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级市场之惑

 嘟嘟7284 2024-03-27 发布于北京

一、急转直下

3.15之夜,一级市场终究还是躲不过。

40年的资本市场,一直在改革、发展、稳定的三重循环中往复。万众期待的改革落地,一阵狂飙突进的发展,动荡不安后强行输入稳定剂,改革的成果又被全盘推翻。市场在ICU,肾上腺素,镇定剂中反复折腾。

年初的暴跌,二级市场散户的情绪急需出口,一级市场在有意无意地引导下成了出气筒,逾越底线,唯利是图,急功近利,脱实向虚,胡作非为,这就是对一级市场乃至整个资本市场的定性,所以有了这一波祭旗。

现场检查和现场督导的威力自不必多说,飞行检查实操难度极大,毕竟,还得摇人,还得找到项目组在哪儿办公。现场检查就是有罪推定,必然要挑出点毛病来。这一波手机和电脑也都要自愿上交检查,自愿给出密码,绝对不涉及个人隐私,绝对没有强迫。当然不交也行,暗戳戳记一笔不配合检查,项目就不知道下场如何了。

配合检查,项目死。不申报,等死。这种手段就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合计着SEC搞得是有罪推定吗?这么审出来的企业就是好企业?谁敢打包票?如果不能打包票,那这么做的意义何在?

喊话喊了半天,大鸣大放搞语录大字报也不是没有过先例,“我希望资产管理人,不当奢淫无度的土豪、不做兴风作浪的妖精、不做坑民害民的害人精。”、“资本市场不允许大鳄呼风唤雨、对散户扒皮吸血,要有计划地把一批资本大鳄逮回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你们赚钱有方还要守土有责。”“严惩挑战法律底线的资本大鳄,逮鼠打狼,敢于亮剑。”“对不分红的铁公鸡要严肃处理。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最终他的下场通报里面都有。

轮回,轮回。

大盘从2600直奔3100,三个阳线改变信仰。(写作本文的时候又到了3000点保卫战,这味道太冲了)

一月份人人喊打是这5000只票,年后市场开始了狂飙,再涨几天,怕是要把这5,000只票当成亲爹供着了,耐人寻味的是,涨跌,都是这5,000只票,县长来了,鹅城太平了!县长来了,青天就有了!5,000多只票个把月的时间就都洗髓伐毛,假也不造了,恶也不做了,谁又改变了什么呢,而公司还是那些公司,都是他们口中的造假公司。一个月前恨不得敲骨吸髓,凌迟处死的公司。

在扭曲的发行审核模式下,供给侧被严格掐死水龙头,那么二级市场打新的热情就永远不会停歇,只要审得出,不管是什么样的公司一定能发得出。审得严,发得出,退得快,是个不可能三角,政策最多实现两头。以A股审核之严格,如果发行出了问题,扣上了支持实体经济融资不利的大帽子,谁也受不了。退得快难推动,如果严进宽出,那么前端严格的事前审核严肃性和权威性就无法保证,这是影响看门人的存在意义的根本大事。再就说对审核权威性的影响,即使以今日之审核要求和尺度,也难保未来不会出现洗髓伐毛三年报告期,抽筋拔骨三年审核,风光三年光速退市,出现了这种情况,审又审了个啥,权威性又在哪里。严进难出和宽进宽出是搭着来的。就没有人指出,严进宽出也是有问题的。一个行业周期波动退市了,那企业老板还不觉得哗了狗,合着诈骗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供应商客户得罪了一遍,补税补社保公积金,各方神仙上了一圈供,还没等锁定期满,给退市了。严格退市必然难产,背后的利益不是二级舆论所能裹挟的,这毕竟会影响看门人的利益。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取到经了,佛祖说,经书没装箱它随时收回,装了箱不是白龙马背着他收回,沾水了它随时收回,拿着箱子先迈了左脚它随时收回,是猴子请来的逗比吗?

改革的深水区是不想也不敢触碰的,重大的利益是不敢触及的,柿子是要挑最软的去拿捏的。大开退市之门实际执行下来必定困难重重。退一家上市公司比否决一家拟上市公司可是难多了。一只票少说套牢几万人,多的套牢几十万,上百万人,次生的诉讼法院受得了么?退市可就意味着,股票价值基本清0,退市后还可以完全不分红的。

只说在应退尽退的光环下,在市场上混就难保不睬退市的大雷,毕竟多垃圾的票在二级市场都有人买,完全不清楚这些人的脑逻辑。本质上,股票套牢到处发泄,和房价跌了砸售楼处是同一类人,愿赌,但你不能让我输。这是一件必然会发生的事件,又怎么处理呢,又能推谁出来顶锅呢。

退市为什么难,江浙沪和广东或许还好,一茬又一茬的上市公司,有些省份上市公司都是有数的,退了一家封疆大吏当年报告里经济金融工作部分怎么写,退市多了,某些地区的派出机构辖区内没有上市公司也不是不可能,这个时候要不要讲讲政治?这背后的错综复杂关系,是舆论所能裹挟的吗?

各路财经大V也是情绪的助推器,张口闭口上市公司大规模财务造假的,对于自己不懂的领域胡说八道。跟着他们的推荐的股票和策略,不知道能不能真赚到钱。

张口闭口动不动上市都是来卖公司的,有几个能说清楚,50%持股的大股东,多久能把自己的股份全卖掉。有几个能讲得清楚“上市公司董监高在任职期间每年减持其持有的本公司股份,每年不得超过其持有数量的25%”。

就算是科创板首批公司,也是在2022年中才开始减持,202312月倒推三年,2021年,所谓三年,实控人连限售期都没满。当然变相减持确实不好看,但是理性的商业行为应该被允许。按照A股的规定,一个持股30%的大股东,又担任董监高,那么理论上,他花20年都减持不完他手里的股票。真正造假的必然要蹲号子,但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经营公司的大股东,减持套现,落袋为安,那是人家应得的。

又有人说小盘股多,都是垃圾,没有存在的必要,小盘股多说明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卓有成效,美股5,000家上市公司,50年还是那么多家,意味着啥,因为传统行业里开酒店的叫华尔道夫,开银行的叫摩根,开超市的叫沃尔玛,意味着其他人没有机会了。40年前的曼哈顿和今天别无二致,而40年前的北京二环外都是一片大菜地。这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资本市场。

A股如果没有因为扭曲的供给产生的高溢价,企业家就不会优先选择A股。海外市场可以操作的空间大,减持的钱有个外籍身份可以合法留在境外。何苦来境内找罪受呢。境内为什么多放进来的是几十亿规模的小盘股,因为这些小盘股在境外无人问津,只有A股能融到资。这一波借着舆论就坡下驴,是有人揣着明白装糊涂,当然不排除真糊涂可能性,那就更可怕了。

二、认清形势,放弃抵抗

看空一级三年,躺平吧。

这三年别创业、别投资、别折腾,创业没人投,投了退不出,折腾报进去了不是被监管毒打就是被市场毒打。以现在的形式,就是风紧,扯呼。假设强监管成为新常态,今年申报,按现有速度,能敲钟至少是2026年后的事了,而今年刚接单的项目,起手一个完整报告期,再经过同样的审核周期,那起码是2030年。中介机构的收入将肉眼可见的断崖式下跌,将严重冲击现有的商业模式,过去可以三年不开张,指着一票大的,周期更加的拉长,风险的加大,费率中枢反而可能由于极致的内卷继续下跌,中介机构都趁势改改收费模式,都说压实中介机构的责任,保荐机构最压实的是保荐责任,而上市工程中保荐所需要做的工作量是99%,但保荐费占整体收入的占比微乎其微,动辄几千万的保荐承销费,保荐费可能就200万不到,甚至国企央企的项目,没有节操的券商投标时还能报出1,500万的保荐+承销打包价。

在当今市场环境下,默认通道是值钱的,保荐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并不值钱,服务是不值钱的。保荐承销费的构成基本也生搬硬套的香港,在香港,至少销售工作是占大头的,项目执行难度显著是低的,因此保荐费不高,但是境内刚好反过来,股票是不愁卖的,但是执行难度是奇高,而收费反而承销费远远高于保荐费。真正有价值和有技术的东西,反而不值钱。很多券商的ECM只会卖IPO,因为IPO无脑卖,到了再融资立马傻眼。都说要尊重知识,尊重专业,尊重技术,结果钱包尊重的是通道。

企业有一搭没一搭的咨询问题,大到收入确认要求,小到具体某个交易的处理,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能再被白嫖了,都是服务业,按钟收费,童叟无欺,足疗按摩也是服务业,给企业洗脚不也是服务么,按工时收费很公平。已有的项目保住胜利果实,能有100万就算100万,谁知道还有没有命赚以后那票大的呢。现场检查需要人手,但是又没有收入,收入只能向服务伸手。

对于中介机构来说,放弃幻想,应撤尽撤,可报可不报的项目报了也是炮灰,死扛着无非就是既浪费钱又浪费时间,这一波只有撤到满意了,盲猜是100家之内,留下一年内消化,指数要站稳3500点以上,才有可能有一丝丝新周期的曙光,主题叫打扫屋子再请客。

教父可以提出一个无法拒绝的条件,换到监管总能提出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与其在现场检查和动辄5-6年完成的项目周期泥潭里挣扎,不如索性躺平,何必要打一场注定要输的战斗呢。劝劝老板们,自行撤退已是最好的出路,头铁没有用,上了这个周期性的大赌场,就要愿赌服输,体面地退场,不然,有人帮你体面。北交所算是一级市场最后的遮羞布,主科创上不去了,一窝蜂冲北交所,收紧将是全方位的,现在冲北交所也只是显得有个项目干,没在闲着。北交所也是有定位的,供给侧改革的大刀马上就来,科创板创业板的例子摆在那儿呢,挂了个新三板收那三瓜俩枣完全不能覆盖新三板后面终身督导产生的风险。公司老板们虽然都觉得自己的企业好到天上了,可是上市这事老板说了不算,看命。大势不可逆,天命不可违,周期永反复。中介机构运气好点问企业要点辛苦费,好歹贴补一下成本,账面上收入不挂0

之前在一级市场之死里面提到过,市场和监管硬刚是没有任何胜算的,监管可以动用“一切”手段。电视剧和现实之间的已经分不清虚实,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生活里有些事,艺术家是想也不敢想的。对领导而言,日子得过,项目得做,屎再难吃也得吃,项目再难干也得干。而对牛马来说,这样的日子毫无意义,谁知道坚守下来的项目最后便宜了谁接最后一棒。

什么叫行业红利的消失,00年从业的早都财富自由了,0809年多半在一线有套大平层,再过10年入行赚点辛苦钱,一线有个栖身之所,而今入行的日子朝不保夕,图啥。对这个行业,失望攒够了就离开,怀揣希望就苟下去,苟到下一个周期。

这次的政策周期与以往周期的不同点是,上一个十年业内一致知道,上面想干什么,现在不知道上面想干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不能干,也不知道什么还能干。

况且彼时内部GDP增长是奔着8%+去的,外部没有复杂地缘政治冲突,就算境内停了,境外市场还可以做个对冲,再融资至少还能喘喘气。

这次的出清毫无疑问将更加的惨烈,各家中介,不做项目马上死,做着项目等死,最后看谁树大根深,坡长雪厚能苟到最后一刻。从业人员都记录下部门微信群的人数吧,年底还能有多少人在岗,明年还有多少人在岗。各家收缩业务和人员,砍掉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已成定局。即使日后市场回暖,也没有人担心缺牛马。8,000个保代,按现在的形式留1,000就足够了,放一堆经验不足的保代,本也就背离了保荐制度的初衷。

认清收缩周期,舆论一向看热闹不嫌事大,不患寡而患不均,舆论现在是看不得任何人好的。现在的市场不需要资源,只需要好用的牛马,毕竟资源说破大天没法去应付现场检查,没有谁能只手遮天,留点好用的牛马好歹能拉拉磨,留下来的还能感恩一下公司的不杀之恩,磨拉得更勤快了。存量项目应撤尽撤之后,留俩人维护维护客户,留些人应付排队企业的现场检查,给未来留下点火种。苟过冬天,才能有下一个春天,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从业牛马工作尚且不知道能干到啥时候的情况下,奖金也就别想了,公司不赚钱,哪来的奖金给发,放弃幻想,不要天真。现在整个一级市场大家一问都在忙,都在努力地假装自己很忙,很多事情,很重要,一问都收入都是零蛋。卷与不卷,出了名单,没有收入终究是完蛋。

三、牛鬼蛇神,蝇营狗苟

市场上牛鬼蛇神多了,蝇营狗苟的事就多了,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不光在A股一级市场,甲方永远把自己当爷。狼多肉少之下,一个几千万净利润的企业都变成了香饽饽,爱干干,不爱干滚,有的是人想干就是一个甲方深深的思想钢印。

服务民企就是伺候一个皇帝和打点群臣的游戏,皇帝一声令下,才有群臣应和,否则,寸步难行。伺候好皇帝了,好歹有点肉吃。而为国企做项目处处体现着,中介机构做人且不可得,让你给我们当牛做马,是你一辈子的荣耀,别跟我谈钱,给钱是不可能给钱的,费用是不可能承担的,活是一点不能少干的,骂是必须要天天挨的。哪怕写的材料被骂就是个屁,也得陪着笑脸说,那好歹是个屁。这情商!

曾记得一个国企董秘,在开中介会的时候就把脚直接摆在了桌上,半瘫在椅子上开会,震惊如此素质,如此大爷;亦或是证券部的小卡拉米磨磨蹭蹭到了下午快五点收拾桌面,刷着保温杯,突然接到通知,要跟领导汇报个事,马上火急火燎地通知中介机构,明天九点汇报,你们赶紧准备个材料,内容要扎实,论证要充分,逻辑性要强。牛马们先放下手里所有的工作,熬到第二天,ppt整到后半夜,第二天一早7点起来,等老板起床继续改,终于8:30交差了,领导今天有事不汇报了。这汇报就瞬间变得遥遥无期,过了俩月领导又想起来了这事,明天九点汇报,今晚把之前做的ppt赶紧重新更新一遍吧。

伺候完上面的皇帝和王爷们,又得教育下面的贝勒格格们。对于中介机构的要求,如果甲方没有一个正经对资本市场有起码认知的人,那简直就是噩梦。配合投融资活动和做业务所需要的技能完全不同,对于监管审核完全没有概念是极其难缠的,做业务可以打擦边球,可以讨价还价,但资本市场业务不可以。或是甲方抱着花了钱,中介机构就要无条件搞定一切,甲方只看结果,但过程中不要给甲方添麻烦的心态,这将可以让中介机构原地爆炸,毕竟中介机构不能替甲方做业务吧。境内的规则极少涉及具体的比例要求,甲方总想给我一个重要性水平,卡着线做就行了。但是恰恰没有,都是可左可右,这意味着什么对上不用多说,是自由裁量权。对于企业来说,总觉得中介拿着鸡毛当令箭,不懂得抓大放小。对于IPO没有重要性水平,不论金额全是重大。甲方总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除非监管的铡刀搬到身前,之前中介机构苦口婆心的劝说都是聒噪。只有监管的大耳瓜子扇过来才知道自己错了,但也晚了,所谓无知者无畏。甲方总把中介机构当成不谙世事的傻子,将讨价还价当成KPI,中介机构就那么爱搜集那些不着四六的底稿么,嫌自己事情不够多么。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妥协的过程,不断和稀泥的过程。都知道标准实际在天上,但是如果各个按天上的标准去要求甲方,那就只能卷铺盖回家卖红薯了。

舔好了甲方爸爸是给钱的,还得伺候好监管,光干活不行,还得有理想和信念。

最近偶尔翻到一个热搜,“人才是会计师事务所最大的战略资源和最宝贵财富,行业普遍反映,会计师事务所一线人员理想信念不坚定,人才流失问题日益突出。”就不明白啥叫理想信念不坚定,让生产队的驴拉磨还得给点吃食。在一线城市,内资八大,3000的底薪,全靠无休无止的加班费。感情朝九晚五端着铁饭碗吃着单位两块钱的食堂,就叫有理想了。年审季IPO冲刺都不是996,那是007,严重违反劳动法,有人为他们说句话吗?起得比鸡早,睡的比狗晚,吃得比猪差,干得比牛累。

一份工作而已。

琢磨琢磨怎么收拾恨不得让事务所倒贴钱干活的甲方,打击打击恶意低价竞争,提高提高从业人员的待遇,功德无量,顺带拯救下这个行业几乎要玩不下去的生态。

把中介机构当个人吧。

四、实事求是

想让二级市场好,没有稳定的内外部环境,稳定的政策预期,良好的市场构成,高速的经济增长,充足的资金供给是不可能的,所谓实事求是就是,承认大环境处在困境,承认市场的复杂性,承认监管审核的局限性。

忽略大环境,要求企业永续增长本来就是一件不现实的事,可持续盈利能力的讲法已经在法规中不讲了,但实操中又基本回归。如果一个公司能够抵抗周期和技术革命一直能赚钱,它大概率做了垄断的生意,要么技术垄断,要么市场垄断,要么资源垄断。除了技术之外,后两个基本都掌握在国家手里。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企业,很难独善其身。况且经济周期的问题客观存在,不是只存在教科书里。

就问现在什么行业日子过得好。

一个简单的例子,底层一个卖模具的工厂原来一年有两三千万的净利润,突然有一年单量急剧下降,净利润缩水到一千万,老板只知道客户经营状况不太好,一个客户是做电子产品的,一个客户是做塑料纸巾盒的。而他们之所以经营状况不太好,因为一个下游是房地产,下游是海外。

多数人对于房地产和外贸对整个经济的影响认识仅仅停留在骂房地产商黑心活该倒闭和皮带哥的两万亿,还有made in china行销世界。殊不知,一套房子带动的产业,一套房子基建、工程、建材、这些房子本身,带动的装修,硬装、软装和基本生活物资,少说也得有几十万,普通家庭能短时间内支出超过20万,大概率不是买房相关就是买车了。除了房子和车,衣食住行一年能花多少呢,娱乐消费也只是添头,更多地流向服务业,对于整个实体经济意义有限。出生人口见了天花板、房地产熄火,外贸过了20212022年那段的海外疯狂备货之后,去库存足足去了近两年。通胀之下,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外面有多少上游明里暗里要求外贸企业把供应链迁出,苹果这几天成功展示了外资“典范”,都明牌骑脸外迁供应链了,还舔着大脸说中国市场是不可放弃的,就这外迁供应链影响了多少就业,影响了多少地方的房价。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闭着眼睛,不代表万世太平。普通人惟愿国家繁荣富强,武运昌隆,军舰大炮,自由贸易。在企业工作的普通人就都没感受到单子少了,业务难干了,差旅标准降低了,裁员变多了,招人谨慎了,跳槽不好跳了?在如此内外环境之下,得多好的公司才能不跟经济周期走呀。

美国利率持续高位,那么从最简单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说,无风险收益率都在5.5%,换算成资本市场,再加上新兴市场的溢价,A股市场没有个15%的收益率,就不值得投资,有多少企业能做到这个回报率呢,普通企业有这个利润率怕是要笑开花。存美元吃个利息是不是也挺香,资金面紧张也就不难理解。二级不跌才怪,都不用算净利润的下滑,按最简单的估值算法方法,一家公司未来每年分红3,000万,10%的折现率,值3个亿,按15%的折现率,值2个亿,加息加到这个程度,不杀二级的估值往哪里跑?无风险利率从0.25%上升到5.5%是多大影响,这时候也看看书吧。

以当今二级市场发展到今天,参与者以亿计,机构、散户、量化、参与者之多,成分之复杂,彼此博弈犹如绝大的黑箱,股价只是结果,将一个混沌系统,单纯归因于单一因素影响,只是学生思维,典型的教条主义。

一级市场存在原罪,但罪不至死。

就拿上市要求来说,不说陈词滥调的阿里腾讯百度,就问今天米哈游如果愿意在A股上市,每天如同印钞机一样的变现能力是不是缺乏融资的必要性?华为的股权结构想上市是不是有实质性障碍,涉不涉及非法集资?老干妈是不是属于大老树?字节如果在A股上市,是不是存在重大政策性风险,农夫山泉跑港股去了,那么娃哈哈,符合现在的A股上市要求吗?就算他们想上,天量的核查要求有可能在一个财务报告数据有效期内完成吗。但是这些公司都毫无疑问地特别能给股东赚钱,但是没办法,这些公司就是审不出,这就是局限性。

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监管和中介机构之间已经没有起码了的信任,任何一方中介机构的工作无法被信任,默认交上去的材料写的都是假的,监管已经将中介机构和发行人直接以犯罪嫌疑人的标准对待了,这无论如何不能说是一种健康的市场环境。

走到今天的审核,保荐机构的意义其实已经不大,说极端点,监管直接向拟上市公司收审查费用,交易所牵头聘审计师、律师审核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模式,审完了没问题,让企业去选聘券商,让券商完全发挥一个承销通道的作用也不是不行。

除了缺乏信任,现在的核查要求,是权责不清的集中体现,以行政审批或者行政执法思维出发提标准,去要求市场化机构去代行行政机关的职权,但机构没有执法权,不掌握国家公器,却要求得出一个执法机构运用动用国家机器才能核实的结论。有权无责,无权有责。

这对监管层也不公平。

监管每人每天平均要处理18份文件,有人想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工作强度吗?拿的是一万不到的工资。

在精致的玻璃温室里看世界,就难免何不食肉糜,忽略了一切精致的规范都是不菲的代价,即使心照不宣地知道这一切都是编织的美好假象,教科书只是教科书。

监管除了需要知识,更需要常识,需要经验,需要阅历,也需要学会尊重与理解。

简单提一个现实问题,企业每周开总经理办公会,大家觉得开会就得有个记录,也是挺简单一件事,现实中记录往往是缺失的。就问这记录谁整理,老板的秘书,没有秘书咋办,机密的会议秘书不能参加怎么办?雇一个秘书,专门雇秘书整理会议纪要不是成本么,让参会的高管记,然后花上几个小时去整理?这东西有啥效益呢?国企的总经理办公会是用来甩锅扯皮的,民企老板说的事谁敢不去落实,不想干了吧,会议没有记录公司就得破产倒闭么?

创一代有三五个子女,二代成年接班的接班,纨绔的纨绔,三代再开枝散叶,创一代在富二代之间是一家人,创一代不在,富二代之间是亲戚,到了富三代一堆堂兄弟姐妹几十号人,只能算是带着亲戚名号的陌生人,到了第四代可能人都认不全。富三代、四代又大多纨绔化了,让不怕富N代花天酒地就怕富N代默默努力。他们管公司还不如拿着点股份,吃分红当个逍遥富家翁。为了防止把家业败光,三代四代开始退居幕后,职业经理人才出现。改革开放才多少年,市场经济才多少年,有公司法才多少年,读书不能读傻了,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富一代都还没退休,就想着富三代富四代的事了。对背后的历史背景,成因都没了解清楚,就生搬硬套。温故知新《反对本本主义》,“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和形成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或许有的语文课本没有,但历史课本也是讲过的。干什么要实事求是啊!

从行业引导来看,2022年底开始,因为消费两条腿坏,硬科技的四条腿好。一级市场就都一窝蜂冲向硬科技,为了一点额度,打得头破血流。为了一点额度和尚拿得,尼姑那不得又是,我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狼多肉少,可不就估值玩命的叫高,供需关系摆在那儿,硬科技的结果是什么?一级市场,在疯狂的估值之上,整出了一二级的倒挂,倒挂的结果,上市不破发才怪,归根结底是因为什么,是谁引导的?最后在资本的旷野里,无数企业的尸体之上,一片茫然的死寂。狼多肉少,额度只能靠抢,打生打死,最后全看神仙护卫。

2024年真科技、假科技、硬科技、软科技、科幻科技、丁真科技,薛定谔科技,天顶星科技,这一堆科技来科技去,科技从哪儿来?对于科技企业,就如同家长拒绝孩子在研究生毕业之前找对象,但期望工作后马上就有个门当户对,有上进心,工作又好的对象上赶着跟自己孩子结婚。科技企业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种个庄稼也得有人撒个种子,有人浇水,有人施肥。浇水和施肥的都被祭旗了,种个地动不动还得讲求姿势不对,要拔出来重新种。好苗子也折腾废了。苟以美帝之强,近20年马斯克也就出了一个。

希望监管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清楚认识到有棱有角,长牙带刺不是最终的目的,服务于市场和实体经济才是这个市场存在的根本意义。过度的管制必然会抑制市场的活力,短暂刺激下指数没有大用,而适度的放松才能够激发创新。监管与市场的平衡是未来最重要课题。

六、寻路

除了收缩业务死扛周期,并购重组可以寻摸一下机会,利好龙头逆周期扩张,捡便宜的机会还是有的,对于有资金实力的上市公司,并购是一个机会,申报过IPO的企业,即使撤退,只要打听清楚撤回的原因,基本也算是优良的标的,危机关头,上岸的公司,如果手握大把现金,逆周期扩张不失为一条路。但理想很丰满,并购的现实很骨感。并购重组谈何容易,不说先要找到合适的买家和卖家有多难,需要多少的资源投入。撮合一个交易有多难,能让两个天天被老板英明,千秋万载包围的人,去谈自己心肝宝贝的价格,这不是崽卖爷田不心疼。谈崩了,交易黄了;二级市场波动,交易黄了;审批有问题,交易黄了。再说尽调,一个IPO3年尽调,一个并购尽调时间可能就3个月,哪个更容易被坑,这不是很明显么。并购重组领域的造假,随便翻翻去吧,收完一个公司,公司造假,坑了上市公司的血淋淋的例子都摆在那儿。并购重组的协同效应,不是教科书上写的那么美好。海燕啊,还是长点心吧。上一波运动式的并购重组热发生了什么,害人精和收拾害人精的人都怎么样了心里没点数吗?

良好的标的也不是没有。对着排队和撤否企业名单,打听清楚撤否原因,翻翻招股书,瞅准大股东年龄偏大,二代无力接班,PE机构马上到点急着退出,捡漏的机会不是没有,而且踩坑的概率相对较小,最起码,合规性上面有坑的概率小,财务真实性经过几十个人的中介团队梳理过。投资人逼得狠了,老板要么死给他看,要么速度找人接盘,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经过IPO筛子筛过的企业,总比自己在市场上找的牛鬼蛇神强得多。收之前觉得是沙中取金,收购之后是金箔包翔,这种事屡见不鲜。相对于没有经历过IPO这一步的公司,排队企业那可是强上太多。甚至有可能,老牌一点的上市公司,上市之后又鲜少做融资的,规范程度还不如这些排队撤否企业。

对于传统行业,做大做强,才能再创辉煌,就别浪费时间去硬凹什么三创四新、创新创意,科创属性了,写出来的东西自己都不信。形势不等人,IPO的通道眼见就是关闭了,认清形势,放弃抵抗才能受到的严酷环境里最温柔的对待。非高天花板的行业龙头,这些企业就算上了,小盘股的未来就是没有未来,绝大部分小盘股行业肉眼可见天花板见顶,市场格局已定,困守着一亩三分地,想要转型又一没资金,二没精力,三没运气,本身在一个领域能够成功就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而在不同领域都能取得成功的概率,就显著下降几个数量级。企业可以肉眼可见地将失去活力,上市之后研报没覆盖,顶着高昂的合规成本,看着江河日下的股价,想要再融资功能心有余而力不足,趁着核心业务还能赚钱,及时抽身不失为一条路。再过十年,寻求被收购的路上也将挤满了人。资本天然有走向垄断的倾向,垄断是资本发展的必经阶段。多数行业,天花板可见,市场格局已定,寡头博弈,最终看谁最先犯错误,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钱卖掉公司,退,有时候即是进。

这几乎是乱世中唯一的机会了,北交所的大门也必然地将提高门槛,一窝蜂冲北交所的结局注定仍然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要忘了北交所的定位是发展壮大中的创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传统行业不要硬凹,还是那句话,认清形式,识时务者为俊杰。做到一半再被迫撤退,还不如及时止损。今年刚接的业务就只能是陪你度过漫长岁月,毕竟像六个核桃那样的故事也不是没有。

另一条路就是走港股,但港股只能是饮鸩止渴,港股高度依赖外资,外资现在除了投资,可能什么都干。港股市场绝对地追龙头,绝对地挑行业。非龙头非热门行业到了港股,高兴的是职业经理人,第一时间卖了股票跑路落袋为安,投资人割肉止损,哭的是实控人,谁都能跑,自己跑不了啊。看着自己的身价逐月递减,最后沦为仙股。况且,洋律师洋会计师一出面,相比境内上市收费数量级直接加了一个0,相对于讨饭的境内同行,洋大人钱不给到位是绝对不办事的。融资两亿港币,中介费花五六千万,在当今的市场不是开玩笑。如果这个时候有来忽悠港股上市估值融资能到xx水平,有一个算一个,直接拉黑,绝不冤枉。港股只能解一时之困,除非被投资人逼到墙角,再不上市就得出让所有身家回购,两杯毒酒,选一杯喝而已。打定了主意后,除了老板之外,持股比较多的就别当董监高了,超过5%的自己人稍微降一降,再找一笔钱,至于为什么,别问,有用。

美股很美,但大脱钩时代,是要冒着政治风险的,强盗想抢你的时候是不讲按闹分配的。新加坡股市更是一潭死水,除了SPAC每年新上市的股票不超过10单。甚至有些股票,10万人民币都能砸出一个大阳线。上市是个大坑,退市更是。上了,由于缺乏中小股东的挤出机制,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一两个小股东卡着,就没法退市,甚至退市所需要花费的费用是远远超过上市的代价。

路总是人走出来的,没有人走的时候,路也就不再是路。今日不过是历史周期一朵微不足道的浪花,只道各自安好,平安上岸。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仰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丧钟为谁而鸣,何时有一清平世界,朗朗乾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