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音响发烧友能否绕开那些奇技淫巧?

 江海花园 2024-03-29 发布于广东
线材有没有用?我该不该购买昂贵的器材架?器材下面要不要加避震垫板,垫板上要不要支天价的脚钉?几万元一颗的保险丝了解一下?

图片放在避震垫板上的Nagra前级

图片价格昂贵的保险丝,自称采用了“量子”技术

图片无源的超高音激励器

这些让资深发烧也犯嘀咕,更让非发烧友认为是“发疯了”的东西,究竟是怎会回事?为了追求顶级好声音,我们该不该考虑使用这些东西?

稍有经历的发烧友都明白,音响是一个非常敏感的系统,里面的主材辅材稍有变化,均可以听到最终声音的可闻不同。

那么,既然能带来可闻甚至明显变化,是不是就可以认为这些物件是“真正”有用的呢?

低Level的变化和高Level的变化

如果只论“变化”音响系统的声音实在太容易变化了。

更换线材声音会变化,把器材脚钉支起来声音会变化,甚至把机壳螺丝拧紧点、拧松点声音就有差别……

但是绝大部分时候,我们的音响系统都处在一种低水平的变化之中,施加这些调整手段,并无法让声音逾越到我们期望的那种水准

如果只在低水平的区间里让声音发生变化,这些调整手段的价值无非就是一些奇技淫巧而已。

想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让声音逾越到一个高水平的区间里,让这些调整手段成为真正的“价值投资”

我们还要后退一步,从音响系统的“正确搭配”谈起。


音响搭配常见的几种情况

正常情况下,音响搭配围绕“音箱”进行。选择合适的功放,确保推力能够驱动目标音箱。如果音箱声底“薄气”,配一台厚声的优秀前级(比如老马克前级);如果音箱声音厚重,则选一台声音有灵气前级(比如EMT JPA66)。

这样搭配下来,如果出来的声音平衡的,则不需要再施加额外的调整手段,可以使用普通线材,不用过多考究摆位避震等等,就是非常高水平的声音

但对于现代音响系统而言,仅仅依靠选择合适的功放前级音箱搭配,绝大部分时候无法获得声音的平衡

这时就需要正确理解出现的问题,通过针对性的调整手段加以解决。

—— 比如“高低频打架问题”

现代扬声器灵敏度低,单元很紧,低频不容易出来,需要加载大功率才行。但很多现代喇叭又把高频做得太细,加载功率一大,容易发呲、发飙。

搭配这种喇叭,用家在意高频气质,选择的功放低频需要来说,一般是偏小的。较小的功率不仅让低频变得很少,而且对于中频来说,也会显得“卡脖子”。

这时候,就不得不用一些高级线材,把“叽歪”的中频松快松快,把稀少的低频多挤出来一些。花上十几万或几十万,让声音稍微能听一些。

——比如低频“紧缩”,宽松度不够的问题

对于高频设计不那么张扬的现代音箱(比如ATC、PMC),可以通过加载较大功率获得适量低频。但由于音箱所用低频单元音盆很重,即便对于推力强大功放,也常会感觉低频偏紧,或者差口气。

这时选择一些高级喇叭线动力型电源线,有助于补足低频的下潜,并提升宽松度

图片MIT Oracle喇叭线,所带的大盒子几乎相当于额外的功放

——比如高频不够精彩,声音缺乏气质的问题

ATC、PMC这种高频不够“精彩”的音箱,用家想给音乐增加一些灵气,就要考虑使用高频气质优秀、又不过多损害中频低频顶级信号线来增添味道了。

更进一步的调声手段

如果通过“主材搭配”“辅助配线”两层手段之后,系统的声音比较完整了,那么下面讲述的将是一些锦上添花的手段。

如果经主、辅两层手段之后,系统的声音仍无法挽救,一直在低水平的区间里变化、打转,那么下面的手段也就只能沦为毫无意义的奇技淫巧了。

(一)规避外界震动对音响器材的影响

黑胶唱机工作时对外界震动极为敏感,比如linn 12如果放在稳定性稍有欠缺的架子上,人的走动产生地板震动,就能引起linn 12在循迹时候跳针

很多linn 12的用家会选择安装墙架,把linn 12放置在墙架上和墙成为一体,避免“踏步”影响唱机工作。

图片安装在墙架上的linn 12

外界震动数字音源功放的影响没有黑胶唱机那么大,但也值得重视。把音响器材直接放置在地板上,或放在轻薄的器材架上,极易让声音失去稳定性条理性

选择合适的器材架,声音效果是非常正面的。对于拥有黑胶音源的系统,更是如此。

(二)避免“抑制”音响器材工作时自身的微震

音响器材是用的设备,当电流流过的时候,会让机器内部的接线器件产生极为轻微的震动

这种震动如果被过分抑制,比如把机器固定于高度惰性的架子上,或机器的机壳厚重的装甲,都会降低音乐的活跃度,让声音发“死”。

电子管功放使用大型器件较多,对自身震动被抑制产生的声音劣化更为敏感。

图片关氏胆机MA1,用家拆除了机壳表面的亚克力贴面,避免亚克力吸收元器件工作时的微震

图片SPU唱头,有厚重的外壳,会吸收一些唱针拾取到的细微震动,对高频有明显抑制作用,所有SPU唱头,均以中频饱满突出为招牌卖点。

图片VDH colibri唱头,唱针、线圈和悬挂完全裸露,没有外壳的吸收作用,这款唱头的高频细节捕捉能力和表现力,地球上找不到第二份儿

(三)自身震动不能被过分“吸收”,在书架音箱上表现得更为直接

搭配LS 3/5a最好的架子公认是范天臣四柱金属脚架。如果用比范天臣更重的架子,对箱子震动吸收更多,会让35a的低频变少,高频失去活力,声音发死。

图片LS 3/5a和金属脚架

同样尺寸的书架箱瑞宝,因为所选单元速度解析力方面优于35a,所以原厂配备了“肥”、“慢”的木质脚架,两者“加和”后获得了平衡的声音效果。如果使用金属脚架,将因为“过度吸收”而丢失大量低频,让声音失衡

图片瑞宝和木质脚架

(四)音箱摆位

使用发烧音响二十多年,我从未通过“摆位”调校声音。

我的扬声器摆放,全看视觉效果听音距离太近或太远,或摆放位置让环境显得太凌乱、突兀都会带来视觉上的不舒服,对听音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图片我目前正在使用的JBL Hartsfield,简单贴墙角摆放,对家居环境影响极小,并拥有良好的视觉美感

聆听环境没有重大声学缺陷的前提下,如果需要依靠调整摆位来获得想要的声音。我的建议是目前搭配极大可能是声音不平衡的,应该从器材基本搭配线材辅助搭配两个方面考虑问题出在哪里。

不改变以上两项,通过摆位获得的声音改变,也只能是让声音在“低水平区间”里移动,无法解决本质问题。

(五)声学处理

扩散板、吸音柱、低频陷阱的情况类似,在听音空间没有重大声学缺陷的情况下,这些东西能发挥的价值极为有限,更无法帮失衡音响系统拉回到平衡的声音

声音“玩具”

(一)天价保险丝

天价保险丝品牌的主打产品基本上每根在万元人民币以上,旗舰产品更有定价达数十万之巨的。

图片

QSA水晶金红保险丝,据说定价30多万人民币

购买这类产品的一般都属实力雄厚的烧友,要说这个小玩意对声音没什么改变,全凭烧友自己的“脑放”忽悠人,显然不太科学。

但这本质上仍属“音响玩具”。如果音响系统通过基本搭配没有实现声音平衡,通过线材辅助搭配还没有实现声音平衡,要进一步使用某个特别的“保险丝”才最终获得声音的平衡和魅力,这种成功的概率只能说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了。

经常拿不同的保险丝尝试声音变化,更多是以玩具的心态来看待音响,这本无可厚非。但这样的音响系统大多是不平衡的,声音往往持续在“低水平区间”变化,不能真正吸引人。

如果是一套有魅力的音响,播放的音乐已足够打动人,那么多美妙的音乐还没时间逐一欣赏呢,哪有功夫有的没的整这些个……

(二)无源超高音激励器

图片

原理是利用音响重放出来的高频,引发激励器震动激励器除了发出等同于高频声源的震动之外,还会发出与高频声源倍数关系倍频,这就弥补了音响系统超高频“泛音”的不足,让声音听起来更有水分。

十多年前还见过一种“音响水晶”,大约是用水晶制成的小型碗状物,可以放置在两个扬声器之间偏左或偏右的位置上,用以调整声音的音场定位

以上两种东西原理类似,和今后将“发明”出来的其他类型和原理的“音响玩具”一样,玩玩可以,但指望它们来改变什么,那就别想了。

合理控制“脑放”

音响发烧友是一个极易开“脑放”的群体,可以说不会开“脑放”的,就不叫发烧友。

但对“脑放”的开启,一定要进行合理的控制

发烧友喜欢斗机、对比线材,或者把玩配件。这时候会选取一小段音乐,反复试听对比。

一张新鲜热辣的披萨刚出炉,吃第一块的时候因为很饥饿,觉得口感尤其好吃;到第二块时,饥饿已经缓解,会觉得口感差了一些,但这实在是同一块披萨。

音响比拼的时候,人短时间内听同一段音乐,第一次听和第二次听,大脑所关注的音乐重点不可能完全一样,人会因此放大自己所认为的“声音”变化

即便“声音”变化真的明显,这种变化对于不同风格类型的音乐,是不是均为“正面”,也不是一瞬间就能判断明白的。

我通常采用的对比方式是:选择几种风格类型差异较大的音乐,先用原有器材听一遍;几天以后,换上目标器材,把同样唱片重新听一遍。如果有必要,换回原有器材再听一遍。

这样的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排除一时一刻心理状态对“声音”判断的影响,以客观、公允、全面的方式去评价目标器材

实现Hi-end的声音,能否完全不用这些奇技淫巧的手段,甚至不使用高级线材?

两种情况下是可能的。

如果我们选择的扬声器“高频不太张扬”,并且中低频有魅力

比如老派的JBL哈飞、Tannoy GRF、Jensen Imperial,中古的LS 3/5a、B&W801 S3,这一时期受技术局限,现代的“张扬高音”还未被发明出来。

现代的Snus Faber火车头、丹拿声学、大型西湖等等,此时的高音单元已具备了“张扬能力”,但设计师为了保中低频,对高频单元的使用比较保守。

以上这些喇叭,因为高音不张扬,不容易出现“高低频打架问题”。为它们选择适宜的功放高灵敏度的,用中等功率低灵敏度的,用大功率,就可以将它们的中低频魅力充分发挥出来。

丹拿声学因为箱声问题,需要砌入墙中去掉箱声干扰,才可以承受适宜功率表达出中低频魅力)

如果认为以上这些喇叭高音不够优美,仅仅需要为它们匹配在音色声音架构方面都完善的顶级前级。通过顶级前级获得音色水准,加上这些喇叭自身拥有的中低频魅力,就可以“加和”Hi-end水准的声音,并不需要额外投资高级线材进一步加持。

第二种情况就是选择使用了很多年、经过充分煲练老化“高低频打架”类音箱

Dynaudio C3为例,它使用和火车头、丹拿声学相同的高音单元T 330D,但高音设计很不保守。

如果推它的功放功率较大,高音容易出杀气,俗话说容易飞刀子。但此时中低频仍然出来的较少,感觉缺下盘

图片Dynaudio C3音箱

这时有人要提不同看法了,你看厂家提供的C3频响曲线,分明很平坦嘛,你为啥说高音容易多、低音怎么也出不来呢?

测试频响的时候,提供的测试信号电平比较高,的确看出C3的频响很平坦。但实际聆听音乐当中,尤其是古典音乐,大部分声音电平没那么高的时候,高音可以充分响应,而中低音单元悬边硬启动阈值较高,响应比较少,因此觉得中低频偏少,声音不正常。想通过开大音量中低频多挤出来一些,则高音开始飞刀子了。

这样的箱子如果使用很多年,充分老化之后,中低音悬边变软了,启动阈值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和高频打架,声音会变得非常容易平衡

图片因为音盆质量较大,C3的中低音悬边经充分老化后甚至会微微下垂

经过充分老化的这种箱子,因为高音细致度很高,音箱自身的条理性强于前文所述的第一类箱子。为它搭配一个合并功放,不需要高级前级对声音的精细梳理,就可以实现Hi-end级别的声音表现。

听过几次深圳丁老师煲练了十几年的C3,声音非常令人满意甚至震撼。

我从德国买回一对C3,并在咸鱼上买了和丁老师一样的天龙合并功放S1,但声音和丁老师那里仍有较大差距。

我的理解,就是我买到的这对C3聆听时间远远小于丁老师那对,没有充分煲练老化所致。

我录音系的同学建议我利用臭氧强氧化性老化C3的悬边,我没敢采纳这种民科分子的野蛮建议。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本公众号早前文章《大型扬声器之Dynaudio信心3号》

早前讲完钴磁时期有代表性的扬声器之后,想直接过渡到粉磁时代的讲述。考虑到音源即将随时代由黑胶转为CD,于是用多篇文章讲述了黑胶系统的知识和理念;考虑到粉磁时代喇叭拓展了频宽,于是用几篇文章讲述了频宽的那些事儿;考虑到粉磁时代功放发生的重大转变,于是讲述了前级功放的进化史和后级功放的进化史;考虑到粉磁时代,频宽往两端延伸之后,音响行业产生了数不胜数的奇技淫巧般的辅助手段,于是讲述了绕不开的那些奇技淫巧。

这一系列体系,将为我们对粉磁时代有代表性的扬声器进行个例讲述时提供一个完整的逻辑语境,让我们可以简单明确地把里面相关的问题表述清晰。

好了,下一期,将为大家讲述大型扬声器之瑞宝银参考,让我们下期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