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玄隐遗密》试译:常物承天4

 为什么73 2024-03-29 发布于北京

原创 厚素书房 厚素书房 2024-03-29 06:53
图片
图片

治式要一

原文:

治之式有五,曰凬气相并;曰营气不衡;曰津水不利;曰物器相蚀;曰血瘀弗通。

大意:

治疗的范式有五种,分别是凬气相并、营气不衡、津水不利、物器相蚀和血瘀不通。

原文:

凬气相并者,阳气不通而弗能密,弗密,则器中杂气乱之,乱而相搏一也。其则之,辛温疏而散之,甘淡利而下之,酸收抑而益之,苦辛培以和之。

大意:

所谓凬气相并,指的是阳气在体内不能通畅运行,因而不够致密,这就造成体内的阳气不能保持纯净,混杂其中的不同的气会相互反应。

处理的原则是:用味辛性温的东西加以疏通和化散,用味甘性淡的东西排掉体内造成的堵塞,用味酸的东西加以收涩和补益,用味苦辛的东西培植正气,使体内能量系统和谐。

原文:

营气不衡者,食之过则器劳之,器劳而营血不能疏以泣,泣粘不利则其毒不去而伐,伐而有争,争迸而热乱弗去,疾痛至一也。其则之,甘辛淡以化之,辛利以和之,苦疏以散之,苦辛以下之。

大意:

所谓营气不衡,是指因为吃得太多而造成臓器疲劳运作,这样,体内的血液就不能顺畅流动形成堵塞,堵塞的血液粘性增加,毒素就会存留在血液中,从而对臓器造成损伤。体内的热和紊乱的能量无法排出体外,表现在身体上的症状就是出现疼痛。

处理的原则是:用味辛性淡的东西化解堵塞,用辛味的东西进行通利,以调和臓器,用苦味的东西疏通化散,用味苦辛的东西排除堵塞。

原文:

津水不利者,寒热弗衡,则隧遏而液浊粘不利,则器闷热而外僵,僵而虫乱而淫,淫上弗去曰病(音)也。其则之,辛甘淡以利之,甘粘辛以清之,苦下以泄之,酸甘益以化之。

大意:

所谓津水不利,是指体内的寒热能量不平衡,出现水道阻遏,导致津液浑浊与粘稠,水分无法正常代谢。此时,体内的热无法散发,表现出来的症状是僵硬,其实质是在僵硬的地方滋生了大量的病毒细菌,这时候,称这种状况为病(音)。

处理的原则是:用味甘性淡的东西进行疏通,用味甘性粘或者辛味的东西进行清理,用苦味的东西进行排泄,用味酸甘的东西进行补益和转化。

图片
图片

原文:

物器相蚀者,津血无功以克,留积不去,久则腐以虫生,相蚀以染,染而自治弗能,则痛之以惕,惕以求物助也。其人愚,其惕无,发则盛此一也。其则之,酸苦敛以清之,苦收抑以下之,甘缓耎以和之,辛散利以发之,咸辛利以宣之。不已,重法以为之,已而已。

大意:

所谓物器相蚀,是指血液和水分不能带走体内滞留积聚的垃圾,时间长了,就会滋生病毒和细菌腐蚀身体,从而产生感染。感染以后身体又不能自愈,于是出现疼痛的症状,以期引起警惕,并且希望得到外物的帮助。然而,人很愚昧,一点没有警惕之心,使症状愈加严重。

处理的原则是:用味酸苦性收敛的东西对感染的地方进行清洁,用味苦,性收抑的东西把病毒细菌排出体外,用味甘性缓耎的东西来重新恢复身体系统的和谐,用味辛性散利的东西起到发散的作用,用味咸辛性通利的东西起到宣发的作用。如果症状还没有消失,继续用上述方法,直到症状消失为止。

原文:

血瘀弗通者,怒气焚迸其血,寒热交爻其脉也。怒气焚迸于其脉,其脉不应而溢外,寒泣其血而不利,热瘀其脉而不去,久遏其运溢,溢而积瘤,瘤积久而蚀毒矫横,衡其弗能一也。故其考之要者,内者不外,外者不内,一也。气血津水,精液汁膜不相乱,一也。心与性齐,弗有不同,一也。故心之病,疾其肠而作之。肺之患,六墟闭而害之。其则之,辛苦以散之,酸淡以清之,苦辛以益之,大辛以和之,甘酸以夺之。故辛粘微苦,能去其痛,酸清辛淡可疏其筋。

大意:

所谓血瘀不通,是指怒气伤到血液,寒热两股能量在脉中相交。怒气进入血脉,血脉没有产生相应的反应,从而造成血液的凝结而无法通畅流动。当热瘀积在脉中无法消散,时间长了就会阻遏血液的运行,瘀积的血液会形成瘤,瘤存在的时间长了,就会产生侵蚀性的毒素,破坏身体系统的平衡。

在这种情况中,关键是血脉外面的东西不能进到血脉里面,同样,血脉里面的东西也不能溢出血脉之外,这样才能保证身体系统的整体性。同样,气血津水,精液汁膜也不能相互扰乱,才能保持身体系统的合一性。

心是人的本性在物质器官上的表达,心如果生病了,症状会在小肠上显示出来。肺如果生病了,六墟就会因为封闭而受到伤害。

处理的原则是:用味辛苦的东西进行发散,用味酸性淡的东西清除体内的瘀积,用味苦辛的东西加以补益,用味大辛的东西来和谐身体系统的运行,用味甘酸的东西去除瘀堵。味辛性粘和味微苦的东西能够去除疼痛,味酸性清轻以及味辛性淡的东西可以疏通筋脉。

原文:

作之,思之,欲之,知之。安之,勤之,静之,动之。为之,志之,树之,行之,则之,克之。信之以任,志之则胜,恒以常用,谓之曰真,天之所望焉。

大意:

对于所有呈现出来的现象要加以思考,并且清晰人与它们所达成的关系与尺度,进而获得体验达成认知。人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不破坏自然自身的动静秩序,付出自己的勤劳来获得生存的必需。在与自然的相处中要学会效仿与制衡。

对待自然万物要充分相信并且倚靠万物。能够始终保持心意坚定,那么,任何事情都能很好地完成,而且,总是充分遵循宇宙规律。能够做到以上三条,就是做到了“真”,这是上天希望人所拥有的秉性。

原文:

言非言,其悯以明也;谕非谕,其引以教也;指非指,其言以规也;正非正,其则以巨也;式非式,知之以度也;法非法,修之以正焉。

大意:

对于圣贤的言语,绝不要局限于语言本身的意思,这样才能体会明了他们的悲悯之心;对于告诫的言辞也不能把它们变成教条,这样的言辞只是符合当时当地的一种引导和教育;同样,任何指导性的言语也都是用来表达规范的;所谓的正确,是用来说明如何执行规矩的;所有的程式并非一成不变,它的本质是为了让人知道其中的尺度;而所谓的方法,更不是固定的,它是契理契机地加以修正的手段。

原文:

适其处闻其声而知其气;见其行而熟其凬,故真人不问以其明焉。冥冥乎,孰能?止以久静之徐生;旷旷乎,孰能?定以久动之徐清。圜宙在乎一手,万物在乎一心。用常观其序之理;用同察其道之用,则化一而致明焉。

大意:

如果一个高明的人要了解一个人,那么,他只要到那个人所在的地方,听听那个人的声音,就可以知晓那个人的能量状态;看见他的行为,也能够深刻体察此人的能量状态。所以,真人从来不开口询问,因为他要知道的一切都已经知晓。

怎样的人可以通过内在的觉知明了一切?是那些能够止息妄念,长久处在安静状态的人,他们的觉察力就会慢慢产生。

怎样的人可以做到内在光明无染?是那些内心安定的人,慢慢地,他们的内心就会变得清澈无比。

真人看宇宙就像看自己的手那样清晰,体察万物只用自己的心。用万物呈现出来的常态来觉察其内在的秩序和规律;用万物同理的方法来获得应用的法则,这样就可以通过至简的规律让自己没有任何疑惑地存在于人世间。

 

图片
图片

附:全部译文

治疗的范式有五种,分别是凬气相并、营气不衡、津水不利、物器相蚀和血瘀不通。

所谓凬气相并,指的是阳气在体内不能通畅运行,因而不够致密,这就造成体内的阳气不能保持纯净,混杂其中的不同的气会相互反应。

处理的原则是:用味辛性温的东西加以疏通和化散,用味甘性淡的东西排掉体内造成的堵塞,用味酸的东西加以收涩和补益,用味苦辛的东西培植正气,使体内能量系统和谐。

所谓营气不衡,是指因为吃得太多而造成臓器疲劳运作,这样,体内的血液就不能顺畅流动形成堵塞,堵塞的血液粘性增加,毒素就会存留在血液中,从而对臓器造成损伤。体内的热和紊乱的能量无法排出体外,表现在身体上的症状就是出现疼痛。

处理的原则是:用味辛性淡的东西化解堵塞,用辛味的东西进行通利,以调和臓器,用苦味的东西疏通化散,用味苦辛的东西排除堵塞。

所谓津水不利,是指体内的寒热能量不平衡,出现水道阻遏,导致津液浑浊与粘稠,水分无法正常代谢。此时,体内的热无法散发,表现出来的症状是僵硬,其实质是在僵硬的地方滋生了大量的病毒细菌,这时候,称这种状况为病(音)。

处理的原则是:用味甘性淡的东西进行疏通,用味甘性粘或者辛味的东西进行清理,用苦味的东西进行排泄,用味酸甘的东西进行补益和转化。

所谓物器相蚀,是指血液和水分不能带走体内滞留积聚的垃圾,时间长了,就会滋生病毒和细菌腐蚀身体,从而产生感染。感染以后身体又不能自愈,于是出现疼痛的症状,以期引起警惕,并且希望得到外物的帮助。然而,人很愚昧,一点没有警惕之心,使症状愈加严重。

处理的原则是:用味酸苦性收敛的东西对感染的地方进行清洁,用味苦,性收抑的东西把病毒细菌排出体外,用味甘性缓耎的东西来重新恢复身体系统的和谐,用味辛性散利的东西起到发散的作用,用味咸辛性通利的东西起到宣发的作用。如果症状还没有消失,继续用上述方法,直到症状消失为止。

所谓血瘀不通,是指怒气伤到血液,寒热两股能量在脉中相交。怒气进入血脉,血脉没有产生相应的反应,从而造成血液的凝结而无法通畅流动。当热瘀积在脉中无法消散,时间长了就会阻遏血液的运行,瘀积的血液会形成瘤,瘤存在的时间长了,就会产生侵蚀性的毒素,破坏身体系统的平衡。

在这种情况中,关键是血脉外面的东西不能进到血脉里面,同样,血脉里面的东西也不能溢出血脉之外,这样才能保证身体系统的整体性。同样,气血津水,精液汁膜也不能相互扰乱,才能保持身体系统的合一性。

心是人的本性在物质器官上的表达,心如果生病了,症状会在小肠上显示出来。肺如果生病了,六墟就会因为封闭而受到伤害。

处理的原则是:用味辛苦的东西进行发散,用味酸性淡的东西清除体内的瘀积,用味苦辛的东西加以补益,用味大辛的东西来和谐身体系统的运行,用味甘酸的东西去除瘀堵。味辛性粘和味微苦的东西能够去除疼痛,味酸性清轻以及味辛性淡的东西可以疏通筋脉。

对于所有呈现出来的现象要加以思考,并且清晰人与它们所达成的关系与尺度,进而获得体验达成认知。人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不破坏自然自身的动静秩序,付出自己的勤劳来获得生存的必需。在与自然的相处中要学会效仿与制衡。

对待自然万物要充分相信并且倚靠万物。能够始终保持心意坚定,那么,任何事情都能很好地完成,而且,总是充分遵循宇宙规律。能够做到以上三条,就是做到了“真”,这是上天希望人所拥有的秉性。

对于圣贤的言语,绝不要局限于语言本身的意思,这样才能体会明了他们的悲悯之心;对于告诫的言辞也不能把它们变成教条,这样的言辞只是符合当时当地的一种引导和教育;同样,任何指导性的言语也都是用来表达规范的;所谓的正确,是用来说明如何执行规矩的;所有的程式并非一成不变,它的本质是为了让人知道其中的尺度;而所谓的方法,更不是固定的,它是契理契机地加以修正的手段。

如果一个高明的人要了解一个人,那么,他只要到那个人所在的地方,听听那个人的声音,就可以知晓那个人的能量状态;看见他的行为,也能够深刻体察此人的能量状态。所以,真人从来不开口询问,因为他要知道的一切都已经知晓。

怎样的人可以通过内在的觉知明了一切?是那些能够止息妄念,长久处在安静状态的人,他们的觉察力就会慢慢产生。

怎样的人可以做到内在光明无染?是那些内心安定的人,慢慢地,他们的内心就会变得清澈无比。

真人看宇宙就像看自己的手那样清晰,体察万物只用自己的心。用万物呈现出来的常态来觉察其内在的秩序和规律;用万物同理的方法来获得应用的法则,这样就可以通过至简的规律让自己没有任何疑惑地存在于人世间。

                                           (本节完)

结束语

以上文字是笔者尝试性的翻译,由于学养和悟性有限,在翻译中难免出现问题,敬请谅解。如果我的问题能够引发读者更多的真知灼见,那也不失为幸事。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恕不参于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