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砚城文苑】李恒:考五谷,话五谷

 砚城文苑 2024-03-30 发布于山西


考五谷  话五谷

SPRING HAS ARRIVED

“五谷”之说,始见于《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成语有“五谷丰登”。由此,一提起“五谷”,有人把稻列入的,也有人把胡麻、玉米列入的。那么在古代,五谷到底是指哪五种谷物?激发了我细致考察传统五谷组成的想法。
五寨地方而言,流传最广最原始的说法一是黍、稷、谷、菽、麦,二是稷、谷、麻、菽、麦。却是与黄河流域流传较广的说法相一致,与古籍的许多记载相吻合。
先就第一种说法谈黍稷。
黍与稷是同科异种作物,二者植株、籽粒大同小异,非老农莫辨(小青糜子好分辨的)。黍子有大红黍子、黄黍子、黑黍子,去皮叫软米、黄米,吃黏糕;连皮磨面可吃黍子糕,但吃了易淋涩。
稷即糜子,五寨分为两种,早种迟熟的叫大糜子,晚种早熟的叫小青糜子。大糜子也有红、黄两种颜色,去皮叫糜米,吃捞饭。小青糜子去皮也可吃捞饭,但口感涩,一般是连皮磨面,吃青糜子拉杂窝。
考之典籍,《论语》有“杀鸡为黍而食之”的话;《书经》有“黍稷非馨,明德唯馨”之语;《诗经》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的句子;又有“黍稷重(tong,二声)穋(Lu,四声),禾麻菽麦”的记载。
从古籍中黍稷屡屡并提可以看出。黍与稷,一种吃糕一种吃捞饭,应是古代主要的两种粮食作物,也是改革开放前生产队耕种的两种主要作物。直到2000年前后,黍子和糜子在我县和邻县仍有种植。如,韩家楼的软米、河曲的酸捞饭是非常有名的。
再说谷,谷即上边引文“禾麻菽麦”中之禾也。禾,秆上垂一穗,象形。谷,繁体字为“穀”,从壳从禾从殳,音形义俱备。谷去皮叫小米,可熬稀饭,可焖粥,连皮磨面可吃黄拉杂窝。五寨的谷子也分为两种:早种迟熟的就叫谷,晚种早熟的叫“小谷谷”,小谷谷性黏,可吃糕,因此人们又叫它“软谷谷”。谷子亦是从古至今黄河流域人民的主要食粮之一。
中国人民靠“小米加步枪”打败敌人,小米功不可没。谷子是黄土高原特产之一,也是五寨特产之一,1990年以前谷穗年年装箱出口。谷子早种晚熟或晚种早熟的品种,就是上边引文“黍稷重穋”中的重(音童)与穋(音鹿)。
第三说菽,菽是豆类作物的通称。豆的重要性从“五穀豐登”丰登两字皆从“豆”可见一斑。在古代、在黄河流域,主要是指黑豆、豌豆、蚕豆(五寨叫大豆)、连豆(五寨叫红豆,豆角),而非主指黄豆(东三省及国际贸易叫大豆)。
黑豆的吃法和用途最广,磨面熬黑豆面糊糊,炒出来拌上炒麦子磨炒面,煮熟吃煮黑豆(也作养羊饲料)可度年馑,煮黑豆水用来染布,是古代的主要染料。黑豆还可以生豆芽、磨豆腐等。
豌豆或蚕豆的吃法是蒸熟后拌上小麦或莜麦磨成豆面,拌小麦的叫“白豆面”,拌莜麦的就叫豆面。饭摊上卖的豆面饸饹就是拌莜麦的。
豆面是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主食,以旧社会郭家河壬午老财家为例,第二进院东房是长工短工以及一般来客的伙房,午饭主食长年吃豆面抿面,他的儿子女儿有时也去吃“大锅饭”。有三四个长工常年专司磨面,三四个仆妇常年专司抿抿面。
豌豆豆面绵筋可口,大豆豆面豆腥味重,年头不错的话,人们一般多是用豌豆磨豆面。单一把豆子磨成面叫“光棍豆面”,只能发酵(五寨叫“起”)着吃,越嚼越多,味道最差。豌豆是酿酒“踩麯”的必须原料,汾酒配料表上就有明确标示。
黑豆、豌豆也是五寨的特产。
麦子在春秋以前已是北方地区的主要作物之一,但那时小麦产量不高,面粉主要供贵族和富人享用,劳动人民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更多的是种植草麦,草麦作务粗放,不分垅分撮,产量较高,籽粒皮色深褐,磨出来的面亦黑。
麦子吃法一般是蒸馍馍、擀面条,再是拌上豌豆磨豆面,拌上黑豆磨炒面,如上所述。五寨处高寒地区,不能种冬小麦(五寨叫“宿麦”),只能种春小麦,产量不高,但面筋特高。我小时候放了暑假,参加过生产队挽麦子劳动。改革开放后,大量的外省面粉涌入,五寨的小麦播种极少了。
以五谷的第二种说法“稷谷麻菽麦”而论,没有黍有麻。其实是,因黍稷自古并提,黍包含在稷之中。比如周的始祖号后稷,这是因为自古以来,吃糜米捞饭比例大,吃黍糕比例小的缘故。再比如古代祭祀场所曰“社稷坛”,难道只祭祀糜子没有黍子吗?可见“后稷”“社稷坛”之称,皆省语也——这里的“稷”自然包含着黍。
下面说说麻。俗话说“糜麻五谷”,可见麻在五谷中的地位。在古代,麻主要有籽麻、花麻(也叫线麻)两个品种。籽麻植株枝叉繁多,不便剥麻皮,主要用来打籽榨油,麻油用来点灯照明;花麻植株顺溜,大多数只开花不结籽,少数结籽繁衍后代。花麻刈收后置水中沤过,剥下麻皮可制作麻衣,可捻细绳衲鞋底绱布鞋,攒大绳织袋子等。
由此看来,麻是上古的经济作物,尤其麻衣,是古人夏天的穿着。到了春秋时期,“周礼”规定在丧葬活动中以“五服”之礼纪念先民穿麻衣事(五服,即五种以麻为原材料的丧服)。
时至今日,白事筵孝子的孝服上衣背后披一缕麻,就是“五服之礼”的延续与简化。胡麻,顾名思义,是原产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品种,大约在张骞通西域后传入。自从种植了胡麻,人们才可以榨胡麻油煎糕了。上文所引《论语》“杀鸡为黍而食之”,判断子路是吃了一顿炖鸡肉蘸素糕。
有读者或问为什么我国是稻的原产地之一,而稻不列入五谷呢?
这里有两个原因,原因之一是春秋以前,稻的主产区长江流域尚属未开发的地区,吴、楚、越均被视为蛮荒之地。尽管《诗经》中也有“不能艺稻粱”的句子,但那时南方人烟稀少,稻的种植也相对少,北方地区虽有少量种植,但广大人民根本吃不上大米,所以稻自然不列入五谷。

原因之二,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有文字记载的夏、商、周,北方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故“五谷”之撰,当以这一地区产的农作物为主。关于这一点,《诗经.豳风》“黍稷重穋,禾麻菽麦”,这首约三千年的诗说的最明白了。



 作者简介    

李恒,1954年生,山西省五寨县人。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期担任五寨县委宣传部《清涟》编辑。《五寨文史》编校,乾隆版《五寨县志》点校,全国第二轮修志《五寨县志》编辑。

一周热点   进来看看吧  

A HAPPY LIFE AFTER RAIN

成石:新疆是个好地方(三)

吕凤君:踩在黄昏的断想

贾玉海:二中,还能说再见吗

徐茂:戏说五寨黄米

杨旭萍:向光而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