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耀贞论拳功修炼(完整功法)!喜欢气功的朋友收藏了!

 耐心是金 2024-03-29 发布于广东

胡耀贞(1897------1973),山西榆次人,龙门派第十三代传人,自幼习医、练拳修道,拜心意拳、太极拳、子路太极、八卦掌和道教、佛教、禅宗等十七位名师,他心意内功独树一帜,人称'铁掌胡',无极针灸堪称一绝,人称'妙手神医',他集医、拳、佛、道、儒之大成,于一九五三年开办首都武术研究社,五六年主办北京第一家气功医院,首创了自发动功,阐明了拳道之原理,著有'无极气功''针灸'等书,弟子遍及国内外,日本气功界称他为'现代气功之父'、'拳神',文化大革命中不幸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图片

一、“精气神”论

意守丹田法,是本门气功的基本练功方法,意守命门与意守会阴两种练功方法,是在意守丹田法练到打好基础以后,再行分别加练(先命门,后会阴)。因之,意守丹田法又称气功筑基法。

古人说: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人身三宝有损则生病,耗尽即死。以修心养性(养生)之法练此三宝,使神向下走,精向上行,练精化气,练气化神,气血周身通畅,既可祛病养生,又能延年益寿。这就是说,气功练的是“精、气、神”。人在幼年时,不受七情六欲之扰,可以保持人身先天之三宝,到成年以后,人体之眼、耳、鼻、舌、心、意等七窍的活动渐多,太过了则精、气、神就逐渐有所损伤。因之阴阳之气即不平衡,阳衰阴盛,身体渐弱,抵抗力减弱,再加受到外感与内伤,就会生病。譬如以外感来说,外感离不开风,一风可生百病,受了风先从皮肤毛孔入而通过肺(肺主皮毛),及时治疗,散尽即愈,散不尽即会传至其他各经与脏腑,若传之肌肉而入脾(脾主肉),传至筋而入肝(肝主筋),传至脉而入心(心主脉),传至骨而入肾(肾主骨)受风后极易感受其他五种淫气,他们亦可同样传入体内之各部位,产生病症。又如以内伤之七情来说,无论喜、怒、忧、思、悲、恐、惊,都是由气引起,一气能生百病,气不顺则血凝,气血若不通畅,停滞于何脏,何脏即生病,若不及时治愈,先天之真阳气(即正气)会耗损更多,耗尽即死。

练气功者是要练先天之气,生阳气退阴气,补正气去邪气,阳气足阴气散,正气足邪气退,病乃痊愈。

意守丹田法,主要是练气和练神。这里所说的的气有两个含意,一是口鼻呼吸之气;一是中医所说的“气血”之气,也就是先天之气。意守丹田所练之气,即是先天之气,又叫元气。所谓先天之气,是人从胎胞至出生由母体带入体内之气,也就是气血之气。因为胎儿在母腹内,通过脐带把母亲体内的营养输送进来,才能发育成长,当然这种先天之气也包括在内;婴儿出生落地,剪断脐带,一点真阳(灵气)归入脐内,亦即此先天之气即归入体内,按古人的说法:“真阳在,人命在,真阳散,人即死,故称脐为命之蒂”。所以丹田是人生命的根源,练气功就是要练由丹田归入体内的先天之气。

在意守丹田法的作用方面,按照中医阴阳五行来说,丹田是中央戊巳土,这一窍通五脏六腑,十二经十五络。古书上又说:“用心意集中于丹田内,先吸后呼,一吸百脉皆合,一呼百脉皆开,呼吸往来百脉皆通,气血通畅百病皆除。”又说:“将心意守于丹田久坐,丹田内即生气生血,气血满足,身体健壮而百病皆愈”。今天来研究和推测这种气,可能就是人体内在的一种保健与抗病的本能,当然它是与血液密切相关的。由于各种原因使气亏损,气血不能不受影响;血液亏损不能不减弱抗病的能力(即损气),以致在体内使不同部位之组织机能受到破坏,而产生各种疾病。练气功守丹田,就是恢复与增强抗病能力(即补气壮气),补充血液之亏损,促进气血循环之通畅,调整与改善内脏有关各部器官机能,以使身体逐渐恢复健康,最低限度也可停止病情发展。如腹部呼吸能使膈肌升降加强,腹肌起伏加大,加强胃肠蠕动,增强消化能力,多吸收营养;并提高排泄能力;入静可使大脑完全休息,达到抑制,去调整内脏机能;体外自发运动可使筋脉舒展,骨节开张,体质增强。

至于口鼻呼吸之气,在练功中同样会发生应有的作用。练功时将呼吸以意封闭,是为了不使思想分散,不去考虑口鼻呼吸之快慢深浅和对与不对,以使之成为真正的自然呼吸,不因呼吸不妥而产生副作用。实际上这是随着内动(丹田呼吸)外动之速度,在有节奏地呼吸着。练功时的呼吸,当然是不同于平时的呼吸,而会成为特殊规律,同样会起到增多血液中氧气,加速排出二氧化碳和增强肺活量,以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这也是属于练气的一部分,不过不是有意而已。

    这里所说的神,按古人的说法,是心神的神,用静坐来修心养性,安心养神等等。我们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当大脑过度兴奋疲劳,经常得不到真正完全休息与抑制不能平衡时。疾病即由之产生。意守丹田就是把思想集中在丹田,与内视合一静守(亦即古人所说的神向下),消除杂念,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以起到调整内脏机能的作用,这就是练神。

意守命门(妇女守关元、气海)与意守会阴两种练功法,主要是练精。这里所说的精,有三种含意:一是指精液;一是指气功新练的气血之精华;一是指妇女的经血。我们气血亏损的原因,男人主要是由于性生活过度(或有遗精病),身体各部器官机能受到损害而成病。妇女则多数是由于精血不调,使气血亏损而成病。

过去练功的人称:“丹田为生门,命门为死户”。因此古书上说:“三寸气在千般用,三寸气断万事休”。三寸气即指命门,可见命门之重要。守命门对强壮肾气帮助极大,命门气足即可生精。一般地练气功者都会体验到练气功能多生精液,性欲亢进,本气功加上守命门(妇女守关元气海)与守会阴两种练功法,就能更加多生精液,提练气血精华和调整精血,以补充其亏损。并通过练精化气法等辅助方法(详见辅助功部分),使精液上升练化为气血,还原于身,则益处更大。因为命门、会阴两个守窍,与精液、经血分泌、输送器官相关联,练这两个守窍,可以加强相关器官运动,调整其机能,结合意守丹田法所起的各种作用,即可增强清液分泌和调整经血之能力,精血充沛之后,五脏六腋以及百脉皆可通畅,身体当会恢复健康。

练意守会阴,不仅可以练精(经),而且还可以将任、督二脉接通,使内在之气周身运行,生理上感觉有显著的变化,能达到气功所要求的阴阳循环运行—大小周天之目的。

练功有了功夫,可使元气充足,气足生精,精足而有阳举的现象。再行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身体自会健康而延年益寿。

 三种练功方法的次序,先丹田,再命门,后会阴。其具体进度,要根据不同情况和定期相结合的办法,灵活确定。一般地意守丹田已练三个月(或100天),丹田之气已达命门(有感觉),即可开始练守命门;如果练得较好,虽未满三月而丹田之气已达命门,亦可开始练守命门。在加练命门后,意守丹田法仍不间断,可以交替练习。练过一段时期,守命门练法已能掌握,可以在每次练功的同一时间内练两种功(先丹田,后命门)。当练命门已满三个月或气已达会阴(有感觉),可开始练守会阴。在最初的一个时期内,守会阴可单练,直到能掌握时,可与前两种功共同在一次练功时间内轮练。其转移位置的象征是:另一守窍有胀、热或跳动之感觉。其顺序一般仍为丹田,再命门,后会阴(但也不一定受此限制)。

在练功中,无论守哪一窍,其呼吸活动(指守窍的呼吸),都要牵连丹田也在活动。虽然是三种不同练功法,但它们相依相从,相互关联不能分开。尤其是以丹田为中心,无论练哪一种功,都离不开它。所以说,意守丹田是气功中之筑基功。

本气功的练功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练法。因之,它分有主要功和辅助功。所谓主要功是指无论为了保健或防治疾病,亦不分何种病症,都必须练的;辅助功是按照各个人的体质、病情、练功中的各种变化等具体情况,分别运用不同的练功方法,以辅助和加强主要功的作用。

一、主要功

主要功中分:意守丹田、意守命门、意守会阴三种方法。但这三种方法,有其共同事项及相同的操作。兹先述于下:

(一)共同事项及操作

1.准备工作:在练功前,先解大小便,然后静静地休息一刻钟到半小时,不想任何问题,使脑子安静下来。开始练功时,将裤带放松,以便于练功时腹部随丹田呼吸而运动。

2.姿势:不拘形式,以身心舒适为准。即无论坐、站、躺卧都可练功。为了帮助读者在掌握练法上有所依从,下边介绍几种习惯采用的姿势,以供参考。

(1)坐式:坐式有盘膝坐和自由式坐两种,一股采用自由坐式者为多。

㈠自由坐式:坐一适当高度的椅子、木凳或床头上,两腿分开与肩的宽度相似,双脚踏地,两手掌心可随意分别放在大腿上;或左手掌心贴于右手面上(右手掌心放在左手面上亦可),放在肚脐前;或者两腿稍向前伸,左脚放在右脚上面,或右脚放在左脚上面,要求轻松自然;或者坐在床上,一腿伸直,一腿屈膝,脚心可对向大腿里侧。头颈和上身的姿势不作具体要求,以自然舒适为宜。

 ㈡盘膝坐式:盘膝坐分双盘膝与自由盘膝两种:

 ①双盘膝:坐床,屈膝,先将右脚放于左大腿下,再以左脚放于右小腿下,两膝骨成平行线,两手相抱放于脐前,头颈、上身自然端正,以舒适为宜。这种姿势有碍身心舒适,故采用者不多。 ’ 、

 ②自由盘膝:坐床,左腿屈膝,将脚放在右腿下,右腿伸直.(左腿伸直,右腿屈膝,将脚放枉左腿下亦可),两手可随意平放在膝盖骨上,或两手相抱放在肚脐前。也可以不受上述各种姿势的限制,侬自己习惯盘膝坐也可。

 (2)卧式:卧式分仰卧和侧卧两种。用卧式因易于入睡,一般在开始和基础阶段不宜采用。若病重体力不能支持,不便坐练者,可在老师指导下运用。兹分述于下:

㈠仰卧式:仰卧床上,枕头略高一些,以仰卧舒适为宜。是否需要盖被,可根据需要而定。卧时两腿伸直,将左脚放于右脚腕上,或将右脚放于左脚腕上;或者一腿伸直,一腿屈膝,脚心平贴床上:或者一腿屈膝将脚心平贴床上,另一腿亦屈膝将脚放在另一腿的膝盖骨或大腿面上(依习惯决定);或者两腿屈膝,两脚心平贴床上。两手的姿势,可一手掌心贴于肚脐上,另一手掌心贴于该手面上;也可以一手掌心贴于肚脐上,另一手伸直贴于大腿旁或平伸横放于床上;或者两手贴于大腿两旁或平伸横放于床上。

㈡侧卧式:全身向右侧卧于床上,两腿重压,下腿伸直,上腿微屈,或双腿微屈,将一脚交叉放在另一脚上。头贴于枕上,略向前低,右手可放于右眼前。左手可放在左胯上或手心向里放在肚脐上(向左侧卧亦可,姿势不变)。

上面介招的几种坐、卧姿势,可以根据练功时的具体情况自行变换。如采用卧式时,仰卧一段时间或到需要侧卧时即行侧卧:手脚的位置如果需要移动,就移动移动。在采用坐式练功时,先是双脚心贴向于地,过些时想两腿前伸两脚交叉,可将一脚放在另一脚上也可以;或者今天两脚平贴于地,明天如愿改变脚的姿势也未尝不可。总之一句话,练功的姿势愈自然愈好:不要把姿势看成“清规戒律”,应当灵活运用。如练功时采取某一种姿势,井无不适之感,当然也不要单钝为了灵活,而随便变换姿势。

 (3)站式:站式,必须在由静坐发展到肢体自发运动并且能站立起来运动时,才采取这一姿势,如果在初学练功时,功夫还没有发动,采用站式即不如坐式舒适。特别对于有病体弱的人,在练功还没有一定基础的时候,站式更不相宜。站式,一般地我们采取自由站立式:两脚分开,其宽度与肩宽相似,全身放松直立于地面上,按照一定的方法练功。

由坐式发展到站式,所需要的时间,如练之得法,又能入静,一二天就可以站起来:有的需要十天半个月或者更长一些时间;也有的由于某些原因,练功二、三个月只有内动而无外动的,对于这些情况,当然以采用坐式或卧式为宜。初学练功的人,如果不是因为卧床不起,最好用坐式,俟将来有了一定功夫,坐、卧均可活用。

总起来说,练功所采用的姿势,由练功人自行选择,觉得怎样舒服就怎样来拣(不过最好以坐练为宜),不使肢体有任何强制的感觉。

3.呼吸:一般的气功,在谈到练功方法时,主要是谈呼吸法。如自然呼吸、潜呼吸、调息、息调、喉头呼吸、内呼吸、生理呼吸,吐纳法等等。这些方法,一般是提倡口鼻呼吸并配合一定的要求,是有意的、人为的呼吸法,古人称之为后天呼吸。如能经常练之,当可收医疗保健之效。本气功的呼吸法与一般气功的呼吸不同,是先天呼吸。是不以人为方法调整口鼻呼吸和腹式呼吸,而是在入静时,将口轻闭,舌头自然伸平。鼻子的呼吸以意封闭,呼吸的部位,是在守窍。所谓以意封闭,不是真的闭住气不呼吸,而是把呼吸忘掉,根本不去想它,使之真正成为自然的呼吸,以避免由于呼吸不自然而发生任何毛病。

4.肢体运动:肢体运动是本气功的最大特点。在思想入静的情况下,身体的各部位(头,四肢,身躯等),要自发地运动,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肢体运动,由于各个人的体质、病情等不同,故有发动早、晚,甚或有极少数人练很长时间不发动的,正因为这种运动是自发的,所以无论早动、晚动或者不动,都不应去追求它;更不能自己有意引导去动。不动的.亦不要因此在思想上成了负担,认为不动就不能治病,这是不对的。在运动起来以后,动作千变万化,随便怎洋动就怎样功,作到真正自发,丝毫不能有意地控制。

5.收功的方法:

所谓收功,就是指每次练功的结束。方法是:每次练功到一定时间,想收歇不练,可用意引气,围绕着守窍,先由内向外螺旋式的左转(即从左向上开始转回左边)36圈,然后再由外向内同样右转24圈,是转大周天的数字。

妇女转圈的方法与男人不同是先从右向左转,由内向外36圈,然后从左向右由外向内转24圈。最后,意与气皆到守窍之中心,吸回腹内,稍停一会将肚放松,即告结束。这种收功法,是使在练功时体内集中于守窍之气先行散开,以免瘀积不适,然后再把守窍散开之气与已散发全身之气,一并收到守窍,归入体内。

6.搓手脸:这是每次练功最后的一项操作。在引气绕转完毕后,先行搓手。搓法与洗手同,即里外都搓,手发热后再搓脸,至发热为止。以防气血在人体上部及末梢处积滞。

(二)练功法

练功法分两部分,一是基本练功法,就是不论任何人、任何病症都必须由此开始练功,打好基础(尤其是意守丹田法,最为重要)。以后再练其他功。一是分症练功法,就是按不同病症,运用不同的练功法。

1.基本练功法:气功中的首要问题之一,即意守部位(通称守窍,下同)。从古相传,气功的守窍,除原名外统称丹田,并有上、中、下等的分别。正式丹田是腹部,亦为其原名,叫中丹田(也称前丹田),命门是后丹田,会阴是下丹田,上丹田在两眼之间正中处,名为祖窍(其它气功中说上丹田在玄关,即两眉之间正中处)。

由于本气功是静动兼练.故基本的练功方法就是适应这种特点,不分别单练静动功,而达到静动两种目的。也就是说,经过一段练习过程,功夫即可发动(肢体运动),逐渐在外动上气通全身,再进一步就能掌握静动自如,想动就动,想静就静。但是,有的因年老体弱或病重体力确实不能支持练动功者,可单练静功。兹将静动功兼练法及单练静功法分述于下:

⑴静动功兼练法:

㈠意守丹田法:这里所说的丹田,是指腹部的丹田,亦即中丹田。丹田的位置,不是在脐下1寸3分,也不是脐下3寸,而正是在脐内,是一个空窍。因之,意守丹田,也就是守肚脐。守肚脐既易达真息境界,又易引入动功。静、动、内、外同时并进,在治疗上会发生更大的作用。

练功开始,先将头上的浊气降下,以便于入静。其方法是:大脑在想从头至脚浊气逐渐下降,同时肢体也随着放松(以下其他练功方法皆同),这叫以意引气。气已降到脚底,全身巳经放松,两眼向祖窍处视为一线,然后轻闭,两耳以意封闭,也就是听而不闻。同时将思想集中移至祖窍,与闭眼后的内视线(即意视)合一,同行下达丹田,以意想着它,以意看着它,以意听着它。这就是所谓四门紧闭(指眼、耳、口、鼻)静心练气,又称“锁心猿,控意马”,也就是意蓄丹田。此时即开始入静了。当意达丹田时,立即将肚脐极为轻缓地吸回去,直到吸得不能再吸时,在意想上觉得已与后腰相贴,再慢慢地放出来(也叫呼),即所谓“吸之绵锦,呼之微微”。这种一吸一呼,是有意的,如同座钟、挂钟上的摆,开始先用手摆动一下,引导它走动起来,以后就不再管它了,动就动,不动就守着它,自已不能加意。这里所说的动,是指肚脐自发呼吸活动和身体之各部自发运动。如果是肚脐动,意视即随着它动;如果是肢体各部动,思想则不能离开肚脐随之而动,仍应静守丹田。当练到一定程度,眼睛能自发睁开时,仍然随意看守丹田,不得随动作而视之。在入静的同时,切记鼻子的呼吸,要以意封闭(详见第二节主要功3)。

每次练功结束时,进行收功的方法和搓手脸之操作(详见第二节主要功5、6)。

㈡意守命门法(妇女是意守关元、气海):命门是一个经穴名,其位置在与肚脐正对之腰部,亦即两肾之中间,又叫后丹田。在命门两侧是左、右两肾,两肾与命门之间又有阴阳两窍,是调整命门与肾脏二者之间平衡的。命门属火,两肾属水,二者相克,两窍居其中调和,以达到水火既济。

练功开始与意守丹田同。先行降气,两眼向祖窍视为一线后轻闭,向上意视,到卤门处与思想合一再向后行经玉枕、夹脊,一直下到命门处,稍停,思想(即意)就分到两窍,由后向前呼(即向肚脐前进),至中间合为一股,通达丹田。当肚脐不能再鼓时,再由丹田向命门吸,以后就不再管它了。如同守丹田时一样,动就动,不动就静守。无论内动、外动一切与前项同。结束时之操作亦与前项同。

妇女练守关元、气海法:关元在脐下3寸,气海在脐下1寸5。练功的方法与男人守丹田同,只是守位不同,两个守位同时并守。

㈢意守会阴法:会阴也是个经穴名.位置在肛门与前阴之间,也叫下丹田。练功开始时,也是先行降气,两眼向祖窍视为一线后轻闭,思想与内视合一直下会阴。至于从何处下去可不去考虑,只是意视到达即可。稍一稳定,以会阴为中心,用以意引气呼吸的办法,先吸后呼,即由会阴向上吸至丹田(实际上只能吸到小腹内距会阴3寸之处,亦即气海之深处,练久了即可体会到),吸时肛门缩紧上提(提肛),再从丹田呼出(意从丹田呼出,而气实在气海之深处)下达涌泉穴(在脚心处),顺何处而下,可随其便,只意达即可。一呼一吸为一次(即一息),如是进行36次.练完后即静守会阴。动与不动也不管它,守的时间长短由其自定,因为最后要归到丹田结束,故何时移动,意与内视亦随移丹田,在这里守的时间长短,一般也由其自定。结束时同样进行收功和搓手脸的操作。

妇女的守位不在会阴而在子宫口,古人称之为“血山血海”,男人主气,女人主血,故要练守这个地方。练习的方法与男人相同。

 (2)单练静功法:单练静功的方法与上述三种主要功之练功法,仅略有一点区别,绝大多数操作不变,能练动功的人,在一定的情况下也可采用。现在只将其不同之点列举如下:

㈠守丹田:按前法意达丹田后,不是以意引气由丹田向内外呼吸,而是以丹田为中心,用意引气上下呼吸(即上下移动,肚脐不动,不管口鼻呼吸),上不过心口,下不过肾(指腹下高骨处即曲骨穴)。另外还有一种练法:当意达丹田后,以意引气,呼气时从中丹田下达会阴。吸气时再由会阴移至中丹田。如是往返呼吸,久坐久守。

㈡守命门:意达命门后,用意引气,以命门为中心上下移动(亦即呼吸),上下长度总共不过3寸。

㈢守会阴:只是静守窍位,任窍位自动地一缩一放的动。

单练静功时,三者的顺序是先丹田,次会阴,后命门。至于守上丹田(祖窍),因不易掌握其火候,且易发生毛病,故除在练辅助功中之练精化气法时,按法短暂练守外,一般地不单行专守上丹田,如有祖窍处拧胀跳动等情况发生,可以中丹田为主而共守之。

 2.分症练功法:疾病的种类很多,不可能每一具体疾病,专有一种治疗功。这里的分症,是按五脏六腑及其所属之经络,分别采用不同的练功方法。主要的有下列三种:

(1)六字歌诀法:这是一种祛病延年法,又名踵吸法。是采用吐纳法中的呼吸方法。按阴阳五行六字歌诀,分别心、肝、脾、肺、肾五脏与三焦及所属经络之不同病症.运用呵、嘘、呼、呬、吹、嘻六字,以不同呼吸方法进行补泻,以防治疾病,故又称为吐衲补泻法。这种方法从古相传,具体是:

心属火,用呵气为泻,用吸气为补;

肝属木,用嘘气为泻,用吸气为补;

脾属土,用呼气为泻,用吸气为补;

肺属金,用呬气为泻,用吸气为补;

肾属水,用吹气为泻,用吸气为补;

三焦属气,用嘻气为泻,用吸气为补。

泻者不过六,补者不过九,补者以换气时所用的字而区别。

练功方法:首先明确何脏何经有病,然后决定所练之字,实火即泻,虚寒则补。泻者,由口用字音呼气为主,先呼后吸,呼气时张开口,舌尖抵舌根,一面由丹田默念应用之字,一面吐气(气为字音,但不出声),腹部往回吸,当气呼的不能再呼(丹田不能再吸),即用鼻吸,其长度仅为呼气的三分之一,只求换过气来即可。井默念“二”字,一呼一吸为1次,每字不过6次。补者,以用鼻吸气为重点,先吸后呼,吸气时亦默念“二”字,闭口咬牙(勿太重),舌抵上腭,丹田向外充,当气吸的不能再吸(丹田不能再充),就再以口呼气,方法与泻的呼气法同,其长度亦仅为吸气的三分之一。因补法都是吸气,故无论防治何种疾病,在换气时,以默念所应用之字来区别。也是一呼一吸为1次,每字不超过9次,一处有病可练一字,数处有病即练数字,六字全练亦无害处。练两字以上的,必须按:呬、呼、嘘、呵、呼、嘻次序,即五行相生金、水、木、火、土的顺序,如果颠倒,即为五行相克,于病不利。有的单补,有的单泻,有的为了平衡补泻兼练。人体的上、中、下丹田为三焦,在三焦气不舒时用之,常练亦可,井补泻兼练。练的时间最好在练完主要功以后,按照下列“六字姿势总歌诀”的姿势,在床上仰卧或坐、或站进行练习。每次练完后,舌头在口内绕上下颚转数圈,然后闭嘴,吸出津液(即唾液),吸满后漱口36次,分3次汨泪有声咽下,以壮气并助消化。练毕,用主要功之收功方法结束。

上面谈的是总的练功方法,下面介绍几个古人编成总结性的歌诀,用以表达分字练功配合的姿势,动作和各经有病的症状与应用方法。

㈠六字姿势总歌诀:

肝若虚时目睁睛,肺知呬气手双擎;

心呵顶上连叉手,肾吹抱取膝头平。

脾病呼时须撮口,三焦寒热卧嘻宁。

这个歌诀告诉我们,练吐枘补泻法时,练某一经应该用什么姿势及字法。这六字歌诀的每字练法前面巳经谈过,现在详述其具体姿势和动作:练肝经时的“目睁睛”,就是要把两眼睁开;肺字一句内的“手双擎”,就是双手举起,手心向上托,练时在吸气默念“二”字时,随吸气应快应慢之速度举起,呬气时(亦即呼气)缓缓放下;练心经时要“顶上连叉手”,就是双手指相交叉,手心向上放于头顶,具体动作与手双擎同;练肾经的动作是“抱取膝头平”,就是在吹气时随之下蹲,双手平抱双膝,换气时起立;练脾经时“须撮口”,是在随着呼气自然地把嘴唇撮缩,留一小口,将气呼出;练三焦经是仰卧而练。

另外在练肺经的“双手擎”和心经的“连叉手”时,也可将双手上托或双手交叉,放于头顶不动(即顶上连叉手),按规定次数呼吸完毕后,再把手放下,不随呼吸上下举动。练肾经的“抱取膝头平”,也可吹气时随之下蹲不动,按呼吸次数完毕再起来。

如在练功中,感到配合动作姿势不太方便或不太舒服,就不必配合动作,只静坐(站,卧,亦可)按法练之,同样是会生效的。

㈡分字歌诀;分字歌诀是根据五脏所属经络的不同疾病,分别表达其症状及防治法。练功方法前巳详述,至于各种疾病的症状,歌内不可能应有尽有,亦非练功的主要内容,故只介绍歌诀以供参考,不加解释。

①肾:

肾为水病主生门,有病尫羸气色昏。眉蹙耳吗兼黑瘦,吹之邪妄立逃命。

②心:

心源烦躁急须呵,此法通神更莫过。喉内口疮并热痛,依之目下即安和。

③肝:

肝生龙涂位号心,病来还觉好酸辛。眼睹赤色兼多泪,嘘之病去立如神。

④肺:

嗯嗯数多作生涎,胸膈烦满上焦炎。若有肺病急须呬,因之目下自安然。

⑤脾:

脾病属土号太仓,有疾急教尽择方。泻痢胀鸣并吐水,急调呼字定丹成。

⑥三焦:

三焦有病急须嘻,古圣留言药最奇。若或通知去雍塞,不因此法又何知。

㈢孙真人四季行功养身歌:

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秋呬定知金肺润,肾吹唯自坎中安。

三焦嘻却除烦恼,四季长呼脾化餐。切忌出声明口鼻,其功尤胜保神丹。

这个歌诀根据阴阳五行和人体各经络的属性,简明地指出按季节练功的方法。譬如“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就是说春天应该多练肝经,夏天应该多练心经。春天木旺,肝属木,在这个时候应多练肝经;夏天火旺,心属火,在这个时侯应多练心经。其它如肺、肾、脾、三焦等,亦均照歌内所指出的季节练之。 

歌诀最后还告拆我们,要想收到练功之效,行功时“切忌出声闻口鼻”,即是说作吐纳时呼气默念的字,一定不能出声。按季节作吐纳的练法巳如上述。但是这并不是说平常不能练其他各经。按季节练固可收到一定之效,平时或为治病或为保健亦可按五行相生的顺序分练或合练。按季节的练法是说明根据各经的属性、季节的特点,专练或多练某经,效果更好一些。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循序练之,绝无流弊。

其次,再谈一下分症分窍练功法。前面谈的是以口鼻呼吸的气为字音的练功法,适用于临时发生的一般小病,或经常性的保健。这里谈的分窍练功法,是为治疗各种顽固性的慢性疾病,分症专练的方法,比前一步功夫又深了一步。这种方法不是用口鼻呼吸,而是用分字分窍以意引气呼吸的练功方法。除口鼻呼吸以意封闭,不配合动作,不进行单补单泻,而只补泻兼练和六字不合练者外,其余皆与上述方法基本相同。兹将其练功方法详述于下:

无论哪一脏腑及其所属经络有病,必须在基本功练到打好基础以后,才能按此法练功。先以心脏为例,心脏及其所属经络有病,练的是呵字,窍位在上丹田,在每次练功开始,不论练动功或者练静功,可先练此法。练功开始,按意守丹田法先意达丹田,静守片刻,然后移至上丹田,即由此窍用意引气而进行呼吸,先呼后吸;吸时默念“二”字,由上丹田向中丹田引吸,肚脐动与不动,以及如何在动,都不去管它,当意引之气吸的不能再吸,就由中丹田向上丹田往外呼(仍是意引)呼时默念“呵”字,呼的不能再呼就再吸,一吸一呼为1次,如是进行,由开始6次逐渐增加到36次,练完后,即按基本功的练法,静守丹田(或命门、会阴),或动或静均可。

其他如肝脏及其所属之经络有病,练的嘘字,窍位在夹脊;脾脏练的是呼字,窍位在中丹田;肺脏练的是呬字,窍位男人在膻中,女人在肺俞;肾脏练的是吹字,窍位在会阴;三焦练的是嘻字,窍位在命门。练功的方法与呵字练法同。无论在哪一窍位和练哪一个字,在吸气时都是向中丹田,呼气时由中丹田向相关窍位(但脾脏在中丹田呼吸)。

②分经定数法:这种练功法的原名叫生成数,是按照天地阴阳生成之数,由丹田进行呼吸的方法(不是口鼻呼吸)。为了易于了解,故称之为分经定数法。经是指心、肝、脾、肺、肾等脏腑及其所用之经络;数是分别不同脏腑、经络,在丹田呼吸时,按照天地阴阳生成之数,每一息分几次吸回和呼出一口气的数目。这个生成数及所属经络为: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肾经、膀胱经。守窍:会阴)。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心经、小肠经。守窍:祖窍)。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肝经、胆经。守窍:夹脊)。

地四生金,天九成之(肺经、大肠经。守窍:膻中)。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脾经、胃经。守窍:中丹田)。

这套歌诀素为中医针灸在临床上补泻之根据,生数为补,成数为泻。用在气功方面亦可如此补泻。

㈠一般练功法:首先根据疾病所属之脏腑、经络、确定练一项或数项,实火即泻,虚寒则补。或遵医瞩,该泻的泻,该补的补,或者补、泻兼练均可。每次练功,不要注意口鼻呼吸,而专注意在窍内呼吸,将意定在中丹田,稍停,达到心平气和,呼吸均匀,即开始练功。方法是:如肝经有病,即在中丹田吸3下,然后在夹脊呼8下,练1—3次,意守中丹田,可扶正气,泻肝经之邪气。当此法练熟之后,即改为在夹脊吸3下,呼8下,练1—6次,意守夹脊。其他各经的练法准此。平时练习,可分经练一、二个部位,也可按生成数的次序合练1次后,以中丹田向内吸9次,呼6次,意守命门。收功法同主要功之收功法结束。

㈡分窍练功法:上面所谈的一般练功法,是不分病症都在丹田呼吸,适用于临时发生的一般小病或经常性的保健,分窍练功法,是一种治疗各种顽固性的慢性疾病分症专练的方法。比前—步功夫又深了一步。练功方法二者完全不同,前一种是在丹田按不同脏腑经络生成之数,一息气分几次吸回和几次呼出,以丹田的回收和外出来表示吸与呼。这一种不仅在分窍呼吸与前者不同,就是具体的呼吸方法也不一样,不是一息气分几次吸回和几次呼出,而是按生数若干吸若干次,成数若干呼若干次。

以心经为例,心经是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吸两次呼7次。其窍位在上丹田,练功开始,意守丹田,静守片刻,然后移至上丹田,由此窍用意向中丹田吸气,当吸的不能再吸,就换吸第2次,也吸到不能再吸,两次吸气即告完毕,就由中丹田用意向上丹田往外呼气,呼的不能再呼,就换呼第2次,如是共呼7次。这算一遍。练完后,意移中丹田静守(或命门、会阴),当意移丹田的同时,将口中津液下咽,随意送至丹田。

练功时切记只用意而不用气(口鼻呼吸)。初练阶段,可只练一遍,以后逐渐增加,最多不超过三遍。这是补泻兼练的方法。

单练补者,只以生数吸而不练成数呼,单练泻者,仅用成数呼而不用生数呼。

其他如肝、脾、肺、肾等各脏腑、经络的窍位与六字歌诀法相同,按规定生成之数,照上法练之。惟三焦生成数中没有包括,其窍位在命门,吸九呼六,亦照上法练之即可。

二、辅助功

辅助功必须建立在主要功的基础上,特别是意守丹田与辅助功中之各种练功方法,关系更为密切。主要功是练气、练神、练精,为防治疾病和保健,在总的方面打基础,以起主导作用,所以不分体质和病症,必须一律都练。而辅助功则不同,有的一般皆练,有的按不同性别、体质、病情分别选练。而且在练功过程中,可以根据情况变化而改变。所以,辅助功的种类较多,内容丰富,操作细致,它是主要功的助手,以补充主要功力所不及,成为全面一套气功疗法。但下列的采气法可不练主要功而单练,而且没有医师指导,亦可自练。

1.采气法:采气法是吐纳法的一种,本书所谈的是庄子传留下来的吐纳法。这是用口鼻呼吸的深呼吸法。吐者为呼,纳者为吸,与普通深呼吸不同之处,就是口呼鼻吸,肚脐亦随之而动,且极为轻慢。这是一种利用吐故纳新以保健祛病的方法。

所谓采气是指采天空中之气,故宜每天早上在空气新鲜处练之。其操作方法是:两腿与肩平齐站立,双手下垂(坐练也可以),两眼轻闭,以意引气(指内气),先呼后吸(指口呼鼻吸),必须切实做到极为轻慢。呼所时,嘴唇稍开一小口,舌尖二抵舌根,以田意领气由丹田起上行,随呼气从口吐出,肚脐亦随其速度往里收缩,当呼的不能再呼就吸。吸气时,闭口,舌抵上颚,空气由鼻孔而入,意领之气从祖窍起,经百会向后到命门直达丹田,肚脐随吸气之速度向外充,当吸的不能再吸(丹田也不能再充),就再呼气。往返进行,一呼一吸为一次,如是进行36次。开始练时,可少练几次,每日逐渐增加次数,不要一下就练到36次。结束时收功方法与主要功同。

2.升阳法:升阳法是一种适合于年老体弱的人补助生精的方法,它的作

用是壮肾强精和调血固经。这种练功法,是与守命门结合进行的。方法是:开始入静,意达命门,以意引气,上两肾经丹田直催睾丸,返上来催生殖器直达顶端,换气后再催(妇女由两肾经丹田园上催子宫和阴道)。如是进行36次后,即地静守命门。

没有练过此法的人,可从冬至当日开始每天练,经过一个月以后,可隔几天练1次,最好在在自发要练时再练。在开始时,次数逐日增加,不要一下就练到36次。

3.固精法:前面已经说过,练气功能多生精液,本气功则生精更多。凡练功较好者,多数人性俗集亢进,不仅常有阳举现象,而且向来不遗精者要遗精;遗精很少的要增多次数。虽然这种现象,正如俗话常说的“身满自流”,不是出了毛病,但亦应及早防治,否则有碍疗效或加重病情。

固精法就是防治遗精的一方法,,每天在夜间卧床后和早上起床前各练此法1次。方法是:练功时头部枕高,开始先意守丹田,双手手心向下,以右手手指扶在左手背上,左手心按在肚脐上,从左向右转(即从左边开始转回左边),转擦36次,转完后换手以同样方法右转36次。然后双手指梢并在一起上从心口起下到小腹底高骨处,以丹田为中心,在肚皮上上、下推搂磨擦36次(一上一下为1次)。下推时双手斜立,手心斜向下,用双拇指靠肚皮而推;上搂时双手斜立,手心斜向上,以双手小指靠肚皮来搂。先下后上为泻,先上后下为补,各人可据情进行曲。然后财用双手搂擦睾丸,其方法是:用双手将睾丸兜起,送入阴囊上面的两洞内,在其外皮上搂擦,先左后右为1次,共搂擦81姿中古书上记载:“一擦一搂,左右换手,九九之功,真阳不走。”搂擦时如阳举时,甚至搂完并进行收功方法后,仍不能及时下落,即采用练精化气第一法使之下落,以防射精。妇女不单练固精法,可结合点窍法而练。

4.练精化气法:在练功过程中,给多生精液,常常阳举,有的在练功时阳举;有的常在睡梦中因阳举致醒;也有的因阳举难耐而不能入睡,往往有射精之可能,或有将要射精之感觉。在这种情况下,若不设法防止,对练功人的健康有害。因为练气功主要练的就是精、气、神,练哺是其目的之一,就是要“生精养精”,生了精以后,倘若不会保养而任其损耗,这倒不如不练。我国练功前辈遗留下来的练精化气之法很多,现在仅介绍行之有效并易于掌握的三种练精化气法,也是本气功中必不可少的练功方法。这三种方法应当分三步来用。开始需要时先用第一种,当练的功夫深了,精液十分充沛,用前一种方法不能解决问题时,再用第二种。若仍不能解决问题时,才用第三种。但是练功人不要以为掌握了练精化气法,就什么都不在乎了,仍须节制房事,注意养精。

⑴吸、贴、捉、闭四字诀练功法:这个方法历来的说法很多,有的说:“吸、贴、撮、闭;有的说:“吸、抵、捉、闭”;也有的说:“吸、贴、捉、闭”。我们认为第三种说法符合实际。因吸是指吸精、吸气;贴是指舌头搭桥(即贴上颚,如果只是舌头抵上颚而不用力贴住,这还不行);捉是指提肛、提尾闾、提会阴、捉手脚;闭是指闭住气,指的是闭住窍中之气,至于口鼻之气仍要忘

掉不必管它。阳举时如果闭不住窍国之气,问题还不容易解决。弄清这四字的含意和内容,按法练之则可生效。

具体练功的方法是:先意守丹田,然后用意由龟头经丹田向会阴吸,由会阴提过尾闾,同时闭嘴,咬牙,舌贴上颚,捉紧手脚,缩紧肛门并上提,再用意由尾闾往上吸,经夹脊、玉枕,过泥丸到上丹田守住。守片刻,连同口中津液用下咽的方法送在中丹田。如此做三次,阴茎即软。再用意由上丹田向下丹田从左至右转圈9次,再由下丹田按前次相反方向转圈6次,这是一个小周天数,转完以后仍按收功方法在中丹田转圈,方法与主要功同。若练此方法阴茎仍不软,或软而复举,可进一步采用九转还阳法和周天数法。

⑵九转还阳练功法:这种方法比前一种方法又深一步。它的作用就是能把更充沛的精液,采回身上再练化为气血。所以,必须在气功练的已久,较长时间内未泄精液,精液十分充足饱满,阳举过甚(多在后半夜),致小腹部逼胀,不能入睡,并有射精之感或会阴窍内跳动(在会阴以内3寸之处),用吸、贴、捉、闭法不能解决时,才可采用。如果用的过早或次数过多。精液未达十分充满程度,强使上行,即会引虚火上升,发生头晕、脑胀等毛病。练此法时,用意领气(以意气带精)由龟头往里吸至丹田守住,同时肛门牌号缩紧上提,然后用右手之拇指按住右鼻孔,由左鼻孔吸气(极轻慢),当吸到不能再吸,用右手食指按住左鼻孔,把右鼻孔放开,将气呼出,当呼到不能再呼,再用左鼻孔吸气,如是进行3次。再用双鼻孔吸气,到不能再吸时,在祖窍停守片刻,随意半此气连同口中津液咽入丹田,同样进行3次。最后按主要功收功方法结束。

⑶周天数法:周天数法是运用周天数进行练精化气的一种方法,用36、24的数字是大周天数,用6、9之数是小周天数,这里用的是9数,故称周天数法。在用九转还阳法不能解决问题时可用此法。具体练法是:用意由龟头向会阴吸,吸到尾闾左转沿左胁上行,经左脸用意由左鼻孔轻轻吸气,左眼左眉亦同时向 门上提,吸到  门反回上丹田稍定。然后再由上丹田经右眼沿右脸下行,下行时右鼻孔可徐徐呼气,经右胁下达尾闾及会阴。如是左提右降可连续作3次,再按原来路线和方法,由右向左提出降3次。然后,再由会阴过尾闾上行,经命门、夹脊沿脑后直上  门至上丹田稍定,再降至中丹田到会阴。如此共作3遍,作第三遍时,将精气提至上丹田多停一会儿,再用意送至中丹田定住,按收功方法结束。

5.气贯全身法:气贯全身法,又叫提气法和壮气法。本法必须在起立运动后而身体气力不足的情况下,始能运用。不必每天练,隔一、二日1次即可,当有了气力即行停止。本来有气力者,则勿须练此法。

练功开始即行站立,当四门紧闭,意与内视至丹田后,稍停,用意引气由丹田送下涌泉,再顺两腿外侧上行,经两髋环跳穴至下丹田返中丹田,复由中丹田向两边分出,各以弧形上至项前正中璇玑处(即喉下),再分两股由耳后高骨处上至泥丸,落于祖窍。再由祖窍直返玉枕至夹脊,直通心窝,经绛宫(心

窝下1寸3分),沉于丹田。如是返复运气3次后,即任其自发运动,自会气力充足。

6.意守膻中法:意守膻中法,是妇女的一种练功方法。膻中的位置在两乳之间正中处。过去在道教中,女人修道为了断绝月经,不再生育,而练这种方法。道书吕称之为“斩赤龙”。这种方法,也是必须在练气功打好基础以后才能练习。但是必须在已有了适当数量的子女,计划不再生育,而年岁将近四十,多病体弱者,始可练此功。一般的妇女,万不可练。不过,如果月经不调,经常赶前者,可在气功医师指导下,作暂时性的练习。

具体方法:按照练主要功的方法,对意守丹田、关元、气海、会阴,练到有了基础,守窍有了发热的感觉,身上有了气向上朝的情况时,始能加练此功。每次练功时,顺着守丹田,守关元、气海,守会阴,守膻中之次序合练也可;单练膻中也可。合练时,前三窍练完后,用意引气提至上丹田,略守片刻,将气下放至膻中静守,任守窍自动呼吸,不管它动与不动,有时自己感觉好象不动,实际是在活动。单练时,先意达丹田,再引气上至上丹田,守片刻,气下放膻中,以下与合练时相同。每次练功时间与平时练功一样。

上述练功方法,是为巳具备绝育条件的妇女运用。如果为了调整经血而练者,练功的方法基本相同,区别之处就是时间问题,只能做短暂的意守,不能久练,每次守膻中的时间.不超过1刻钟。最好采取与其他守窍合练的方法,练完其他守窍,最后再守膻中,不进行单练。练1个月后,如下期月经已正常,即停练。若仍不正常,在医师指导下,再加练1个月。  

意守膻中法练的时间久了,不仅膻中窍位发热,而且两乳房亦会发热。乳房发热后,一方面逐渐使月经往后错,一方面还会使阳气发动。共感觉主要是会阴跳动,子宫口发热、跳动,或者有性欲冲动感。当有阳气发动的感觉时,酌情分别采用上述几种采精法,一面抽采阳气发动的气血精华,一面抽吸经血还身.使之逐渐拉长经期,直至断经。

7.贯气练精两用法:此种方法,适于平时练功用,也适于精满阳举练精化气时用。平时在练功过程中,可抽出一定时间,在入静的基础上,按下法以意领气在身上运行。经常用这种方法可以加速气血在体内周流,同时对增长功夫也很有帮助。如精满举时,也可以按下法练精化气。这种方法练习日久,可以为今后使用九转还阳和周天数等练精化气法,打下较好的基础。

具体方法:按习惯姿势坐定,脑想丹田,眼看丹田(闭目内视),耳听丹田,口鼻之气移到丹田,然后将丹田之气用意送到会阴,经两腿送至两脚心,稍停再用意从左脚心翻上,经左腿上行至会阴,再经过尾闾顺左胁上行直达成 门,归入上丹田,稍定一定,再由上丹田向右经右耳后高骨至璇玑顺右胁下行,回归尾闾、会阴至右脚心,然后再由左脚心提气,按如上路线领气至右脚心。如此3遍,再按上法从右脚心提气照左起路线领气至左脚心,如此3遍。然后再由双脚心同时提气以两腿上行,经会阴、尾闾顺命门、夹脊至玉枕,上行经  门至上丹田,稍定一定,降至中丹田,再经会阴分向两腿下达双脚心,如法共作3次。

8.站桩功:站桩功是在主要功练到有了基础以后,精神力气都很好,为了进一步健壮身体,先练此法。站桩功中又分两种:一种是无极式,这一练功式是太极的基础;一种是三体式,这一练功式是六合心意拳的基础。兹分别介绍如下:

⑴无极式:站定后,按守丹田法入静,守片刻,用意由  门徐徐向下降气,经中丹田到会阴分向两腿到达脚心。降气时,口亦同时轻轻向外嘘气,随着降气,身体自然向下缩降,双膝自然下屈,膝盖屈到与脚面垂直,然后用意从双脚心向上提气,经两妥到会阴,再到中丹田,稍定一定,再由中丹田向会阴降气,经两腿下达脚心,定一定再翻上来,经两腿、会阴到中丹田。如此往返提气降气,次数随便(一提一降为1次)。

双腿提降气完后,接作单腿提降。具体作法:先由左脚心顺腿向上提气提至丹田,稍定一定,再由丹田降气经右腿下达右脚心(一提一降为1次,次数随便)。然后再改为由右脚心向上提气,经右腿提至丹田,再转向左腿达左脚心(次数随意)。

开始练时,可按上法。经练一个时期,可增添下法:双脚分开站立于地,开始时按守丹田法入静,意视头顶向上似生出一条线,此线直上与天相连,意想大自然之“灵气”,通过此线直达  宫。然后再用意将  宫之气降至上丹田,两眼视线亦同时集中于上丹田,再用意由上丹田直穿至脑后玉枕,这时用喉头吸气,用意将气由玉枕下降至大椎,一直送到夹脊,由夹脊再用意通过体内直达心窝(绛宫),再送至中丹田,以意守住,然后再继续作如下几步:

①大椎两侧各1寸半之大杼处,用意下沉,肩亦随之下沉,两胳膊自然随

之抬起,至胸前时,自然弯曲,双手如在胸前投球状,全身肌肉放松,不要挺胸,脐要收回。

②用意将气由丹田分为两股,第一股先向上提到上丹田达  宫,第二股向下降至会阴经两腿下达脚心,

③用意将气从脚心经两腿上提至会阴,这时,尾闾往里收,会阴向上提,用意提至头顶,再行至上丹田,复向脑后下行至夹脊,直穿过前心窝降到丹田。接着就按无极式前一种作法提降气(先双腿后单腿)。

每次练功时间可由半小时到1小时(如体力不能支持,时间再短些也可以),此法如能经常练习,可以增长体力。

⑵三体式:开始时站立于地,左脚伸向正前方,膝骨与脚腕齐;右足在后,成半个八字式,与左脚相距2 市尺半。尾闾与胯骨收回,大腿挺直,膝盖作下跪式,在两腿之中间,上身不前俯不后仰,端正朝向正前方。这个姿势站定之后,按守丹田入静,守片刻,用意引气由丹田下降,顺两腿到脚心,复提至丹田,再静守一会,当气满足时,自然的两臂向上伸。其姿势和动作是:两肩下沉,两肘下垂,两臂上升时,右手靠近左手腕,(或肘)随左手臂向正前方伸,左手先手心向脸、向上伸直后,手心随小胳膊(即臂之下半部队)之扭转而向右,手与肩平,肘下垂,臂成弯月形,左手之大拇指、食指向上伸直,中指、无名指、小指三指稍曲。当左臂定势后,右手缓缓下按至小腹前,手心斜向下,拇指尖正对肚脐,此时全身要各有三合。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是:左肩与右胯合、右肩与左胯合;左肘与右膝合,右肘与左膝合;左手与右脚合,右手与左脚合(上述各部位相对之力气相合)。全部定势后,静守丹田,进行三田呼吸,即以中丹田为中心,以意引气上下移动,上至上丹田,(切记到上丹田时,不特加注意),下到下丹田。如是进行,时间在半个小时至1个小时之间。

9.点窍法:点窍法是后天呼吸与固精法、练精化气法相结合的一种练功方法,主要适合于治疗神经衰弱,如有其他合并症,未得医师同意,切不可轻易练。练功方法分三个步骤:

①开始静下来以后,意移丹田,静守不动,用鼻孔轻轻吸气,吸至丹田,不专行呼气,听其自然,直到吸气不能再吸时,任其自然换气。换气时向下丹田呼(意引)。就这样有意的吸气,无意的自然换气,一直到感觉丹田气满,就练固精法。

②在练完固精法以后,即阳气发动,在男子阳举,在女子则性欲冲动,或子宫颈口有跳动感、发热,或有排尿感,这时就用采精法;若男子阴茎不举,再行搂睾丸81次,搂时手指紧靠阴茎,直至阴茎举起后,再用采精法。

③这里用的采精法,是点窍与吸、贴、捉、闭四字诀相结合的方法。吸是由会阴向身上一吸一吸的吸;贴是闭口舌贴上颚(搭桥);捉是紧缩肛门往上提,并握拳、曲趾;闭是闭住口鼻之气。练功时,一腿屈回一腿伸直,用一只手(左右均可)的中指按住会阴,用意由会阴向后吸,同时闭口搭桥,提肛另一手握拳,两脚曲趾,由会阴向后吸,吸时不仅用意引,而且还要内视,经尾闾、夹脊、玉枕,上至泥丸,落于上丹田守住。换气时将口中津液嚥入丹田(不管多少都要嚥下,换一次气,嚥一次)。一直至阴茎下落,意移中丹田,用收功法结束。

点窍法,主要是男性的练功法,但妇女也可应用。区别之处是,妇女练第一步(固精法)时,转擦肚脐的方向,先以右手从右向左转擦36次,转完后,换手从左向右转擦36次,练第二步(采精法)时,不点会阴,只用吸、贴、捉弄、闭四字法吸提精气,其余皆同。

(炼功中)几个有关同题的说明

一、静与动的关系

 静和动是对立而又统一的。练功中静极生动(指外动),由内动到外动或由外动到内动,以至静动自如,这是练功过程中的客观规律,不能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这里静是首要的先决条件,动是依附于静而生的效感现象。因此,在一定练功方法的指导下,应当强调入静,而视动为一种效果,这才不致本末倒置。所以在练功过程中,在静守丹田的基础上,外动应依其自发的规律而发展,不以个人的意识去加以干涉,不动也不去追求,别人更不应在他人练功时去进行人为的动,也不应在这时去指导或惊动他。

      二、入静与疗效的关系

入静与疗效的关系很大。可以说是气功中的基本关键问题。古人曾说:“修心养性,全凭心意用功”。这个意思,就是说练气功必须思想入静,越静则疗效越高。事实证明,也是如此。如思想纯洁的青年人和体力劳动的工人、农民,即易达全静,疗效就高;思想复杂的人和多用脑力的人则很难做到全静,疗效亦较差,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能否做到全静要决定于自己主观能否控制。另外就是客观环境不能不有所影响,因此,练功,最好离家住院疗养,并建立必要的制度严格管理。大家亦应自觉注意,互相关照,保持安静。

    至于如何控制,除练功时一分一秒不间断地内视守窍外,还可默数十个以内的数孛,默念“静守××'(指某守窍)等等。而最有效的办法是,当有杂念来袭时,马上挤—下眼,念头可立即打断,接着默念“静守×X”等字,不让它继续想下去,逐渐即可达到全静。

    三、关于外动的几个问题 

 1.对外动的看法:—般气功,讲求静的功夫,而静功仅能练内动。本气功要锻炼的功夫是以静为主,“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亦即“静动相兼”的功夫。在动的方面,不仅有内动,而且有外动。目前对内动问题,没有什么学术性争论,对于外动,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外动现象是偏差;一种认为非外动不能治病。这两种看法,都是值得研究的。

先谈谈外动是不是偏差。首先应该看看外动治病的效果如何,对人体有害还是有利,如果有害就是偏差,反之就不是偏差。根据我们近几年来的临床经验来看,还没有发生什么偏差。数以百计的练功患者,除极少数者外,绝大多数都发动了外动。从我们接受患者的疾病种类来看,有慢性肝炎、肝硬变及心脏病等。这些疾病,一般地说,是不宜于作过多的体力活动的。可是这些患者,在练功中都有或强或弱的外动,事实证明,而且有的巳经痊愈,有的巳经好转。如初期肝硬变患者郭XX,初来就诊时T.T.T.化验为12单位,练功3个月,T.T.T.化验为4单位。心脏病患者李××练功3个月后,经协和医院检查,证明心脏机能良好。十二指肠患者杨×x和胃下垂患者张××,他们在练功中的外动比较激烈,杨××是满地打滚,张××是连蹦带跳,但是目前他们两人都先后恢复了工作。杨×X经北京隆福医院X线胃肠钡餐造影检查,证明溃疡面已经消失;张x x经北京公安医院检查证明胃下垂现象也完全消失。这些患者的病情好转和痊愈,虽然不完全是外动的作用。但可以说明外动在医疗上是有一定疗效的,或者说外动对治病是无害的。此外,我们在患者当中还用经络探测仅作过八例练功前后经络和血气变化的试验。为了能比较准确地说明问题,事先我们规定由专人拿握探测仪,按照规定的时间,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探测,结果八例中有五例在练功后经络变化较大,其总和能升到120微安。在气血方面变化更大,最高的升至40微安。这个例子也可以说明外动对治病是无害的。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认为外动有许多好处,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既然练气功是“静动相兼”,那末,除了静功不容忽视外,动功也应予以重视。有的气功疗养院在临床上除用静功治病外,还辅以保健功和太极拳。无疑这些作法是完全必要的。古人云:“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人也是这样,不消说是病人,即使是健康人,如果参加一些体育锻煤或必要的体力劳动,对于健康也是有益的。因此我们说,用气功治病,除静功(内动)起着相当的作用外,适当地配合一些拳类的运动操练,是完全应该的。

外动对治病有益而无害,虽然可以肯定,但是以为非外动不能治病的说法也是值得考虑的。因为气功疗法虽然能治很多病,但也不是万能,何况是练功中的一种外动。如果迷信于非外动不能治病,而用人为的意造的办法,去使久练不动或急欲求动的,甚至对初练者也要他动起来,这样动起来却倒是有害的,面且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

 2、外动的原因:根据我们的理解,外动的主要原因是体内阳气发动之后,在身上窜动的缘故。至于如何能发动起来,这就是练功的方法问题了。

    我国气功的练法很多,不同的练法就必然要产生不同的效果。过去儒、释、道三家的练法,基本上是没有外动,后来学了拳法的内功,又结合了各家的特点综合出一种新的练法。

    本书介绍的前三种主要功的练法,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这种练法,主要是丹田呼吸和意气相合。

弄清了气功的练法,又知道了它的基本道理之后,对于练功中的外动问题就不会觉得突然了。如前所述,我们之所以没把外动视为偏差,也正是这个道理。

先谈谈意气相合。练功和练拳的人常说“气沉丹田”,其实“气沉丹田”即是指“意气相合”,古人亦称之为“神气相合”。过去练功的人称上丹田(两眼之间)为心,称两眼为神,称顖门或泥丸宫为性。按照习惯的说法,这三者实际上是一回事。有时以心代之;有时以性代之;有时以神代之。所谓气沉丹田或意气相合,实际上就是将大脑的一切注意力集中到丹田。这种注意力是用思想来表达,就是说,以意来作为心、神、性的统称。过去无论哪一家流传下来的气功,首先要意守丹田,亦即指意为心、神、性之统称,意达丹田后,由丹田呼吸,是练先天之气,气由此而呼吸、集散,有时还用以意行气之法,故谓之“意气相合”,也就是指思想与丹田结合。丹田位于人体中央,按阴阳五行来说是中央戊己土,将注意力集中到丹田,犹如将种子撒到地里是一个道理,逐渐会生根、开花、结果。正因为这样,所以练功时主张:大脑想丹田,两眼闭上内视丹田。其所以要如此,还因为人在白天的时候,两眼睁着,大脑不断地活动,到了晚上,闭目睡眠,大脑得到休息,从而可以消除疲劳,恢复精神。我们练气功第一步就是闭目静坐,大脑想丹田(即意守丹田),这是为了使大脑得到更多的休息与恢复,以便调整人体内部的机能,治疗疾病和恢复健康。另外,按照中医阴阳五行的观点来说,人体上属阳,下属阴,孤阳不生,孤阴不长,意气相合之后,阴阳即可相和,功夫便容易发动。因此,在练功方法上特别提出:大脑想丹田,两眼闭上内视丹田。

再谈谈丹田呼吸。所谓丹田呼吸就是指丹田的自然呼吸。这种呼吸,除开始练功时用意将肚脐往里吸,起到一种“推摆”的作用外,以后就听任丹田象钟摆一样自己来回摆动。这种呼吸方法,是过去练内家拳的人常用的。拳书上有言:“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动与静合屈伸就,缓应急随理贯通”。丹田一呼一吸即为哼哈二气,练气功如果只知道守丹田,而不知道由丹田呼吸,就不容易发动功夫。当然,这里所说的呼吸,并非是用人为的鼓肚子瘪肚子的方法。

练功时,意达丹田以后,阴阳便会相合。加上哼哈二气一呼一吸,阳气就逐渐发动。阳气发动之后,在体内到处运行(和内动的气流运行不同。内动顺经络运行,外动是从筋肉骨运行)。阳气每到一处,如不能畅通或通不过时,练功人就感到气逼、气胀,这时就自然产生局部的和不规律的动。当其在全身运行能通行无阻时,即成为有节奏、有规律的而且是拳式的动。这种动是以意行气的。意气行开之后,就必然推动肌肉、筋骨从而产生各种外动现象。太极拳谱上“行功歌”中说:“若问太极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练拳的道理是这样,练静动功的外动也是这样。

弄清了气功的练法,又知道了它的基本道理之后,对于练功中的外动问题就不会觉得突然了。如前所述,我们之所以没把外动视为偏差,也正是这个道理。

    3.外动的规律性:本气功中的肢体运动,是自发的,也是有规律的。从发展趋向来说,是由轻小动到大动,由局部到全体,由猛烈到平稳,由乱动到有规律的动,先坐动后起立,由闭眼动到睁眼动,由有间息的动(动—个时期静下来以后,再动起来)到静动自如(即想动就动,想静就静)。从全身的部位来说,先头后身,先上肢后下肢,继则身躯、腰、肘、肩、膝、腕等各个部位都要运动。从其范围来说,有各式各样的拳势(基本上是太极拳的动作)、体操、舞蹈,到最后纯为拳式动作,并有按摩等动作。

    练功人的外动,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问题,这要看从哪一方面和哪种意义上讲。笼统的讲,可以说又是有意又是无意,分开讲述即可明白。从练功开始,练到一定程度发动起来和每次练功的发动,以及每次练功时运动的各种动作,这不是练功人有意“制造”出来的,而完全是自发的不由自主的。就如我们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想动的不一定动,不想动的也不一定就不动。有些练功的患者,由于对方法理解的不全面,或因其他原因,练功很长时间也不动。而一看到旁人动自己不动,心里就着急,练功前思虑动,练功后思虑动,可是他始终动不起来。而已动起来的患者,则不是事先想动,可是居然就动起来。据此,我们认为这是无意的。又如动起来以后,究竟有些什么样的动作,练功人不能象作体操那样心中有数,第一节作什么,第二节作什么。从这—情况来讲,也可以说明外动是无意的。但是从另一方面上讲,也可以说,外动又是出于有意的。这就是说,在动起来以后,并不是完全不能控制的。这在前面掌握基本关键的方法中,巳谈的很多,为了明确起见,兹再简单提一下。譬如:

 (1)练功到一定时间,如果练功人想收歇不练,只要用意想一下,外动即可渐渐停止。

 (2)练的功夫深了,外动发展到有规律的类似打拳的功作时,练功人事先可以用意选择静功或动功。想静坐不动就不动,想动就可以动。

 (3)练功时,如果动作比较激烈,练功人也可用意暗嘱“慢一点”,如是动作就可慢下来。这正如拳书上所说的:“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有意”。所谓有意,这就是:“心到意到,意到气到,气到力到”,“心散意散,意散气散,气散力散”。

 气功练到一定程度才会有一定的体会。当开始练功或时间还很短,即使医师指导一些问题,当时也不能领会,练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有感觉和认识了。譬如:每次练功结束时的收功方法中,以意引气围绕肚脐转圈的操作,在初练功的一段很长时间内,总觉得转不好,必须用头随意转动始觉顺当。练的有了功夫,会感到一股气在腹内随意转动。至此,头即无再动的必要了。另外对想动就动,不想动就静坐,是否能够自己掌握,最初一个阶段是不能掌握的。练功时,凡静必动,或者在间息时只静不动,在练到一定程度有了功夫(有的3个月,有的半年不等)自己始能掌握。具体的体会是:身体运动时肚脐不动,肚脐运动不停即可一直静坐。但亦必须是自发的。只要在练功前想一下是动是静,届时即可自发的按要求进行。

    四、关于内动的几个问题   

气功的内动,在前面巳经说过,是气功练到有了功夫,在练静功时,所练之气在体内局部或全体顺着一定路线或无固定路线运行,当练的有了功夫,气能顺着一定路线在周身运行,这就是一般练气功人们常说的大、小周天。兹就这方面的有关问题,作如下叙述:   

1、气息运行的一般情况:气息运行的路线和一部分情况,前面巳有叙述。在气息运行巳达大、小周天程度后,是否每次练功时,都按所有路线全部通达。我们认为,如果没有为其他原因所影响,除小周天之路线(即任、督二豚)可以每次通达外,其他路线就不一定每次通。有时通两臂,有时通两腿、脚,有时通腰带处,有时通两腋下,有时通两条线或三条线不等,有时就可全通(大周天)。在与丹田呼吸的配合上,有时一息转一圈,丹田呼气时,由阳面路线而上;丹田吸气时,从阴面路线而下。有时一息转两圈,到气足时连转不停。

2、精与气的关系:气足生精,精足气通。当气能在全身运行以后,二者的密切关系,表现得更加显著。有人认为练到大、小周天以后,根本不能性交,否则会前功尽弃。我们认为性生活是否妨碍气通全身,这要看性交次数适当与否。如果很长时间(3个月以上),偶尔性交1次,影响不大,即或不能通大周天,也可以通小周天。倘若连续数次或每隔短期内1次性交,就有妨碍了。最低限度要在1周或10天才能恢复小周天,以后逐渐恢复大周天。由此可以说明精与气的关系是密切的。因之练气功的人一定要遵照第五节注意事项中的规定,在一定时期内绝欲和经常地节欲。

 3、季节性与气息运行的关系:一年四季气候冷热不同,气候对人的气息在体内运行不能没有关系。一般地在天气温暖和热的时候,气息易通全身,尤其在热天,气息运行大周天最易,差不多每天都可通,冷天除小周天可常通外,大周天有时偶尔可通,有时只通其一部分路线。这种情况,如果没有其他原因,对身体影响不大,不必顾虑。

 4、练功中断与气行的关系:在长期练功过程中,难免因种种原因而短暂的中断练功。如果只间断1—2日,没有多大影响,3日以上或更多一些时间就或多或少有所影响了。能再接着练下去,在—定时间内仍可恢复,不会前功尽弃。当然最好还是不要间断。

 5.练静、动功的年龄与精的关系:本气功可以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其中尤以练精化气为主。在这步功夫上,不仅练静功可多生精液,用练精化气法使精液还原于身转化为气血:就是练动功,在不知不觉中亦可使精液还原于身转化为气血,以减少阳举次数和射精的可能,当然由于练动功对体内热量消耗较多,相对地也可减少精液的产生,但这不是主要的。在练功过程中,人体产生精液多少的功能,老年人与青年人是不同的,老年人比青年人相差很远。这表现在练功的感觉方面:青年人阳举和有射精感的次数要多,有的人一练功必阳举,有的甚至还没有来得及用练精化气法就射了精,而经用练精化气法之后,很快就消除精满、阳举状态。这些情况,中年人次之,老年人就更差一些了。由此说明,练静、动功与年龄大小、精液产生多少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为了避免练功中发生射精,一般地除经常练固精法外,青年人要多练动功,少练静功;中年人可适当减少动功:老年人则可多练静功,少练动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