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港嘉德2024春拍明清瓷器板块划重点(29件)

 荣纳堂 2024-03-29 发布于天津
转自 全球古玩老货联盟


明清官窑瓷器是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主力品种,明清官窑有着极为复杂的藏品体系和价值体系,如何选品,不仅考验藏家智慧,也考验拍行对于市场的把控力。嘉德作为国内老牌拍卖企业和最早赴港的内陆拍卖公司,一直走在市场最前沿,引领收藏风向,是藏家心目中的金字招牌。四月香港拍卖季,中国嘉德(香港)将在4月6-7日于香港会展中心推出《大巧若拙——竹月堂藏瓷Ⅱ》与《遇安堂藏中国瓷器Ⅱ》两大明清瓷器专场,为藏家带来一大波品质好、传承好、价格好的明清瓷器佳品,既有市场表现坚挺的官窑单色釉瓷器,也有一些非常少见的特殊官窑品种。竹月堂是香港敏求精舍著名藏家简永桢先生的堂号,堂主系出名门,其曾祖父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创始人。收藏方面,简先生尤好单色釉,坚守真精新,曾在香港中文大学、日内瓦鲍氏东方艺术馆等地举办单色釉瓷器特展,并将于今年六月在法国巴黎吉美东方艺术博物馆再度推出单色釉瓷器特展,成为首个受邀于吉美博物馆展出的华人收藏,足见其藏品之精彩。另在《映水藏山——宫廷艺术与尚古美学》与《观古——瓷器珍玩工艺品》中也将呈现众多传承有序的明清青花、单色釉、及彩瓷精品,尤以清雍正青花龙纹天球瓶最为瞩目,此件天球瓶造型和画风均有别于市场常见的清代早期天球瓶,通体绘一青花单龙,配以大面积留白,极具视觉震撼力,据考为雍正早期安窑作品,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又在其他同类天球瓶之上。本场的清乾隆胭脂红地轧道洋彩缠枝花卉纹小天球瓶,虽然只有十公分高,却是大清最牛督陶官唐英主政御窑厂期间在洋彩方面的创新之作,中西合璧,诚洋彩之佳作,亦值得特别关注。
近期热贴 · 目录



《大巧若拙 — 竹月堂藏瓷Ⅱ

564

清嘉庆 黄釉暗刻龙纹碗(5-7万)

直径9.6厘米 「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来源:

香港竹月堂珍藏

出版: 

《五色琼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5 年,页 217,图 141 

展览: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五色琼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香港,2005 年

565

清雍正 黄釉暗刻缠枝花卉纹盘(8-12万)

直径14.5厘米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来源:

香港竹月堂珍藏

出版:

《五色琼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5 年,页 203,图 127

展览: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五色琼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香港,2005 年

569

清雍正 柠檬黄釉碗(8-12万)

直径11.1厘米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来源:

香港竹月堂珍藏

出版:

《五色琼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5 年,页 205,图 129

展览: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五色琼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香港,2005 年

571

清乾隆 红釉杯(4-6万)

直径9厘米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来源:

香港竹月堂珍藏

出版:

《五色琼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5 年,页 107,图 45

展览: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五色琼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香港,2005 年

573

清乾隆 红釉荸荠瓶(15-20万)

高17厘米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来源:香港竹月堂珍藏

荸荠瓶,因形似荸荠而得名,创烧于清代康熙时期,因形制经典,后历朝皆有烧制,尤以雍、干两朝烧造最为精彩。红釉为明初创烧的一种高温釉,以明代永宣时期最为著名,故又名「宣烧」,或名「霁红」,取其雨过天晴霞霁之色。由于烧制技术要求高,加之烧制材料短缺,宣德以后便日渐衰落,直至清康熙重新烧制成功,并于雍干时又重达高峰。本品釉色沉着稳定,光泽莹润,器型端庄规整,胎体洁白细腻,釉色均匀纯正,与线条优雅的造型结合得天衣无缝,展现出乾隆官窑瓷器造型规则且不失优雅的风格。

577

清雍正 天蓝釉盘(10-15万)

直径15.5厘米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来源:

香港竹月堂珍藏

出版:

《五色琼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5 年,页 141,图 73

展览: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五色琼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香港,2005 年

579

清雍正 青釉盘一对(20-30万)

直径17.5厘米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来源:

香港竹月堂珍藏

出版:

《五色琼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5 年,页 155,图 84

展览: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五色琼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香港,2005 年

586

清雍正 白釉暗刻莲托八宝纹高足碗(10-15万)

直径16.1厘米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单行楷书款

来源:香港竹月堂珍藏

永乐甜白釉温润如脂,极受雍正皇帝喜爱,据载,雍正十年(1732)二月二十二日,「内大臣海望奉上谕,可将霁红、霁青、黄色、白色高足靶碗每样烧造些,厚些的亦烧造些,以备用赏蒙古王用。钦此。」本品即为此类仿明之作。八宝纹,由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肠八种藏传佛教宝物组成的吉祥纹样,最早见于元代瓷器,是佛教吉祥纹饰。本拍品图案典雅,线条精细流畅,制作精细,纹饰若隐若现,恬淡宁静,气韵内敛,为雍正朝白釉之隽雅精品。

587

明嘉靖 白釉暗刻莲纹方罐(10-15万)

高12.5厘米 「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来源:

香港佳士得, 2003 年 10 月 27 日,拍品编号 609

香港竹月堂珍藏

出版:

《五色琼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5 年,页 67,图 11

展览: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五色琼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香港,2005 年

589

明万历 白釉暗刻龙纹盘(8-12万)

直径15厘米 「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来源:香港竹月堂珍藏

《遇安堂藏中国瓷器Ⅱ》

595

清康熙 郎窑红釉小天球瓶(15-20万)

高23.5厘米

来源:香港遇安堂珍藏

598

清康熙 青花「群仙祝寿」棒槌瓶(25-35万)

高47.5厘米

来源:香港遇安堂珍藏

盘口,直颈,丰肩,筒腹,圈足,底部青花绘双圈。通体施白釉,釉色洁白光滑,颈中部起棱,以青花分别绘回纹、如意云头纹、连珠纹、旋纹、齿纹等各一周,腹部青花饰通景「群仙祝寿」图。画面中祥云缭绕,一仙士单手念诀,呈现出龙凤飞舞直冲云霄。周围站立数仙观之,或右手挥舞作凝视状,或双手聚拢作沉思状,众仙神态各异,表情生动传神,手持各式法器。青花勾勒人物衣纹及面部,飘逸灵动,道骨仙风,且色泽明快,笔法细腻精致,是康熙时期青花棒槌瓶的杰作。

请左右滑动查看展开图 →

610

清乾隆 墨地绿彩缠枝牡丹纹碗(50-70万)

直径12.9厘米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

来源:香港遇安堂珍藏

撇口,深弧腹,向下渐收,圈足,底足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识。足底露胎,内外均以墨彩为地,以绿釉为饰,碗心绘一朵盛开的牡丹,四周枝叶环绕,外壁缠枝牡丹与缠枝莲纹相辉,枝叶舒卷,为乾隆典型洛可可风格纹饰。制作时先涂绿釉,再施墨彩,墨地绿彩是清代康熙年间创烧的釉上彩瓷品种,经过雍正时期的发展,至乾隆朝已是墨地绿彩的鼎盛时期,因烧时成品困难,传世墨地绿彩器寥若晨星。

612

清乾隆 茄皮紫釉大盘一对(38-42万)

直径32.7厘米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来源:

香港苏富比,1989 年 5 月 16 日,拍品编号 209

重要亚洲私人收藏

纽约苏富比,2011 年 9 月 14 日,拍品编号 351

香港遇安堂珍藏

成对,敞口,浅弧壁, 圈足。 通体施茄皮紫釉,足内双圈暗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茄皮紫釉以锰为着色剂,高温烧成。其色紫中泛蓝,釉质肥厚光润,釉色有深浅两种,深者呈紫黑,浅者呈淡紫。本拍品造型规整,尺寸较大,釉色均匀,是典型的乾隆官窑器。

614

清雍正 青花缠枝莲纹夔龙耳瓶(60-80万)

高21.5厘米 「雍正年制」四字二行楷书款

来源:

日本木下家族旧藏,家族成员木下逸云曾于 1997 年 9 月 20 日至 10 月 31 日在日本长崎市立博物馆举行大型书画展览

香港遇安堂珍藏

盘口,细颈,颈部两侧雕塑螭龙耳,溜肩,鼓腹下收,器底内凹成圈足,器形沉稳中透显灵气,简素中富有变化。口部绘龟甲几何纹,以青花为底用余白表现花纹,手法新颖,其下饰如意头一周,腹部青花绘缠枝莲纹,青花发色素雅,布局舒朗,赏心悦目。双螭龙耳,镂空雕琢精细,工艺讲究。器底写「雍正年制」四字楷书款,外加单圈,笔体工整。

619

清嘉庆 蓝地粉彩「吉庆有余」灯笼瓶(50-70万)

高31厘米 「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

来源:香港遇安堂珍藏

撇口,束颈,溜肩,直腹,圈足,整体形似灯笼,又名灯笼瓶。内口及底施松石绿釉,底心矾红书「大清嘉庆年制」篆书款。外壁以宝蓝为地,上以粉彩绘各式吉祥纹饰带状装饰带:如意云头、折枝花卉、蕉叶纹、仰莲纹、回纹等,腹部主体绘一对鲶鱼呈「八」字状系于戟(「吉」)上,其下接折枝莲纹、如意头、玉磬依次排布,寓意「吉庆有余」、「年年有余」,其周满布各色折枝花卉。整体画圆满吉庆,结构繁而不缛,层次分明,色彩浓妍华美,是该期凝结传统审美的力作。

620 

清嘉庆 珊瑚红地描金缠枝莲纹长颈瓶(70-90万)

高31厘米 「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来源:

伦敦邦翰斯,2012 年 11 月 5 日,拍品编号 125

香港遇安堂珍藏

直口,长颈,溜肩,直腹,器身外壁以珊瑚红作地,其上描金满绘各类吉祥纹样,布局繁密有序,描金工整严谨,所绘寓意赐福嘉祥,吉庆和美。珊瑚红彩妍丽,金彩辉煌夺目,彰显出一番清宫独有的华贵。本品造型持稳,釉面奇艳无暇,属嘉庆朝官窑上佳之作。检视当今公私收藏,仅见一例五台山人旧藏清道光·珊瑚红描金宝相花寿字纹瓶,售于中国嘉德,2011年11月13日,拍品编号3096,成交价人民币2,070,000。但未见嘉庆相似之例,本拍品弥足珍贵。

《映水藏山 — 宫廷艺术与尚古美学》

628

清乾隆 霁蓝釉玉壶春瓶(10-15万)

高24厘米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撇口,束颈,溜肩,圆鼓腹下垂,高圈足外撇,线条柔和流畅,秀美典雅。器内壁及底施白釉,釉质洁白润泽,外壁施霁蓝釉,釉色苍妍素雅,发色浓艳均匀,尽显庄重沉静之意,更加展露出乾隆时期窑火凝练纯熟,独步于世。底心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字体端秀,笔力遒劲。足底刮削爽利自然,可见工艺严谨纯熟,是为清代官窑烧造的霁蓝精品,彰显了乾隆时期的制瓷技术的超高水平,殊为难得,诚属佳品。

629

清康熙 豇豆红釉太白尊(150-200万)

直径12.5厘米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来源: 

史蒂芬 · 琼肯三世(1978 年逝)珍藏

纽约佳士得,2022 年 3 月 25 日,拍品编号 1121

豇豆红釉是康熙晚期创烧的特殊红釉品种,因烧制时偶见天然绿色苔点颇似豇豆,故而名之,为康熙一朝所独有。目前所见康熙豇豆红釉作品主要有八种,皆为文房案头清玩,俗称「八大码」,为康熙晚期著名文臣刘源所设计,督陶官臧应选精心督造,其造型皆清灵秀美,釉色娇艳宜人,在古今中外享有极高声誉。太白尊即为「八大码」之一,因形似唐代诗人李太白饮酒之酒坛而得名。《匋雅》中有云「太白尊惟康窑有之,各色具备,惟红独多。」近年来台北故宫学者结合宋元瓷器、日本竹器及木雕作品图案提出,太白尊或是置于案头,作插花之用,巧添文思。

631

清雍正 金釉小碟一对(60-80万)

直径5.5厘米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来源:

许世英家族收藏

清代康雍乾三朝引进了西方珐琅彩釉,并创烧出多种新式彩釉,金釉为其中名贵品种。其制作工艺是在金粉中掺入适量的铅粉,调入胶水后涂抹在瓷器上,经低温烧烤,再用玛瑙棒在其表面粘膜,便可以得到表面光亮的金釉,雍正承前朝遗风,延烧金釉名品,惟成品更为精致华丽。大面积使用金彩施釉难度极大,存世量十分稀少,多见小尺寸藏品,本拍品成对保存至今甚为珍罕。大威德基金会藏有一件雍正金釉碗,可为参考。

632

清雍正 斗彩团菊纹碗(120-180万)

直径12厘米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来源:

许世英家族收藏

敞口,弧腹,圈足,底书「大清雍正年制」款。形体秀美,白釉晶莹。外壁以斗彩绘团菊纹样为主体,矾红、鹅黄、粉紫三色菊花缠绕成团,搭配深浅两种绿彩填绘枝叶,色彩柔和雅致。口沿下与圈足上的空白处设有折枝花卉,上下呼应。其绘画笔触细腻,气韵柔和雅致,布局疏密得体,为清雍正时期官窑斗彩类之精品。

634

清雍正 青花龙纹天球瓶(100-200万)

高43.5厘米

来源:

Shannon Rodgers 和 Jerry Silverman 旧藏(约购于 50 年代中期 -1983),及后捐赠给美国中西部一所大学收藏 (1983-2023)

此件天球瓶造型挺拔伟岸,直颈粗壮,腹部浑圆,但与传统清代早期御窑天球瓶之形制又有所区别,腹部通体满绘青花赶珠龙纹,苍龙口齿怒张,须发随风披散,气势磅礡,身躯矫健,密披细鳞,龙爪为四趾,如弯钩状,力道十足。右前爪前伸追逐前方的火珠,肌肉鼓胀,威风凛凛。整体青花发色浓郁,色泽蓝中见紫,配以大面积留白,层次分明,愈显优雅高贵。再仔细观之,大气磅礴之下,苍龙的毛发、鳞片、眉眼、爪牙等处皆描绘细致入微,体现出绘画者细节之处的笔力,当属一件清雍正时期景德镇烧造的精品佳作。

相较于传统官窑龙纹造型,拍品龙纹描绘较为特殊,且清代龙纹经常搭配祥云、海水等组合出现,而拍品仅描绘苍龙戏珠,瓶身大面积留白,更加凸显出此龙雄壮无比,威武霸气尽显,气势磅礴,令人敬畏三分。配之以大气庄重的天球瓶造型,极具震撼力,可谓清雍正极为珍罕的重要官窑立件,比肩者寥寥,著录中无近例可寻。

皇家用瓷的生产因不同时代而有着不同的途径,顺治、康熙时期,由于成熟的清代御窑制度尚未建立,官窑瓷器并非持续性的烧造,而皇室用瓷的途径也较为多样。如顺治八年江西地方曾烧造并进贡龙碗,康熙时期则有数次断续烧造的情况出现,直至雍正五年以后,御窑厂才进入常态化流程制作。

雍正三年四月,江西布政使常德寿关于查讯安尚义烧造瓷器的奏折
康熙末期至雍正早期,安尚义出资在景德镇烧造瓷器,学界称其为「安窑」,近年来颇受关注。清宫档案中关于「安窑」的史实情况有两则:一是雍正三年四月江西布政使常德寿关于查讯安尚义烧造瓷器的奏折;二是雍正五年三月年希尧奏折及雍正朱批涉及「安窑」的停烧时间。结合两段奏折内容可知,「安窑」始于康熙五十九年,终于雍正五年。安氏父子为明珠家仆,也是长芦盐商,财力雄厚,其子安岐为清代著名书画收藏家、鉴赏家。雍正三年常德寿在奏折中述:「所烧瓷器尽行载到扬州,转送进京」;且雍正五年皇帝批示年希尧奏折中称其为「安尚义效力处」。由此可知,「安窑」应为安氏父子自筹经费,私人筹建,所烧瓷器应是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同一批示中还写到:「马士弘等不曾归并一事、磨坯房等事,伊等先前窑房不足用否,当合为一事」,可见「安窑」可能已经借用了一部分御窑厂的地皮,故才有与之合并的计划。批示中还提到:「所办末完事物,可着赵元接办,一切图样、从前所办的数目,皆留与赵元,一免重复」等语。综上所述,「安窑」所造瓷器,应为内务府造办处提供图样,且按规定数目而做,其性质应属于为皇家烧造贡瓷的私人窑场。从拍品胎釉风格及独特的画片题材来看,结合上文所列纹饰相似之传世作品相比较判断,此件天球瓶应为雍正早期「安窑」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

636

清嘉庆 青花龙纹香炉(70-90万)

宽27.5厘米 「大清嘉庆年制」六字篆书横款

炉直口,外口沿处书「大清嘉庆年制」篆书横款,束颈,肩部两侧设官帽耳一对,鼓腹,下承三蹄足。通体施白釉地,以青花绘饰,口沿外侧同炉耳双侧及足墙皆绘「回纹」,颈部,腿部及双耳正反面开光内绘「洪福齐天」,炉腹主题绘「双龙戏珠」,龙爪力张,怒目呲牙,身形延转,须毛鳞腹刻划一丝不苟,周围瑞气腾腾,气象威严,画面布局繁简有致,青花发色沉静古雅,一派祥瑞升平之象。拍品造型浑圆庄重,双耳持重有力,三足粗壮,轻重搭配得当,釉面青白相应,庄重典雅,寓意「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641

清乾隆 胭脂红地轧道洋彩缠枝花卉纹小天球瓶(280-320万)

高10厘米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来源:

法国家族旧藏

小瓶直口长颈,瓶形尊贵秀挺,线条流丽。瓶外壁以胭脂红彩为地,其上轧道,形如鸢尾花。小瓶上下分为两段装饰,皆绘以缠枝番莲纹,口沿、肩部及近足处分饰锦地纹、如意云头纹、莲瓣纹,连接处描金,口沿及底足亦描金。所绘花朵硕大饱满,绿叶翻卷自然,布局精巧,花叶互不重迭,视觉上平衡匀称。富丽华贵,构图繁密,层次清晰,透露出雍容华贵的皇家气息,且口沿、器底描金,并落青花款识,当为乾隆御用器中等级最为尊贵一类。

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所撰之《陶务叙略碑记》,文中对洋彩作了解释:「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珐琅画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唐英正是创作洋彩的关键人物,乾隆六年至九年间,正是他任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时期,也是洋彩烧制最为兴盛、最为精致的时期。

督陶官唐英(1682-1756)
乾隆八年闰四月《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录:「初九日,司库白世秀副催总达子来说,太监高玉交:……洋彩红色地锦上添花纸槌瓶一对,……传旨:着配匣,入乾清宫珐琅器皿,钦此」。由此,即可印证。而上述文档中所提「洋彩红色地锦上添花纸槌瓶」,即为拍品之同类器。
乾隆八年闰四月初九日《各作成做活计清文件》中相关记录
本瓶花纹明显受西洋装饰手法影响,欧式卷草蔓藤舒展对称,色调亮丽柔美,圆珠及花瓣内侧巧添白彩以示高光点,叶片的渐层渲染等皆为西洋绘画技法。但整体中式韵味不减,锦地纹、如意云头、莲瓣纹等中国传统福寿吉庆图案与之相映交融,技精艺绝,中西合璧,诚洋彩之佳作,极为难得。

644

明洪武 青花缠枝莲纹执壶(280-320万)

高33厘米

来源:

香港苏富比,2008 年 10 月 8 日,拍品编号 2540

小盘口,长颈,溜肩,垂腹,矮圈足,壶身作玉壶春瓶式,造型优美,纹饰线条流畅,一气呵成。在装饰风格上一改元代纹饰繁密的特点,布局渐趋疏朗,采用分层装饰的手法,绘画粗犷而不失工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观古 — 瓷器珍玩工艺品》

471

明崇祯 青花人物筒瓶(10-15万)

高48厘米 「汪府佳器」款

来源:加拿大私人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