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上司当枪手,给皇帝当犬马,几起几落皆缘此,大明阁老

 半城湖之缘 2024-03-29 发布于安徽
原创2021-06-08 16:09·朝史暮想

正德六年,一艘客船在临清水域上徐徐而驶。船头立着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身着布衣,有些担忧地望向前方水域。几艘快船正迅速向客船奔来,气势汹汹。快船上有人骂骂咧咧地叫喊着,一把把散发白光的刀剑在阳光下格外刺眼。中年人明白了,这是冲自己来的。

正德十六年,北京城刚刚送走了一位驾崩的皇帝,也从湖北迎来了一位新君。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者领着几个仆人,正匆匆地进入城门。十年前,他就是从这里离开的京师。没来得及让老者感叹物是人非,一位中官便走了上来,要把老者带进宫里。新皇帝要见他。

这位老者,便是费宏。

故宫

费宏,明代中期名臣,内阁阁老、首辅,亦是明代最年轻的状元。这位历仕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的老臣,曾三次入阁,两次因为政治斗争黯然致仕,最后一次卒于任上。

客观地说,比起杨廷和,张居正,徐阶这样的内阁首辅,费宏的知名度不高,也没做多少惊天动地的伟业。但费宏的仕途经历非常值得玩味,因为通过费宏,我们可以大致明白明代中期的朝堂官员,是怎么站队的,怎么上位的,又是怎么失败的。

费宏出生在江西上饶铅山县,费家是当地的望族。费家出过好几个做官的子弟,但官职都不算高。到了费宏这代,因其自幼聪敏,费家在费宏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期望家族能够更上一层。

明代市井

费宏没有让大家失望,十三岁童试第一,十六岁乡试第一,二十岁殿试第一。也就在成化二十三年,作为状元的费宏正式步入仕途,成为了一名翰林院修撰。

一般来说,状元授予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其他被选为庶吉士的翰林在三年考核后,授翰林院检讨,官秩依次为从六品,正七品,从七品。这么看来,费宏的修撰含金量很高啊。

但不幸的是,明代科举的一甲,即状元,榜眼,探花,他们后来在仕途上的成才率并不高。一方面是因为文章写得好不一定代表会做官,另一方面一甲学子的排名,往往是有暗箱操作的。很简单,费宏是江西人,明代江西籍的大官还少吗?

科举榜文(清代)

皇帝对这种情况也明白,一般一甲的三个哥们,丟进翰林院以后,便很少会去过问。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状元这个头衔,得到的实惠是非常有限的。

不过费宏的情况有点特殊。成化二十三年成为翰林院修撰,弘治十一年晋升为詹事府左春坊左赞善。别忘了,詹事府是东宫太子的班底,也就是说费宏成为了下一任皇帝的储备干部。

可这个关键性的调动,为什么落到了费宏的头上?因为费宏抱到大腿了啊。谁?李东阳

弘治元年,修《宪宗实录》,费宏也参与了,而李东阳当时是费宏的直接上司;弘治二年以后,李东阳是左春坊左庶子兼侍讲学士;弘治三年,李东阳任殿试读卷官,费宏参与了这届科考的评定草拟;弘治九年,李东阳再次任殿试读卷官,费宏成为了殿试执卷官。

李东阳

李东阳是弘治八年入阁的,在弘治十一年太子朱厚照出阁读书的时候,推荐费宏的,也是李东阳

对了,还有个细节。修《宪宗实录》快完成时,费宏居然请病假要回乡,以至于最后论功的时候,并没有附上费宏的名字。而李东阳因为修史有功,在弘治四年升任了太常寺少卿。且李东阳的其他诸多著述中,很多都有费宏的影子。

给上司当枪手,紧紧地跟随着上司的步伐,不邀功,不抱怨,只要上司平步青云,早晚也会轮到自己,这就是刚进官场时费宏的为官之道。

幸运的是,他赌对了。

明代官员

弘治十七年,费宏主持应天府乡试;弘治十八年,九年秩满,进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讲;同年,明孝宗朱佑樘驾崩,明武宗朱厚照登基。这一年,李东阳成为了顾命大臣,升少傅兼太子太傅,费宏升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读,正四品。

之后的四五年时间里,费宏又升为了礼部侍郎,礼部尚书,最后入阁。

我们知道,正德元年到正德五年,是刘瑾闹得最凶的时候,大批官员被迫致仕,被驱逐出了京城。那为何费宏反而官运亨通呢?费宏是不是投靠了刘瑾一派?

第一,费宏作为原先东宫旧人,一般都会得到新君优待;

第二,李东阳还在内阁,费宏有后台保着;

明代官员

第三,在对待刘瑾问题上,费宏行事并不偏激。

前两个都好理解,第三点我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刘瑾主持改革的时候,曾经对江西的乡试名额有所缩减,同时大幅增加了刘瑾家乡陕西的名额。这是刘瑾在打压朝中江西籍官员。刘瑾倒台之后,在礼部的费宏,只是恢复了之前江西的名额,却并未压缩陕西的。费宏的意思是,都是为国取才,地域之分不用这么刻意人为划分。

再看刘瑾驱逐谢迁,刘健等人的狠绝,与李东阳后来与刘瑾、焦芳等人的“合作”,不难发现费宏在这一点上,是学到了李东阳的精髓。要知道,也就是在正德元年,谢、刘二人离开后,李东阳才按序成为了内阁首辅。

刘健

刘瑾倒台后,钱宁、江彬等人逐渐成为了武宗新的核心团队,用以制衡文官集团。费宏和钱宁的矛盾则成为他第一次致仕的主要原因。

冲突主要是在两件事情上。一次是鲁王子嗣争爵问题,一次是宁王要求增加护卫。

鲁王的争爵,其实就是两个庶出的儿子要争夺袭爵的资格,中间有欺瞒朝廷的问题。事情很简单,但因为费宏与钱宁在之前的一次人事任免中有过不愉快,鲁王的一个庶子又走了钱宁的路子,所以钱宁就和费宏对着干。结果是费宏赢了。

宁王护卫的事情则更复杂一点,因为涉及的人太多了,除了钱宁,还包括杨廷和。实际上,宁王对满朝文武的行贿,对权力的渴望,武宗是心知肚明的。我甚至觉得宁王最后的谋反,是武宗下的一步大棋。当然,杨廷和因为收了宁王的好处,所以扮演的角色也不怎么光彩

明武宗 朱厚照

当费宏坚持己见,弹劾宁王图谋不轨,不赞成增加宁王护卫的时候,武宗是单独召见了杨廷和,让他把这件事办了,顺便还痛斥了费宏一顿。这一次,是费宏败了,费宏只得请辞回乡。

这件事情其实也没表面这么简单。

当时绝大多数的朝臣,要么是帮着宁王说话,要么就是沉默不表态,但费宏却非常坚决地站出来反对,这和费宏在刘瑾用事时期的表现,是截然相反的。费宏为什么如此做?还是因为李东阳。

当时李东阳和杨廷和,两个人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和睦。

杨廷和

明代中期以后,内阁首辅是怎么做的?只有前人倒下了,后人才有机会坐上去。费宏的这次发声,应该是得到了李东阳的授意。只是李东阳这次也栽了,因为武宗的态度李东阳没吃准。

也就是从正德五年左右,李东阳开始逐渐淡出政治核心决策圈。李东阳屡次主动提出辞呈,武宗都压了下来。武宗还是顾虑一些情面的,毕竟是累朝老臣。但谁都知道,李东阳在内阁的日子不长了。

也就是费宏回乡后过了一年多,李东阳也致仕了。这也是为什么在费宏回乡的途中,遭到了宁王疯狂的抱负,就是上文所提在临清水域发生的事情。史书是说,当时费宏的随从和行李都被烧杀了,费宏只身幸免。

明军

费宏也是真的惨。费家是希望费宏能够振兴家族,却不料惹到了宁王。当费宏逃回家乡后,宁王并不罢休,依旧派人装作盗匪,去劫掠费家,甚至挖了费家祖坟。费宏没法子,带着全家跑进大城市里去避祸,宁王居然敢派人去攻城。而费宏几次去当地官府告状,最后都不了了之。

费宏是江西上饶人,宁王朱宸濠的就藩地就在江西南昌,费宏怎么看都是躲不过去了。

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正式起兵叛乱。就在起事的时候,朱宸濠居然还派出了一队骑兵去捉拿费宏。当时宁王势大,很多人都劝费宏离开江西去躲祸。费宏没听,带着族人跑到了王阳明的大营去。很显然,费宏对时局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只要宁王敢光明正大地造反,他就必定难成大事。

明军

果然,王阳明迅速地平息了叛乱。到了论功的时候,费宏却要求王阳明不用在名单上加入自己的名字。

这是我最佩服费宏的地方。王阳明对于这次平叛的总结,其实是修改过三次的,因为前两次都被武宗退回来了。第三次王阳明是怎么改总结的?开头就是“多亏了皇帝陛下的英明领导,多亏了内阁首辅杨廷和的协调有方......”,这基本上就是定性了,这次功劳是皇帝和北京高层的

费宏是知道这件事的,他之所以不愿意把自己列在有功人员名单上,是因为从总结上来看,这次的胜利除了武宗,杨廷和等人是最大的赢家。费宏是要把自己从王阳明阵营里摘出来,不和杨廷和牵上关系。

王阳明

费宏知道,即便自己因功复职,只要有杨廷和在,日子也过不舒坦,此为其一;

钱宁因为宁王叛乱已倒台,江彬等人开始快速上位,杨廷和的日子也快到头了,此为其二;

帮助平乱,既是为国效力,也是报了一己私仇,功劳太大,恐惹微言,此为其三。

以上三点,费宏想得很清楚,王阳明也明白这里面的弯弯绕,便答应了费宏。但很快,御史言官们就纷纷上疏,说把费宏的功劳给忘了,要给费宏应有的奖赏。

看,不是报不报功的问题,而是从什么渠道去报功的问题。只是当时武宗正在南巡,所以费宏的事情就被暂且搁置了,这一搁置,就直接“改朝换代“了。

皇帝出巡

正德十六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同年,堂弟朱厚熜继位,改年嘉靖,即明世宗。世宗一上台,就马上启用了费宏,再次入阁。这一年,费宏已经54岁了。

世宗用费宏,有以下考量。

首先,费宏名声在外,被诬陷致仕,启用费宏可以表明世宗的政治姿态。

费宏是老臣,也是前阁臣,是当时正德朝反对宁王的典型代表之一。费宏举家被宁王迫害,且在平叛时立下了功勋,这个时候启用费宏,世宗可以向世人证明自己与武宗的不同,标榜自己的英明与得人心。

其次,世宗是旁系继承大统,需要组建自己的执政班底。

明世宗 朱厚熜

武宗无子,世宗从一个地方藩王登基继位,他本身并没有经历过一个储君的培养过程,更没有詹事府这样的东宫班底。世宗登基之初,急需一批熟悉朝政且心向于己的干练臣子,来组建自己的执政班底。很显然,启用费宏,既能收买人心,又能添一干将。

最后,杨廷和以“议礼”与世宗对峙,世宗需要有人去内阁制衡。

嘉靖初年的“大礼议”大家都知道,刚刚登基的世宗和以杨廷和为首的文官集团闹得非常凶。实际上,双方是在争夺日后朝堂的话语权。虽然世宗有了张璁、桂萼这些臣子的支持,逐渐站稳了脚跟,但是从资历和威望上来,张、桂二人明显不足。再反观正德年的几个内阁阁老,要么已经离世,要么难堪重用,要么就是杨廷和一系的,只有费宏,资历上既能与杨廷和抗衡,又与杨廷和有“前隙”,所以不用费宏用谁?

故宫

只是这次,费宏让世宗失望了。也许是年纪大了,也许经历了太多生离死别,费宏在嘉靖初年的内阁里,竟是一派和事老的做派,一副明哲保身的姿态费宏真的太像李东阳了

但政治斗争,特别是关乎话语权的争夺,中间人不是这么好做的。杨廷和看不起费宏,世宗对费宏不能冲锋陷阵感到失望,张璁等议礼新贵们又觉得费宏挡了自己的仕途,于是三方不讨好。

当杨廷和主动退让,承认了自己的失败,当张璁、桂萼等人相继入阁参预核心机务,当世宗逐渐掌握了绝对的权力,费宏的存在就显得那么得碍眼了。

嘉靖六年,费宏第二次致仕。这次离京,他带走自己刚刚考中进士的儿子。费宏明白,只要自己走得坚决,认输得彻底,也许还能保住一个安稳的晚年。

费宏

而事实上,到嘉靖十四年世宗再次启用费宏之前,费宏的确过了几年舒心的日子,在家乡挖义渠,修水坝,讲经学,起码不用再担心出现宁王那种杀人灭口的极端情况了。

嘉靖十四年,世宗再一次启用费宏。费宏七月抵达京师,十月就卒于任上,享年六十有八。

我有时候会想,如果世宗不再次启用费宏,也许费宏还能多活几年。因为费宏是真的累死的。政务繁忙是一方面,也许更多的是费宏想要表现出一个姿态:陛下,老臣是听话的。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仕途的起落,家族的兴衰,费宏一生背负的东西,太多了,也太累了。张廷玉有评:费宏等皆起家文学,致位宰相。宏却钱宁,拒宸濠,忤张、桂,再踬再起,终亦无损清誉。

无损清誉,这就够了。

一家之言,聊以解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