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种思维,快速了解业务

 小挢流水人家 2024-03-28 发布于山东
本文 2400 字 
阅读需要 7 分钟

图片



新入职,新项目,新路线,新的东西总是会出现在我们的工作里。
它要求我们能够快速的从0到1。
表面上的从0到1很容易看得见,或是工作的快速上手,或是mvp版本的顺利诞生,抑或是对于新方向的一次探索结果。
但抛开表面,向内深挖,一个巨大的内核随之出现,它叫做——业务认知。
可以说,业务认知有多深,从0到1的效果就有多好,正确的认知能让每一步路都走得更正确。
今天就来聊聊如何用4种思维,快速了解业务,积累认知。

图片

1

究极思维
我们可以使用刨根究底的思维,来定义业务的根本属性。
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过“定义是知识的开始,而不是结束”。他认为,定义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对事物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要对业务下定义,最简单的应该的是求同存异法。也就是用旧业务做起点,寻找新业务和他的差异之处。
这样简单粗暴的对比,却可以一秒钟get到业务的精髓和特点。
例如
天猫=更有品质的淘宝。
阿里巴巴=做批发的淘宝。
再例如,说起temu,大家可能感觉很陌生,但只要给它下一个定义——美版拼多多
那你可能会恍然大悟地“哦”出声来。
这两年出海热盛行,不少创业者都选择了搬运业务,即把同一个业务,投入到海外市场。
所以,面对新的业务,我们不妨先自己下个定义,和你熟悉的业务,它有什么相似,又有什么样的区别。
图片

2

框架思维
用究极思维了解了业务到底是什么,接着可以来梳理业务是怎么样运转的。
一方面我们可以用 流程图,建立一个动态的框架。
来观察完成这项业务,是怎么样开始,又会怎样会走到结束。
以这张电商业务流程图为例,描述了用户进入页面后,从选择商品,到加入购物车,生成订单,支付后等待到货的全部过程。
图片
我们可以把已有的流程看成需要闯过的一个个小关卡,需要一步步向前才能够通关,达到业务目标。
而每一个关卡,也是未来优化的线索。在确保流程通畅的基础上,能否简化,能否细分需求给到不同分支,能否增强体验,都是可以探索的命题。
比如,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入住酒店也能自助办理了。
手机预订、刷证、人脸认证、选房,制卡,30秒不到,房卡到手。
图片
全程无需人工介入,通过优化流程,既节约了人力成本,又提升了用户体验。
这就是基于流程的改造。

在另一个方面,我们可以用静态的框架,来尝试拆分这个业务。
用任何你喜欢的维度来拆分都可以。不过如果你没有想法的话,推荐你试试【组织架构】这个维度。
看看为销售负责的组织,是如何进行分类的,你会很容易就抓到业务在市场里的真实运作形态。
以外卖业务为例,BD组织可以被划分为KA,餐饮,零售。
原因也很简单,KA往往需要维稳,在提升品质,满意度,稳定度上需要深耕。KA客户往往又是API接入,关注接口的丰富和稳定,而并不会使用我们提供的商家端使用。
餐饮是基本盘,需要好好守住。其中又可以往下细分,按品类有饮品,快餐等,按业态 连锁型客户,夫妻店,加盟店等都是常见的维度。虽然类型多种,但商家提供服务的流程差异不大,需求的共性也更好抓取。
零售更像是进攻盘,能够尝试从电商体系中分一杯羹。
总之,面对不同形态的组织,先尝试提问
1组织为何会这样划分业务,业务之间有什么不同?
2 每类业务的目标,经营指标有什么不同?
3 每类业务是如何分配人力,设置什么样的流程来完成目标的?
这些答案,在你在职的时候,可以不断延伸,填充,以及更新。
图片

3

系统思维
在上一部分,我们展示了一张流程图。
它是以“用户”为主体,也就是以用户的视角去描述,如何操作才能完成购物这一业务目标。
但在真实的世界里,仅仅有用户是没法完成业务的。
-没有供应商和卖家,也就没有货物的供应,用户也就无从选择。
-没有仓储,货物没法展示实际的数量,用户采购时就会得到错误的结果。
-没有客服,用户没法解决购买前后的问题,链路断层。
所以,把产品看成一个大型系统,你会发现“用户”只是系统中的一个角色,还有很多隐藏的角色,都占据着系统里不可或缺的地位,所有角色都正常的操作,按流程操作,才能实现整个系统的正确运转。
图片
另一方面,画出来的这些流程,最终会演化成系统上的一个个操作入口。
我们可以简单的把每个操作入口看成一个表单,每个表单都有不同的字段和操作权限,而表单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如果能对这些关系进行有效的梳理,许多设计上容易犯的错,就再也不会出现了。
这就要用到——UMl中的类图。
以下图为例,是订单的类图,通过这张图你可以看到订单相关的类有哪些,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是多对一,一对一还是其他。再比如A类变化了,是否会影响B类。
图片
这些问题,很容易在评审上被研发和测试挑战,但拥有了这么一张图后,需求设计出来,自己先顺着关系链一查,既能想的更全面,也不容易出错了。

图片

4

商业思维
商业思维,首先是要解释:
1 产品为什么人提供什么价值?
2 凭什么是我们的产品?
3 我们怎么赚钱?
把自己的产品放到市场上,经受挑选,获得检验,提供用户价值,最终收获价值,这就是商业的本质。
这个过程中,所有的东西都是动态的。
用户不停在变,用户可选的产品,需要的价值在变。
我们产品的价值也随着市面上的竞品沉浮,不断在变。
所以用户愿意为我们付费的价值也在变。
动态的世界里,我们能抓住的确定性就是找到一个能较为长久的产品价值,获取比较稳定的用户价值。除此以外,还需要关注新要素,更新自己的产品价值,“保值”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比如ChatGPT兴起以后,很多SaaS企业就开始积极拥抱。
我所知的一家大型HCM公司,通过引入GPT,做出了像员工政策自动答疑这样的小工具,用户的上手成本一下无限缩短,很多公司甚至可以10分钟完成部署。自然他们的用户范围也获得了扩张,从原来的大型企业,到不少中小企业。

本文在快速积累业务认知上,给了4种不同的方法。
究极思维、框架思维、系统思维,加在一起,能让我们业务是什么,业务是怎么样运转,以及业务在系统上的关联。
而商业思维的加入,能让这个系统像小石头一样,在世界的真实环境中掀起波纹。
一项业务,终究是一场投入世界的大型实验。希望大家能玩得开心。

一封来自学姐的邀请

Hi,这里是SaaS学姐。

每周五17:30,定时推送一篇 TO B 领域的深度文章。

学姐从野生路子出发,一路摸索到上市公司,在金融、物流行业积累,为你趟了不少弯路。

📖 你能看到:低起点,选错行,30岁瓶颈,我都是怎么度过还能再上一个台阶的。

📖 你能学到:摸爬滚打的一线工作方法;10个B端产品通用模块的设计稿;亲身经历的SaaS发展期,成熟期的故事。

📖 你能知道:入职一周,我是怎样做出一个app的;写作2个月,我是怎样登上36kr热榜的;如何3天分析63个竞品获得老板的赞。

等等内容,只要你要,只要我有,学姐都会持续输出,期待你和一起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