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1 跟着倪海厦老师每天学习黄帝内经|诊要经终论

 雨夜听荷yu 2024-03-28 发布于四川

跟随倪海厦老师一起,学《黄帝内经,学习古人不生病的智慧。
空闲时间多的,可以视频对照着文字一起学,空闲时间少的,就看文字内容,几分钟也就看完了。今天的内容尽量不要拖到第二天再学习,可能到第二天,积累了更多,更加的不想学习了。
学习贵在坚持,希望大家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有所收获。

第三节 女性面颊观阴阳
那脸上呢.一个女的来说,女人呢,脸的左边这是左,这是右,女人的左边呢是阴,右边是阳,如果说,气色呢看气色的时候,这个肝这边是肝青,这个青色呢,一直往右边去,一直往右边去。那阳一直往上加,一直往上加,就是重阳,阳上加阳。
如果说是从右边往左边走,我刚才讲这个是上下,横着走,如果是由右边往这边走,这个是肺,越来越白,一直往阴这边靠,就是重阴,阴上加阴,阳上加阳,都是逆症,都是不好。所以阴和阳要平衡,不能阳了再阳,那一直往外走。
观念的想法是这样子,比如说我们讲这个肝脏,肝里面有阳,有阴,那这个阴阳是平衡的状态之下,那如果是阳外走,肝里面没有阳的时候,阴就会累计在里面,累计久了以后变成实,就是阴实,变成阴实,这是危险的。
所以阴和阳要平衡,举例,我们人身上的肥肉和瘦肉,肥肉是阴,瘦肉是阳。所以人身上的肥肉是高过瘦肉,那外面还有一层皮呢,皮是阳,所以阴阳阴阳阴阳,一直包在一起。所以才会形成一层一层,阴阳阴阳,举例。这就是平衡的状态之下。所以平衡才能形成这样子。所以讲奇恒跟揆度讲的就是阴阳而已。那只是举例。

第四节 虚实脉、孤脉
111页,搏脉痹躄,寒热之交。脉孤为消气,虚泄为夺血。孤为逆,虚为从。行奇恒之法,以太阴始。行所不胜曰逆,逆则死。行所胜曰从,从则活。这个我们怎么解释,就是从又回到脉了,回到我们这个脉。
关脉这边,这是寸脉,这是尺脉,关脉是阳,尺脉是阳,这是基本观念。关脉比较大,侧面看的时候,侧面手掌,这是手掌的位置。那里面的脉形,应该走向是这样的,你摸上面中间是关脉。
皮肤底下的脉动是这样子,上面一点。因为前面是阳嘛,阳是不是比较浮起来一点,后面是阴嘛,阴自然而然会比较稍下一点。这是九分,这是一寸的长,剖面看的时候,你摸脉应该是这种感觉才对。
那如果说这阴脉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小,阳脉变得越来越大,底下浮到表面上来了。这就是阳要出来了。本来就有阳,那后面的阳,内脏里面的阳要往外走,阳就是动能,他的能量,他的生命力一直往外走,这是博脉,博脉是寒热之交,如果孤为消气。
我们的脉搏动作很大的时候,身体会发生,因为这个阳是主四肢,主关节四肢,会造成手足不随,会形成这个样子的。就是我们所谓的表,阴阳表里的表,当我们人受到外在的邪来侵犯我们身体的时候,我们的内脏的阳会出来跟它相抗的。
如果你是很健康的阳,本来我们皮肤外面就已经有阳了,这个阳就已经足够对抗环境的改变,外来的病毒的时候,这个没有病的你知道。那你表面的阳没有办法对抗外来的病邪的时候,你身体里面的阳会自动出来,跟它对抗的。对抗的时候就产生寒热交合相争的状态之下,就是你赢了就是热,输了就是寒。
脉独盛于寸口,如果说你这个寸口摸到脉,那个后面的子脉没有了,就是独盛于寸口,这种情形的话,这表示阴气已经消解了。如果说反过来,脉独盛于尺表示阳气衰了,因为阴脉太大了,这个脉反过来,独盛,阴脉过大,这叫做孤脉。
脉形呢,如果是中空没有力,血不够了,这个血不足的时候,人很好玩,得到是反的,你老是血不足的话脉会变小,你错了,不足的时候脉会变大,刚好是反过来的,脉会变大,因为里面是空的,空的时候脉变大,压的时候好像空的一样,充身一样中间是空的。
当然了,我们后面会讲到孔脉,孔脉就是中空的脉,失血,血不够,人血不够的时候,脉形会变得很大。那我们常常看手臂尺内,如果在尺内,阴的这一段,从这个关到尺,这一段,尺内看到的青筋很多,这就是贫血。
那你看气色,气色的时候,脸上本来胃气是带一点黄,脸上都比较暗,胃气都看不到,代表胃,我们五味入口,到了胃里面,还没有办法化生成血。这个时候都会有血不足的现象。这就是脉孤为消气,虚泄为夺血,血不够了。
那孤为逆,虚为从。行奇恒之法,以太阴始。孤脉呢,不管是孤阴之脉或者是孤阳之脉,这是危险。脉,虚脉很好治,虚脉呢,简单讲虚实,如果是孤阳的脉,阴没有了,孤阴的脉阳没有了,都是不好治的病,比较重的病。
如果你只是摸到虚脉,虚脉很好治,为什么?虚就是没有,里面什么都没有长,就叫虚脉。摸到实脉比较不所以摸到虚脉的话,这个就是实脉,阳实或者阴实。如果是虚脉的话代表里面没有长东西,所以我们如果病人摸,摸他的脉本来是实脉,本来是重病的,结果你把一个病人从实脉治成虚脉,非常好。
病人在从生病回到正常之前,都是纯虚症,纯虚症。这是我们过去,我们不管是理论上《黄帝内经》讲的,我们我们在临症上面看的时候,都会呈现到虚症的现象。这个时候也就是说,人体就这样子,你把病去掉以后,人是很虚的,这个时候你给他滋补一下就好了。
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就好像你车子原来不你把它故障修好了对不对,修好以后,车子还不会跑啊,因为汽油还没加啊,机油还没灌对不对,水箱还没加水,然后给它滋补一下就开始动了。
所以呢,人体呢,就按照阴阳平衡的道理来走,跟我们的那个奇恒跟揆度是一样的,专门讲的天地的阴阳平衡,完全是要相合相通的。这是这个章节讲的东西。

第十六篇 诊要经终论
第一节 十二节气与气血变化
113页叫诊要经终论,这个诊要经终论又把前面12章又给你重新复习一遍,为什么?讲的更细了,可以讲得细了,为什么?你有一个基本的概念。所以我们在前面12章讲的时候给你一个概念,现在慢慢讲分细了。这个黄帝问了,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在哪里,重点在哪里,要领,怎么样抓到它的要领?
岐伯说,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一月份的时候,这个就是我们讲寅月,这个农历一月份的时候,二月份的时候,刚开始天气开始走,地气始发,这个人气在肝。三月、四月的时候,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就是气,天阳慢慢升起来了,所以天气主要讲的是天阳,地气主要讲的是地阴。
图片
到了刚开始一月份的时候、二月份的时候,阳气开始动了,地的阴气开始往上升。这个时候是肝脏,这是讲的就是肝脏。那三月四月的时候,天阳开始运转了,正方的时候开始运转了,地气呢,由下慢慢往上升,这个时候人的气应该跟着时节走,我们人的气一定要跟着这个节气走。这个时候人的气就聚在脾脏,脾脏上面。
五月六月呢,天气非常得盛,地气就升的非常得高,这个时候人身上最高的地方就在什么,头部,所以人气在头。七月八月呢,阴气开始杀了,也就是这个开始受损的意思。这个时候人气在肺。
九月十月,阴天开始变冷,天气开始变冷,冷的时候,那个地气就慢慢往下走。这个时候人体呢,人体的气就在心脏。十一月、十二月的时候,寒冷的气和地气合并,就是阴寒的地方,就是在肾脏。
因为合并,所以很多动物,像熊、蛇,很多去冬眠。因为很寒冷,然后就冬眠,尽量少消耗掉身体里面的这个能量,要冬眠起来,这都是按照天地之间,动物的性,这个自然间,动物的本性,一定要相信动物的本性,它会按照节气走,只有我们人不按照节气走,所有的动物都按照节气走,它很聪明的,它觉得不对,它开始躲起来,开始冬眠什么样子,他不吃东西,躲在那边睡觉,挖个地方睡觉,能够活下去。
结果动物也没有豪宅,也没有暖气,就冬天也没有死在冻疮。我们人还会死在冻疮,还会冻死。所以很丢脸。那学熊、学蛇这种东西。
前面讲的是12个月的节气,阴阳的变化。那就是因为是这样子,岐伯说是因为这样子,所以春天的时候故春剌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因为春季得病的时候是刚开始,天气和地气在变动的时候,这时候病在皮肤,都在皮肤上面,肌肉交接的地方,你浅刺出血就好了。
当严重的时候,春天的时候,一二月的时候,一二月的时候如果是严重了,会传到内脏里面去。一二月的话就是肝脏了,三四月就是脾脏,诸如此类的。

第二节 四季下针法
夏天的时候,夏天得病的时候,我们刺这个络俞穴,刺它更细的地方,是孙络,很细微,四肢末梢的地方,放一点出血就好了,病邪就会去。因为什么,因为它气当旺,当旺的时候我们人的气跟天地的气是一样子当旺的时候,这个时候呢,病邪都不容易进我们的身体,都在皮肤表面。
诊断的意思就是告诉你,我们治病或者诊断,不要太过,也不要太不急,病得很浅我们就很浅得治,病得很深我们就给他治得很深。
所以我们在下针灸的时候,我们春天的时候,春夏,这个针比较浅,那秋冬的时候,针会比较深。因为季节的变化,因为春夏的时候慢慢走了,到了夏天更浅,走到皮表了。
秋天的时候,从皮表慢慢走到骨边,所以天气冷的时候,我们下针可以下得深,下得骨头旁边。简单讲就是这意思。那我们像秋天的时候呢,秋刺皮肤循理,顺着皮肤腠理的空隙刺下去,那等到病人气色,神色变为正常,就可以起针。
任何病在表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真正内脏病这个力量不够的,这是讲病邪刚入身体的时候,我们自身在吃,上工就是一开始病邪进来我们就开始做,这一段讲就是秋天的时候病邪进来我们怎么扎,夏天的时候、春天的时候、冬天的时候,
病邪一进来我们怎么做。冬天的时候因为寒气比较重,所以病会比较深,那时候我们下针都下在背后俞穴和腹穴上面,我们背的俞穴为主。病是重者,下针一定要深,并且下针就是我们的治疗的原则。
图片
你看第二段接着前面那一段,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法其所在。春刺夏分。你如果春天应该刺在春的位置上,春的位置在。那你刺到夏分,就会造成这个不及,而伤的元气。夏天的时候,病在最表,在皮肤最表。那春天的时候,我们这个骨呢,这样讲,我图个画你就懂了。
我们中间是一个骨头,这个骨是冬天,骨头旁边有筋,筋就是春天,夏天就是血脉,脉搏,这是筋,脉搏在这里面,脉搏。你如果说春天的时候,我们针下在筋上面,你如果下在这个春天针下在脉搏上面,没有下到筋,不够深,不及,那如果力量不够,病不但不能而且气会乱。
因为你动到气了,我们针一下去,病人气就会开始动。那你下到不及的时候,第一个影响到正气,因为你伤到正气了,病气也没有去掉,气会乱。气一乱,病邪就会趁乱而入。这就是他下的定义,会造成人不想吃东西,而且呼吸很短,少气。
春刺秋分,春天呢,就是你刺他秋分,秋分上面,秋分的刺法呢,我们应该是这个秋天呢跟冬天,应该是针要下到骨边,这个秋天,在秋冬的时候正常是下到骨边。你现在春天呢,你把针下得太深,太过,会造成这个样子。让人受到惊吓,而且容易哭。
那秋刺冬分呢,也是太深,到了深达到骨边去了,邪气着藏,令人胀,病不愈,又且欲言语。这个里面讲了很多的这个症状,大家会不容易搞清楚,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给你辩证就是,过汗不及,不及的时候产生的症状都是静,太过产生的是动。
比如说人不讲话,少言、懒言,不太想讲话,继续坐在那边,这个症状不及,你会产生的这个动或者这个静,太过了会产生动,会动到内在的气。本来情志很平稳的,结果情志变得很高,很高亢,然后讲话会变得很多。
那这个是《黄帝内经》非常讲究这个东西,临床上的时候,我们这种区别,有一点点而已,真正我们下针的时候,我们不会计较说春夏秋冬,像它计较那么细。
以前计较得很细,我给诸位讲,针粗,我们现在针很细,即使你春天、夏天,你把它下得很浅,我们春夏浅刺,秋冬深刺,这是我们下针的原则,你那个针很细,即使春夏你下深一点,病人不会气乱的。所以我们针都30号都很细,那个针一号、二号都很大了,号码越小了针越粗,号码越大了针越细。
那我们这个针因为都有细针、毫针。所以说我们没有真正在临床上,并没有那么讲究,当然以前那个针,因为冶金技术没有那么那个针要下得很粗,那诸位要特别小心,那个针会伤到。现在针我们倒是没有说,真正那么斤斤计较,那只有记得大原则,就是春夏我们下得浅,秋冬下得深。
就是说我们如果真正来翻译它的时候,比如说115页,我们讲说夏至春分,夏天的时候,你应该是在夏的位置上,肌肉里面。那个血脉旁边,肌肉中间,你如果刺的是春分,很浅的,力量不够到,病不会好。因为你的针比较粗,比较粗,那你下的时候不及,下的力量不够,不及,针孔就很大,这样人正气就会伤到。
因为病气在底下,你针下没有到病气,病还在那边,病还没有走,你针孔开得很大,又伤到正气,这个意思,那个针比较大。如果你用细针来解释就不一样,细针,针下去拿上来都不见血的。以前那个针像火柴棒那么粗,下去拉上来都是血,对不对。
结果那个病在比较深,你针下得太浅,就是浅的时候,那个人的阳气在这边,你把正气伤到了,邪气还没走。简单讲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不及和太过都不好,像夏刺秋分,病不愈,就是不够好、不及,令人心中欲无言,我们心呢,藏神,神分阴阳。
我们为什么要阴阳,就是处方药有阳有阴,所谓分到阴去了就是讲魄,分到阳去了就是讲魂,所以神魂魄三者是一样的东西,但是都是出于神。那魄带病的时候,魄主静,魂主动,这两个不太一样。小孩子晚上睡觉起来梦游,动,对不对,还有你会发现小孩子奇怪,大白天他不喜欢在外面跑跟小孩子玩,他喜欢躲在衣橱里面。
那衣橱门关起来,喜欢见暗,那主静,看到肺,知道这意思,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区分这个。我们知道这个动静,这个一个是动一个是静,我们知道病在魂在魄,我们晓得用阴药还是用阳药,他的症状在阴阳哪边。
所以我一再跟诸位讲,所有的辩证那么复杂,最主要就是辩阴阳。那我们一个人话讲的很多是阳,一个人不想讲话,是阴,一个人很亢奋一直动,动,没有办法停下来。一个人少言,他根本不想做事情,完全没有斗志,那就是阴。简单区分就是这样子,这些其实讲的东西重点是在这里。
那你们看一看就好了,真正我们临床用不会这样子,不会那么小心的,不会。那这个夏刺冬分,这些都是太过,病也不会好。病不愈,令人少气,时欲怒。秋刺,秋天刺春分,病也不会你看他讲的很复杂,什么春至夏分,怎么怎么样,最主要是春天你知道按照春刺,夏天按照夏刺,秋天按照秋。一般就是我刚刚讲的,秋冬针要深,春夏针要浅,这就够了。那其他的发生什么问题,诸位可以看看书上的翻译就可以了。

第三节 短刺针法
116页,我们看凡刺胸腹者,我们针呢,要下到胸部,要下在背部、腹部,一定要避开五脏,你不要去表,说老师你看我下得真准,一针就下到心脏,这都不针,肺脏一定要避开来。所以我们才会有斜刺,不会直刺的。
图片
如果扎到心脏,一天就死掉了,环死,就一天就死掉了。如果扎到脾脏呢,五天就死掉了,那你现在的针我们讲过,现在的针很细,你真正碰到脾脏还不会怎么,碰到心脏不行啊,那以前的针很粗啊,根本刀子一样刺进去的对不对,当然会死,所以不要乱扎,就算是细针也不要扎到内脏。
那中脾者五天死,中肾者七天死,中肺者五天死。如果中到膈者,皆为伤中,其病虽愈,病就算好了,也是一岁必死。所以我们扎针的时候一定要避开脏腑。
那我们扎背针的时候都斜刺,我已经跟你讲过,我们都是斜刺,我们不会扎直刺的。但到了肚脐,到了第14椎以下,我们才是直刺。因为已经避开脏了,它直刺没有问题。上面我们都尽量左右斜刺,不要扎得太深,就不会扎到,绝对不要扎到脏腑。
那膈者,横膈的地方,那要刺避开五脏者,你如果能避开了五脏,就是知道它的逆所从。所谓从者,膈和脾肾之间,不知者反之。我们下针的度量的方法,你在胸腔下来肚脐,到少腹,我们新臂骨的地方,膈呢在这个位置上,膈在这个位置上,所以有一些在新臂骨的下面,有一些在肋骨的上面,膈在这个地方。
那这个膈之上呢,和膈之下,这个是我们那个心脏和肺脏、肝脏、脾脏区分开来的地方,它的意思是讲以这个来做标准,这个避刺五脏者,所谓重者就是膈与脾胃之处。这是我们的丈量的标准,用这个来看,比如我们扎心脏,心脏在这个上方,你的上方有新的臂骨保护住,对不对,那你一定要从肋骨旁边的缝隙中间扎进去。
人家保护得很你从这边给扎到心脏去,这不好。那我们真的有直刺背后是有,有一种刺法,我们称之为短刺,也是在内经里面。比如说心脏痛,心脏痛痛到哪里,痛到这里,那过去的古人是手去丈量,在这个地方,心里面假想,这个后面正对着后面,正后方一个位置上,这两个前后是相对的。
然后正面下一针,后面下一针,这一针下去,痛就去掉了,就这么快。我是这里痛,你就手顶在这里,然后后面找个跟他相对称的位置扎下去,这边扎一针,后面扎一针,那针不是很深扎进去,扎到肋骨,那一般我们是不穿过肋骨的,你穿过肋骨,肋骨不会碰到内脏的,你穿过肋骨很深,刺过肋骨才会碰到肺脏,才会碰到心脏。
那就是前后的针法,叫短刺,不要刺太深,短刺。那你如果丈量不精准,过去有些人,用骑竹马,骑着竹竿在上面拉,拉深两个挂在那面,就想帮他找这个点,不会找错点嘛。
那现在的话,如果你拿那个我们雷射的笔,你拿两个雷射的笔放在旁边,然后两个对让线刚好碰到线,然后那个人站在中间,我哪里痛,这里痛,后面就出现了。是不是很好的方法对不对,你买越便宜越那个只是光线而已嘛。你不要真正跑到那边照雷射什么,光线能够找到那个点,就是这种凶痹很快,针一下去就好了。
但是你不能扎到内脏,我们为什么叫短刺,就是很短的针刺下去就好了。这两个阴阳,因为背后是阳经,一插上去马上阴阳就通了。我不是讲过吗,中医就是在阴阳平衡。
如果你不知道从膈来丈量,刺胸腹者就危险了。那我们如果针刺在胸和腹,那一般来从单布上刺,这是因为,这个天气太冷了,天气太冷的话我们扎针呢,不要让他衣服脱开来,脱开来,身上以布盖到,过去一般是隔着布就扎进去了。这是讲隔着布上刺,没有效再刺。
这个现代人你千万不要隔着衣服扎针啊,我们在美国给他隔着衣服扎针要告你。所以宁可房间开暖气,因为现在我们有这些工具,有这些器具很可以改变一下环境,这样的话我们这个病人在天气冷的时候,不会身体暴露在冷风之下。
我们天气冷要保温对不对,结果为了扎针衣服要拉开来,就在冷气的状态下,这个冷天的状态之下,我们要开暖气的话我们再下针比较还是可以下。不用说按照以前,以前根本想都想不到还有暖气呢。而且北方非常得冷,所以你千万不要按照这里说,隔着布就刺下去啊。那么我们针刺的时候一定要严肃,不能嬉皮笑脸的,嬉皮笑脸的那个针扎不准,手在那边抖。

第四节 摇针:治肿病
那这种摇针,如果遇到肿胀,比如我手肿起来了,肿得很大,扭到了对不对,那针扎到我们的八风上面的时候,针出来要摇针,摇针是泄气,把针泄出来,摇针,尤其我们用细针去摇。
像我们以前墙上那种九针,拿个很粗的针进去摇,那一定大出血,那就过了,一个很细的针下去。摇针是在肿病的时候用的。那经刺勿摇,那刺到经络上的穴道的时候,不可以摇,这是刺法的大要。所以我们刺在肿的地方,我现在讲,一个是形肿,如果你手肿起来,我们针这样下进去,摇大针口……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