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我认知的达克效应(D

 peng2009178 2024-03-31 发布于江苏
                                                                                                                                      认知心理学有个术语叫做达克效应(D-K Effect),全称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effect)。维基百科是这么解释的:
'unskilled individuals suffer from illusory superiority, mistakenly rating their ability much higher than average. This bias is attributed to a metacognitive inability of the unskilled to recognize their mistakes.'
翻译过来如下:
'水平差的个人反而自认为牛叉,错误的认为自己比平均水平高。这个错误认知来源于这些低水平的人不能够辨别自身的不足,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相反,越是聪明、有知识的人越容易自我怀疑。聪明人会更容易认识到每个人,包括自己在内,都是会犯错误的。他们明白有很多自己不知道的信息,想不到的情况。所以他们做决定更会留有余地。更会聆听别人的想法。一个开放的思维(open-mind) 也正是聪明的标志之一。

2001年的搞笑诺贝尔奖心理学奖颁给了来自Cornell University的Justin Kruger和David Dunning,因为他们的一篇报告,报告所写的内容被称为“达克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文中说到:“无知要比知识更容易产生自信”(这话应该是达尔文说的)。

从认知心理学来界定,这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Kruger和Dunning通过对人们阅读、驾驶、下棋或打网球等各种技能的研究发现:
1. 能力差的人通常会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平;
2. 能力差的人不能正确认识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平;
3. 能力差的人无法认知且正视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之极端程度;
4. 如果能力差的人能够经过恰当训练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平,他们最终会认知到且能承认他们之前的无能程度。

康奈尔大学的Kruger和David Dunning通过一个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在1999年证明,正是那些表现不佳的人,更容易忽视自己的缺点。

那些缺失某方面技能的人是不是能认识到自己缺失此技能,他们于是进行了一项实验。
在实验中,Kruger和Dunning先让专业的喜剧演员来为30个笑话的有趣程度评级,作为标准答案参考。然后,让65名大学本科生也为这些笑话评级,然后再比较他们的评分和专业戏剧演员的评分,根据评分的一致度来给他们排名次。此外,他们还会询问这些被试,看他们认为自己的幽默感水平和平均水平相比如何,请他们为自己排名。
根据他们的能力高低排序之后,研究者得到了非常有意思的结果。在对自己幽默感的判断力上,大部分人对自己的评价是过高的。
测试结果比平均水平略高的人,对自己的成绩的预测非常准确。
测试中表现最优秀的人,却认为自己仅比平均水平高一点点。——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偏低。
测试中最不能辨认什么是有趣的人,认为自己高出平均水平。——他们对自己这方面的能力的评价最不准确。
Kruger 和Dunning认为,能力差的人,和能力好的人,错误评价自身的原因是不同的。那些没有能力的人,是因为错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而那些有能力的人,则是因为错误高估了其他人的能力。 你是不是遇见过很多考完试说“完蛋了我考的很差”的学霸们——事实可能是Ta高估了其他人的水平,内心真的认为自己的成绩不会排名太高。所以有时,你会觉得某个能力很强的人过于虚伪,总是故意谦虚,其实Ta真的觉得自己没什么了不起。
研究者们又进行了实验,分别测试了人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语法水平,这两方面都是有标准答案的。实验得出了相同的结论:那些表现最差的人,评价自己能力的准确性也最差。三个测验中,表现最差的1/4的人全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高于平均水平。
研究结果还不止于此,就算给能力差的人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他们还是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在之后的研究中,就算研究者公布了答案,最差的参与者还是无法意识到,自己是团队中最差的。
对于这次实验的结果,Kruger 和Dunning的解释是,一个人只有真的具备某种能力,真的了解这项能力是什么,才有办法对自己是否掌握这种能力做出精确的评估。所以那些不具备能力的人,因为不了解这个能力究竟是怎么回事,也就无法认识到自己的欠缺。
在关键的最终测试中,Kruger和Dunning对在逻辑推理中表现较差的一组人进行了能力培训,结果,随着逻辑推理能力的提高,他们自我评价的能力也随之提高了,这表明,能力高低的确会影响自我认知。
由此,二人认为,让人们认识到自己无知或能力低下的方法之一,就是先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随后,针对一系列技能(如阅读、驾驶、下棋、球类运动等)进行的实验证明,这一“能力低下且不自知”的现象在日常生活情境中也是存在的,并不局限于抽象的实验测试。举例来说,对猎枪知之甚少的猎人,对自身的猎枪知识水平的判断是最不准确的,而临床经验糟糕的医生,也最不可能察觉到自身的无能。

这种现象后来由两位研究者的名字命名为达克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这篇论文也获得了2000年的搞笑诺贝尔奖心理学奖(颁给那些“乍一看很好笑,实际发人深省”的研究,由真正的诺贝尔奖得主颁奖)。达克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表现为“对自己无知这件事本身的无知”。他们因而沉浸于虚幻的优越感中,以为自己比大多数人都优秀。
达克效应也是被心理学家认为“后设认知”或“元认知”(metacognition,即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能力缺失的一种实例。
后设认知理论由美国发展心理学家John Flavell创立,后设认知能力较强的人,往往是优秀的自我规范者,他们会不时地停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思考。他们会不断地计划、检验、监督自己,以控制和引导自己的心智和认知过程。

按照社会心理学家David Dunning和Justin Kruger的描述,这种认知偏差的产生源自低能力者对于自身的错觉和高能力者对于他人的误解。换句话说,“对于低能力者,他的误差校准来源于自身;而对于高能力者,他的度量标准来自他人。”因此,关于达克效应的一个推论就是:具有高能力的人倾向于低估自己相关方面的竞争力,错误地假定自己可以轻松完成的任务,他人也可以轻松完成。

简单来说,就是某一方面的低能力者缺乏对于该方面的一个基本认知,导致其无法对于自身作出客观评价。而高能力者会认为,我能够轻松做到的别人也能够轻松做到,因此也会产生认知误差。

达克效应如果用图像来直观表达的话,那曲线应该是类似于下面这个样子:
可以看出,在知识技能水平较低的区域内,往往会出现自信程度较高的部分。而在知识技能水平相对较高的部分,反而会出现不自信的情况。回想一下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与,往往都会有所体会,生活中的例子更是随处可见。

对于前半段的解释,“民科”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所谓民科,就是“民间科学家”。一般是指那些缺乏基本科学训练和基础科学素养的科学爱好者。因为科学研究的门槛较高,非高校和科研机构无法给与民科们带来最基本的科学素养和训练(当然民科们大多也不屑...),他们大都通过自学以及臆想来进行所谓的科研,因此民科们对真正的科学往往缺乏最基本的认知。又由于我国自古以来一向宣扬的所谓“高手在民间”的言论起到了一定的误导作用,导致民科们往往对自己具有迷之自信

再举一个常见的例子,对国家国事发表意见最为激进的往往是政治文化水平不高的市井之民。且不提言论的正确与否,这些评论者们根本没有办法对于自己的言论进行一个合理科学的解释。在缺乏对政治、经济等方面基本知识架构的条件下,接收的信息越多,往往越会做出指点江山的操作出来。

其他具体的例子更为多见,无论是在游戏比赛中对职业选手进行嘲讽的青铜玩家,还是在观看体育比赛中对于国家级选手进行技术指点的业余观众,这种“青铜指挥王者”或是“我上我也行”的现象都是达克效应中所谓的低能力者高自信的具体表现。

关于达克效应会在中部有一个低值的解释,另一方面,我们又经常可以见到,在某一领域小有建树的人往往非常谦逊甚至妄自菲薄。很多时候的我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不过这里我不打算说我自己的故事,我就举一个大家都喜闻乐见的事情来作为例子。

若以学习好坏作为评价依据,暂且不按当前市面上最流行的那套学渣学霸学神那套划分,让我们想一想大约会有几种人。按照水平由高到低的顺序,在一个封闭集合内(你们意会),大致可以这样划分:
水平最高的学霸&学神;
水平中上努力学习的学霸;
水平中等的所谓“聪明”学生;
水平中下的普通学生及以下。
因为考虑的是封闭集合,无法得到负面的反馈,作为封闭环境内的最优秀者,毫无疑问第一类人应该是具有极高的自信。而第二类人往往是自信会陷入低谷的大概率受灾区,焦虑爆发的重灾区。他们没有达到第一类人的高度,很少会与第四类人比较,又觉得没有碾压第三类人的能力。一旦受到了一个外部激励的干扰或者长期接收不到正面反馈,很容易就陷入“绝望之谷”。又因为他们处于这个对下没有统治力,对上又暂时没法超越的状态下,往往对两方都会持有一个很保守的态度,因此给人的观感往往非常谦逊。

达克效应是指身份地位知识程度越高的人往往越谦和,反之,越没有见识的人,往往越狂妄,目空一切,无知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的无知,却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

达克效应证明了很多时候其实人并不真正的了解自己。
详情请看心理学书籍《最熟悉的陌生人》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828600/
丹尼尔吉尔博特的《哈佛幸福课》

达克效应是国外报告中提到的内容,但与我们国内常提到的无知者无畏、初生牛犊不怕虎不谋而合。这其实只是解释了一些社会中最常见的现象。 比如你会发现 身份地位越高的人往往越谦和;学识越渊博的人,往往越谦虚、虚怀若谷,因为知识越丰富,越感受到知识的海洋广袤无边,越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与无知,所以他们才会越谦虚。反之,越没有见识的人,往往越狂妄,目空一切,无知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的无知,却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

为什么越无知越自以为聪明?达克效应已经告诉了我们正确的答案。

你是否经常在学习和工作中对自己的能力预测不准,其实某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根本就不如那些低调、谦逊的人,因为他们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宽广,并不像那些人的眼光一样狭隘,那么天道丝丝小编想问问大家,你对自己的能力认知度有多准确?

愚人自以慧,智者自以愚。
The Foole doth thinke he is wise, but the wiseman knowes himselfe to be a Foole.

在工作和生活中,你是不是总遇到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他们自以为聪明、幽默、能力很强,往往真实能力却和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差之千里。相反,一些真正厉害的人却总是显得非常谦虚。

现在,你可能明白一些朋友和同事为何会有那些让人不解的自我评价了。不过,在你变得太自以为是之前,也要铭记一点:正如你认为它不太可能发生一样,你也可能充满幸福地忽略自身的无知。
Dunning和Kruger在公布这项研究时,引用了三位哲学家及科学家的话,认为他们是发现这个问题的先驱:

Real knowledge is to know the extent of one's ignorance.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onfucius 孔子

Ignorance more frequently begets confidence than does knowledge.
无知比博学更容易给人带来自信。
——Charles Darwin 查尔斯·达尔文

One of the painful things about our time is that those who feel certainty are stupid, and those with any imagination and understanding are filled with doubt and indecision.
我们这个时代让人困扰的事之一是::那些确信无疑的人总是很蠢,而任何有哪怕一点点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人却总是优柔寡断,自我怀疑。
——Bertrand Russell 伯特兰·罗素

其他名人观点
“在现代世界的愚蠢是自信满满的,而聪明的人充满疑问。”——贝特朗·罗素
“最好的缺乏说服力,而最糟糕的是充满激情的强度。”——W.B.叶芝

知识见识经验多的人,大多有自知之明,知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所以说话严谨有条理。

而小P孩无知者无畏,无法正确反省自己,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遇到个新闻或者事件就喜欢发表发表见解。在腾讯、网易网站新闻后面的评论里经常能遇到一些小孩的评论,达克效应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上来第一句话就是,哥来给尔等讲解讲解吧,爷给你们解释解释吧,然后扯了一些与新闻主题不着边际的废话,你看了可能觉得他们扯的这都是些什么啊,莫名其妙离题千里,但是在他的角度看,他的回答都是处处切题。这类人连一些稍微复杂点的长句都看不懂,反问句,双重否定句也理解不了。推荐你去凤凰网看看7月26号的锵锵三人行,19分钟的时候,窦文涛特别举过例子,特别的形象。

用几句话概括就是:
聪明的人知道自己比别人聪明不了多少,而笨蛋总觉得老子天下最聪明,别人都是笨蛋。

为什么会出现达克效应?这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在某些领域能力欠缺的人既没有认识到自身能力的不足,又错误地低估了他人的能力,自然而然地会产生大家能力相当,甚至自己还更胜一筹的想法。

因此,达克效应被心理学家认为“元认知”(metacognition,即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能力缺失的一种实例。

现在,我们也许明白了,为什么越Low的人越认为自己无所不知,因为他们连自己有多Low都不知道,还怎么指望他们谦虚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呢?然而,每个人都可能会陷入“达克效应”的圈子里,因为认识是无限的,“高估自己”作为人的本性还是存在的。

学会认识自己的无知是一项真正的挑战。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人,往往是优秀的自我管理者和思考者,他们并不满足于现状,而是不断检验、反省、督促自己,自我质疑,自我提升。

质疑不是绊脚石,而是前进的动力。对于小组合作来说,组内可以有专门唱反调的角色,批评质疑团队的逻辑,也许这在合作的期间会产生不愉快的时刻,但最终会使团队的目标和方向更加清晰和准确。

对于个人来说,也要学会在关键时刻给自己唱反调,反问自己也许结论是错误的?也许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许我该相信队友的实力,推举他当团队代表?

同时,还要保持对未知的敬畏。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知识圆圈说”告诫我们:知识就像是一个圆圈,圆圈之内,是你拥有的知识,而圆圈之外,就是未知的世界。你拥有的知识越多,你的圆圈就越大,接触到未知的范围也越广。

这也印证了为什么越是知识渊博的人越谦逊,越是无知的的人越自大。

坦然接受自己的“不知道”吧,这不是失败的标志,而是成功的开始。

在心理学领域,达克效应描述的是存在于那些低能力者因错误地高估了自身的认知能力而带来的虚幻优越感的一种认知偏差。这种虚幻优越感的认知偏差源自于低能力者没有元认知能力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由于缺乏元认知的自我意识,低能力者没有办法客观地评估自己是否具有真实的竞争力。达克效应的中心理念:无知者无畏。西方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的达克效应,与我国谚语'无知者无畏'不谋而合。这种因为认知不足出现的盲目自信,有什么方法可以克服呢?

苏格拉底就非常著名的自称自己无知。当被通神灵的先知 (oracle) 告知,老苏他正是最聪明的人后,苏格拉底非常不解。于是他走访雅典各路名流,包括政客、诗人、公知等等。后来发现先知的话是对的。这些名流们跟苏格拉底一样无知。但老苏至少还有自知之明,承认自己的无知。而所谓的名流们连这一点也做不到。矬子里拔将军,老苏自然也就成为最聪明的人了。

无知人无畏,本来也没什么。但是要命的是,他们的无畏给别人造成一个错误印象。让别人觉得这些无知的人似乎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举个例:你是从事的企业咨询行业,设想客户可以选择两家咨询公司A 和 B。其中A 说话留有余地,说我有80%的把握解决你的问题。B 则是信誓旦旦,掷地有声,说你的问题包在我身上。而且B不是装的很自信,他是真的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即无知因而无畏。作为客户,如何选择?

结果的客户往往选择像B这样口出狂言的人。人性就是如此,希望有确定性,希望被保证,容易被表象所迷惑。同样的现象在商业,政治上层出不穷。这也是为什么在,比如美国,科学家们不常见能够竞选成为官员。因为科学家们说话比较客观,经常留有余地,不能够给选民们所希望听到的掷地有声的保证。相比之下,选民更倾向于那些自信心爆棚的职业政客。

不知大家是否都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对某一件事情知之甚少的人往往更容易发表一些惊人的大话言论,出现所谓“吹牛逼”的现象,而真正在某一方面略有建树的人却反而十分谦虚,观点保守,有时甚至显得有些过度自谦。

据@简里里 老师说,Gustave le Bon 的书《乌合之众》上提到,往往是极端性人格障碍的人能够成为领导。这些人的字典里,自我错误,自我怀疑,是没有的词汇。他们这种扭曲,但是强大的自信投射出来,能够影响,吸引,团结周围的人。

听着有点耳熟?这就是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力场'(reality distortion field)。乔布斯的巨大说服力,还有他个人魅力,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来源他毫不犹豫的坚信自己的绝对正确。

但乔布斯与其他极端性人格的患者有一个不同:老乔的确往往是正确,有远见的。所以他吸引了一批人跟他干,最后取得了成功。但大多数患者,很遗憾的,有的仅仅是乔布斯极度的自信,而没有乔布斯的才华。半个乔布斯不意味着乔布斯一半的成就。半个乔布斯带来的只是失败和浪费。(所以我认为乔布斯的故事所毁掉的创业公司远多于它造就的创业公司。突然之间,很多人都以为自己有了乔布斯那样的才华,并且有了乔布斯那样的偏执。)

创业的人多少都有点偏执、极端。如果不是这样,他们也不会去创业了。选择创业,就是自信自己看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商机。能够相信自己看到了,而千千万万其他聪明人都没看到,或者没有做出正确判断,这多少算是有些偏执了吧。

但是对于大多数没有乔布斯那样的眼光的创业者来说,也许除了偏执的一条道走到黑之外,还有其他的做事方法。

我在Stanford 的设计学院(d.school) 学习的时候,曾经和同学们讨论过产品设计的两种思路。一种是'天才式'的。有一个天才设计师掌控着产品的构思。他闭门造车,闭关多少多少天后,出来的就是一个革命性的,人们为之疯狂的产品。苹果就是这样一个设计思路,而他们的天才就是乔布斯。

还有一个思路就是Stanford 的设计学院所教授的,通过一个流程,和如 rapid prototyping, iterative process, human-centered design 等等这些技巧,一套可以学习的方法来设计产品(注1)。这套方法来自著名的硅谷设计公司 IDEO。他们运用这套方法,同样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而 d.school 和 IDEO 这套方法的好处之一是,它是可以学习的。意味着我们每个人,不必是如乔布斯那样的天才,我们也可以做出好的设计。

这套方法的好处之二是,它可以被运用到各个领域。即使是一个天才的设计师,即使是如老乔那样有感觉,有眼光的人,其特长也仅局限在一个领域。比如苹果善于做电脑、手机的软硬件,但是老乔去做游戏恐怕就不行。而 d.school 的方法可以用在产品设计,也可用在服务行业,城市规划,甚至拍电影、写书。只要是跟人的体验有关的创造,都可以从这套方法上收益。

我们不能够选择自己是不是老乔那样的天才。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做事方法。我每一天都在意识到自己能力的缺陷,认知的不足。但对我来说这不是世界末日。我可以用方法去弥补。实际上,这种后天弥补反而能够超越先天的才能。就好象没有方向感的人去发明GPS,反而会比天生有方向感的人成为更好的司机。

You are not Steve Jobs, and you don't have to be. 你不是乔布斯,也不必成为乔布斯。


个人观点:
我认识很多失败的创业者。创业过程中多有偏执,过度自信从而导致失败!
企业发展中常听领导们的一句话:“不怕神一般的对手,就怕猪一般的队友”,这句话大部分的人都“深有体悟”,或者说在大部分的情况下我们都会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到“猪一般的队友”身上,那么我们为什么会经常认为自己是“神”,而队友是“猪”呢?这也达克效应:我们为什么老觉得队友是猪?反过来看:如过所有队友都是猪,那就得考虑队长是否是猪了!
我们在二对二配合的四国军棋或扑克游戏中也经常听见别人骂队友是猪,而骂队友是猪的大多是低阶玩家或菜鸟!骨灰级玩家在对局高阶玩家往往会不自信而找自己的原因,这两者都是典型达克效应的具体体现。

理解达克效应对我们现实的指导意义在于: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个多方面的人,我们往往在不同方面处于达克效应的不同部分,从而每个人对于自身的评估都很难不出现偏差。因此,我们应该尽量客观地评价自己,不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在不熟悉的领域,谦虚低调,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努力完善和提高;在较为擅长的领域,也要小心避免陷入思维的怪圈进入绝望之谷。
认清自己决定你远行的距离。一个认清自己的有效办法,就是努力从他人的眼睛里看到自己的影子。认清自己,让自己不要骄傲,更不要迷失,便于摆正自己的位置,处理好与周边的关系,这是你走向成功的起点!

深度学习理解:
【1】相对于地球之广袤,宇宙之无际,人类渺小如尘埃!相对于知识的海洋,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如九牛之一毛!相对于成功的强者和某领域的达人,我们还差之甚远!相对于岁月长河,人生如惊鸿一瞥。要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千万不能坐井观天。但也要学会客观评价和认清自己,扬己之长、避已之短,自信有度,谦逊有节!
【2】真正的聪明人一定要具有开放性思维(open-mind),在做决定更会留有余地,更多地聆听别人的想法、意见或建议,给自己留有足够的时间来静思,通过全面分析、逻辑推理、过程和结果的演绎,来做出更趋于正确和合理的选择或决定。
【3】管理者最重要的任务是识人用人,要学会客观评价和认清他人,扬他人之长,避他人之短!发挥出团队每个人的最大潜力!管理者千万不能盲目自信,高估自身能力,低估他人水平。
【4】认清人性:人的本性是趋利的,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的本性是有善兼有恶的,再黑暗的人性里面,也会有一丝善良。再善良的人性里,也会有一丝黑暗。国家或企业的管理者,行明者之道,扬善惩恶;得道高人或佛教行者,行智者之道,扬善抑恶(抑恶:抑制人的恶念而让它隐而不发)。
【5】管理不是学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未经思考的知识,不是你的。每天看完书要有思考有输出,没有输出地学习知识是无用的。


参考文献
Kruger, J., & Dunning, D. (1999). Unskilled and unaware of it: how difficulties in recognizing one's own incompetence lead to inflated self-assessmen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7(6), 1121.
Flavell, J. H. (1979). 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 A new area of cognitive–developmental inquiry. American psychologist, 34(10), 906.

参考资料|
[1] 达克效应:无知让人更自信?|壹心理
[2] 我们都是自信的傻瓜|深度开源资讯
[3] 搞笑诺贝尔奖得主:为什么越low的人觉得自己越厉害?|360doc个人图书馆
[4] 如何看待达克效应?|知乎
[5] 为什么越无知越自以为聪明?达克效应告诉你答案|搜狐教育
[6]壹心理——www.xinli001.com

→王晓宇2017-12-26收集整理于里耶古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