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热议】著名书法大家,创造了四幅隶书屏风,笔法确实“变化多端”

 朝歌淇水悠悠 2024-03-28 发布于河南

王金春,江苏昆山市书协会长,是当代著名书法家,尤擅隶书,造诣深厚。在他的私人画展中,有一幅隶书四幕屏风格外引人注目。图片王金春隶书四条屏

下面是他创作这件作品的心得体会:

隶书四条屏创作手记

■王金春

笔:加健兼毫

墨:红星油烟墨液

纸:细草纤维纸

砚:普通石砚

制作环境:海棠馆

图片王金春

隶书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种,而且用得比较多。几十年来,凡秦汉简牍、汉碑、摩崖、新出土的书籍,他都有所涉猎。近几年,他主要集中于《张迁碑》、《西狭颂》、《鲜于璜》、《石门颂》等作品中,反复推敲,力求把握并加强自己的书法语言风格与形体特色。

此款隶书四幅屏风,应“王金春-王清”“长三角文化交流”系列展览。十多年以前,我也写了一篇类似的文章,内容是一样的。

图片作品局部

他在搬家的时候,发现了一幅旧画,只觉得这幅画太过幼稚,太过柔弱,于是特意多看了几幅,想要看出其中的不同,但画出来之后,却是截然不同。心中暗笑,这十几年的努力,总算是没有白费!此作的字体,文字内容,形式几如旧作。一开始,他的草稿和尝试都不太理想,偏离了最初的想法,后来又作了一些修改,才渐渐有了眉目。在连续工作了三天之后,终于完成了这件作品。

图片作品局部

尽管仍有不足之处,但大体符合所确立的主旨,符合他的审美观,审美境界。作品完成之后,作者仔细审视,斟酌,颇有些孤芳自赏的意味。

仔细观察之下,他发现了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图片作品局部

一、整体协调,风格统一。在这幅画中,大小,轻重,收放,灵巧,欹正,枯湿,都有不同的变化,却又能达到统一与和谐,和谐统一,变而不怪,词与词之间互相照应,行之间互相呼应。

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层次分明的节奏感。乍一看,不知道来历,但仔细一想,却是大有来头。《西狭》的豪放,《石门》的奔放,《鲜于璜》的活泼,《张迁》的质朴,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图片王金春隶书作品

二、气息浓郁,风格古朴典雅。他并没有打算将这幅画拿出来,所以他不需要去揣摩评委们的喜好,也不需要去迎合当下的潮流。在创作上,纯粹是以自己的审美为导向,纯粹的心流,避免了功利,避免了近俗。

幸而作者久居古人门下,深习古文,崇尚古典,崇尚古典,故其作品既有古拙之气,又不失汉族正大之气。

图片王金春隶书作品

作者之前也经常发表文章,参加各种展览,对时下的风尚也很感兴趣,再加上他是在这种书法文化的环境下长大的,无法摆脱时代的审美趋势,所以他的作品中或多或少都带着一丝时风的痕迹,这也是需要自我反省和自警的。三、用笔灵活多变,线条饱满。东汉画像石上的隶书形式多种多样,每一块石碑都有其独到之处,总体上显示出一种浩然正气。一般而言,太多的细微之处,刻意的修饰,都会破坏正大之势。所以东汉的那些著名的碑石,大多素朴、质朴、自然。

图片王金春书法作品

但我想,现在的书法家,对汉碑的了解很多,很多人都在寻求新的东西,这和古代的书法作品有很大的不同,而且现在的书法表现形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形式、材质和工具都不一样,如果拘泥于一种形式,只走一种流派,那就会显得呆板。

因此,作者力求在保持汉碑总体风貌的同时,大胆地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探索,特别是在用笔上,如中锋与横锋,顺锋与逆锋,平动与转折,铺毫与捻转等方面,力求做到不拘一格,不拘一格。

图片王金春隶书作品

这样,线形,线型,线型等都变得丰厚而耐久。相当的“一笔一划,变化于峰杪;只是一个呼吸的时间,就让他元气大伤。当然,受限于天赋和天赋,他的梦想和他的实际表现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各位师友您认为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