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阅读碎札·四十一

 吴营洲文存 2024-03-31 发布于河北

《红楼梦》阅读碎札·四十一

吴营洲

*
曹雪芹绝对不是终日愁眉苦脸或借酒浇愁的人。
他的痛苦或焦灼是藏在心里的,也是无法向别人诉说或与谁交流的。
日常生活中的他,当是谈吐诙谐幽默、乐观向上的。
因为他对生活充满了爱。
*
人们常常说某某某“贫困潦倒”,就曹雪芹而言,他的确“贫困”,但不“潦倒”。
试想,一个“潦倒”的人,还会“击石作歌声朗朗”吗?还会“高谈雄辩虱手扪”吗?还会对人笑称“想听我讲故事,就拿烤鸭、南酒来”吗?
*
曹雪芹多才多艺,他恐怕不会为生计发愁。
他可以作风筝,可以为人治病,可以画画写字,可以开馆授徒……
像曹雪芹这样的人,即便不在旗,谋个衣食温饱恐怕还是不成问题的。
张爱玲在她的《红楼梦魇》里说过这样一句话:
“天才在实生活中像白痴一样的也许有。这样的人却写不出《红楼梦》来。”
此话极有见地。
*
有民间传说称,曹雪芹在一家王府作西宾时,认识了这家一直在守寡的女儿或儿媳,日久生情,只是无缘倾诉衷肠。
一天晚上,曹雪芹想翻过院墙,去和那女的相会,不料刚想翻墙的时候,曹雪芹就听到半空中有人在说:“状元郎,还爬墙。状元郎,还爬墙。”——意思是说,你是个“状元郎”,读书人,怎么还要“爬墙”,去做有伤风化的勾当呢?
曹雪芹听罢,满脸羞惭,不禁退来下去。
第二天晚上,曹雪芹又想和那个女的叙谈,就又来到墙下,不料半空中又传来了“状元郎,还爬墙”的讽语,雪芹又是赧然而退。
第三天晚上,曹雪芹无论如何都睡不着了,于是鼓足了勇气,重又来到墙下,当他重又听到半空中的那句讽语时,回说道:“状元郎,时时有,佳人却百年不遇。”
又有民间传说称,曹雪芹因此而被逐出了这座王府。
这些民间传说,自然是可信可不信的,但我还是相信雪芹会遇到过这样一位女性的。
*
小说自宋明以降,虽然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终归是雕虫小技,难登大雅。
小说作者的社会地位,极为低下,属于稗官末流。
在当时,若说谁谁是写小说的,就像而今说谁谁是“诗人”或“小姐”似的,便是在骂他。所以,曹雪芹的朋友们,总是将曹雪芹称为“诗人”,而不称他是写“小说”的。而“诗人”,在当时则是雅称。
*
曹雪芹对社会有着深刻的体验,有着细致的观察,也有着极强的记忆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他写的事情,能让你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第二十二回猜谜语时,如第四十回刘姥姥说过“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之后的那场笑,如第七十六回的联诗……
即便是些假的东西,你也觉得确有其事:如青埂峰下的那块弃石,灵河岸边的那株仙草,太庙里的那声长叹……
*
曹雪芹笔下的人物,没有一个是真正的劳动人民。刘姥姥就不是真正的农民,起码也是个“富裕中农”或“富农”,而且行为、言语极为夸张。
他写的下层人物,不是苍白,就是漫画化了。像乌进孝是苍白的,倪二有些漫画化,焦大更像个符号……
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曹雪芹不熟悉这些人。他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
可曹雪芹为什么要写这些人呢?一是出于艺术(整部书)的需要;二是出脱心中的某种感慨,借人说事。
*
甲戌本是曹雪芹生前的最后定本。(这个观点尚有争议。其实红学界任何一个观点都有争议。)
甲戌年之后,曹雪芹就再也没有写过《红楼梦》。(这个观点,先前有人说过,虽各有各的着眼点,但属于殊途同归,“英雄所见略同”。)
在这里,还得正确理解这个“写”字。
怎样算“写”?怎样算没有“写”?仅仅是改一些明显的笔误,或添加一些诗,却没有增添或调整一些重要的章节或段落,就不能算“写”。
有时候,曹雪芹可能连这样的“工作”都没有做。例如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其中有处脂批称:“缺中秋诗俟曹雪芹。”
试想,缺一首“中秋诗”还要“俟曹雪芹”,而偏偏这首诗,到最后也没有补上。
请问,曹雪芹连一首诗都不去补,还能说他是一直在写他的书吗?这只能说明,在甲戌年之后,曹雪芹已经“放弃”了《红楼梦》的写作。
*
曹雪芹交往的人,可能分几个不同的圈子。几个圈子里所谈的话题,互不相同。粗略分来:
一是祖母李氏、母亲马氏、叔父曹頫、表舅李鼎等,谈的是家族的兴衰、人世的沉浮……
一是敦敏、敦诚等,谈的是豪门秘事、庙堂风云……
一是张宜泉、于叔度等,谈的大概是诗酒、生计……
*
从敦敏、敦诚、张宜泉的诗作来看,张宜泉与曹雪芹的关系,不如敦敏、敦诚近。
张宜泉在他的《伤芹溪居士》一诗中,称曹雪芹:“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年未五旬而卒。”(《春柳堂诗稿》)——由此可知,他虽与曹雪芹交情不错,但更多的,则是表面上的:性格,嗜好,才艺,年龄。
而敦氏兄弟,更多的则是人生际遇方面的,心灵方面的。
诸如敦敏称曹雪芹:“秦淮旧梦人犹在,燕市悲歌酒易醺。”“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忆繁华。”
诸如敦诚称曹雪芹:“三年下第曾怜我,一病无医竟负君。”“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
这些,说明敦氏兄弟对曹雪芹有着很深的了解和理解。
*
与曹雪芹交往的人,都是很有人情味的。
比如敦诚。敦诚本是不想当官的,可是他的母亲说:你应该去建功立业,你不应该整天地游手好闲。于是他便出去做官。做了两年。后来他的母亲去世了,他立马就辞职不干了。
*
曹雪芹与敦敏、敦诚二人的关系,相对来讲,曹雪芹和敦诚更近一些。
敦诚是性情中人,曹雪芹也是。敦敏更热衷于仕途,曾官至右翼宗学总管。(宗学是专门教授皇族子弟的官办学堂。)
*
曹雪芹在与好友的交往中,自然有不少闲谈的话题,如家族兴衰,朝政变化,人世沉浮,王府隐秘等,其中肯定有不少属于“碍语”。
所谓“碍语”,是指那些涉及皇室、王府或达官显贵的“反动言论”。
这些“碍语”自然也融进了《红楼梦》中了。大概正是由于此等缘故,所以曹雪芹的朋友们,在各自的诗文中,绝口不提《红楼梦》。即便诗文中有“秦淮旧梦”“燕市哭歌”之类的词语,也不具体,很难被谁抓住口实。

相关链接: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一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二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三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四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五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六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七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八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九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十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十一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十二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十三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十四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十五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十六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十七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十八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十九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二十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二十一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二十二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二十三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二十四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二十五

《红楼梦》阅读碎札 ·二十六

《红楼梦》阅读碎札 ·二十七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二十八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二十九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三十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三十一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三十二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三十三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三十四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三十五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三十六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三十七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三十八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三十九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四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