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肢痿证的两首常用方剂

 百草堂图书馆 2024-03-28 发布于内蒙古
作者简介:陈军帆,男,浙江温州人,90后青年中医师,中医学硕士,出生于五代中医世家,目前坐诊于乐清市人民医院,主要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讲学与临床一致,不喜故弄玄虚,只求客观疗效,另对日本汉方医学及腹诊亦微有涉略,擅长以经方思维治疗内外妇儿各科杂病。
      下肢痿软是肢体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其病因跟脊髓、神经有很大关联,而中医学强调气血整体,通过方药去调整气血的平衡,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今天举两首治疗下肢痿证常用的方剂。
一、痿证方
当归15g 熟地黄12g 白芍9g 苍术9g 牛膝9g 知母6g 黄柏6g 黄芪20g 杜仲9g
       此方出自《秘方集验》,国内此方用的不多,日本汉方家的使用频率很高,仔细观察药物组成,可以发现由四物汤+补气补肾之药组成,在使用目标上,失数道明教授归纳这么几点应用指证:
1.腰腿痿软。2.用于发病初期,或虽病久但脉象、腹力、体能尚不是很虚弱者。
第一点目标很容易理解,但第二点就有些费解,四物汤和黄芪、杜仲、牛膝都是补气补血的药物,为何失数道明还规定用于不是很虚弱的患者呢?其实这里只是程度的关系。并不是说痿证方用于实证,只不过此方还没有到达那种食欲差、形体瘦削、大肉尽脱的地步,但肯定多多少少也会出现些乏力的表现,起码不能是有瘀血、痰饮这些病理产物存在的。失数道明的这种讲法有些类似于《伤寒论》栀子豉汤治疗“虚烦不得眠”,并不是说此方治疗虚证,而是相对来讲没有病理产物。下面举几个案例加以说明;
(1)
        71岁老年女性,半年前出现足部无力,在家中多次摔倒,后来病情逐渐加重,站起来就感觉下肢无力摔倒,食欲一般,精力不足,脉还算有力,舌苔白净,腹部弹力也有力,唯独重按肚脐下偏软。
      患者并没有发现瘀血、痰饮、热邪等因素,仅以下肢痿软为主要表现,于是使用了痿证方,2周后患者食欲和精力增加了,下肢变得有力气了,再吃1个月,已经能够外出拜访亲戚。
(2)
       48岁中年男子,1年前出现下肢无力,经常绊倒,伴有麻木感,抽搐感,走路困难,腹部和背部有压迫感,西医诊断为多发性硬化症。体型中等,颜面红赤,脉弱,腹部弹力偏软,下肢发凉。
        使用痿证方,2个月后两腿运动恢复,可以步行2公里不觉得累。
二、大防风汤
当归9g 白芍9g 熟地黄9g 黄芪15g 防风9g 杜仲9g 白术9g 川芎9g 人参9g 羌活9g 牛膝9g 甘草6g 大枣6g 生姜6g 附子9g 
       此方出自《和剂局方》,原文记载此方乃治疗鹤膝风、关节痹痛之主要方剂。此方可以看到,是以八珍汤为底,加黄芪、附子等大补气血之药组成,其补益之力远胜于痿证方,所以,《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中规定:此方用于体力衰弱、贫血貌、消瘦的下肢痿软、痹痛性疾病。浅田宗伯说:大防风汤,无气血虚弱者无效,实证者与之反有害也。
       大塚敬节教授认为:下肢痹痛、痿软在初期体能强者,可用桂枝芍药知母汤等发汗为佳。若病程日久,肌肉瘦削变细,遇寒冷则加重,当用此方。
       此方的组成与另外一首下肢专方——独活寄生汤类似,均为补气补血之品+祛风通络之药,只不过此方补力较强。大防风汤之所以用防风命名,笔者考虑方中大队的补气血药,要想作用于肢体关节,必须用一些辛散通络之品,而防风、羌活正是有这种特性,再配合黄芪引气血达表,从而发挥药力。如果没有了这些药物,那就是一堆常规的八珍膏而已了。
        笔者医友南极兄对此方有深入的研究,感兴趣可以点此阅读。【大防风汤专题】大补气血而流通之,治关节疼痛肢体无力效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