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发 | 从“速龙”与“速沉”项目管窥美空军反舰作战能力提升

 逍逍遥遥 2024-03-31 发布于湖北

图片

自美国对外战略聚焦“大国竞争”以来,美军事战略重心加速向印太地区转向。美军认为,与印太地区潜在竞争对手爆发大规模海上冲突的可能性加剧,但对手构建的反进入/区域拒止体系(A2/AD)日益严密,海上舰队规模不断扩大。基于此,美军对各军种的对海打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将各类高生存、强毁伤的反舰打击手段视为体系破击的关键所在,各军种加快各类先进反舰武器的部署进程,努力构建灵活高效、立体多域的反舰打击体系。

而在诸多反舰打击手段中,航空制海无疑是成功率较高的一种,作为实施航空制海作战的关键军种——美空军自然也就对反舰打击的能力需求更甚。美空军高层多次强调,反舰作战已成为该军种的关注重点之一,对其能力需求达到了冷战结束后的新高。然而长期以来,美空军主要的反舰打击手段以各型战机或轰炸机投射反舰导弹为主,面临着导弹成本高昂、载机平台单一、打击能力薄弱等诸多困境。据此,美空军希望拓展反舰打击手段,提高反舰打击武器的效费比,一些对现有武器装备进行反舰战能力的改装或升级项目应运而生。

作为隶属空军的重要作战科研机构,美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是美空军发展武器装备与创新战术战法的“铺路石”。2019年,美空军研究实验室先后提出了名为“速龙”(RAPID DRAGON)与“速沉”(QUICK SINK)的武器打击概念。“速龙”的基本思路是为美空军现役各型号运输机加装巡航导弹,对假想敌的地面或海上目标实施远程精确打击。而“速沉”项目则是为美空军装备序列中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系列精确制导炸弹加装低成本、高杀伤力的反舰套件,快速击沉各类舰船目标。从项目试验效果上看,二者的出现确实为美空军反舰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速龙”与“速沉”作战系统概要

“速龙”与“速沉”系统都是基于美空军装备序列中既有的成熟武器装备为平台,对其进行一定的改装或升级,不断降低武器打击成本,提高打击效能,激活现有武器装备的对海作战潜力。

“速龙”托盘化弹药打击系统 “速龙”项目的核心是“托盘化弹药”系统,其基本研发思路是通过在C-17、C-130等现役运输机上安装类似导弹集装箱式的托盘化弹药箱(palletized munitions platform),使普通的运输机拥有类似轰炸机的战略打击潜力,也可以称其为“武库机”。事实上,武库机这一概念并非新鲜事物,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空军就曾论证过利用波音747型客机改装武库机的可行性。近年来,空射巡航导弹的智能化与大型飞机平台的规模化使得武库机概念有了实现的可能。

图片

C-130型运输机投放“速龙”系统示意图

2019年9月,美空军研究实验室正式启动了“速龙”系统的项目研发进程,并与空军作战集成中心(AFWIC)、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AFSOC)等共同推进项目研发。目前,“速龙”项目已完成了导弹发射箱设计、载机平台验证、动力飞行试验、实弹测试等一系列关键试验。2022年11月,美空军一架MC-130J特种作战运输机在挪威海附近空域投放了一枚增程型联合防区外空地巡航导弹(JASSM ER),标志着“速龙”项目完成了首次海外试射,加快了其实战部署进程。

图片

“速龙”托盘化弹药架解构示意图

“速龙”作战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装有导航仪的托盘化弹药架、装载其中的导弹(即托盘化弹药)、稳定部署箱姿态的降落伞等。每个托盘化弹药箱包含双层或三层结构,每层可搭载2~3枚导弹,具体装载量取决于所部署的载机平台型号。“速龙”可实现快速部署、即插即用,无需要对载机本身的机体结构进行过多改装。“速龙”的作战流程大致可分为弹药箱空投与导弹攻击两个阶段。首先,载机先按照标准空投程序将装有导弹的托盘化弹药箱释放,后者在被推出机外后打开降落伞,并按照一定时间间隔分别投放导弹;而后导弹转入自主巡航阶段并最终摧毁目标,完成整个打击闭环。此外,“速龙”系统可搭载的弹药种类繁多,包括AGM-158型联合空地防区外导弹(JASSM)及其增程型(JASSM ER)、AGM-158C型远程反舰导弹(LARSM)、微型空射诱饵弹(MALD)等多型打击武器,适用于对海/对陆等多种作战场景。未来,“速龙”还可发射无人机蜂群,按照“有人+无人”的协同模式进行交战,创新各类战术战法。

“速沉”低成本反舰武器系统 “速沉”低成本反舰武器项目则是美空军研究实验室负责的联合能力技术演示验证(JCTD)计划的一部分。按照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速沉”旨在开发一种低成本、大威力、高灵活的反舰打击武器,为美空军应对海上威胁提供更多可信、可靠的打击方案。该武器系统以美军现役的JDAM系列精确制导炸弹为核心。尽管此前该弹药作为一款普通的航空炸弹,多用于轰炸地面目标,但“速沉”系统为其赋予了“速攻”(QUICK STRIKE)系列空射水雷战斗部及可用于追踪水面目标的低成本模块化导引头,可对水面舰艇等海上移动目标实施全天候打击。2019年5月,“速沉”项目完成了概念论证并正式立项;2021年9月,“速沉”项目完成了首次实弹试射;2022年9月,在美、英两国联合举行的“大西洋雷霆-22”多域反舰演习中,美空军一架F-15E型战斗机首次投放了“速沉”武器,并精准命中了扮演靶船的美海军退役导弹护卫舰布恩号,意味着“速沉”基本具备了初始作战能力。

图片

美空军一架F-15E型战斗机
携带的“速沉”反舰武器

“速沉”武器拥有反舰导弹所不具备的高毁伤力。美军现役各型号反舰导弹,无论采用掠海攻击或贯顶攻击的方式,均以毁伤舰船的上层建筑为主,难以实现命中即摧毁的理想作战效果,如对方损管与救援能力较强,甚至可将受损舰船拖回母港修理。而“速沉”所使用的JDAM系列制导炸弹搭载了目标检测装置或其他磁场、压力传感器引信,实现由空中引爆到水下引爆的转变。与此同时,该系列炸弹的装药量远高于常规反舰导弹,其中的GBU-31型达到了900千克级。以上条件使“速沉”拥有了与美制MK-48系列潜射重型鱼雷相当的杀伤力。从近几次“速沉”项目的试验结果看,用于试验的靶船在遭到打击后,船体龙骨几乎完全折断并在短时间内沉入海底。真正实现了“快速沉没”的作战效果。

此外,为“速沉”武器研发的导引头符合武器开放系统架构(WOSA)标准,可根据任务需要随时更换导引头,实现对地与对海打击的自由切换,并具备快速迭代升级能力。当战机执行对海打击任务时,“速沉”的主要作战目标是防空能力较弱的轻型作战舰艇、两栖登陆舰艇、补给舰艇或各类大中型货船,目的是破坏敌方登陆作战行动、阻断其海上后勤体系。该武器也可与反舰导弹或潜射鱼雷配合使用,利用数量优势消耗敌方舰船有限的防空火力资源,还可充当补充打击手段,阻滞敌方对受损舰船进行回收或抢修。

“速龙”与“速沉”对美空军
反舰能力的提升作用

“速龙”与“速沉”武器系统在航空制海作战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通过对既有武器平台进行“反舰赋能”,既控制了打击成本,又最大限度激活了现有装备的作战潜能,为美空军的提供更加灵活可靠的反舰打击方案。总体上看,“速龙”与“速沉”对美空军反舰能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提高反舰打击武器的效费比。“速龙”与“速沉”系统在项目研发上,均是将传统武器装备的成本及数量优势加以利用。以“速龙”系统为例,其首选运输机作为载机平台,考量因素之一便是美空军运输机队规模庞大。据美空军部在《空军与太空军年鉴2023》中发布的相关数据,美空军目前在役358架各类运输机,其中C-5银河为36架,C-17环球霸王为146架,C-130大力神为101架。相比之下,B-2、B-52、B-1B三型战略轰炸机的数量总和仅为123架。另外,运输机拥有轰炸机不具备的宽大货舱,加装“速龙”系统后其载弹量将远超轰炸机,以C-17运输机搭载AGM-158C远程反舰导弹为例,单机可搭载8个4单元的托盘化弹药箱,共计32枚导弹,数架飞机组成的飞行编队可一次性齐射数十枚甚至上百枚导弹,对敌方的水面舰艇编队构成严重威胁。最后,运输机对机身维护、起降及飞行等各项保障要求远低于轰炸机,遂行作战任务的整备时间短,上述因素都说明了运输机比轰炸机更具有成为武库机的潜力。

而“速沉”武器系统的核心是JDAM系列精确制导炸弹,该弹种是美空军列装时间较早、实战使用最频繁、各财年采购数量最多的精确制导弹药,目前库存超过万枚,采购单价仅为2.5万美元,相比之下,美军现役的AGM-84型鱼叉反舰导弹采购单价为120万美元;MK-48系列潜射重型鱼雷为395万美元。而且该弹体积较小,各类战机可挂载数量较多,在加装“速沉”套件后可对多个海上目标实施精准毁伤,取得的战场收益将远超反舰导弹或潜射鱼雷。

增强反舰打击的隐蔽性与突然性。在“速龙”与“速沉”项目中,研发人员在对既有的武器装备进行改造升级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了该型装备普通的外观属性,极大提高对海打击的隐蔽性与突然性。

例如,“速龙”系统与运输机结合,使得运输机和轰炸机的边界被彻底模糊。在未来作战场景下,看似执行常规空投或运输任务的普通运输机,实则执行威胁极强的远程打击任务,严重迷惑敌方判断。值得警惕的是,美空军欲将搭载“速龙”武器的运输机部署在民航航线上,大大增加了敌方的识别查证难度。而且除了“机”的隐蔽性较强,“弹”的隐身性能也十分优异,AGM-158型JASSM导弹采用了菱形的弹体外观设计,弹体表面覆盖有雷达吸波涂层,在打击海面目标时,可采取超低空掠海飞行模式并自主规划打击路径。超远距的射程使载机能够在敌方雷达探测范围之外发起攻击,最新在研的极限增程型(JASSM-XR)更是将射程提高到1000千米以上,极大提高了载机的战场生存能力。而在“速沉”武器与普通的JDAM系列制导炸弹在外观上并无二致,作战时敌方水面舰艇无法通过雷达判明携带该型武器的战机是否会对己方产生威胁,尤其是一些缺乏足够防空火力的作战辅助或保障类舰艇,难以抵挡“速沉”的突然袭击。

图片

“速沉”第二次实弹试射后被命中的
靶船3D建模图

强化反舰手段多样性与灵活性。“速龙”与“速沉”系统的问世,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反舰作战任务对单一打击武器的依赖,拓展了反舰打击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实现了“兵力分散、火力集中”的“分布式杀伤”效果。例如“速龙”系统凭借便捷的安装及发射流程可部署在多型号运输机上,甚至可由MC-145郊狼这样的轻量化运输机搭载。美国政府甚至考虑向拥有运输机的盟国出售“速龙”系统,提高盟友的航空制海能力,此举或将实现远程打击武器的大规模扩散,使对手更加难以应对。

而“速沉”系统同样具备较强的任务适配性,首先是载机平台灵活多样,该弹药可挂载在美海、空军现役各型号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以及MQ-9系列无人攻击机上。其次是弹药家族种类繁多,据该弹的研制商——波音公司披露的相关数据,JDAM系列制导炸弹的基本型,即无动力滑翔型的射程为24千米,加装折叠式弹翼的增程型(JADM ER)可提升至96千米,最新研制的动力型(Powered JDAM)还加装了小型涡喷发动机,其射程达到了基本型的20倍。JDAM系列另有不同装药量的弹种,例如450千克级的GBU-32、225千克级的GBU-38等,可打击不同吨位的水面舰艇。

结 语

总体上看,“速龙”与“速沉”系统的研发与试验成功,对美空军的反舰打击能力提升作用显著。从作战机理上看,“速龙”适用于在防区外对高价值舰艇编队进行饱和打击,形成火力压制优势。而“速沉”则是对小、慢、弱等水面目标实施凌空轰炸,并使目标舰艇瞬间“失能”,因此,“速龙”与“速沉”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射程衔接、快慢结合与高低搭配,进一步完善了美空军构建的立体多域反舰体系。

图片

“速龙”系统作战流程概要图

强化作战体系建设是未来一段时期内美军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近年来美军提出的“空海一体战”“分布式杀伤”“一体化威慑”等作战概念均是美军强化体系建设的具体反映,在体系对抗的需求牵引下,点对点、武器对武器的单一对抗场景将难以为继。基于此,美军更加注重武器装备通用性、灵活性与延展性,深度挖掘武器装备的作战潜能,探索“小平台、大威力”及“一专多能”的武器装备运用前景。

最后,对“速龙”与“速沉”后续的实战部署应予以足够关注,综合研判其威胁并思考应对之策,但不可盲目夸大其作战效果。“速龙”与“速沉”并非无懈可击:例如“速龙”所依托的运输机平台存在航速慢,机动能力弱、缺乏自卫火力等弱点,且搭载的巡航导弹造价高昂,大批量使用并不划算;再如“速沉”所依托的精确制导炸弹射程有限,且不具备完整的末段机动能力。因此无论“速龙”还是“速沉”,是否能够在实战中名副其实,还有待商榷。而以“速龙”和“速沉”为代表的武器改装项目,仅仅是美军控制武器研发成本的具体做法之一,即使在更宏观的战略层面上,也只是美政府在大国竞争背景下缓解“战略焦虑”的无奈之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