会时常责骂他。唐顺之天生禀赋聪明并且极具个性,在同龄人中属佼佼者,同时酷爱读书,父母除对其严加要求外,并不时为他寻觅当代的名师为其辅导,因此学业有成。在唐顺之23岁那年(嘉靖八年),参加了每三年才在京城举办一次的会试,荣登第一,入翰林。

唐顺之曾督领兵船出海,巡视江阴至蛟门大洋,在崇明、三沙等地抵御倭寇,斩敌百余,沉敌舟十余艘。又自率副总兵刘显驰援江北,与凤阳巡抚李遂大破倭寇于姚家荡。

建筑旁的路上走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片包含 文本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片包含 建筑, 户外, 标志, 桌子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松鹤斋”今常州青果巷“松健堂”

唐顺之当年居住地,在今常州青果巷,也就是边款中“先生别业(墅)”和松鹤斋”。

宦海沉浮,唐顺之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仕途坎坷,复削复叙。嘉靖十八年(1539年),唐顺之复职,但不久他又犯了一个错误,竟然与友人一起请求朝见太子。这对皇帝来说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皇帝还活得好好的,有事可以找皇帝,你一个朝廷官员,没事见太子干什么?于是唐顺之被削籍,回到常州。

卡通人物画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佚名国画“琴罢倚松玩鹤”

虽然仕途上不得意,但生活总要有追求。于是买琴、种松、养鹤,开始过着恬淡闲致的生活。当然一些文人墨客也常常专程或纡道拜访,他也邀约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家做客。其中经常邀请文彭(边款中的“文三桥”)来他的住处相聚,两人坐于古松之下,弹弹琴,靠在古松上,玩玩鹤。

古人抚琴,高雅、清静;倚松,坚强不屈;玩鹤,自由洒脱、脱离凡尘。

由于有感念于唐顺之的一番好意和这种休闲生活的乐趣,文三桥(文彭)就找了一块收藏已久的青田石刻下了“琴罢倚松玩鹤”六个字,赠送给荆川先生(唐顺之),以纪念这一段青松之下、鼓琴舞鹤、啸傲其间、风雅之极的日子。刻制日期“嘉靖丁未秋”也就是公元1547年秋。

卡通画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文三桥(文彭)

文彭(1498-1573)字寿承,号三桥,江苏苏州人。以前介绍过,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艺术家文征明的长子。曾官南京国子监博士,后来又调北京国子监博士,世称“文国博”。

在文彭之前,印材多半为金属、兽骨、精玉和象牙之类,硬度较高,不宜奏刀。而早年文彭的印也非亲刻,而是他书写篆文,交由李文甫代刻。

但这种篆与刻分工的方法,难以体现篆写者与治印者共同的审美理想,丧失了篆书应有的笔意和特殊的艺术风格。

一次文彭偶遇一位卖青田石的老汉,买下了四筐石头,回家锯开一看,其中质优者,外观透亮润泽,在灯光下奇石晶莹剔透,是半透明的“灯光冻石”,硬度适宜,易于镌刻的印材。

也就是文彭偶然发现,原来石头也可以用来做篆刻。于是,开始亲手刻上一方,将自己的情感挥洒于刀下。

从此,冻石之名始见于世,名传四方。篆刻进入以文士为主体、以个性为特征、名家辈出的石章时代。

尽管文彭的名气没有父亲大,但文彭是文人刻章的“开山鼻祖”,他遗留印章的存世价值,完全碾压他的老子书画。

当然最后唐顺之没有这枚文彭刻制的“闲章”消沉,而是潜心于文学创作。当倭寇横行、犯我国境时,他毅然投笔从戎,勇敢地走上了抗倭战场,并且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才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唐顺之因多年在海船上奔波抗倭,一年有好几个月都生活在海上,不幸染病,但他仍然支撑着病体。嘉靖三十九年(1560)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在通州病逝于海船之上,年仅54岁。

至于这枚印章后来如何流向民间无法考证。但一点可以知道,唐顺之落葬时,头与手臂都被人“盗走”,更何况身边之物。

微笑的男人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葛昌楹

到了清代,此印被浙江平湖籍收藏家葛昌楹从民间购得珍藏。

葛昌楹(1892-1963)收藏家。字书徵,号竺年,别署竺道人,一作昌盈,字书徵,号晏庐、一号望葊。葛昌楹精于鉴赏,好藏印,尤嗜明清名家印刻,常往来于沪杭一带,刻意寻访。见有名家佳作,不惜重金得之。

1962年夏,得知西泠印社即将恢复社团活动,葛昌楹为繁荣祖国印学,将文彭的“琴罢倚松玩鹤”、何震的“听鹂深处”、邓石如的“江流有声断岸千尺”、程邃的“竹篱茅舍”、傅山的“韩岩私印”等四十三方珍品,捐献给了西泠印社,这批珍品名印现已成为该社的镇社之宝。

其实邮票第2、3枚的印章,也出自葛昌楹之手。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葛昌楹遭此变故,家道中落。为维持一家生计,葛昌楹无奈之下只得依靠变卖家中藏印度日。每一次变卖,葛昌楹的心犹如被掏空了一般。他总是反复比较,尽可能将最珍贵的藏品留下。其中大部分陆续转让与无锡华笃安,此后华笃安则将这批印章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