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错误的民族政策,使得俄罗斯永久性失去波罗的海沿岸诸多优良港口

 走路once 2024-03-29
从地理上看,俄罗斯就是被困在北方高寒地区的一个大号内陆国家。虽然俄罗斯东部、北部和西部两处都靠海,但是俄罗斯作为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它的海军想随意出去到四大洋游弋却是比较困难的。
历史学家把俄罗斯的扩张史形容为一部寻找出海口的历史。但我们今天不想谈历代沙皇的扩张史,我们只谈今天的俄罗斯的波罗的海出海口的地缘政治。
俄罗斯的圣彼得堡虽然濒临波罗的海,波罗的海又与大西洋相连,但客观现实是俄罗斯在此处的出海口被北欧各国死死钳制,不能随意出入。
现在波罗的海三国和瑞典、芬兰均已成为北约成员国,俄罗斯的波罗的海舰队通过波罗的海进出大西洋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今天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出海口上的困境
也许很多人感到疑惑,既然波罗的海三国的地理位置如此重要,为什么当年作为苏联境内军事实力最强的俄罗斯联邦会放任这三国脱离苏联独立出去呢?如果俄罗斯联邦趁苏联解体时的混乱时期将波罗的海三国收纳到自己领土内,现在不就没有这些地缘困扰了吗?
这当然有复杂的历史与人文原因。
早在沙俄时代,沙皇俄国曾经占领过波罗的海三国——1721年,沙俄先后占领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1792年,沙俄又吞并立陶宛。
但是沙俄执行大国沙文主义,在国内俄罗斯人的地位要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人、拉脱维亚人和爱沙尼亚人都是被压迫者,这些民族内心并不臣服于沙俄统治。
到了一战时期,沙皇俄国发生革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建立了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
当时,新生的苏俄力量薄弱,没有实力与德意志帝国继续战斗。苏俄领导人权衡利弊,于1918年3月3日与德意志帝国签订《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将芬兰、爱沙尼亚斯特兰(爱沙尼亚)、里夫兰(拉脱维亚)、立陶宛和乌克兰地区割让给德国,苏俄军队和俄国赤卫队撤出上述地区。
1918年11月11日德国一战战败宣布投降,苏俄借机宣布废除《布列斯特和约》,试图收回割让给德国的领土。
但波罗的海三国趁机先后独立——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布独立,1918年11月18日拉脱维亚宣布独立,1918年11月28日爱沙尼亚宣布独立。
到了二战时期,1939年8月23日,纳粹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和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条约签订的当晚,苏联又和纳粹德国签订了一份秘密补充协议,规定波罗的海三国划入苏联势力。随后苏联与波罗的海三国签订条约,规定苏军战时可以进驻这些国家的港口等地。
1940年5月,英法比荷四国联军在对抗德国的战斗中遭到重大失败,四十个师从敦刻尔克仓皇溃退,波罗的海局势严重恶化。
斯大林判断德国下一步会入侵苏联,在入侵苏联前一定会先入侵波罗的海三国,波罗的海三国将作为德军跳板威胁到苏联西北边界和圣彼得堡。斯大林为了阻止德国入侵,决定自己先“入侵”波罗的海三国。
1940年5月25日苏联发出“最后通牒”后15分钟,立陶宛投降。6月10日,斯大林命令苏联空军和海军全面封锁波罗的海三国领海和领空,禁止一切外国人出境,授权空军击落三国领空内一切国籍不明的飞机。同月16日苏联出兵占领爱沙尼亚全境,17日出兵占领拉脱维亚。
1940年苏联以防御纳粹德国进攻为由吞并波罗的海三国
之后,苏联在波罗的海三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然后组织“公民投票”,宣布加入苏联。
然而苏联这次占领波罗的海三国的时间并不长,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然入侵苏联,很快占领了波罗的海三国全境。
当时,波罗的海三国民众有许多人视德国为“解放者”,与德国深入合作打击苏联军队。但是当波罗的海三国人民发现德国也仅仅是要达到入侵占领的目的,甚至试图消灭他们的民族特征和文化传统,又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和仇恨。他们开始怀念苏联时期的生活,甚至主动与苏联军队合作,反对德国占领。
1944年,苏联军队重新进入波罗的海三国,波罗的海三国再次成为苏联的一部分。
波罗的海三国工业发达,立陶宛曾经成为苏联境内最富裕的加盟共和国。
但战后,苏联政府对波罗的海三国民众曾经帮助过德国侵略军的历史往事愤恨不已,进行了国家报复。1949年1月,斯大林签署了《接受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部长会议关于把富农家庭、匪徒的家庭和从事非法活动者的家庭等从这些共和国迁移出去》的苏联部长会议决议,把波罗的海三国29200个家庭共计88000人流放到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开荒。
此外,苏联还大量迁徙俄罗斯人进入波罗的海三国,改变波罗的海三国的民族比例结构。
正因为苏联继承了沙俄的“大国沙文主义”和“大俄罗斯主义”,执行民族不平等的政策,激发了波罗的海三国民众不满,自50年代起波罗的海三国人民开始表达对苏联统治不满的情绪,多次爆发纪念《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若干周年的游行示威,要求苏联恢复波罗的海三国的独立和主权,承认对波罗的海三国的罪行,撤出红军和克格勃。
到上个世纪80年代,苏联开始进行政治改革,联邦走向解体。波罗的海三国再次抓住时机,宣布独立——立陶宛于1990年3月11日宣布脱离苏联独立;爱沙尼亚于1991年8月19日宣布独立;拉脱维亚于1991年8月22日宣布独立。
苏联最初派军队进入波罗的海三国进行镇压,没有得到民众支持,镇压不成功。到1991年8月20日至21日,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分别获得苏联最高苏维埃的承认,两国与苏联正式建交。立陶宛也于9月6日获得苏联最高苏维埃的承认,并于10月9日与苏联正式建交。
1991年9月17日,波罗的海三国正式加入联合国。这一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并将权力移交给叶利钦,苏联解体。
我们现在分析俄罗斯联邦当年无法收纳波罗的海三国的原因。
首先,波罗的海三国有着自己的特有的人文传统与宗教信仰,是独立于俄罗斯的文化传统的。在波罗的海三国人民看来,他们的文化传承不亚于俄罗斯文化,因此从心理上对以俄罗斯族文化为主导的国家没有什么认同感,这就为在后来风起云涌的时代里闹独立埋下伏笔。
第二,波罗的海与中、西欧其他国家联系紧密,工业化革命也比较早,很早就成为工业发达国家。而俄罗斯不论建国还是工业化发展均比较晚,在很多方面比较落后。在沙俄和苏联时期,国家从波罗的海三国拿走的财政财富要多于提供给它们的财富,这使得波罗的海三国感到吃亏了,始终愤愤不平。
第三,不论沙俄还是苏联,都执行残酷的民族不平等政策,欺压国内少数民族。即便苏联时期标榜民族平等与自由,但仍然流放了大量波罗的海三国的人民到艰苦地区,这种错误的民族政策给自己树立了许多心怀不满的敌人。
第四,苏联明明在民族制度上存在巨大错误,但是没有有分量的政治家和领导人去纠正,以至于无法弥合日益扩大的民族矛盾,埋下大分裂的种子。事实上,苏联的领导人大多数与少数民族加盟共和国联系紧密,他们在执政期间既要仰仗俄罗斯文化管理国家,又不能改变加盟共和国、自治共和国这种松散的民族联合体政策,只能坐视民族政策走向国家稳定的反面。
第五,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往往出于平衡目的,在必须借助俄罗斯势力稳定国家的同时,最喜欢打压俄罗斯的政治力量,没有给俄罗斯留下固若金汤的疆域。
例如,斯大林是格鲁吉亚人,是他将波兰与东欧一些国家的领土亲自划给乌克兰的,赫鲁晓夫被官方认定为俄罗斯族,但他在乌克兰长大,并从乌克兰进入苏联最高政权核心,一般人视他为乌克兰人,所以他把克里米亚半岛划入乌克兰一点也不稀奇。
再说勃列日涅夫,是出生于乌克兰的俄罗斯人,也发家于乌克兰,在乌克兰、摩尔达维亚和哈萨克任职之后进入苏联中央,被称为苏联历史上“权力最大的乌克兰人”。勃列日涅夫有着典型的乌克兰人的风格,比如他酷爱和别人接吻,每次他和人家左右吻完中间再来一个,无论男女老少均是如此。有人说这种“三重吻”是勃列日涅夫老家(今乌克兰卡缅斯克)当地人的一种民间习俗。勃列日涅夫在乌克兰培育了他的政治班底。
奇葩的勃列日涅夫“三重吻”,泽连斯基爷爷谢苗·伊万诺维奇·泽连斯基和几任乌克兰总统都是勃列日涅夫的班底
这几位苏联重要政治人物对乌克兰的偏爱,给今天的俄罗斯又带来什么样的困境?现在大家一目了然。
好不容易,有个根正苗红来自俄罗斯联邦的俄罗斯族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进入苏联权力中心,却因缺乏足够的治国智慧,成为苏联末代领导人和掘墓人。
正因为苏联和俄罗斯这种特殊的政治和文化格局,波罗的海三国在沙俄时代没有融入帝国,到苏维埃俄国时三国闹独立。到二战时期和二战后,波罗的海三国两次加入苏联,而不是加入俄罗斯联邦。当波罗的海三国最后一次独立后,是得到苏联政府认可的,不需要通过同级别的俄罗斯联邦同意。
因此,即便俄罗斯的政治家们能够清醒地认清波罗的海三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也没有办法在苏联解体前对波罗的海三国采取相应的收编行动。当俄罗斯联邦继承苏联的政治遗产升级为超级大国的时候,波罗的海三国早已经进入到西方的庇护圈里,不太好撼动人家半分毫毛啦。
从俄罗斯曾经拥有波罗的海沿岸数个优良港口到失去相应的波罗的海沿岸出海口,使我们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从沙俄再到苏联,都没有处理好国内民族的平等与共同进步问题,今天的俄乌冲突诱因之一就是乌克兰屠杀乌东俄罗斯族的恶劣事件。而波罗海沿岸诸国对俄罗斯出海口的钳制,反映出俄罗斯在争取出海口上的窘迫问题,从历史到现在始终没有解决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