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解了这三个层次,乒乓球想打不好都难

 zzbjackie 2024-03-28 发布于安徽

身边总有球友与我交流“最重要”之类的问题,诸如:

“你认为打好乒乓球最重要的是?”

“孩子是否具备乒乓天赋,从哪些地方最能看出来?”

“业余球友练哪项技术最能涨球?”

等等,不一而足。

一起来,聊一聊。

理解了这三个层次,乒乓球想打不好都难

01永远的“一”

无比强烈的旋转,是乒乓球运动区别于其它球类运动的本质特征。

乒乓球的难点在于旋转,乒乓球的魅力同样也在于旋转。

对于旋转的感知、把控能力,我认为是乒乓球运动中唯一的那个“一”,没有之一。

从38mm小球到40mm、40+大球,从赛璐璐球到新材料球,无论是有缝球还是无缝球,乒乓球的旋转指数在不断变化,不变的是对这项运动持之以恒的影响力。

如果你想打好乒乓球?如果你想知道孩子是否适合乒乓球?如果你想比赛赢球?

对旋转的把控能力,是最重要的考量指标。

理解了这三个层次,乒乓球想打不好都难

02协调与空间,是“二”

以经典的训练套路“推侧扑”为例,有的孩子看几遍就会,有的孩子学了好几节课脚底下还拌蒜,其中差异就在“协调性”。

与网球、羽毛球等球类项目相比,乒乓球的绝对运动范围并不大,球台长2.74米*宽1.525米,球场不过四五十平。

但是,看似小,实际球速超快,想在球场上“健步如飞”,绝非易事。

所以,即使训练再刻苦,在实际乒乓球比赛中,依然存在大量步法不到位,需要凭借身体协调性、良好手感进行机动调节的情况。

另一方面,“空间感”常常被忽略。

众所周知,许昕的中远台技术独树一帜,号称“人民艺术家”“神球制造器”,姑且不评价这样的称号是否妥当,单论许昕的空间感觉,委实超一流。

但是,“空间感”并不意味着非要中远台操作。

张怡宁牛皮糖似的反手防守、王楠的侧身撇拉斜线大角、张继科标志性的霸王拧、马龙信手拈来的正手反拉,都是卓越空间感的生动体现。

理解了这三个层次,乒乓球想打不好都难

03精准、弧线、摩擦,为“三

乒乓球的精准性,同样常常被忽视。

很多业余球友发完球,被对手打个措手不及,为什么?

计划发两跳不出台球,结果发了一个半出台,被对方抢拉上手,弄了个手忙脚乱。

思路并没问题,主要是执行的“精准性”差了,导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弧线,大家普遍重视。谈一点自己最近的体会。

很多业余球友防守不好,很大一个原因其实是——防守时的弧线感不好。

总是习惯性去被动贴、挡,没有主动的造弧线意识。来球力量小了,合不上力,回球的弧线太短太低,下网;来球质量高,回球弧线太高太长,导致挡飞或出界。

最后来谈“摩擦”,有两个小注脚供思考。

我们拉弧圈的时候,很多时候“出界”和“下网”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失误方式,本质原因可能都出在摩擦。

“出界”,有时候是摩擦过多,有时候是摩擦不充分,下扎不够造成的。

“下网”不说了,摩擦不住,一定会掉球。

另一个注脚是“撞”和“摩”。

“撞与摩”,一直是乒乓球领域经久不衰的讨论热点。

其实,凡事都是大道至简,当你真正学会了摩擦,就不会再纠结于所谓的“撞与摩”,完全是一瞬间,随心所欲自然而然的事情。

会者不难,觉得难只能说明还不会。

04总结

“旋转”是一,“协调性与空间感”是二,“精准、弧线、摩擦”是三。

这是我的理解,对与错不重要,为大家提供一个思考乒乓的视角更为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