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文帝无下限讨好军功元老,背后原因是什么?

 正哥与泪痕春雨 2024-03-28 发布于山西

                  扁舟听雨秦汉系列

             文景之治之入继大统(十)

即位的前几个月,汉文帝最主要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各类人事安排。

在这个过程中,汉文帝提拔了不少代国老臣,调整了刘氏皇族诸侯王.还安置了不少吕氏旧部。

但文帝这段时间的主题,还是高调提拔赏赐了军功元老。

当今大汉,虽然各方势力有很多,军功元老及其后裔才是最强大的一支。

尽管军功元老一系已经出现了分别以周勃和陈平为首的一线将领和军中文职一系的巨大裂痕。

汉文帝仍然需要加大对整个军功一系的笼络。

诸从朕六人,官皆至九卿。

汉文帝以代王身份继承大统,真正能信任的还是代国的老臣。

根据文帝自己的诏书,这些老臣半年后有六人已官至九卿。

这里的九卿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中央直属部门。

九更多的是附会上古旧制的虚指,实际汉帝国朝廷的部级部门有十多个。

这里面具体哪些算九卿,九卿数字是否真的就是九个,后世都无定论。

西汉中期,九卿通常都是真二千石,可以理解为副国家级干部。

这么看来有六个副国级长官,说代国旧臣已经在执行层面占据了半壁江山也不为过。

汉文帝从代地带来的官吏恐怕能有上百个,

他们虽然无力染指决策层和军中高层,但在朝廷里占据半壁江山也绝不是小事。

这些代国君臣自然会挤占很多军功后代的坑位。

当然,由于首都先后有吕氏和曹窟为首的齐系倒台,空出的坑位实在太多。

所以代国老臣拿下的朝中官职,想必不会直接来自于军功元老及其后裔一系。

不过不管怎么样,代地老臣占据了大量要职也会堵住很多年轻的军功后裔们的上升道路。

长久下去,他们自然会积累出很多不满。

因此,汉文帝必须要给出新的优惠措施来安抚军功元老及其后裔,以求长治久安。

(文帝元年)六月,令郡国无来献。施惠天下,诸侯、四夷,远近欢洽。

公元前179年6月,汉文帝向全天下的军功元老及其后裔们开出了自己的报价。

而他的优惠力度之大令人震惊。

汉文帝宣布取消了所有郡国的献费!

消息传出后,所有诸侯王、列侯乃至四方的少民领袖都非常开心。

他们纷纷表示皇帝陛下施惠天下,实在是皇恩浩荡。

时有献千里马者。帝曰:

"鸾旗在前,属车在后,吉行日五十里,师行三十里;

朕乘千里马,独先安之?"

于是还其马,与道里费;而下诏曰:

"朕不受献也。其令四方毋求来献。"

《资治通鉴》对这件事做了更详细记载。

在其记载里,似乎汉文帝是因为有人献千里马,文帝觉得太奢侈了才下诏停止四方贡献。

也就是说,这里的献只是诸侯献给皇帝的一些贡物。

不过我们此前对这个问题有过很详细的介绍(见链接:《献费)。

献本身是个专有名词,刘邦晚年明确规定了用献费代替所有日常上贡。

而此后献费就从汉帝国消失了,出土汉简目前也找不到献费的记录。

所以献费一定有个取消的过程,翻遍官方记录,汉文帝这一次诏令取消了献费是唯一说得通的解释。

我们回顾下,献费以郡里统计的人口数量为标准,每人每年交63钱。

目前仍不清楚献费的范围除了各王国与侯国外,是否还包含关外各郡。

也不清楚献费的按口计税是否包含老人与儿童。

我们就按最保守估计,仅列入各王国和侯国的15-56岁人口,估算下献费最少有多少钱。

现代学者普遍预估西汉开国的人口在1300万-2000万之间。

经过20多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文帝即位时人口超过2000万是最保守估计。

按照现代学者的预估,汉初各诸侯国的人口至少有60%。

算上还有很多侯国分在汉帝国直辖区域,人口只会更多。

我们就以最低的60%估计,各王国和侯国辖内人口也至少1200万。

现代正常人口结构下15-56岁人口占比通常在60%左右。

西汉时人均寿命低,少年占比会高些,但老龄人口占比也会低一些。

我们暂时也以60%估算西汉时的15-56岁人口。

这么算下来,汉文帝时期需要缴纳献费的人口至少有700万。

按照63钱一个人算,每年就是4.4亿钱!

丁孚《汉仪》曰:酎金律,文帝所加

诸侯、列侯各以民口数,率千口奉金四两。

奇不满千口至五百口亦四两,皆会酎,少府受。

当然,国王和列侯也不是说就不再对朝廷纳税了。

根据记载,汉文帝将献费改成了酎金,每1000口需要上缴四两黄金。

封国内人口被1000整除后余下的人口,超过500也要缴四两黄金,这其实就是四舍五入的意思。

古时一斤16两,4两黄金最多也就2500钱,平均每口人上缴2.5钱,

所以实际相当于每人少交60.5钱,按上面的估算就是帝国每年少收至少4.2亿钱。

这实在是一笔巨款,我们拿汉文帝对诸吕事件的功臣赏赐为例看下这笔钱究竟有多大。

汉时一斤黄金市价不断变化,但大体在1万钱上下浮动,我们按1万算。

算上后来对陈平的补赏,文帝赏赐诛吕六大功臣一共13000斤黄金,换算成铜钱也就1.3亿。

也就是说,对诛吕拥立这种几十年一遇的盖世大功的巨额赏赐也不过是汉文帝这次大手笔优惠的三分之一。

更不用说文帝这笔赏赐是每年都有。

军功元老当初封侯最少的也有500户,到现在基本都涨到了1000户左右。

我们按照每户至少3个成年人计算,最低档的军功元老后裔每年也能多拿差不多20万。

最高的那一批能多拿好几百万!

列侯从高帝入蜀、汉者六十八人益邑各三百户,

吏二千石以上从高帝颖川守尊等十人食邑六百户,

淮阳守申屠嘉等十人五百户,卫尉足等十人四百户。

与此同时,汉文帝在公元前180年的6月还下诏令给曾经跟随高帝刘邦入蜀汉的军功元老68人各加封三百户。

又给没有封侯的军功元老共30人分别加封食邑600户、500户和400户。

这些赏赐加起来超过35000户。

再加上刚即位就给周勃等6大功臣的加封,汉文帝即位八个月时间就赏出去了6万户给军功元老们。

可以想象,军功元老及其后裔们得到了这么大的好处,对代国旧臣占了几个本来就不属于他们的坑位,其怨恨自然会少很多。

相信有不少朋友会问,汉文帝这一下每年至少少收5亿钱啊。

朝廷会不会有点扛不住呢?

其实这还没完,文帝在收支问题上的动作可不止这么点。

诏曰:“方春和时,草木群生之物皆有以自乐,

而吾百姓鳏、寡、孤、独、穷困之人或阽于死亡,而莫之省忧。

为悯父母将何如?其议所以振贷之。”

汉文帝下诏:“当春风和畅时,天下万物都有复苏之乐。

而我们百姓中的鳏寡孤独穷困的人或挣扎于死亡的边缘,得不到关怀与温暖。

作为民之父母其心何安?应讨论如进行赈济。”

又曰:“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饱。

今岁首,不时使人存问长老,又无布帛酒肉之赐,将何以佐天下子孙孝养其亲?

今闻吏禀当受鬻者,或以陈粟,岂称养老之意哉!具为令。”

有司请令县道,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

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又下了另一篇诏书说:“老人不穿棉袄不暖,不吃肉食不饱。

地方官吏们每到新年(每年十月),要经常派人看望父老。

如不能赏赐一些布帛酒肉,又怎么能帮助天下的子孙孝养其亲?

朕曾听到有的官吏在发放养老粮时,竟给以陈粟烂米。

这能说是在贯彻养老的诏令吗?!现在具体制定条例。”

于是朝廷里的有关官吏便通知各县、道。:

年在八十以上,赐每人每月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

年在九十以上,又增加每人帛二匹,絮三斤。

汉文帝这两个诏书主要目的只是表达帝国尊老敬老的态度。

而真实情况却复杂很多,因为汉时户籍统计无法做到太精确,一个老人有没有80岁实际上是很难确认的事情。

根据现代出土《尹湾汉简》的统计:

西汉末年的东海郡80岁以上人口占比3.26%,是现代中国的2倍。

90岁以上老人占比0.84%,是现代中国的5倍多。

很明显,朝廷只要敢给奖励,各地就敢可着劲的往上报80岁以上的人口。

朝廷还得可着劲的对着这些报告予以表彰。

我们就算汉文帝时期的官吏不敢报3.26%这么多,但户口本上哪怕只达到1%的80岁以上老人也是不得了的事。

80岁以上老人是每月1石米,20斤肉,5斗酒。

汉文帝时期的物价不好判断,我们拿西汉中后期《居延汉简》显示的物价的一半估算好了。

1石米大约算50钱,1斤肉算3钱,20斤就是60钱,1斗酒算15钱,5斗就是75。

所以一个老人每月就要185钱左右,一年超过2200钱。

90岁以上老人还额外要赏2匹帛3斤絮,就按最便宜的算也要450钱左右,一年就是5400钱。

我们就当汉帝国直辖各地每年只上报5万80岁以上的老人,5千90岁以上的老人。

那每年也要额外开销超过1.35亿钱。

每年少收5个亿,每年还要多花1.35亿,一进一出汉文帝时期每年的账本就少了6个多亿,但一切还不止于此。

又诏丞相、太尉、御史:“法者,治之正,所以禁暴而卫善人也。

今犯法者已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收,朕甚弗取。其议。”

左、右丞相周勃、陈平奏言:“父、母、妻、子、同产相坐及收,所以累其心,使重犯法也。

收之之道,所由来久矣。臣之愚计,以为如其故便。”

文帝复曰:“朕闻之,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

且夫牧民而道之以善者,吏也;既不能道,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法反害于民,为暴者也。

朕夫见其便,宜熟计之。”

平、勃乃曰:“陛下幸加大惠于天下,

使有罪不收,无罪不相坐,甚盛德,臣等所不及也。

臣等谨奉诏,尽除收律、相坐法。”

上面这段记载来自《汉书·刑法志》 。

大概是说,秦帝国以来的法律一向规定,超过一定级别的犯罪者,其父母妻子以及同居生产者(通常是兄弟)都要被收押。

汉文帝向三公提出要废除这残酷的连坐处罚。

丞相周勃和陈平一起劝谏汉文帝,连坐的法律古已有之,强调通过重刑告诫人们不要去违法乱纪,还是不要轻易废除的好。

但是汉文帝下诏批驳周勃和陈平的看法,坚持要废除连坐法律,周勃和陈平只好遵旨照办。

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法律量刑问题。

但实际上这个问题绝不仅仅涉及刑罚。

它同样也是一个影响非常大的经济问题。

在秦帝国的灭亡和此前高祖刘邦时期的连载里,我们反复强调过:

数以百万计的徒隶是秦帝国各级政府的核心经济支柱,大量的官有土地和产业仰仗各级徒隶的劳动。

汉帝国建立后,刑徒数量大幅减少,地方政府的官有产业大幅削减,对刑徒的依赖有所降低。

但刑徒仍然是维系各级政府日常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徒隶的主要来源就是犯罪的自由民。

而连坐无疑是扩大徒隶来源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汉文帝废除连坐等于让帝国各级政府的徒隶来源成倍降低。

无论是取消郡国献费、大幅向各地政府发放养老补贴到大幅缩减徒隶来源。

汉文帝称帝半年多来的一系列举措的指向性非常清晰。

看得出来,汉文帝秉承小政府的治国思想,在大刀阔斧的缩减中央朝廷的财政规模。

在汉文帝的理念里,朝廷不应该承担太多的收支功能。

所以朝廷不应该管太多事,应该把财务功能大量下发给地方乃至民间。

上述总结绝非拍脑袋下的结论,我们通过汉文帝在公元前179年11月下发的这份诏书可以找到明显的证据。

因各敕以职任,务省徭费以便民。朕既不能远德,故憪然念外人之有非,是以设备未息。

今纵不能罢边屯戍,又饬兵厚卫,其罢卫将军军。

太仆见马遗财足,余皆以给传置。

诏令大意是说,朕下诏令各位大臣履行职责与任务,当务之急是减省役赋以方便人民。

朕既不能以德行绥服远方,还寝不安席地担心外患的发生,因而不敢放松边防的设备。

今日即使不能罢免边防屯戍,也不应派重兵守卫京都。现大量减少京都守卫士卒的人数。

太仆也要减少马匹数量,在基本保证朝廷所需后,多余的都拨给传送驿站。

汉文帝要求大量减少首都卫戍部队的士卒人数。

还要求太仆夏侯婴大幅砍掉首都蓄养的马匹,把多余的拨送给地方传送驿站。

这份诏令固然有他的特殊政治背景,我们后面再说。

但这也是汉文帝连续减收加支外加的必然结果。

这也说明文帝对缩减中央朝廷规模早有准备,这是其长期治国战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