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镇之乱(2)权奸斗死了词臣

 十五志于学者少 2024-03-28 发布于云南

李适后面差点成为了大唐的亡国之君,其实和难得和平的国际局势也有关系。

给熊孩子一份无忧患的好家底,通常是上天毁灭一个家族前的重要安排。

《红楼梦》中探春说过一句名言: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你得让熊孩子无忧无虑飘起来,他才能往死里作。

回纥这些年貌似是安史之乱的最大赢家,但是吧,福兮祸所伏啊!回纥在一次次的见识大唐的繁荣与富庶后被带坏了,由于南下抢的次数太多,好东西见了太多,导致了回纥领导们也高度腐化了,而且他们的腐化是那种汉化生活方式的腐化,比如登里可汗都住上宫殿了,宫里的女同志们也得给领导扮上了,各方面开销也上来了,这就导致了他总得勒索大唐,大唐被掏空的同时他自己也越来越腐败堕落。(初,回纥风俗朴厚,君臣之等不甚异,故众志专一,劲健无敌。及有功于唐,唐赐遗甚厚,登里可汗始自尊大,筑宫殿以居,妇人有粉黛文绣之饰,中国为之虚耗,而虏俗亦坏)

为啥他越来越虚弱?

且不论那堆骄奢淫逸,你游牧民族居然住宫殿了,你居然放弃了游牧,你想想你能好的了吗?

搁太宗时代一年灭你一个来回!

一旦明确知道你的行踪,不用担心虚耗粮饷满世界找不到你了,你游牧民族将失去最犀利的战争成本威慑!

李豫死的时候,李适遣中使梁文秀往告哀,登里可汗骄纵无礼数,九姓胡人又给登里出主意说中国富饶,今乘丧伐之,可有大利。

登里批准,打算举国入寇。

其相顿莫贺是登里的从兄,劝谏道:唐是大国,这些年无负于我,咱们前年侵太原,获羊马数万,可算得上是大捷,结果道远粮乏,等回来的时候,士卒好多连马都没了都是腿儿着回来的,今举国深入,万一不捷,咱们如何撤军而回呢!

登里不听,很坚决,但回纥同志们是不愿意南下的,还是那句话,大唐的边防经过代宗一朝后不是软柿子了,要是好欺负后面吐蕃也不至于要去当外甥了,说到底都是成本问题。

回纥随后幽州化的换猴王了,顿莫贺乘人心不欲南下举兵击杀了登里可汗和九姓胡二千人,自立为可汗,遣其臣聿达干与梁文秀回朝外交,表示愿为藩臣,垂发不剪,以待诏命。

李适再次获得了祖荫的巨大威望胜利,命京兆少尹临漳源休册顿莫贺为武义成功可汗。

李豫和郭子仪十多年努力开出的战略威慑之花结果了。

但是吧,搁李适这大概率不是这么看,现在郭子仪吃饭估计都得去小孩那桌了,是他这天选之子刚一上位刚把威凤抖出来对面就尿了。

登里可汗之死是回纥由盛转衰的标志,回纥从此开始没完没了的内乱,从登里死的780年到其后灭亡的60年时间里换了十位可汗,简直和幽州野生动物园一个节奏,人家幽州军这60年也是换了10位节度使,主打一个东西同频共振。

回纥的低头潜移默化的也影响了吐蕃。

吐蕃在代宗一朝到达他的国运猖狂顶点,那家伙年年不够他从高原往下跑的,但关中毕竟是大唐的国都所在之处,靠着郭子仪的朔方军为底子,凤翔军区和泾原军区为帮手,这些年的大唐边防军没少让吐蕃吃亏。

他那个国力是禁不起消耗的,每次都死一群老爷们是受不了的,他那一年生俩村,大唐一年生十个县,人口基数上吐蕃是打不起大牌的,慢慢的来关中也就不那么勤了,再加上李适刚即位时派李晟入蜀作战暴打吐蕃这事也挺有震慑力,后面吐蕃决定不每回下高原抢了,还是我上贡你赐还的占你便宜吧,你还是我舅舅,我是你大外甥,咱看在钱的面子上结盟吧,最终唐吐在781年冬定盟。(既而使谓汉衡曰:“来敕云:所贡献物,并领讫;今赐外甥少信物,至领取。我大蕃与唐舅甥国耳,何得以臣礼见处?又所欲定界,云州之西,请以贺兰山为界。其盟约,请依景龙二年敕书云:唐使到彼,外甥先与盟誓;蕃使到此,阿舅亦亲与盟。乃邀汉衡遣使奏定。鲁使还奏焉,为改敕书,以“贡献”为“进”,以“赐”为“寄”,以“领取”为“领之”)

其实吐蕃这盟定早了。

他应该让子弹再飞一会儿的。

吐蕃要是知道他服软的不到两年后李适就搁小城楼上哭的梨花带雨的那人家打死也不管你喊舅舅!天佑大吐蕃啊!这是又一次天降国运啊!这重孙子重走他太爷路啦!

事实上就是别看又跟你海誓山盟了,你李适现眼后人家在跟你定盟的仅仅5年后就又趁你病要你命的入寇泾、陇、邠、宁数道,掠人畜,取禾稼,帮你西境骚然了。

这种好局面要是搁李适手里,慢慢攒的底牌也就会越来越大,也许资源冗余的不断溢出就会真的腾出手来不断消化掉关东的藩镇问题。

但搁李适这,总是100公里的赛程他一听枪响就百米冲刺。

这孩子总站起来蹬。

命运的考题在李适登基一年半后扔过来了,公元781年正月初九,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了,其子李惟岳先是隐匿丧期二十多天,以李宝臣的名义上表令李惟岳继承节度使。

李适不许,并遣给事中班宏前来探望病情。

李惟岳拿了大价钱贿赂,但班宏被李适管的很死,根本不敢收,知道底细后赶紧还报了。

李惟岳一看瞒不住,只能发丧了,随后我选我任命自己为成德留后,令将佐联名共奏求旌节。

面对天下第一强藩成德镇的联名上奏,李适一如既往的刚,不同意!

就此,第二轮藩镇洗牌开始了。

李宝臣人至暮年时一直在为传位子孙做准备。

但是吧,他和田承嗣还真就比不了,因为田承嗣起点低,那一整个魏博军几乎都是人家招出来的,虽然都是步兵,虽然底子薄,但整个魏博镇的士兵确确实实认的是他田家人,魏博的前半个多世纪也一直是田家人说的算的;他成德军的综合实力虽然最强,但是股东和加盟商也多,很多都是安史老兄弟们,甚至比他资历都高,他能当这个老大其实更多因为他是多年盘踞恒赵的地头蛇缘故,其子李惟岳暗懦,他还活着的时候就有很多老将不服。

老流氓如田承嗣,他有十一个儿子可以选,但最后可是挑的侄子田悦为接班人。

田悦能当这个接班人,是因为“骁勇有膂力,性残忍好乱,而能外饰行义,倾财散施,人多附之,故得兵柄”,翻译一下就是能打还团结人,最符合魏博可汗的气质。

李宝臣对于自己儿子暗弱这事的解决办法是自己死前杀了大将辛忠义、卢俶、定州刺史张南容、赵州刺史张彭老、许崇俊等二十余人,为张惟岳铺平上位道路。(宝臣暮年,益多猜忌,以惟岳暗懦,诸将不服,即杀大将辛忠义、卢俶、定州刺史张南容、赵州刺史张彭老、许崇俊等二十余人,家口没入,自是诸将离心)

这其实就属于想不开了。

你不是没混过这乱世的,你都能看出来这孩子没本事撑起来这一摊,你为啥还要强扭这不甜的瓜呢!安庆绪和史朝义哪个蹦跶了多长时间?

你临死前把权交给别的大将,让家族护送他回京如薛嵩故事多好?

你让没本事的子孙吃上一份大唐保本基金不好吗?

贪嗔痴的李宝臣没这觉悟,他觉得只要把内部这帮坏分子们都清理了就肯定能保得住这家业,在一通杀之后,还剩下同时代的两个大佬,也是他的两个姻亲,一个是易州刺史张孝忠,一个是兵马使王武俊。

这二位也是成德镇的武勇双骄。(孝忠以勇闻于燕、赵。时号张阿劳、王没诺干,二人齐名。阿劳,孝忠本字;没诺干,王武俊本字)

提前预告下,这二位也就是后面瓜分成德的两位股东。

还是那句话,此时河北已经可汗化了,你不是那块料就真的别掺和这修罗场,一定会是最强最狠的人杀出来接班的。

准确的说,其实李宝臣还是想弄死张孝忠的,他去易州召张孝忠,但人家张孝忠不来,李宝臣又派其弟张孝节召之,张孝忠让张孝节给李宝臣带话:诸将何罪?接连受戮!孝忠惧死不敢往,亦不敢叛,正如公不入朝之意!

比较刚,明牌了。

张孝节哭道:我要是那么说了必死。

张孝忠道:我去了咱俩才会一块死,我在此他反而不敢杀你。

李宝臣也最终如他所料的没再招惹张孝忠。

为啥不敢杀呢?

因为这个张孝忠他硬碰硬的杀不动。

张孝忠跟他是一个辈分的,是安禄山麾下猛将,安史两次南下催河洛的时候都是先锋,他是在史朝义败了之后带着队伍投奔了李宝臣的,他就是安史旧将们当时面临前途选择时的一个典型代表。(安禄山奏为偏将,破九姓突厥,以功擢漳源府折冲。禄山、史思明陷河、洛,常为贼前锋。朝义败,乃自归,授左领军将军,以兵属李宝臣)

张孝忠虽然加盟的晚,但其雄厚实力让李宝臣选择结为姻亲,并很早就将易州诸镇兵马令其统领了,张孝忠随后在易州一呆就是十多年。(李宝臣以孝忠谨重骁勇,甚委信之,以妻妹昧谷氏妻焉,仍悉以易州诸镇兵马令其统制。前后居城镇十余年,甚著威惠)

上次藩镇之战中张孝忠更是被李宝臣转正为易州刺史,当时史料中说李宝臣分给了张孝忠七千精骑。(及宝臣与硃滔战于瓦桥,常虑滔来攻,故以孝忠为易州刺史,选精骑七千配焉,使扞幽州)

其实那应该就是张孝忠多年经营易州的家底,本就是人家的兵。

准确的说,在李宝臣死前,成德诸镇中易州已经接近半独立化了,张孝忠不听调也不听宣了。

李宝臣放弃杀张孝忠后还留下了兵马使王武俊,其子王士真是李宝臣的帐中亲将兼姑爷,王武俊也不是张孝忠这种带着股本加盟的,他是很早就跟着李宝臣的心腹之将了,最终他没上李宝臣的死亡名单是因为他的官位并不高,威胁也不大,还是武勇担当,姑爷王士真又花了大价钱把他爹这命给买了下来。(武俊官位虽卑,而勇略迈世;宝臣惜其才,不忍诛之。而士真密结宝臣左右,保护其父,以是获免)

总之李宝臣留下的这两位,在他杀二十余将埋下诸将离心众叛亲离的伏笔后,瓜分了他的成德镇基业。

其实李宝臣死前已经自已走完了“探春定律”,不用等外部杀来先从家里自杀自灭了,李适这牌还没打已经赢一大半了,后面分化瓦解的招术太多了,但这样的牌面后面都让他给打崩了······

李宝臣传位他那傻儿子的自信还有一部分友军方面的支持,他之前由于基业传承的问题和田承嗣这老冤家都冰释前嫌了,李宝臣、李正己、田承嗣、梁崇义这四位搞过“藩镇互保”,约定将土地传给子孙,当年田承嗣死的时候,李宝臣曾下了大力气向朝廷请求把位置授予给田悦,李豫当时也是你说啥是啥。(初,宝臣与李正己、田承嗣、梁崇义相结,期以土地传之子孙。故承嗣之死,宝臣力为之请于朝,使以节授田悦;代宗从之)

这回该田家还人情了,田悦屡次为李惟岳请求继任,但李适主打就是我跟我那窝囊爹不一样!就不行!(至是悦屡为惟岳请继袭,上欲革前弊,不许)

这个时候朝廷有人开始劝了:李惟岳已据父业,不会因为咱们的任命改变什么,这样必然会造反的。

李适道:丫们本来没有任何资本作乱的,所凭借的不过是我的土地和我的任命以此狐假虎威罢了!往日朝廷对他们纵欲过度,结果越来越乱!这就已经说明爵位无法让他们改好反而会助长其叛乱了!如果李惟岳必为乱,我的任命给不给都会反!

李适一如既往的坚决!所有乱象从本届政府打住!

面对李适铁了心的不妥协后,知道李惟岳要是扛不住的话,自己也将来不可能把基业传给后辈的田悦和李正己开始各自遣使去跟李惟岳搞串联,暗中谋划河北互保,对抗朝廷。

成德镇那边也有劝的,判官邵真就对李惟岳哭谏道:先相公受国厚恩,大夫您正在服丧期间,却忙着背叛国家,不可以啊!随后劝李惟岳抓了前来商量事的李正己使者送京师,并且请求讨伐淄青,如此朝廷嘉奖大夫之忠,那节度使的旄节将轻松拿到。

李惟岳同意了,准备抓了当投名状。

这种智商水平,咱也不知道李忠臣哪来的自信传位给这孩子。

谁是你的朋友谁是你的敌人啊?

长史毕华听见后赶紧打住道:先公与二道结好二十余年为的就是这天!为何要背叛!况且就算抓了这使者,朝廷未必就会信,到时候李正己撕破脸后来打我们,臭了街的我们注定孤军无援,到时候怎么办!

李惟岳一琢磨也对,赶紧叫停。

随后李惟岳迎来了他生命最后时期的关键智囊,他舅舅前定州刺史谷从政。

谷从政有胆略,读书多,威望高,王武俊等诸将皆敬惮之,之前被李宝臣猜忌一直在请病假,等到了李惟岳这也猜忌这舅舅,不跟他舅商量事,日夜独与胡震、王他奴等计划,多散金帛以取悦将士准备应战,越等越不见三顾茅庐的谷从政主动腆着大脸不请自来见外甥了,说出了一番见解,四个方面:

1、天子不是善茬,肯定会跟咱打,咱只要败一战就是全盘输的牌面。

今海内无事,自长安来的使者都说天子聪明英武,志向远大要天下太平,最不想诸侯子孙裂土搞分裂,你现在首违诏命,天子必遣诸道讨伐。现在将士们受了你的赏赐,确实都说要为你死力,但只要一战不胜,到时候就各自顾着自己的性命寻找出路了,到时候大将有权者一定会乘你危局落井下石,都想着拿你的脑袋换功名了!

2、你爹死前在咱本镇结了大仇,幽州朱家跟咱成德也是大仇,你的局面很不乐观。

你爹已经杀了上百位高职位大将了,等你要是势头不对时,其子弟都会对你展开复仇的!再者说你家和幽州有仇,朱滔兄弟常切齿于我成德,今天子必以其为将;朱滔和咱们近的他晚上击柝的声音咱们都能听到,一旦幽州军疾驱南下,势如虎狼,到时候咱怎么对敌?

3、你比田承嗣如何?

当年田承嗣从安史父子同反,身经百战,凶悍闻于天下,违诏举兵,自己觉得无敌,等卢子期被擒,吴希光归国,田承嗣就光剩下指天垂泣了,不过因为你爹按兵不进且为之上书说好话再加上先帝宽仁,赦而不诛,不然田氏岂有种乎!你从小生长富贵,岁数尚少,没经历过那些艰难危险,才会听信左右之言,你想做第二个田承嗣吗!

4、学朱家吧,别玩硬的了。

我劝你现在不如辞谢将佐,让你庶兄李惟诚摄领军府,你入朝乞留宿卫,并请求让李惟诚暂且留摄府事,你学学朱家那哥俩。到时候恩命决于圣志;皇帝必高兴于你的忠义,就算没有大位,也不失荣禄,属于保本方案了,不然大祸将及。我知道你素来疏远我,但我考虑到舅甥之情,事已紧急不得不说了!

分析的不能这再全面了,这篇《成德对》也充分说明了谷从政之所以能震慑成德诸将的高端见识,但在李惟岳看来,你老小子是不是要拥立我那野哥哥报复我们父子?

随后李惟岳对这事的处理意见如下:

1、其庶兄李惟诚被送到了亲家李正己处(李惟诚同母妹嫁给了李正己之子),李正己将其改回了张姓,在淄青找了个班上。

2、把他舅舅药死了。

双方都表明态度后,朝廷与河北河南诸镇开始互相呲牙咆哮,等待一言不合就开打的契机,也是在这个时候,那位祸国的词臣搞了个非常逗的操作。

杨炎杀了刘晏后朝野侧目,你想想整个朝廷谁没拿过那位财神爷的银子?李正己更是多次上表请问刘晏何罪,讥讽指责朝廷。杨炎惧,遣腹心分去诸道以宣慰为名暗中对各节度使解释这事,说刘晏昔日朋附奸邪,请立独孤后,杀他是皇帝的意思。(李正己上表请杀晏之罪,指斥朝廷。炎惧,乃遣腹心分往诸道:裴冀,东都、河阳、魏博;孙成,泽潞、磁邢、幽州;卢东美,河南、淄青;李舟,山南、湖南;王定,淮西。声言宣慰,而意实说谤。且言'晏之得罪,以昔年附会奸邪,谋立独孤妃为皇后,上自恶之,非他过也)

你居然把锅推给了皇帝。

这其实也说明了杨炎这货连奸臣都不会当。

图片

你啊,也就是个光会写漂亮话的词臣。

忒拿自己当主角了,你想过没想过自己存在的意义?

你既然不为皇帝遮风挡雨,那大唐这两都一十五道也就压不到你的肩上了。

况且人家皇帝本人也没打算瞒着天下,人家都下诏表态爷就杀了,你搁这描啥呢?

不久各地秘奏就上来了,李适听说后派宦官去藩镇查问这事,很快汇报夯实,李适觉得你这货不忠,已经有杀杨炎的打算了,随后开始等杨炎出错误,帮杨炎创造错误的方式是拔擢了之前和杨炎有仇的卢杞为门下侍郎,并同平章事。(或有密奏'炎遣五使往诸镇者,恐天下以杀刘晏之罪归己,推过于上耳。'乃使中人复炎辞于正己,还报信然。自此德宗有意诛炎矣,待事而发。乃擢用卢杞为门下侍郎、平章事,炎转中书侍郎,仍平章事

杨炎仅仅当权了一年就露出了马脚,他的德不配位被另一个视宰相为儿戏的皇帝玩成了拙劣的权力游戏,一个本来根本难登大雅之堂的权奸被放到了绝不应该放置的位置。

所谓“自此德宗有意诛炎矣,待事而发。乃擢用卢杞为门下侍郎、平章事,炎转中书侍郎,仍平章事”

你是真行啊!当年萧衍哪怕在宇宙大将军的刀架脖子上时都对三公这种国家脸面做过著名释义:调和阴阳,安用此物!

公元781年二月,李适为了除掉一个看走眼了的宰相,挑了一个蓝脸鬼面的小人成为了大唐宰相。

卢杞,出身范阳卢氏,他爷爷是那位与姚崇所谓“对掌机密”但狗屁不管的“伴食宰相”卢怀慎,他爹卢奕是安史之乱中为国死节的不屈名臣,这孩子本人算是丑出了风格,所谓“貌陋而色如蓝,人皆鬼视之”,你想想郭子仪为了不得罪他下令他进家时屏退身边左右,因为担心左右笑出来,你说他得多宝相庄严。

卢杞之前跟过一段时间仆固怀恩,被辟为掌书记、试大理评事、监察御史,以病免官,入补鸿胪丞,迁殿中侍御史、膳部员外郎,出为忠州刺史。到了荆南,被节度使卫伯玉瞅见不顺眼后又请病假归了京师,历刑部员外郎、金部吏部二郎中,总之代宗朝时官一直不大,直到780年,卢杞被调入朝中任了御史中丞

他能干这个官其实也多少有点祖荫的成分,这也符合德宗朝领导爱幻想的用人风格,他爷爷卢怀慎,伯父卢奂,他爹卢奕都做过这个御史中丞,他家做御史中丞做出了品牌,所谓“父子三继,清节不易,时人美之”,他也因此被李适调到了这个岗,成为了他家第四位御史中丞。

随后卢杞因为李适要杀杨炎的需要开始坐着火箭往上窜,先是迁了御史大夫,十天后又拜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给抬成了宰相。

卢杞虽然长的像鬼,但唯物主义唐德宗不在乎,瞅着还觉得挺解闷,你家祖祖辈辈都是御史台的,负责“中外百僚之事应弹劾者”,来帮我斗个人!

也许是看出来李适和卢杞这对金童玉女注定会走到一起,有一个人很早就进行了防范。

大唐的裱糊匠郭子仪快不行了,最后的时间总闹病,百官那都要去看望这位大唐图腾,所有人来郭子仪都正常接待,唯独这个卢杞到了的时候,郭子仪命身边所有姬侍都走,自己单独接待这位正五品上的御史中丞。等卢杞走后家人问为啥要高看这小子,郭子仪道:卢杞形陋而心险,左右见之必笑。若此人得权,咱郭家该被灭门了!(时尚父子仪病,百官造问,皆不屏姬侍。及闻杞至,子仪悉令屏去,独隐几以待之。杞去,家人问其故,子仪曰'杞形陋而心险,左右见之必笑。若此人得权,即吾族无类矣)

你哪怕笑了,他只要觉得心灵受到一点创伤,他将来都得整死你。

郭老令公的眼光是没错的,这个被李适以整人功能拉入阁的鬼头鬼脑“既居相位,忌能妒贤,迎吠阴害,小不附者,必致之于死,将起势立威,以久其权”

后面如果没有他,李适本不会现眼到那个地步。

但鱼找鱼虾找虾乌龟配王八,郭老令公一眼看穿的权奸在李适这是香饽饽,上天也算是给他派来了强强联合的黄金搭档。

杨炎在半年多后就被卢杞高效斗死了,李适在斗死杨炎时可谓出了这口恶气,杨炎被流放崖州(海南岛),李适活活让人家文化人走了四千里后太监才奉旨勒死了这位志大才疏。(遣中使护送,未至崖州百里,缢杀之)

原谅我说你志大才疏,你的那堆打造文化鄙视链凸显优越感的自娱自乐华丽辞藻在咱这个系列真的叫不上“才”。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这种话可能在你杨炎看来是粗鄙的,是不堪的,但历史证明这才是“才”。

从未有过基层治郡治民经验,刚上位一个季度就草草推行变法的你可能永远听不懂一句话: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么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

很幸运我们的新中国是在这样的文字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很幸运我们这代人能读到这样的文字,用不着跟那大聪明一样去拿着你的文字把玩。

李适这个被情绪喜好控制的熊孩子,上一秒爱的爱去活来,下一秒恨不得抽骨吸髓,他根本不明白政治的体面和政治的退路有多么的重要,当所有人的心理预期都是跟你鱼死网破,你的装逼成本是极高的。

公元781年六月十四,汾阳王郭子仪薨,终年85岁,陪葬建陵,赐谥忠武,配飨代宗庙廷。

后面的世道太惨,老天不想让这个再造大唐的国家图腾受罪了。

当然也有可能,如果郭老令公身在长安城中,泾原兵变也许最终会又一次被郭子仪大事化小。

不过说一千道一万,老天此时让老令公退场也自有深意。

谁的福谁享,谁的孽谁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