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讨论

 暮雨晨钟 2024-03-27 发布于浙江

如何理解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说法,并没有直接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本里出现过,但他们都有一些类似的表述。因此,由于不同的理解,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这个说法,就引起了各种各样的争端。我认为,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这个说法涉及到的无非是逻辑与历史的关系问题,因此其内涵应该在这个意义上进行确定。一旦超出了逻辑与历史的关系这个范围,便不应该被纳入进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这个命题了。

第一种:认定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提法最早恩格斯提出来,将其作为一种叙述方法,主要内涵是范畴的发展顺序与历史进程的发展顺序是一致的。许多研究者认为这是恩格斯误读了马克思,从而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归结为恩格斯,进而认为这种方法是错误的。事实上,这是后来的研究者误读了恩格斯,将恩格斯所说的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说法片面地认定为仅仅只是范畴的发展次序与历史发展的次序相一致,从而认为这种方法在解释资本论以及各种范畴的发展时都没有说服力,进而否认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是一种正确的方法,主张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抛弃掉这一方法。事实上,对于这样的指认,我们可以从历史事实和文本解读两个层次上进行反驳,其说法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

第二种:马克思“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思想的本意在于,理论对现实的能动的、具体的“再现”,通过合乎逻辑的范畴运动,思想的具体总体“再现”出现实的具体总体。如果没有这种“再现”意义上的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关系,那么范畴的逻辑就与历史过程无关,认识过程就与现实过程脱节,理论体系本身就成了封闭于思维内部的范畴独自运动、体系融贯自洽,不再具有历史认识和历史科学的意义。(重新理解“逻辑与历史相统一”,91)

我认为这类似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种原理的表述了,同时是在强调真正的认识必然是与现实相一致的,才是科学的,范畴必然符合历史,否则就是对范畴本身的演绎出了问题。下面,我将通过历史梳理和文本考察两个方面来说明这一点。

关于恩格斯说法的历史梳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

7月19日马克思请恩格斯写书评

比斯康普想写一篇关于我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短评等等。我劝阻了,因为他对此一窍不通。可是既然他(在《人民报》上)已经许愿要谈一谈这部著作,所以我请你(如果不在本星期,就在下星期)替他写一写。简短地谈一下方法问题和内容上的新东西。你同时可以借此给这里的通讯员定一个基调并反击拉萨尔要扼杀我的计划。

7月22日马克思对书评应该包括的内容进行了补充

你忘了告诉我,你是否同意写一篇关于我的书[注: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编者注]的短评。在这里,这些家伙兴高采烈。他们满以为这部著作失败了,因为他们不知道,敦克尔直到现在一次也没有登过关于这部著作的广告。如果你要写的话,别忘记说:(1)蒲鲁东主义被连根铲除了,(2)通过最简单的形式、即商品形式,阐明了资产阶级生产的特殊社会的,而决不是绝对的性质。李卜克内西先生对比斯康普说,“从来没有一本书使他这样失望过”;而比斯康普自己也对我说,他不明白“有什么用处”。鲁普斯回来了吗?

7月25日恩格斯同意写书评

至于钱,德朗克过两个星期又要到这里来(就是说从现在起再过十来天);因此我不得不把一切都推到那个时候。关于鲁普斯也没有听到一点消息。眼下从哪里能搞到钱,还很难说。我可以去黑克舍尔那里试一试,但是我现在事情一大堆,加之关于你那本书的文章也要占去很多时间。要是施特龙在这里多好!龚佩尔特卧病在家,——他患喉炎,不能说话。不过我要想办法;只要有一点可能,黑克舍尔就会在本星期维持报纸的生存。但是,还应该迫使弗莱里格拉特这个吝啬鬼也掏掏腰包。

8月3日恩格斯写出第一部分并让马克思审核和修订

附上关于你的书的文章的开头部分[注:弗·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一》。——编者注]。请仔细看一看,如果它完全不合你的心意,那就把它撕掉并把意见告诉我。我因缺乏练习,写这类文章很不在行,你的夫人一定会笑我笨拙。如果你能把它修改好,那就请你修改一下。用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某些令人信服的例子来代替二月革命的那些缺乏说服力的例子是适当的。

8月10日恩格斯开始写第二部分

昨天晚上,我正打算写关于你的书的文章的第二部分[注:弗·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二》。——编者注],就受到别的事情的干扰,根本不能继续工作。今天我又不能补上,尽管我十分恼火,这篇文章还是只好拖延到下个星期。

8月13日马克思请恩格斯完成第二部分并尽早寄过来

你的文章[注:弗·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二》。——编者注]这一次完全不受“时间”的限制,那末你能不能于星期三把它寄到这里

10月5日这篇书评取得了不错的影响

从纽约到加利福尼亚的德文报纸都转载了你的关于我的东西的文章[注:弗·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两篇文章登在《人民报》上)。——编者注](通过小小的《人民报》,就可以掌握美国的所有德文报刊)。附上维也纳《新闻报》刊登的广告的剪报,作为德国出版的废物的例子。看看目录就够了。(顺便说一下,我正在给经过挑选的一批大老粗讲第一分册。看来他们很有兴趣。)

通过以上梳理我们可以发现,被一些学者认为是恩格斯所提出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观点的文本,即《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本人请求恩格斯并且经过马克思本人审核过的,并且马克思认为恩格斯的这个书评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那么,这就证明了,马克思认为这篇书评并没有误解他,或者起码是可以面向大众进行传播的。那么说恩格斯误解了马克思,从而将马恩分裂出来进而认定逻辑与历史相一致这个说法是有问题这套逻辑,就不是很有说服力了。相反,应该认为,在这本书里恩格斯提到的观点,马克思应该是支持的,或者起码是不反对的。当然,这只是历史的考察,下面我将通过文本进一步说明这一点,并阐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内涵。

关于恩格斯说法的文本解读

恩格斯关于逻辑与历史关系的表述

对经济学的批判,即使按照已经得到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按照历史或者按照逻辑。既然在历史上也像在它的文献的反映上一样,整个说来,发展也是从最简单的关系进到比较复杂的关系,那末,政治经济学文献的历史发展就提供了批判所能遵循的自然线索,而且,整个说来,经济范畴出现的顺序同它们在逻辑发展中的顺序也是一样的。这种形式看来有好处,就是比较明确,因为这正是跟随着现实的发展,但是实际上这种形式至多只是比较通俗而已。历史常常是跳跃式地和曲折地前进的,如果必须处处跟随着它,那就势必不仅会注意许多无关紧要的材料,而且也会常常打断思想进程;并且,写经济学史又不能撇开资产阶级社会的历史,这就会使工作漫无止境,因为一切准备工作都还没有作。因此,逻辑的研究方式是唯一适用的方式。但是,实际上这种方式无非是历史的研究方式,不过摆脱了历史的形式以及起扰乱作用的偶然性而已。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这时,每一个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范形式的发展点上加以考察。(评卡尔马克思)

总体来说,这里最强调的一点是: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

也就是说,恩格斯在这里最想强调的无非是他在上文说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一定范畴的产生一定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即使某些具体范畴出现在前,也不过是当时具备那样的历史条件。如协作。有些简单范畴出现得晚,也无非是因为只有在现代社会我们才能产生这样的条件,如劳动。

恩格斯确实有认为商品、货币的范畴发展逻辑符合历史的发展逻辑。

然而这一点马克思自己本人也是赞同的,他不仅在导言中已经说明了货币早于资本、银行、雇佣劳动的范畴历史顺序也符合这一点,并因此提出了我们提到逻辑与历史相统一便最先想到这一现象,即从简单到复杂的范畴逻辑是与历史发展相符合的。

可以说,比较简单的范畴可以表现一个比较不发展的整体的处于支配地位的关系或者一个比较发展的整体的从属关系,这些关系在整体向着一个比较具体的范畴表现出来的方面发展之前,在历史上已经存在。在这个限度内,从最简单上升到复杂这个抽象思维的进程符合现实的历史过程。(44)

但马克思接着就谈到了问题的另一方面,即: 可见,比较简单的范畴,虽然在历史上可以在比较具体的范畴之前存在,但是,它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充分发展恰恰只能属于一个复杂的社会形式,而比较具体的范畴在一个比较不发展的社会形式中有过比较充分的发展(44)

马克思再次以货币的例子来进行了说明,货币这个范畴虽然出现得早,但在某些古代社会中,如秘鲁,其他一些更为具体的范畴如协作和发达的分工,却早于货币。在这里,不仅范畴的出现不是由简单到复杂,而且复杂范畴也没有对应到成熟的社会形式,而是出现在了早期社会之中,这里仅仅在次序的逻辑与历史相一致便不再是符合的了。进一步说,货币这个简单范畴,虽然出现得早,但是真正发挥它的充分作用,却只有在最发达的社会状态下才得以可能。这一点和马克思在后面提到的劳动这个范畴是一样的。通过对劳动的分析,马克思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劳动这个例子令人信服地表现,哪怕是最抽象的范畴,虽然正是由于它们的抽象而适用于一切时代,但是就这个抽象的规定性本身来说,同样是历史条件的产物,而只有对于这些条件并在这些条件之内才具有充分的适用性。”(46)

所以,马克思在这里强调的,其实质是,一切范畴的产生都是历史条件的产物,都是在其历史条件内产生的,范畴不可能超历史的发展,即使是一个简单范畴,貌似它应该产生于古代而不是现代,貌似简单范畴在现代才得出是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但这恰恰反应了历史规律,因为只有在现代,这个简单范畴才能真正被抽象出来并具有自己的现实意义,而不只是一句空话。这也就是说,有意义的范畴的产生,必须是根据历史条件的,而不是超历史的,这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最本质的内涵。劳动能抽象出来,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现实的抽象化,这一现实使得人们能够从特定的关系中抽象出来。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切都可以用钱来买到,那么任何东西的特殊性质就都被抽象了,一件物品不在表现为它的特殊性质,而表现为它值多少钱,一种劳动不在表现它自身的性质,而表现为它能赚多少钱,多样的,具体的关系被抽成了单一的关系,正是现实的这种抽象化才使得人们能够得出劳动这个抽象,而不在固定于某些具体的劳动上。

因此,对于马克思来说,逻辑与历史在次序上的一致,是可能存在的,但是也不一定每一范畴都与历史有这样的一致性。相反,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也就是说,被一些学者所攻击的逻辑与历史相一致这一原则,并不具备真正指导性的意义。同样,恩格斯也并没有这样来理解,恩格斯只是认为这样至多是比较通俗而已,有利于宣传,他充分意识到了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跳跃性。

马恩所真正强调的,是研究必须立足了现实历史,而不能从抽象的观念出发,正如马克思所强调的应该在书评中主要提到蒲鲁东主义被铲除了,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非永恒性,这二者其实都是由于不从历史现实出发而造成的幻想。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无非就是在强调这一点。因为逻辑必须要在思维中再现现实具体,所以逻辑与历史必然是相统一的。

在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里,还谈到了另一种对范畴的安排,即马克思认为,“在一切社会形式中都有一种一定的生产决定其他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因而它的关系也决定一切其他关系的地位和影响。这是一种普照的光,它掩盖了一切其他色彩,改变着它们的特点。这是一种特殊的以太,它决定这它里面显露出来的一切存在的比重”。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马克思发现,资本就是这个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它必须成为起点又成为终点,必须放在土地所有制之前来说明”。所以,马克思认为,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时,经济范畴的次序不能按照它们在历史上起决定作用的次序来进行排列。这种排列肯定不符合历史发展的顺序,但它却是符合这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共时性结构的。当我们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时,必然需要依据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才能正确的在思维中把它再现出来。因此,这其实也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表现,只不过这里不表现为范畴的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与历史的一致,而表现为各个范畴之间的结构形式与历史现实相统一。这里同样涉及到的是逻辑与历史的关系问题,因此这一点也应该被纳入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这个命题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