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新诗创作讲稿:怎样写诗(第一讲)

 艺术传承网 2024-03-31 发布于山东

第一讲:诗歌概论

什么是诗?书本上是这么解释的:诗是文学的一大类别,诗是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起源于劳动过程中有韵律的吭幺吭幺的劳动号子,后来把不合乐的分行文字称为诗,把合乐的分行文字称为歌,把诗和歌合称为诗歌。诗歌的基本特征是:诗人满怀着感情,驰骋想象,抒写对生活的强烈感受,注重创造意境,用鲜明的节奏和韵律,形成优美的音乐性,是最高的语言艺术,一般分行排列。按诗歌的内容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按诗歌的形式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有韵诗和无韵诗,按诗歌的题材和对象,可分为政治诗、讽刺诗、寓言诗、童话诗、儿童诗、哲理诗、朗诵诗等。

  总的来说,诗歌是文学大家庭的一个主要成员,也是进入文学殿堂最先要通过的守门员,它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无穷的深奥,有人理解为诗歌是分行的句子,就大错特错了!应该说,它是最精炼的一门艺术表现形式,是以精短的语言描绘博大的思想和感情以及生活的最常见最富艺术形象和感染力的一种文学体裁,能以精练准确富有想象力和洞察力的语言表达人的思想、情感,语言独特,极富创新性,是其最大的文学特征。它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它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它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它具有语言的节奏美和音乐美,它能以比喻、比拟、夸张、象征等艺术表现手法表达深刻的思想,能够诗意地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艺术化,引导人、感染人,潜移默化地起到思想教育作用和心灵碰撞,这也是诗歌历朝历代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每一个进入文学殿堂的人,几乎都最先对诗歌产生好感和有一定的印象以及创作欲望后,才进入文学殿堂的,所以,有人把诗歌创作比喻为进入文学殿堂的“敲门砖”,这也是历朝历代从幼学开始就要求背诵古诗词入学入仕启迪人思想和智慧的重要原因。诗歌也是转变人思想和感化人心灵的基础学科,在文学史上和教育史上是一门最值得关注和推广的重要学问,因此,自古就有了“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的定论。

当下大众化的“顺口溜”,就是古诗词被当代化、社会化的产物和见证,体现了当代人对诗歌创作的欲望和诗歌对当代人的影响,所以这种“顺口溜”诗词创作被很多人顺口“创作”出来,很多人只注重诗歌词语的押韵而忽略了诗歌词语所营造出来的美的意境,也就是诗歌词语所体现出来的自然境界和思想境界,因此不能列入古体诗的创作归类,所以成为当代“顺口溜”这一诗歌载体,有些“俗而不雅”的味道,就是用古体诗的形式填词造句,描绘当下某些事物和现象,传达心音,趣味诙谐,与旧体诗相比较有点不伦不类。

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作品集是《诗经》,后来又出现了一部比较有影响的诗集《楚辞》,随后,乐府、魏晋五言诗、唐诗、宋词、元曲、白话诗相继出现,促进了诗歌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涌现出了许多优秀诗人。

而跟随着历史的变革,诗歌表达形式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劳动号子、民歌、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时期的诗词格律研究和诗词创作,再从古文演化成白话文,因此自上个世纪“五四”运动前后,外邦自由体诗歌表达形式进入中国,所以就有了新诗的创作,并形成了流派和诸多的创作风格,统称为自由体诗歌,也就是新诗创作。近几年随着经济大潮和当代人思想的影响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诗歌创作也出现了返古现象,唐诗为代表的格律诗词创作被一些学者提倡起来,大有清朝时期重视诗词创作的态势。然而时代是继续向前发展的,人们的文化和思想不会后退到哪一个年代,新诗的创作也不可能被扼杀,还会继续影响诗歌的创作。不过大浪淘沙,非诗的诗歌作品理所当然会被历史淘汰。

因此,新诗创作是当下诗歌创作的主流势头不可阻挡,有必要对新诗的界定和诗艺进行探讨之,帮助初学者入门,掌握技艺,精心创作,写出好的诗歌作品,惠世励志,将诗歌这一传统文学体裁发扬光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