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秋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天道和人道差异,在于是否尊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王明鹏 2024-03-27 发布于山东
庄子《秋水》:曰:“何谓天?何谓人?”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本段大意:河伯问什么是天道什么是人道,海神说牛马有四条腿是天道,带马套穿牛鼻是人道,因此不要用人为代替自然,不要用主观替换天命,不要因名声牺牲自身,遵守天道,回到本真。
人是比较动物,没有比较就没有生活,活着就是不断比较的结果,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年龄,所谓新年“普调一岁”的调侃,就是自己和自己比较,所谓年底总结与新年计划,就是昨天和今天比较。
正因为有了比较,才有了对立,最后发现周而复始,又回到原点,潮起潮落,花开花谢,回到原点之初,就有了统一,用哲学术语表达出来,就是对立统一辩证思维。
对立是矛盾的,对立的双方又互相依存,一方消失就意味着另一方消失,这又是矛盾的,矛盾又矛盾,不矛盾,这就是统一。
庄子这里用了天道和人道进行比较,说明天道是自然变化,人道是主观干涉,“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那么,假设有一面镜子,时间久了落满尘埃,你说该不该打扫?
如果你问庄子这个问题,庄子会告诉你,“你想打扫就打扫,你不想就不打扫”,不就这么简单嘛。
答案不在于这个镜子需不需要打扫,而是你,作为个体的人,你想怎么样,这是关键。
如果这是废弃的镜子,没人打扫是“道法自然”。如果这是懒人的镜子,不愿意打扫,是“道法自然”,如果这是勤快人的镜子,每天都擦拭打扫,也是“道法自然”。
我以为这就是老庄说的“无为而治”,不干涉教导别人该怎么做,顺从内心,遵循自然,就好。
进一步说,再懒惰的人,镜子实在太脏,也会打扫的;再勤快的人,打扫太频繁,成了洁癖,也会厌烦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