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宗公案是开悟的密钥,入道的指南。一同走进悟道系列之庞蕴居士

 思明居士 2024-03-28 发布于河北
禅宗公案是开悟的密钥,入道的指南。一同走进悟道系列之庞蕴居士

居家生活修行

学习禅宗公案,不是看故事,图热闹,也不全是增加知识积累,更不是故弄玄虚,说一些绕来绕去的话,令人更加迷惑,而是通过禅宗大德悟道的因缘,发现、明了自己的心地宝藏。

这些祖师大德都是了悟心地法门的人,他们就像入山探宝的向导,了知宝藏的所在,通达进山的路径。循着祖师的指引,我们便可少走许多冤枉路,错路,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庞蕴居士。

庞蕴居士是马祖道一的得法弟子。他并未剃发出家,而是以在家人的身份,成就了一番道业,享有东方维摩诘大士的美誉。可见,得道与否并不一定要显出家身相,而是自心是否与大道相契合。

【 庞蕴居士,唐代人,字道玄,今湖南衡阳人。他从小就有悟道解脱的大愿。

唐贞元年间,他前往南岳,参拜石头希迁禅师。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

石头禅师遂用手捂住庞蕴的嘴巴,庞蕴豁然有省。后庞蕴居士便留在石头希迁处,继续参学。】


———自释迦牟尼佛于灵山法会,“世尊拈花,迦叶微笑”,开创了佛教禅宗文化的先河,然后,在印度辗转相传二十八代,后到中国南北朝时期,达摩大师渡海西来,在东土传法,又辗转六代,至唐代六祖慧能大师,将禅宗文化在中华大地发扬光大。

六祖慧能之后,中国禅宗基本分为两大支系。南岳一支,以马祖道一大师为代表。青原一支,以石头希迁禅师为代表。

马祖大师弘法于江西,石头希迁禅师弘法于湖南。天下学子往来于江西、湖南之间,奔波求道。后来的“跑江湖”一说,据说就源于此。

本文的主人翁,庞蕴居士,就奔走于湖南丶江西之间,分别向石头希迁禅师和马祖大师请法。并且均得到两位大师的印可,成为名冠天下的俗家弟子。

禅宗公案是开悟的密钥,入道的指南。一同走进悟道系列之庞蕴居士

庞蕴居士劳动画像

庞居士最初向石头希迁禅师请法,就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何人?”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庞居士说的"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意思?

"不与万法为侣者",就是指人人具足的清净心,这个心如虚空一般湛然广大,无有一物,非言语所能表达,非意识思维所能触及,因此,有"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特性。

所以,每当学人问及这个清净心的时候,祖师们往往不会正面回答,而是采取旁敲侧击的特殊手段,加以点拨:要么问此答彼,要么捂住学人的嘴巴,要么棒喝。

石头希迁禅师听庞居士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时,他马上捂住庞居士的嘴巴,意在让庞居士领悟,这个清净心,非言语,非思维。言语不是,思维即错。

庞蕴居士不愧是大根机之人,经过石头禅师的点拨,豁然省悟,当下体悟到“这个无形无相,内无一物的真心”。于是他留在石头禅师座下,早晚请益不辍。

禅宗公案是开悟的密钥,入道的指南。一同走进悟道系列之庞蕴居士

石头希迁禅师


【有一天,石头希迁禅师问庞蕴居士:“子见老僧以来,日用事作么生?”

庞居士答道:“若问日用事,即无开口处。”并呈偈语:

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

头头非取舍,处处没张乖。

朱紫谁为号,北山绝点埃。

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

石头禅师一见偈子,便点头印可,并问道:“子以缁邪,素邪?”

庞蕴回答道:“愿从所慕。”遂未出家。】


———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历,石头禅师想考查一下,庞居士对自己清净心了悟的程度,于是问道:“你自从随我学道以来,你平时日常生活中,如何体悟这个心呀?”

庞居士回答道:“若说这个心,只是无法说出,它究竟在什么处所。”随后,庞居士作了一个偈子呈给石头禅师。

庞居士这首偈子,共有五句。前四句对这个清净心的体貌特征,作了一个描述。后一句,是说心体的妙用。其实,庞居士这也是不得已,用有相的语言文字,来描述一个没有任何相貌的心体。

其大致意思是说,日常生活中用的这个心,并没有在别处,它从没有离开过我,在在处处,取不得,舍不得。它没有颜色、大小,内不染一毫尘埃。但这个心,又能随缘起用,平时运水搬柴,就是这个心在显发神通妙用。

石头禅师一看庞居士偈子,知道他已经体悟到了这个真心,于是对庞居士点头印证。

接下来,石头禅师便希望庞居士出家修行。所以,便问庞居士:“你是打算穿僧衣出家呀,还是继续穿白衣在家呀?”

庞居士答道:“我愿效仿我所仰慕的维摩诘大士。”

因此,他选择了居士生活,并没有落发出家。在他的影响下,庞居士全家均成就了道业。


【 后来,他又到江西洪州,今南昌市,参礼马祖大师。见了马祖,庞居士仍问一个老问题:“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

马祖道:“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庞居士一听,言下顿悟玄旨,从前所残留的疑情一扫而光。

悟道后,庞蕴居士留马祖身边参学,时间长达两年。其间,他朝夕参承,道行日趋竣拨,机辩迅捷,为诸方所仰慕。】

禅宗公案是开悟的密钥,入道的指南。一同走进悟道系列之庞蕴居士

马祖道一禅师


———庞居士在石头希迁禅师得法后,又到江西,参拜马祖道一禅师。他就同一个问题,向马祖大师请教,看马祖如何答对?

庞居士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

马祖大师则从另一方面回答了庞居士的问题:“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与汝道。”

细心的朋友,已经发现,面对同一个问题,两位大师采取了不同的方式:

石头禅师捂住庞居士的嘴巴,不让他说话。而马祖大师则直接用了一个比喻来解答庞居士的提问。

这到底是出于什么考量,令两位大师从不同的方面,来解答同一个问题?

首先,石头禅师从心体的角度来回答,心是什么!这个心,清净本然,不染一尘,言思路绝,根本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所以,他采用捂嘴巴的方式。

而马祖大师则从心体能起用的角度,来回答庞居士:这个真心,虽然说,无形无相,无一物可得,如明镜一般,不染一尘。但是我们的一切言语,一切思维、起念分别,如同西江之水,从心体奔涌而出,滔滔不绝。当你明白这一切言行举止,都归于心源之时,我再告诉你"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的问题吧!言外之意是说,到那时,还用我来告诉你,自心是什么吗?

此时此刻,我们掩卷沉思,纵你口若悬河,机辩滔滔,若追根溯源,其千言万语,不都是从本源心地之门流出的吗?这不就是马大师说的“一口吸尽西江水”吗?其心性功能人人具足,何必更向外求呢?

到此,庞居士最后细微的疑情,已全部冰销瓦解,一扫而光了。

关于庞居士悟道因缘,与惟俨禅师参拜石头和马祖两位大师的公案,如出一辙!请各位同仁,对比参看,一定会对心体与妙用的关系,更加了然于胸!你就会明白祖师们接引学人的落脚处。详见《品味禅宗公案,开启清净慧眼(八)之石上栽花》。

正所谓:

成道非缁素,

唯在道人心。

(第十则公案完)(待续)

禅宗公案是开悟的密钥,入道的指南。一同走进悟道系列之庞蕴居士

维摩诘大士画像

作者简介

我是冬日阳光,愿致力于弘扬中国禅宗文化,以己绵薄之力,融化公案晦涩坚冰,荡涤内心污秽尘垢,与一切有缘人,携手走进禅宗大德悟道系列,共同见证清净自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