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言彬:领导干部学国学,有利于推进全社会形成学国学、用国学的风尚和氛围

 老玉米棒 2024-03-28 发布于广东

很高兴参加这样的活动,有机会向各位专家、老师请教,得以在中央党校充电加油的同时也有国学补课的机会。在座各位多是大方之家、饱学之士,我就简单谈点感受吧!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推进,上百名省部级以上干部、上千名厅局级干部、上万名县处级干部被查处,其中的教训是极其深刻、极其沉痛的。中国几千年的官场上,历来有“文死谏、武死战”的传统,但这些落马的贪官们却是因为贪腐而身败名裂。仔细分析这些贪腐官员们的人生轨迹,可以找出许多条他们中箭落马的原因,但他们在修身律己方面都有一个相同的问题:不是缺少传统文化的素养就是没有践行“知行合一”的古训,不要说对党纪国法缺少敬畏,甚至连封建王朝的官吏所期许的“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都做不到。既没能兼济众生,也没能独善其身

从现实需求来看,无论是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还是修身齐家,学好国学、用好国学都是大有益处。尤其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从博大精深的国学中汲取丰厚的营养更是必不可少的。这方面,我们党许多领导人都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领导干部特别是中高级干部,既是社会的精英阶层,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应该是学国学、懂国学、用国学的带领者和践行者。但在现实中,确实也有些领导干部有知识、缺文化,有学历、缺教养,尤其是国学营养不良的问题比较突出。在一个多世纪探索救国救民的艰难历程中,中国传统文化遭受多次劫难,国学的命运历经坎坷。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中相当一部分没有打下坚实的国学功底,我们在长时间里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到内容,对于国学的教育和传承都很不够,欠账很多,需要尽早补课。现在舞文弄墨、吟诗作词的越来越多了,特别是节假日微信、微博、短信上诗词歌赋扑面而来,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但是稍加留心就不难发现,一些人由于功夫差、底子薄,附庸风雅、追逐斯文总是很难到位。

我们最近强调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是三位一体的,归结到一点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这些自信如果没有文化自信支撑,那还是要打折扣的。或者说文化自信是三个自信的基础和前提。文化自信从何而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各种典籍浩如烟海、目不暇接,五千年文明的厚重遗产需要很好的继承、发扬、光大。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的现代化,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新理念的落实,同样需要从国学中汲取各种营养。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对于国人来说有着很好的启示意义。面对薪火相传的国学,我们不能妄自尊大,但绝不能妄自菲薄。

领导干部学国学,从小的方面讲关系个人的修养和境界,从大的方面讲,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社会的气度、国家的形象,苏轼在赠别友人的诗中就曾有“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句子。领导干部们尽管公务繁忙,但非常有必要抽出时间饱读诗书,这有助于行稳致远,至少可以谈吐儒雅。学国学不能急功近利,不要当作终南捷径,重在修身养性,修炼浩然之气。国学也不仅仅是儒学,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丰富特质,决定了我们要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我们这一代人在国学方面大多先天不足,这就更需要后天努力学习、充电。

领导干部学国学要真正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先行一步、学深一点,以上率下,推进全社会形成学国学、用国学的风尚和氛围。为此,搭建学国学的平台就显得格外重要。微信平台“领导干部学国学”在短短的16个月里,就有超过3万人关注并下载相关内容,加上“国学大讲堂”走向全国,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示范效应。而专家学者们的讲演、授课、推介,更是功不可没,像王杰教授奔波各地的国学系列讲座就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借这个机会,提几点建议:一是多方联手形成合力推进学国学、用国学成为国家级文化战略工程。像大清史的编纂工程,就有了很好的体制和机制。二是建议拓宽视野,依靠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将散落世界各地的中华文明成果的碎片收集归整,将历代统治者罢黜的各种不同流派的遗产挖掘整理出来,传承下去。三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国学需求,精选精编精解合适的国学系列读本供大家学习、欣赏。

中共中央党校推进领导干部学国学、用国学,功在当代、利泽千秋,值得点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