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举火2024(下) | 未来之势,这些大咖如何预判?

 酩阅 2024-03-29 发布于江苏

微醺人生  有酒有故事

请您关注酩阅

积聚思想之力,为行业举火照路,我们建了个「十八罗汉交流群」,邀请十数位企业家、协会、酒商、咨询、设计等各领域专家及负责人,时时分享,交流心得。在《酩见》栏目,将持续为大家奉上大咖们的精彩论判,敬请期待。

文、整理:酩阅团队
酩阅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客服:xi910209
酩阅ID:mingyue-cn

本期主题:预判2024,大势何为?

踏入2024年,受到整体经济环境影响,酒业再次进入深度调整期。马太效应急剧凸显,两级分化愈见严重。很多声音认为:白酒行业早已进入存量竞争当中,甚至是减量竞争时代。

2024有哪些机遇和雷区?未来发展的方向将何去何从?酒厂如何做、酒商如何做、品牌如何做、产品如何做?很多行业人都尚且处于迷茫状态。

我们愿举一把星星之火,照见迷途微茫。


— —

本期分享总共邀请到10位各界大咖,因篇幅所限,将分上、下两刊进行分享。

此为下刊,我们邀请了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会长彭洪、伊犁酒业董事长魏鹏举、华策咨询创始人李童、千里智库创始人欧阳千里、火种定位学会创始人盘子做思想交流。

言语不益多,干货奉上,读者可自取所需。



彭洪 | 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会长

2021中国酒业年度热点人物、国家一级品酒师。作为广东酒业的领头人,彭洪一直致力于开展全方位的酒类行业公众服务。对于粤酒乃至中国酒类的发展,彭洪一直以见解独到,敢说真话闻名。粤酒振兴,米香崛起,一定要团结共进,彭洪对酒行业始终保有着热爱,也对地区酒业发展充满了赤诚。

2024年,酒水销售肯定是越来越困难的。

第一个是人口红利减少,喝酒的人老了,年轻人产品的选择多元化,分化了。酒水消费逐渐减少,产量在减量,消费群体之间的存量竞争越来越激烈,这是必然的。

白酒板块向名酒聚焦也是大趋势,但对于二三线品牌,每一次调整期都有新的机会。

二线品牌定位在全国,还是区域,很关键。全国市场,你的资金金力、人员配套不够,应该聚焦于省或是区域,建立优势。

另一方面,消费有了集体变化。中老年人喝的酒,风格比较浓厚,比较重口味;但年轻人不盲从,个性强烈,追求的是自己喜欢的东西,比较多样化。

因此,未来的竞争,不是品牌的竞争,不是品质的竞争,最大竞争是消费者心智占有的竞争。

如今在电商平台上,大品牌与二线品牌站在同一个竞争线上。未来的大、中、小品牌,在线上是同个赛道、同个起步点,二、三线品牌在传统渠道难超越,但可以在新消费者占领上做到优势。


»» 如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消费降级”,应该是“消费升级”。

第一、消费者对白酒知识,品质认知,消费理念在升级;

第二、酒厂的意识形态在升级。

这两个升级带动了市场升级。倒逼着酒厂越来越实事求是。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能花更少的钱喝到更好的酒。酒厂和经销商折损了一些泡沫化的利润空间,让白酒价值去掉一部分价格泡沫,消费者心理预期更满足了,可能会产生更好的品牌效应。

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降级培育有助于未来升级吸附。短期的降级,消费者能够喝到以前不舍得买的酒,长期以来,当经济环境转好,这一批消费者也将升级跟随。(茅台能够在2013后迅速回转并进一步腾飞,也是这个逻辑)

如今流行的“光瓶酒”概念,也是社会价值的理性回归。


»» 如何理解白酒“跨界”

跨界应该两个维度来讲,第一是跨界的投资合作,第二是跨界的销售合作。

短期的投资跨界是一种补充,不能长久。将跨界当做长期主义事业去做的企业,占比比较小。同时,跨界需要毅力,定力,如果是用时间去熬品质,用时间来做市场,可行,但企业想做快肯定不行。

跨界销售,两年内一定会产生一个很大利润的销售通路。因为转行的投资者一定有社会或者是交往层面圈层。如果把销售模式再调整,会很快积聚出一股不容小视的力量。

跨界的销售合作,将会为二线品牌带来机会。因为二线品牌机制各方面更灵活,调整更快速。正是调整期,大家有新的想法会去做,谁做对了,就马上会上来。


»» 未来厂商关系,怎么定义?

首先要清楚:厂商关系是以利益、利润为出发点的,第一要点是一定要保证经销商有钱赚。即便短期没赚钱,也要有长期能赚钱的信息。

在满足了这个基本点后,厂商之间应该是“夫妻关系”。去慢慢运营产品,长期下来越做越好,越来越融洽。

商与消费者是“兄弟关系”。认可你的产品,认可这个商家,那消费者就会一直喝你的酒。中国人喝酒,甚至是所有人喝酒,第一口酒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情感属性。

酒厂与消费者是“知己关系”。关键时刻总能想到对方。不给彼此太多限制,又能一起做事。

这是未来整个市场比较稳定的三角关系。2024年,建议企业以这样的思路去调整,去梳理。


很多中小酒企现在还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没有任何营销,只是在销售;

第二,没有把文化挖掘好,在自娱自乐。

其实即便是在龙头承压,两极分化严重的当下,细分到小圈子、小范围,很多酒厂依然卖的很好,不仅完全足够生存,并且也是在逐步的体量增长。

二线品牌的生存,要把消费者渠道做好,把电商平台利用好。对内守住本土,对外积极开拓,推广宣传。

2024的大环境不好,但不代表没有机会。



李童 | 华策咨询创始人、酒业咨询专家

从事酒业咨询17年,拥有极为丰厚的酒水营销咨询从业经验。专业擅长企业转型升级、商业模式设计、营销战略规划、品牌激活与塑造、大单品打造等领域。曾提出亚品类大单品塑造、双核联动营销模式、精细化营销系统为三大核心方法论,出版《酱酒企业发展增长指南》、《区域酒企增长发展指南》等十余本专业书籍。



»» 关于「新质生产力」

这是一个新词,在于与过去的概念产生区隔。有三个内涵,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

新质生产力的由来更多的是基于两个因素。

第一个是需求端、消费端倒逼产业升级。在基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对各大产业提出了更多元化,更优秀的产品需求。于是,在资源配置、市场需求、科技进步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产业结构的升级势在必行。

第二,从国家层面解读,是底端到顶端的升级。我国发展至今,在全球范围内产业已经形成竞争力,但还需向顶端迈进,攀登金字塔,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 2024周期:保持总体增长。

业发展是周期性的。当前这一轮的产业调整,进入到了质的变化阶段,是大周期的跃变。

2024年白酒行业的基本面还是保持增长的态势。

其一,总体上来讲,大部分产业都和经济正相关,如今国家整体经济仍保有增长态势。

其二,整个白酒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和动能依然存在。虽然白酒产业总体销量下行,人口老龄化等促使行业下行的因素也出现了,但是推动上行的因素也依然存在,在对冲完了之后,仍是正向的发展。



»» 大中小酒企的路径有何不同?

在这样的产业环境下,接下来的三到五年内,不同类型的企业该何去何从?

大型企业依然应把规模作为其非常重要的战略支撑,以建立比较强的品牌护城河。具体包括增加新的业务线,并购等方式。另外关于“出海”,名酒厂可以去尝试、去准备,但不是现阶段的战略重点。

中型企业则是要聚焦化,进一步的收缩,要专业化,确定优势赛道。在一个点上做的更专业,更强大。做好自身的定位,在一些局部市场建立竞争优势。

小型企业的核心是创新,定位为市场的补缺者。采用不对称的战略选择,通过专业化的服务,来补缺可能被大企业忽视或放弃的市场,进行有效的服务。


»» 酒企发展的机遇 & 雷区

未来的三到五年的基本机遇点,大致在三个方面。

第一,结构优化。这是产业发展的基本支撑,以及企业能够保持发展和增长的最重要的动力。

第二,在强势市场的生根。这里的市场不是传统理解的区域,有可能是产品,也有可能是消费场景等。这个领域酒企是非常有优势的。

第三,优势竞争。伴随着行业进入到存量时代,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针对竞争对手比较弱势的区域,进行针对性的进攻。

机遇之外,有几大雷区需要慎重规避。

第一,心不定。在白酒行业很内卷的背景下,企业要保持“战略定力”,不要随便变来变去。维稳为主,不要在大战略上犯错,让竞争对手有可乘之机。

第二,贸然求新。在业务线的布局上,以发挥现有的业务线为主。行情不好之时,布局一些新业务线成功的概率会下降,风险也比较大。

第三,慎重涨价。在价格层面,今年上半年又有很多的企业在涨价。我个人认为,涨价肯定不是普遍性的行为。涉及到一些关键性的决策上,还是要慎重。

第四,要团结两支队伍,企业的经销商队伍和内部团队。要保持这两支队伍的稳定,对业务的稳定以及进一步的提升,是非常关键的。


»» 糖酒会有停办的可能?

任何一个事物,往往会在不受关注的时候,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直到导火索事件的出现,人们才发现已经到达了拐点。

新冠影响后大家突然发现的经济问题如此,糖酒会其实也是这样。

近年以来,很多人都缺席了糖酒会。我推测,伴随着时间的推移,糖酒会有停办的可能。

其背后的逻辑是,任何事物兴起的背后,都要价值的支撑。如果糖酒会没有价值了,就没有人去追捧了,没有人去参与了。其商业信息的传播、招商等等这些传统行业价值逐渐消失,反而变成了老朋友的相聚活动。

今年的糖酒会,在外看还挺热闹,实际内部洽谈、商业合作比较冷清。因为大家对一些投资性的项目越来越谨慎,机会不多。



 

魏鹏举 | 伊犁酒业党委书记、董事长

他一直以“中国传统酒文化的传播者,中国西域酒文化的传承者”为使命,致力将伊犁酒业打造成西部最具影响力的白酒企业,重振西部酒企影响力,引领新疆白酒创新融合发展。荣获2021-2022年度中国酒业青云奖·年度青年榜样;接连荣膺2022、2023两届“中国酒业年度新锐人物”。


这次糖酒会大家的目的性很明确。

在疫情之后,不管是餐饮商还是经销商,每个人都有相当明确的目的,越来越直接,直奔主题而来。

我们这次到糖酒会的目的也很明确:第一个是招商;第二个是进行企业战略层面的研究和探讨,研究企业未来发展的路径;第三个,是对酒体发展趋势及方向进行学习。

对于我们而言,一定要走特色。“中国传统酒文化的传播者,中国西域酒文化的传承者”,是我们一直专注的两个定位。如何结合西域文化和传统酒文化,结合伊犁的气候特征、优势资源、自然禀赋并做出绝对特色,让大家一看就有新疆的记忆,是我们要突破的一个点。


»» 中小酒企的产品要有特点。

以我们自身为例,地处新疆,这本身就是绝对的特色。

新疆是好地方,景好地好特色多,但新疆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都不够我们的产品一定把特点要呈现。如果特点做足了,能够代表新疆,能够代表大家对新疆的认知,那么消费者是愿意为之买单的。

2024年,如何突出产品的主特色?

美酒的“美”,要体现在整体的协调性上。

第一是酒体要有美感,强调饮用的舒适度和饮后的愉悦感,通过产品,能够体验到新疆蔚蓝的天空、纯净的天山融水,体验到极致的生态和瓜果飘香;

第二是外在在形象店和包装要有美感,强调清新和眼前一亮的感觉,给消费者一个感觉,新疆虽然地处偏远,但是文化和文明始终与全国同行;

第三是要把产区的美感释放出来,产品要与大家对产区的认知相协调,通过一款产品,满足所有人对新疆、对伊犁的美好想象,让消费者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产区、记住产区、甚至到产区去旅游观光。


»» 走细分领域,这是一个中小酒企需要去找的路。

第一步,把本土市场做好。做好之后,把产品再推广出来,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酒作为地方特产也是分享给亲友不错的选择。

第二步,积极拥抱网络和全国市场。打出知名度,不去拥抱这个全国市场,没法发展。如果在全国市场有一定知名度,那新疆人用我们的产品,也有自豪感,也愿意主动为我们的产品去推广、去营销。

我们有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优势。新疆的特殊位置,导致外部酒进来有一定难度。这给予我们在巩固做强本地市场等的好机会。特色不仅是做出新疆特色,还要做出消费者所需要的特点,进而成为产品独一无二的优势。以后,我们可以拿着这些特点去做内陆市场的填充和补充的,甚至是进攻。

去年我们用蜂蜜发酵,做了一款新酒品的尝试。我们用蜂蜜直接发酵,里面还加玫瑰花等。通过科技赋能,提升品质,追求健康饮酒理念。未来可能用蜂蜜酒来代替洋酒,因为两者口感很接近。

这款酒正式名称不叫蜂蜜酒,叫“花蜜酒”。它的原料来自于伊犁河谷及那拉提草原上真实采集的蜂蜜。同时,天山有很多种类的花,不同季节成批次的开放。大自然的多彩到了餐桌上以后,年轻人可以赋予它更多丰富的意义。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季节不同花卉,做成不同的款型。

不同花型的蜂蜜本身不一样,酿出来的酒口感也有较大差距。源于自然,也能体验到自然。这样一来,也给予了产品文创广阔的空间。


»» 电商渠道突破

我们在做电商的业绩方面比较一般,核心任务主要是宣传。

我们现在先从队伍建设和门类拓广发力,基础工作先做好。尽快把各大平台的门店扩充起来,直播这一块充实起来。我们还是要在电商上面有所作为的。

现在主要的一个痛点是:新疆的快递成本太大。如果从新疆发货一瓶酒,至少要有二十五元的价格,如果我们一味追求电商低价,反而不好,因此我们强调品质,主要是宣传作用。

达到厂商利益共同化。成功的商业模式,都是顾全了大家的商业利益的。

要更加注重县域招商和布局,扁平化营销。把有条件的县域做成功了,进而向外扩展,达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



欧阳千里 | 酒业研究者、百万粉丝大V

千里智库创始人、酒水行业研究者、山东省个体私营企业协会酒业分会秘书长、逸香白酒首席专家,凤凰财经研究院酒业专家委员会专家,坐拥百万粉丝的知名酒业大V。他以深度的认知、丰厚的经验在酒业不断发声,为酒企指路、为行业寻途。他一直在用他的方式为酒业举火…



»» 关于酒业新质生产力的看法

我理解的“新质生产力”,应该是此前提出的“高质量发展”的升级版。

对于酒水行业而言,简单的说,就是如何用更少的投入换取更高的回报。酒水行业横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即种粮(农业)、酿造(工业)、服务。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业制造的分支,更能体现现代服务的延伸场景。

新质生产力与酒业的结合,或许是要求原粮的有机化、生态化,酿造的智能化、低碳化,服务的数字化、规范化,甚至在大数据的赋能下,将互联网、物联网等打通,尽可能的按需生产,让仓储、物流等更高效。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新质生产力如何具体呈现,还是要看各大名酒企业如何根据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地来做。酱香有酱香的方式,浓香有浓香的路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最终,新质生产力会让参与者有更多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参与感。头部酒企投入力量把模板、范本做好,中小酒企才能逐步跟进。


»» 糖酒会真的很冷吗?大家都说它很冷,不冷也得冷。

为什么,大家会感觉今年的糖酒会有点冷?

外因:3月20日的会展,3月15日的酒店展,恰逢315这个全民关注的热点;另外,两会在3月份召开,政协在10日闭幕,人大在11日闭幕,酒水、食品等行业的精英、大佬去北京开会,很难抽身回来。糖酒会的档次比不了两会,热度赶不上315,大媒体们很难有时间指导糖酒会。

内因:酒企舍不得出钱,导致行业媒体、协会慎重办会,甚至半道而取消。为何酒企舍不得出钱?感觉糖酒会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所以慎重赞助,从而导致糖酒会不热,进而导致来糖酒会的客商变少,从而效果更不好,更舍不得出钱,陷入死循环。

所以,归根结底两件事,糖酒会遇冷,要怪组委会没选好日子,要怪酒企们舍不得给活动赞助。话说回来,今年敢于筹备活动的酒企,都值得业内人士点赞,毕竟“疾风知劲草”,如中国白酒价值典范“真工”,中度酒品质巅峰之作“酃酒009”,600年活着的传承“水井坊”,全面拥抱消费者的泸州老窖“窖主节”等。


»» 拥抱酒业新周期,以创新破万卷

2023年有个怪象,头部酒企的业绩不断上涨,但从业者们日子难过,资本市场跌跌不休。

原因是:少数蛋糕变大的同时,蛋糕总数量不断减少,分蛋糕的人越来越多。

从产能来看,白酒产业经历多轮周期。有数据显示,1996年产能达到800万千升,此后一路下滑,2003年跌至300万千升;此后一路上涨,2016年产能达到1358万千升;此后又一路下跌,2023年跌至449万千升。

从销售规模来看,多年以来,白酒市场的销售额始终保持在6000亿左右。少数头部甚至极头部酒企的扩容、增长,多数中小酒企的衰落、萎缩,进而导致酒业生态的重构,从而引发新周期的思考。

酒业新周期,将围绕着头部甚至极头部酒企形成主生态,将围绕着拥有新生态位的新品牌形成次生态,将围绕着区域酒企形成泛生态。主生态、次生态,仍有空间腾挪,无非是面向更多的竞争对手;泛生态,空间急剧萎缩,想分羹的人需融入生态。

酒企,应围绕着核心大单品发力。要增长、要规模,更要利润。

酒商,应围绕着拥抱消费者发力。传统电商的发展(新电商平台补贴),直播电商的兴起(大主播低价),基本上打穿了多数产品的价格底线,酒业多数产品进入微利甚至微赔时代。破局的关键在于开设或拥抱终端门店(含即时零售)直面消费者提高实际利润。

酒媒,应围绕着酒企市场端发力。应依托酒企真实的市场需求,通过策划、落地、传播等放大媒介的价值。


»» 白酒“出海”能否成为酒企新的增长点?

白酒,甚至酒类的国际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酒企拥抱国际化,主要分三个阶段,一是追求“墙外桃花墙内香”,即出口转内销;二是紧随国家大政方针,在世界舞台亮相,体现责任与担当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品牌力;三是面对国内市场的“内卷”,寻求新的增长点。

在中国巨大的市场中,白酒脱离了品类竞争,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白酒“出海”既是时代的大势所趋,也是酒企寻找新增量的一种选择。但从行业整体看,仍处于起步阶段。

中国白酒的国际化进程制约较多。

从内因看:过去,我国积贫积弱,面临国际环境压力和粮少、产量少的情况,国际化发展极为困难。另外,中外消费者对白酒的口感、饮用方式认知不同。白酒口感丰富,外国人饮酒习惯于不配餐、配简餐或鸡尾酒,导致其不太适应白酒的口感、香气。

从外因看:首先是技术标准问题。白酒的酿造方法特殊,具备地方特色,在国外难以复制;其次,白酒的呈香呈味物质有成百上千种成分,无法全面检测,导致难以被国外接受。加之不少国家对白酒征收高额关税,导致白酒的出口成本非常高。此外,中国加入WTO时将酒类列为普通消费品,而其他国家则将酒类列为特殊商品,中国酒类进入其他国家面临壁垒。

白酒的国际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面临着很多挑战,但“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对酒企而言,首先,既要拥抱海外受众的习惯,也应守住自己的特色。

其次,要影响更有影响力的人,最大化地发挥“代言人效应”,拓宽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最后,应加强与本土商人或企业的合作,强强联合,战略性地拓展海外市场。

白酒“出海”急不得,寻求海外拓展的酒企应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白酒国际化。



  

盘子 | 火种定位学会创始人

自成立“火种定位学会”开始,他就在推广定位理论,以及帮助更多中国企业家、创业者科学地打造品牌的路上,日夜兼程。将5月11日定为“511中国品牌定位日”,他的初心是传播知识,为中国商业界开拓视野,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自外部思维介入,从宏观经济、品牌定位来看酒业,又是另一种角度…


自酱酒风潮引入,盘子兄开始了他的分享。

这几年酱酒风头很猛,各大酒厂都在推高端酱酒,很多确实也赚得盆满钵满。但这样的“势”会持续很久吗?我觉得不容乐观。

首先,酱酒为什么会火爆?

如果是慢变量所致,酱酒继续火爆的趋势可能会持续很久。但我觉得不完全是,其中有两个因素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1、茅台的股价

2、青花郎与特劳特合作之后的高举高打

这两个疯狂的成功、造富案例,带动了全国酒企的跟风。虽然酱酒的发展有一定的趋势,但大家的跟风提高了短期的热度。

在这个热潮中获得增长的酱酒品牌,有一半以上应该在热潮过后倒下。酱酒还是会保持一定的势能和热度,那除了茅台酒外的其他酱酒应该如何做呢?

从定位、营销的角度,其他酱酒品牌应该说清楚自己与茅台的关系,要明确给消费者一个选择自己而不选择茅台的理由,给消费者用自己来宴请而不用茅台的理由。


价格,肯定是一个理由。但宴请的时候却“不太好意思说”,所以最好要有另外的理由:让被宴请的人认为你选择这款酒不是因为它便宜,不是因为舍不得买茅台。

举几个例子。

广西的丹泉在南宁高铁站的广告说“到广西,喝丹泉”,这样的策略其实就是给广西的主人和客人一个台阶“并不是我不舍得买茅台,但茅台到处都有,来广西,品尝本地的丹泉,才是特色”。

广州的潮汕商会的人也弄了一款带“潮”字的酱酒,如果能加大力度宣传,或许也能够让潮汕商会的人宴请的时候有一个“名正言顺”放弃茅台的理由。对主人来说,既节省了开支,还可以彰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一举两得。

婺源的婺酒,是清酱特香,这个香型能不能成为婺源人宴请贵宾的时候不买茅台的理由呢?

我认识值得尝试。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婺酒可以去传播这个香型更适合本地人口感、气候等之类的信息,这个是作为尝试,有逻辑可能性。


另外,品牌集中度会不断加高,也是商业市场的客观规律。

从商业发展较早的国家已经形成的“垄断”局面来看:法国的“干邑”出现了轩尼诗、马爹利、人头马这样的“茅五剑”格局。卡慕即使有很大的酒庄,最终也难逃替他们代工的命运(虽然我一直喜欢更有性价比的卡慕)

美国的比萨,也是形成了必胜客、棒约翰、多米乐这样的类“茅五剑”格局。

在中国的白酒也必然会被“垄断起来”,品牌集中度会越来越高。区域品牌自保自救的方式就是进一步扎根本地,从香型这样的特性去做文章,从文化的角度去做文章,让品牌成为一个真正融入本地人血脉的本土品牌。

很明显,经济不容乐观,做好消费降级的准备才有出路。

但白酒有宴请属性,宴请又需要面子。“你消费降级,我让你体面”应该是酒企酒品牌要重点思考的。

— —
思路决定出路,企业竞争的核心是思维的竞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