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好附子的十大完美搭档

 杏林博览 2024-03-28 发布于河南

附子是一味辛热药材,具有温补散寒、引药达经等多种功效,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然而,附子并非万能药,需配伍得当才能发挥最佳疗效。附子与其他药物的搭配,如石膏、代赭石、大黄等,能够产生独特的治疗效果,如治疗寒热错杂之症、咯血不止等。同时,附子也需注意使用禁忌,如具有一定的毒性,用之需慎。因此,在使用附子时需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进行精准配伍,以确保安全有效。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附子,这味辛热的药材,其临床应用的广泛性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寓意着无尽的生命力。它犹如寒冬中的一把火,能够驱散寒冷,恢复生机。在温补的处方中,附子如同将军般引领其他药物,发挥着温补散寒的重要作用。然而,附子并非只有温补一途,它也能与寒凉之药巧妙结合,如同太极图中的阴阳,既对立又统一,用于治疗寒热错杂之症。

在《伤寒论》中,附子被运用于20个方剂之中,充分证明了其临床价值。而《医学正传》更是对其功效赞誉有加,称其为“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失散之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在里之冷湿。”这是对附子功效的精确描述,也是对其广泛适应症的最好诠释。

然而,附子虽好,却并非人人适用。黄宫绣曾言:“附子为补先天命门真火之第一要剂。”这是对附子功效的高度概括,但同时也提醒我们,附子具有一定的毒性,用之需慎。张锡纯也提到:“附子为补助元阳之主药,其力能升能降,能内达,能外散,凡一切凝寒痼冷之结于脏腑,着于筋骨,痹于经络血脉者,服此莫不奏效。”这是对附子疗效的肯定,但同时也警示我们,附子并非万能药,用之需对症。

近代徐小圃提出附子可“引火归源,制伏虚热”。这是对附子用法的创新,也是对其临床应用的拓展。然而,附子虽是驱寒补益之要药,但用之仍需谨慎。张景岳曾说:“附子性悍,独任为难,必得大甘之品,如人参、熟地、炙草之类,皆足以制其刚而济其勇,斯无往而不利矣。”这是告诫我们,附子虽好,但用之需配伍得当,才能发挥其最佳疗效。

因此,笔者在此不揣浅陋,将用附子与上述中药配伍治疗疑难病症的经验归纳为十配,以供临床试用。希望这些经验能为广大医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让附子这味古老而神奇的药材在临床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石膏与附子,一寒一热,犹如冰与火之歌,其搭配之妙,令人称奇。在古老的《金匮》越婢汤条中,已有“恶风者加附子一枚”的记载,为后世医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舒驰远在《六经分证》中,将这两味药合用,竟然一剂就治愈了顽固的痢疾。赵养葵也借此搭配,治愈了一例重症消渴,效果立竿见影。

不仅如此,孙兆在《孙兆口诀》中还介绍了石膏与附子合用治疗风热头痛的方法。更有医者用大青龙汤伍附子治疗流脑,取得了显著疗效。尽管这两味药性味功用迥异,但在实际应用中,却能够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除了石膏与附子的搭配,代赭石与附子的组合也颇具特色。对于体素虚寒或阴病及阳,血分有热的崩漏患者,如果常规止血剂效果不佳,可以尝试使用代赭石配附子。张锡纯曾指出,代赭石能生血兼能凉血,与附子一寒一热,一静一动,能够调燮阴阳,固涩冲任。

此外,还有医者将附子与石决明相配,用于治疗怔忡、头痛等病症。这种搭配能够促使阴平阳秘,水火交济,对于肾阳衰微、肝火亢盛的失眠、癫狂等神志病,也有显著疗效。徐小圃便曾用附子配磁石、龙齿育阴潜阳,与此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附子,这味中药,如同一位深藏不露的智者,擅长在复杂的病情中找到出路。面对咯血不止,它与大黄联手,共克寒凝络阻之困。当外伤导致胸胁刺痛,附子与大黄再次并肩作战,破解阴结不通的难题。而对于那些因沉寒痼冷引发的腹泻,附子与大黄更是能够发挥出温通并行的神奇效果。

在中医的世界里,附子与大黄的关系犹如阴阳相济,一热一寒,相互依存。尽管性味功用相反,但它们却能相互促进,共同成就一番事业。仲景的大黄附子汤、附子泻心汤,以及后贤的温脾汤,都是附子与大黄完美结合的典范。而现代医家更是将这对黄金搭档应用于流脑引发的急性肾衰以及阑尾炎包块、慢性胆囊炎的治疗,展现了它们无穷的魅力。

当湿温后期,中阳不宣,附子与黄连这对组合便能够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黄连燥湿泄热,附子鼓舞中阳,二者相辅相成,既能够透热外出,又能够厚肠胃而止泻。徐小圃先生更是以这两味药为主药,自拟了治疗夏季热的名方清上温下汤,为众多患者带来了福音。

此外,附子与黄芩的搭配也是治疗恶寒发热日久不解的良方。对于体质素虚之人,外感后正不胜邪,表邪久恋,附子能够安中托邪,黄芩则能够清泻肺热。二者相结合,既能够鼓动阳气之运旋,又能够助其清泻兼透之效。

最后,附子与山栀的组合更是治疗心腹疼痛的绝佳选择。当胸腹疼痛伴有寒热错杂见症时,附子与山栀的散结止痛功效便能够发挥出奇效。与干姜配焦栀组成的交加散相比,它们在治疗胃痛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附子与炮甲,两味中药的配伍,仿佛是一对英勇的战士,携手共战病魔。在古老的中医药宝典中,附子配炮甲,是治疗骨骱疼痛、癥瘕、痃癖的经典组合。炮甲,这味神奇的药物,首见于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在历史的长河中,它曾被用于疮疡外症及下乳、通经的治疗。然而,真正发挥其独特疗效的,却是那些敢于挑战传统,勇于创新的医家。

李时珍在《法生堂经验方》中,首次将炮甲用于治疗风湿冷痹,全身强直不能屈曲,痛不可忍的患者。他强调炮甲的走窜通络之功,然而,由于炮甲的峻猛之性,许多医者畏而远之。然而,龙之章、张锡纯、章次公等医家,却善用此药,将其功效发挥得淋漓尽致。

附子与炮甲的配伍,仿佛是一寒一热,一逐一走,直达至阴之所。附子的温通之性,与炮甲的峻猛之性相结合,能够温通消散有形之疾。在治疗骨骱疼痛、骨节肿痛以及周身痹痛等方面,附子配炮甲具有显著疗效。此外,对于妇人男子寒凝血结后形成的癥瘕、痃癖、流痰肿块等疑难杂症,附子配炮甲同样能够发挥奇效。

同样,附子与豨莶草的配伍,也是中医药宝库中的一对黄金搭档。豨莶草,具有苦能燥湿,寒能除热,辛能散风之功效。在风湿痹痛的治疗中,附子与豨莶草相结合,能够标本同治,固正祛邪。尤其对于那些风湿较久,肾阳偏虚,邪有入络化热之势的患者,附子配豨莶草更是如鱼得水,相得益彰。

至于附子与丹参的配伍,更是治疗胸痹心悸脉结代的良方。丹参,具有破瘀活血,通心包络之功。附子,则是强心之要药。二者相结合,能够直达心包络之病邪癥结所在,使气血畅通无阻。对于那些见面黄无华,四末不温,目珠青兰,舌淡胖衬紫气,苔白腻或淡黄,脉沉细弦涩或歇止的患者,附子配丹参无疑是一剂良药。

由此可见,附子在中药配伍中的应用广泛而深入,其与其他药物的搭配不仅能够增强药效,还能在特定情况下发挥出独特的治疗作用。这正是中药配伍的奥妙所在,也是中医药学的独特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